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8991发布日期:2018-12-28 20:0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传输高速信号更完整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业界习用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以电性导接一电子卡至一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及多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凹设形成一插槽,所述插槽沿纵向延伸,于所述插槽的两侧设有多个收容槽对应容置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收容槽,自所述基部向上形成一延伸部及自所述延伸部的末端形成的一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一开槽,所述开槽自所述接触部开设至所述基部,并且所述开槽贯穿连通所述接触部,由于所述开槽的存在,所述延伸部会形成第一臂及一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相接处形成所述接触部,且所述第一臂相对于所述第二臂更加远离所述插槽。然而,该导电端子的结构在实际插卡过程中随着电子卡的逐渐下移,当电子卡接触到所述接触部时,信号在接触部的传输会分成两条导电路径,一条经过所述第一臂,另一条经过所述第二臂,并且经过所述第二臂的导电路径要小于所述第一臂的导电路径,因此,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导电路径的不一致,会出现信号传输的失真或损失,无法传输完整的信号,从而影响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电子卡之间的信号传输,造成电连接器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路径相等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导接一电子卡至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电路板上,自所述绝缘本体凹设形成一插槽,所述插槽沿纵向方向延伸;至少一端子设于所述插槽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的一第一臂及一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在横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臂更加远离所述插槽,所述第一臂及所述第二臂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二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插槽,且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导接所述电子卡上的同一导电片,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在形状结构上各不相同,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导电路径相等。进一步,所述第二臂具有一弯折区域且所述弯折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接触部更靠近所述基部。进一步,所述弯折区域包括多个弯折部以此来加长所述第二臂的导电路径使得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导电路径相等。进一步,所述第二臂包括一竖直段及一弯曲段,所述弯折区域设置于所述竖直段内。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收容槽收容所述端子,于所述收容槽的一侧设有一固持孔,自所述基部纵向凹设一固持部固持于所述固持孔。进一步,每一所述收容槽对应收容两个所述端子,分别为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分别导接所述电子卡上的上下两排不同导电片。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二接触部导接所述电子卡上的上排导电片,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三接触部及一第四接触部导接所述电子卡上的下排导电片。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基部,自所述第一基部向下延伸一第一焊接部,自所述第二基部向下延伸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均为表面焊接,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的弯折方向相反且在横向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端子自基部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臂及一第二臂,且所述第一臂相对于所述第二臂更加远离所述插槽,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各自形成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二接触部导接所述电子卡上的同一个导电片,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在外形结构上不相同但所述第一臂的导电路径与所述第二臂的导电路径相等,因此,所述端子能够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延迟,提高信号传输的同步性和完整性,从而提升信号的传输质量。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导接一对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至少一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的一第一臂及一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及所述第二臂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二接触部导接所述对接件,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在形状结构上各不相同,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导电路径相等。进一步,所述第二臂具有一弯折区域且所述弯折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接触部更靠近所述基部。进一步,所述弯折区域包括多个弯折部以此来加长所述第二臂的导电路径使得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导电路径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端子自基部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臂及一第二臂,且所述第一臂相对于所述第二臂更加远离所述插槽,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相接形成接触部导接所述对接件,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在外形结构上不相同但所述第一臂的导电路径与所述第二臂的导电路径相等,因此,所述端子能够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延迟,提高信号传输的同步性和完整性,从而提升信号的传输质量。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导接一对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至少一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的一第一臂及一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及所述第二臂相接形成一接触部导接所述对接件,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在形状结构上各不相同,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导电路径相等。进一步,所述对接件为一电子卡,所述电连接器用以电性导接所述电子卡至一电路板,所述绝缘本体凹设形成一插槽,所述插槽沿纵向方向延伸,至少一端子设于所述插槽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臂在横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臂更加远离所述插槽,所述第一臂及所述第二臂相接形成一接触部导接所述电子卡。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对应收容两个所述端子,分别为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上接触部导接所述电子卡上的上排导电片,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下接触部导接所述电子卡上的下排导电片。进一步,所述电子卡的部分上排导电片的宽度小于下排导电片的宽度且上排相邻两导电片的中心距与下排相邻两导电片的中心距相等。进一步,所述第二臂具有一弯折区域且所述弯折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接触部更靠近所述基部。进一步,所述弯折区域包括多个弯折部以此来加长所述第二臂的导电路径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导电路径相等。进一步,所述第二臂包括一竖直段及一弯曲段,所述弯折区域设置于所述竖直段内。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收容槽收容所述端子,于所述收容槽的一侧设有一固持孔,自所述基部纵向凹设一固持部固持于所述固持孔。进一步,所述固持部包括自所述基部纵向弯折形成的一水平部及自所述水平部向上弯折形成的一竖直部,于所述竖直部的两侧凸设至少一卡点卡持所述固持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端子自基部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臂及一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相接形成接触部导接所述电子卡上的导电片,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在外形结构上不相同但所述第一臂的导电路径与所述第二臂的导电路径相等,因此,所述端子能够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延迟,提高信号传输的同步性和完整性,从而提升信号的传输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的电连接器位于电路板上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2未插卡时沿aa方向的正视剖视图;图5为图4插卡时的正视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倒置立体分解图;图7为端子接触电子卡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端子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未插卡时的正视剖视图;图10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插卡时的正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电子卡200上排导电片201下排导电片202电路板300绝缘本体1对接面11安装面12插槽13底壁14侧壁15收容槽16固持孔17端子2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第一基部211第一臂212第二臂213第一接触部2121第二接触部2131第一竖直段2122第一弯曲段2123第二竖直段2132第二弯曲段2133第一弯折部21321第一固持部214第一水平部2141第一竖直部2142第一卡点21421第一焊接部215第二基部221第三臂222第四臂223第三接触部2221第四接触部2231第二弯折部2232第二固持部224第二水平部2241第二竖直部2242第二卡点22421第二焊接部225上接触部216下接触部226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电性导接的对接件为一电子卡200,因此,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导接一电子卡200至一电路板3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端子2。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电子卡200的相对两个表面的每一个均设有上排导电片201与下排导电片202,其中所述上排导电片201为多个间隔设置的金手指,所述下排导电片202为多个间隔设置的金手指。部分所述上排导电片201的宽度小于所述下排导电片202的宽度,且上排相邻两导电片的中心距与下排相邻两导电片的中心距相等,因此,所述下排导电片202的传输导线能够方便通过所述上排导电片201之间。如图1所示,定义x轴为纵向方向,y轴为横向方向,z轴为上下方向,所述绝缘本体1大致为一规则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用以对接所述电子卡200的一对接面11及用于安装至所述电路板300的一安装面12,自所述对接面11凹设形成一插槽13用以收容所述电子卡200,所述插槽13沿纵向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插槽13包括一底壁14。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位于所述插槽13两侧的二侧壁15,每一所述侧壁15设有多个收容槽16,所述收容槽16自上而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且与所述插槽13连通设置,于所述收容槽16的纵向方向上的一侧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固持孔17,所述固持孔17仅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未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且所述固持孔17向下的开口所在平面高于所述安装面12。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端子2为下料式端子,多个所述端子2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收容槽16。每一所述收容槽16对应收容两个所述端子2,分别为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2,每一所述端子2包括一第一端子21及一第二端子22,所述第一端子21及所述第二端子22在横向方向上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端子21相对于所述第二端子22要更加远离所述插槽13,所述第一端子21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端子22。所述第一端子21具有一第一基部211,自所述第一基部211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臂212及一第二臂213,所述第一臂212相对于所述第二臂213在横向方向上更加远离所述插槽13,所述第一臂212包括位于其末端的一第一接触部2121,所述第二臂213包括位于其末端的一第二接触部2131,所述第一接触部2121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2131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接触部2121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131同时导接所述电子卡200上的所述上排导电片201中的同一个导电片。所述第一臂212具有一第一竖直段2122及一第一弯曲段2123,所述第二臂213具有一第二竖直段2132及一第二弯曲段2133,于所述第二竖直段2132的内设有一个弯折区域,该弯折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弯折部21321以此来加长所述第二臂213的导电路径使得所述第一臂212与所述第二臂213的导电路径相等,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21321在横向方向上的弯折方向相反。自所述第一基部211纵向凸伸形成一第一固持部214固持于所述固持孔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持部214自所述第一基部211冲压成型。所述第一固持部214包括自所述第一基部211纵向弯折形成的一第一水平部2141及自所述第一水平部2141向上弯折形成的一第一竖直部2142,于所述第一竖直部2142的两侧凸设多个第一卡点21421卡持所述固持孔17。所述第一基部211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焊接部215,所述第一焊接部215在横向方向上朝远离所述插槽13的方向弯折延伸。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端子22具有一第二基部221,自所述第二基部221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三臂222及一第四臂223,所述第三臂222相对于所述第四臂223在横向方向上更加远离所述插槽13,所述第三臂222包括位于其末端的一第三接触部2221,所述第四臂223包括位于其末端的一第四接触部2231,所述第三接触部2221位于所述第四接触部2231的上方,且所述第三接触部2221与所述第四接触部2231同时导接所述电子卡200上的所述下排导电片202中的同一个导电片。所述第四臂223设置多个第二弯折部2232以此来加长所述第四臂223的导电路径使得所述第三臂222与所述第四臂223的导电路径相等,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弯折部2232在横向方向上的弯折方向相反。自所述第二基部221纵向凸伸形成一第二固持部224固持于所述固持孔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持部224自所述第二基部221冲压成型。所述第二固持部224包括自所述第二基部221纵向弯折形成的一第二水平部2241及自所述第二水平部2241向上弯折形成的一第二竖直部2242,于所述第二竖直部2242的两侧凸设多个第二卡点22421卡持所述固持孔17。所述第二基部221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二焊接部225,所述第二焊接部225在横向方向上朝所述插槽13的方向弯折延伸,且所述第一焊接部215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5在横向方向上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焊接部215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5均为表面焊接型焊接部,即smt。如图8至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一所述收容槽16对应收容两个所述端子2,分别为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2,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一第一端子21及一第二端子22,所述第一端子21具有一第一基部211,自所述第一基部211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臂212及一第二臂213,所述第一臂212相对于所述第二臂213在横向方向上更加远离所述插槽13,所述第一臂212与所述第二臂213相接形成一上接触部216导接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上排导电片201中的同一个导电片。所述第二端子22具有一第二基部221,自所述第二基部221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三臂222及一第四臂223,所述第三臂222相对于所述第四臂223在横向方向上更加远离所述插槽13,所述第三臂222与所述第四臂223相接形成一下接触部226导接所述电子卡200的所述下排导电片202中的同一个导电片,其余结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有下列有益效果:(1)本发明中的所述第一端子21中的所述第一臂212与所述第二臂213导接所述电子卡200上的同一导电片传输同一信号,在所述第二臂213的所述第二竖直段2132设置了多个第一弯折部21321,以此来加长所述第二臂213的长度,从而达到所述第一臂212与所述第二臂213的导电路径相等的目的,相比于
背景技术
中两条导电路径不相等的情况,所述第一端子21能够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延迟,提高信号传输的同步性和完整性,从而提升信号的传输质量。所述第二端子22与所述第一端子21同理。(2)由于所述第一端子21的所述第一臂212与所述第二臂213上的接触部导接所述电子卡200时,信号会分别沿着所述第一臂212与所述第二臂213传导,因此所述第一臂212与所述第二臂213是两条独立的导电路径,如此可以降低纵向方向上相邻所述第一端子21之间的串音,提高了高频信号的传输。所述第二端子22与所述第一端子21同理。(3)所述第一端子2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121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131同时导接所述电子卡200上的同一个导电片,通过所述第一端子21设置的双接触点,保证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电子卡200达成有效接触,降低了当电连接器100收到外力冲击或使用较长时间时,单一接触点无法保证与所述电子卡200的有效电性连接,造成所述电连接器100无法正常工作的风险。(4)所述电子卡200设有上下两排导电片与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22电性连接,部分所述上排导电片201的宽度小于所述下排导电片202的宽度,且上排相邻两导电片的中心距与下排相邻两导电片的中心距相等,在所述端子2数量较为密集的情况下,如此设置,保证了下排导电片202的传输导线能够穿过上排导电片201之间,从而保证了上下两排端子2高速信号的稳定传输。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