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角度的插接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9474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接连接器,特别是高电流插接连接器。这种类型的插接连接器特别适用于诸如机动车、混合动力或电动车的车载电路系统中的高电流插接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这种插接连接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de102015104377a1中已知一种接触件,其具有在其内侧上形成接纳空间以用于插入式接触件在插入方向插入的套筒。接触件还包括固定到套筒内侧的接触弹簧和可在套筒内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移动并与该一个或多个接触弹簧滑动接触的锁定栓。根据其在两个端点之间的位置,锁定栓在用于插入式接触件的接纳空间的方向上以不同程度压靠一个或多个接触弹簧。然而,期望具有通过锁定栓与锁定机构兼容的插头壳体来以这种方式产生插头连接器。

此外,de102015104378a1中已知一种插接连接器,其包括锁定机构以将插接连接器锁定到通常称为头部/的插座部分或插座壳体中。插接连接器具有插头壳体,其中至少一个接触件被容纳在插头壳体中。其中的锁定机构具有至少在锁定机构的运动方向上彼此形状配合地接合的第一锁定元件和第二锁定元件。此外,接触件具有可移动的锁定栓,用于根据控制元件的位置来设置施加在可插入到接触件的插座部分的插入式触点上的接触力。此外,第二锁定元件与锁定栓形状配合地接合。然而,在这里,期望增强关于安装空间的兼容性。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使用最简单的可能的构造方式来创建与安装空间高度兼容的插接连接器。

该目的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实现的。本发明的有益的进一步发展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规定。

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特别地可以是高电流插接连接器,具有一个电接触件(单极型)或多个接触件(双极或多极型),如例如在上述de102015104377a1和de102015104378a1中详细描述的。这些申请的关于接触件的结构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接触件可具有高达120a的载流能力。接触件包括在其内侧上具有接纳空间的套筒,套筒用于插入式触头沿着插塞连接器的纵向轴线或在插入方向上插入。接触件还具有固定到套筒内侧的至少一个接触弹簧。接触弹簧与锁定栓滑动接触,所述锁定栓在套筒中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或可引导的。

根据本发明,容纳接触件的插头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线缆引导部,线缆引导部大致垂直于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地分叉而成。已经附接或可以附接到接触件的电线可以经由线缆引导部大致垂直于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地从线缆壳体引导出来。换句话说,插头壳体和/或接触件配置成将线缆连接到接触件,使得:相对于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插入式触头也在插入方向上沿着该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插入——线缆可以大致以直角、即与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成±90°的角度从插头壳体引导出来。

根据本发明的这种配置允许成角度的插接连接器适应不同的安装空间,特别是在车辆中,其赋予插接连接器与安装空间的高度兼容性。

本发明的特别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提出,接触件关于/涉及插头壳体的平坦侧即基底侧和/或盖侧布置成竖立或平放在插头壳体中的窄侧上。换句话说,插头壳体的平坦侧和接触件的平坦侧相对于彼此垂直地布置和/或它们构成±90°的角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使用上述申请中已知的接触件,因为接触件包括与具有相同取向的接纳空间相连接的接触片。这使得可以使用相同的接触件来提供成角度的插接连接器,由于共用部件的原因,这使得成本相对较低。

为了满足汽车工程关于抗振性和确认正确安装插头连接的要求,有利的是,也称为作为cpa(连接器位置保证)的插头壳体锁定件以可移动的方式容纳在插头壳体中和至少部分地抓住接触件并且具有用于线缆引导部的凹槽以沿着垂直于插入方向或垂直于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的方向引导线缆。因此,插头壳体锁定件的各部段布置在接触件和插头壳体之间。插头壳体锁定件可相对于插头壳体以及插头接触件移动。该插接壳体锁定件固定插头连接并向安装人员指示插头连接已经正确安装。

为了使接触件的锁定栓即使在接触件和插头壳体锁定件被容纳在插头壳体中时也能被致动,插头壳体锁定件可具有至少一个优选弹性的锁定臂,在安装状态下,弹性的锁定臂可以形状配合地抓住锁定栓的突伸到套筒上方的一端,以便沿接纳槽承载锁定栓。因此,移动插头壳体锁定件可致使锁定栓借助于锁定臂一起移动,因为它们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在安装状态下,锁定臂从也包含用于线缆引导部的凹槽的主体延伸到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即沿着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延伸。由于插头壳体锁定件可以相对于插头壳体以及相对于接触件移位,所以与接纳槽接合的锁定栓可以通过锁定臂借助于插头壳体锁定件的移动而随之移动。

为了使接触件能被快速夹紧或能被牢固地保持并且为了确保接纳槽和锁定栓的端部可靠啮合,锁定臂可以从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地接近接触件或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换句话说,锁定臂可以以与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成角度的方式远离主体延伸。因此,锁定臂已经通过其与主体的连接而朝向接触件偏置。通过这种方式,除了锁定栓之外,接触件本身也被快速夹紧在锁定臂与插头壳体的内侧之间,或者夹在两个优选互补的锁定臂之间。

对于安装,已证明了:插头壳体被插头壳体盖封闭以将接触件保持在线缆侧的端面是有利的。插头壳体盖例如可以将接触件压靠在线缆侧端部上,并以这种方式将其固定就位。以这种方式,插头壳体盖也同时用作接触件的辅助锁。

理想情况下,插头壳体盖将接触件牢固地保持就位,但是同时允许插头壳体锁定件相对于接触件移动。换句话说,处于安装状态的插头壳体锁定件可以相对于插头壳体盖移动,例如移动经过插头壳体盖。然而,对于插头壳体锁定件的一部分,插头壳体盖形成止动件,结果是插头壳体锁定件相对于所述盖可移动,但是最终被保持住而不会掉出或被拔出。

插接连接器可通过特别简单的方式安装,如果插头壳体盖形成线缆引导部的一部分和/或以互补方式补足/补充完整线缆引导部。例如,线缆引导部可以由插头壳体的一部分和插头壳体盖的一部分制成,由于各自有部分壳或半壳,它们共同构成优选周向闭合的线缆引导部。线缆引导部可以是圆筒形的,例如用于容纳圆形线缆。

为了便于安装插头壳体盖,该盖可适于锁定到插头壳体的端面。为此,可以在插头壳体盖上形成止动钩和/或止动凸片,然后可将其插入到插头壳体的锁槽中。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上述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变型中的插接连接器、特别是高电流插接连接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提供至少一个电接触件。它包括在其内侧具有接纳空间的套筒,用于使插入式触头沿插入方向插入。该电接触件还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在套筒的内侧的接触弹簧。接触弹簧与锁定栓滑动接触,所述锁定栓在套筒中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被可移动地引导或能够被引导。此外,提供插头壳体以容纳接触件。然后,插头壳体锁定件从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即沿着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插入到插头壳体中。然后将连接有电线的接触件插入插头壳体中。这里的线缆垂直于插入方向或垂直于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从插头壳体引出。然后,插头壳体在线缆侧端面由插头壳体盖至少部分地闭合,插头壳体盖从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方向锁定到插头壳体上。

该方法使得可以制造双极或多极插接连接器,所述双极或多极插接连接器由此具有至少数个接触件。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插入到头部中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插头壳体作为单独部件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插头壳体锁定件作为单独部件的立体图。

附图仅仅是示意图,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全部提供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插接连接器1的立体图,该插接连接器1布置成使其线缆出口a的方向与其纵向轴线l成角度地布置,因为线缆出口a大致垂直于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l。换句话说,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l和线缆出口a形成±90°的角度。

插接连接器1在图1中示出为插塞状态。它特别适合作为高电流插接连接器,以在车辆的车载电路系统中形成插头连接。插接连接器1的结构在这里实施为双极型作为示例;然而,也可以设计成具有单极或多极。

现在将基于图2所示的插接连接器1的分解图来说明插接连接器1的结构。此处示出的两极型插接连接器1基本上包括:插头壳体2;容纳在其中的第一电(插入式)接触件3;第二电(插入式)接触件4;附接到第一接触件3的第一电线5;附接到第二接触件4的第二电线6;用作cpa(连接器位置保证)的插头壳体锁定件7;插头壳体盖8;和插座部分,其称为头部9并具有第一插入式触头9.1(见图1)和第二插入式触头9.2(见图1)。因此,头部9的第一和第二插入式触头9.1、9.2沿插入方向r插入到相应的接触件3、4中。

插头壳体2构造成将两个接触件3、4以及插头壳体锁定件7的、与它们相互作用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相应的接触室部分2.1、2.2中。接触件3、4被保持在插头壳体2中,使得它们主要锁定在插头壳体2的内部,并且因此至少被固定到不能沿着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l移动。插头壳体盖8用作将接触件3、4保持在接触室部分2.1、2.2中的适当位置。插头壳体锁定件7以这样的方式被容纳在插头壳体2中,使得插头壳体锁定件7能够沿着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l在插头壳体2和接触件3、4之间往复运动。

每个接触室2.1、2.2在远离头部9地定向的端面(图2中的右侧端面)处通向特定的线缆引导部2.3、2.4,这些线缆引导部2.3、2.4设置在插头壳体2上并沿垂直于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l的方向定向。因此,线缆5、6沿着垂直于与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l的方向从插头壳体2引出。应注意的是,线缆引导部2.3、2.4在线缆5、6的圆周方向上仅部分地封闭,它们由端面上的插头壳体盖8补充完整。为此,对于每个接触室部分2.1、2.2,插头壳体盖8具有一个盖部段8.1、8.2,该盖部段在远离头部9地定向的端面处封闭接触室部分2.1、2.2。还在插头壳体2的自由端设置有止动耳8.5、8.6,当处于安装状态时,止动耳与互补的闩锁开口2.5、2.6接合。此外,为了补充完整线缆引导部2.3、2.4,插头壳体盖8还具有补充的盖侧部段,其包括线缆引导部8.3、8.4,线缆引导部8.3、8.4与线缆引导部2.3、2.4结合形成周向闭合的线缆引导部。

此外,弹性止动舌2.7在位于接触室2.1、2.2之间的中间部分沿着与插入方向r相反的方向延伸;它与头部9的闩锁肋9.3相互作用以在插塞状态(参见图1)时将插头壳体2锁定到头部9上,从而通过由此形成的咬边将其保持住。

如de102015104377a1和de102015104378a1所述和所示,每个接触件3、4具有:套筒3.1、4.1;接触弹簧3.2、4.2;锁定栓3.3、4.3和板状的、特别是带状的接触凸片3.4、4.4。在其内侧,套筒3.1、4.1形成用于插入式触头9.1、9.2在接触方向r插入的接纳空间3.5、4.5。锁定栓3.3、4.3可以平行于插入方向r在由套筒3.1、4.1中的槽3.6、4.6形成的引导装置中移动。槽3.6、4.6的端部形成止动部,并因此形成用于锁定栓3.3、4.3的终止位置,在两个端部位置之间锁定栓3.3、4.3至少部分地与接触弹簧3.2、4.2的上表面滑动接触。对于插头壳体2中的主锁定,套筒在至少一个平坦侧上具有止动舌3.7、3.8,止动舌形成为冲压弯曲部分,用于接合在插头壳体2的内部。

每个线缆5、6以这样的方式附接到接触件3、4的特定接触凸片3.4、4.4,即使其沿着线缆出口a垂直于纵向l离开。线缆5、6的端部因此与纵向l成90°的角度地焊接到特定的接触片3.4、4.4。接触件3、4围绕纵向轴线l相对于插头壳体2转动90°,结果接触件3、4布置成在插头壳体2中平躺或站立在窄侧上。以这种方式,线缆5、6可以垂直地离开,而接触件3、4不必被结构性地修改。此外,锁定栓3.3、4.3的纵向端部也垂直于纵向轴线l从套筒3.1、4.1突伸出。

插头壳体锁定件7具有主体7.1,操作凸片7.2从该主体沿着插入方向r、即在背离头部9(图2中向右)的方向上延伸。在安装状态下操作凸片也能穿过插头壳体盖8、即穿过其盖部段8.1、8.2移动,从而允许插头壳体锁定件7致动以进行锁定或解锁动作,如图1中插接连接器的组装状态可见。对于每个接触件3、4,一对互补的锁定臂7.3、7.4沿与插入方向r相反的方向远离主体7.1延伸。(每一对中的)锁定臂7.3、7.4在它们的自由端的方向上向着彼此倾斜并朝向接触件3、4倾斜,即在该方向上的空间减小。这不仅有利于插入插头壳体2中,而且还使特定的接触件3、4被快速夹紧并且保持在成对的锁定臂7.3、7.4之间的适当位置。锁定臂7.3、7.4在其自由端处具有接纳槽7.5、7.6,接纳槽被设计成以形状配合方式容纳锁定栓3.3、3.4的纵向端部,从而能够与它们相互作用。因此,当处于安装状态时,锁定栓3.3、4.3由于插头壳体锁定件7的移动而随之移动,其中每个锁定栓3.3、4.3在两侧被特定的一对锁定臂7.3、7.4引导,并且随其运动。为清楚起见,图2中并不包括接触件3、4的所有参考编号。

此外,插头壳体锁定件7在各对锁定臂7.3、7.4之间具有弹性锁定凸片7.7,并且大致在中间从主体7.1与插入方向r相反地延伸。例如,如果头部9的插入式触点9.1、9.2被插入到接触件3、4中,则确保插头壳体锁定件7(仅)能够抵抗插入方向r移动,从而避免事先已经锁定接触件3、4。此外,在组装状态下(之前不会),它还给插头壳体2提供移动到锁定状态的间隙,其中插头壳体2经由弹性止动舌2.7锁到头部9的闩锁肋9.3上。

图3示出了作为单独部件的插头壳体2的立体后视图。可以看出,接触室部分2.1、2.2被设计成在端部接纳接触件3、4,即平放或竖立在窄侧上。还能更清楚地看出壳体侧的线缆导轨2.3、2.4;它们在头部9的方向上大致为半壳的形状,并且通过形成在盖侧上的大致半壳的线缆引导部8.3、8.4在与头部9相对的方向上补充完整。图3还示出了插头壳体盖8多次锁定到插头壳体2,以便被牢固地保持在其上并且省却了接触件3、4的二次锁定。因此,插头壳体盖8在至少三个不同的位置锁定,即止动耳8.5、8.6与闩锁开口2.5、2.6接合;止动突起8.7、8.8与闩锁通道2.8、2.9锁定,以及居中横向延伸的闩锁边缘8.92抓住锁定中心止动凸片2.10。

图4示出了作为单独部件的插头壳体锁定件7的立体后视图。可以看出,锁定臂7.3、7.4成对地彼此倾斜。图4还示出了插头壳体锁定件7具有接纳室7.8、7.9以容纳接触件3、4,类似于插头壳体2。然而,接纳室7.8、7.9的尺寸被设计成允许插头壳体锁定件7相对于接触件3、4移动。此外,可以看出,对于每条电线5、6,在插头壳体锁定件7上形成线缆引导凹槽7.10、7.11,以便可以将电线5、6插入插入线缆引导部2.3、2.4和8.3、84。

插接连接器1的制造或组装可以描述如下。首先提供接触件3、4,其中电线5、6成角度地附接到所述接触件。在此之前或之后,插头壳体2被定位成容纳接触件3、4和插头壳体锁定件7。因此,插头壳体锁定件7沿着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l,即从与插入方向r相反的方向(从图2中的右侧)插入到插头壳体2中。随后,接触件3、4从相同的方向插入到插头壳体2中,其中它们可选地主要通过相互接合而锁定。这里的线缆5、6沿着线缆引导部2.3、4.4垂直于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l)从插头壳体2引出。最后,插头壳体至少在接触室部分2.1、2.2的区域中由插头壳体盖8在线缆侧端面(图2中的右端)封闭,并且从垂直于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l的方向被闩锁到插头壳体2。这里,壳体侧线缆引导部2.3、2.4以这样的方式由盖侧线缆引导部8.3、8.4补充,使得线缆出口a垂直于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l.

基于上述实施例,插接连接器1及其制造方法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进行修改。例如,插接连接器1也可以设计成具有一个极,即仅具有一个接触件3。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仅形成一个接触室部分2.1和一个线缆引导部2.3。

附图标记列表

1插接连接器

2插头壳体

2.1(第一)接触室部分

2.2(第二)接触室部分

2.3(第一)壳体侧线缆引导部

2.4(第二)壳体侧线缆引导部

2.5闩锁开口

2.6闩锁开口

2.7止动舌

2.8闩锁通道

2.9闩锁通道

2.10止动凸片

3第一电接触件

3.1套筒

3.2接触弹簧

3.3锁定栓

3.4接触凸片

3.5接纳空间

3.6槽

3.7止动舌

4第二电接触件

4.1套筒

4.2接触弹簧

4.3锁定栓

4.4接触片

4.5接纳空间

4.6狭槽

4.7止动舌

5第一电线

6第二电线

7插头壳体锁定件

7.1主体

7.2操作凸片

7.3(一对)锁定臂

7.4(一对)锁定臂

7.5(一对)接纳槽

7.6(一对)接纳槽

7.7锁定凸片

7.8接纳室

7.9接纳室

7.10线缆引导凹槽

7.11线缆引导凹槽

8插头壳体盖

8.1盖部段

8.2盖部段

8.3(第一)盖侧线缆引导部

8.4(第二)盖侧线缆引导部

8.5止动耳

8.6止动耳

8.7止动突起

8.8止动突起

8.9闩锁边缘

9头部(也是插座件)

9.1第一插入触点

9.2第二插入触点

9.3闩锁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