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0205发布日期:2018-09-25 19:1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三维构造的半导体存储装置中,在基板上设有交替地层叠有绝缘膜和电极膜的层叠体,设有将层叠体贯穿的沟道。并且,在电极膜与沟道的交叉部分形成存储单元。此外,为了实现进一步的高集成化,在基板与层叠体之间配置有控制存储单元的控制电路,经由层叠体内的贯通导通孔向控制电路供给电位。在这样的半导体存储装置中,有在贯通导通孔的附近层叠体的构造强度容易下降、层叠体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的半导体存储装置。

有关技术方案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基板、电路部、层叠体、至少1个柱状部件、元件分离部和至少1个第1支承部件。上述电路部设在上述基板上,具有配线层。上述层叠体设在上述电路部上,具有相互分离而被层叠、在沿着上述基板的上表面的第1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电极膜。上述柱状部件与上述配线层接触,具有在上述层叠体内在上述多个电极膜的层叠方向上延伸的触头。上述元件分离部设在上述层叠体内,在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层叠方向上延伸。上述第1支承部件设在上述层叠体内,在上述层叠方向上延伸,位于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且沿着上述基板的上表面的第2方向的上述元件分离部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平面图。

图2(a)及图2(b)是图1的a1-a2线及b1-b2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a)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4是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5是图4的c1-c2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附图是示意性或概念性的,各部分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部分间的大小的比率等并不一定与现实相同。此外,即使是表示相同部分的情况,也有根据附图而以相互的尺寸或比率不同的方式表示的情况。

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与关于已出现的图的上述内容同样的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半导体存储装置1的平面图。

图2(a)及图2(b)是图1的a1-a2线及b1-b2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a)的区域a的放大图。

如图1、图2(a)及图2(b)所示,在半导体存储装置1中,设有包含硅(si)等的基板10。以下,在本说明书中,为了说明的方便而采用xyz正交坐标系。设相对于基板10的上表面10a平行且相互正交的2个方向为“x方向”及“y方向”,设相对于上表面10a垂直的方向为“z方向”。

如图1所示,在半导体存储装置1中,设有贯通导通孔区域rv、单元区域rc和周边区域rs。

在贯通导通孔区域rv中设有多个贯通导通孔44(触头)。

单元区域rc位于贯通导通孔区域rv的x方向两侧。在单元区域rc中,设有包括多个存储单元的存储单元阵列。

周边区域rs位于单元区域rc的周围。在周边区域rs中设有行解码器等的控制电路20a。例如,控制电路20a位于单元区域rc的x方向单侧。

如图2(a)及图2(b)所示,在单元区域rc及贯通导通孔区域rv中,在基板10的上部有选择地设有sti(shallowtrenchisolation)12。由sti12将基板10的上部划区为多个半导体区域13。在半导体区域13内设有源极层14及漏极层15。在基板10上、源极层14与漏极层15之间的区域的正上方区域中,设有栅极绝缘膜16及栅极电极17。由此,在基板10的上表面10a上形成了多个场效应型的晶体管18。

在基板10上,例如设有包含硅氧化物(sio)的层间绝缘膜60。在层间绝缘膜60内设有多个配线层22。在基板10与最下层的配线层22之间连接着触头23。在z方向上隔离的配线层22间,连接着导通孔24。由晶体管18、配线层22、触头23及导通孔24构成读出放大器等的控制电路20b。

在最上层的配线层22上设有埋入源极线31。埋入源极线31例如是具有包含钨(w)的下层部分和包含硅的上层部分的2层膜。埋入源极线31在x方向上被分为多个部分,被配置在贯通导通孔区域rv及单元区域rc中。对于埋入源极线31,从控制电路20b供给电位。

在埋入源极线31上设有层叠体32。在层叠体32中,沿着z方向交替地层叠着例如包含硅氧化物的绝缘膜33和包含钨的电极膜34。

如图1所示,在层叠体32内设有多个元件分离部36。例如,元件分离部36的下端接触在埋入源极线31上(参照图5)。元件分离部36的形状是沿着xz平面展开的板状。通过元件分离部36,层叠体32在y方向上被截断为多个部分,电极膜34的形状为在x方向上延伸的配线状。

在元件分离部36上,作为源极线的一部分而设有与埋入源极线31连接的配线部。在此情况下,在元件分离部36上,设有配线部和设在配线部的两侧面上的绝缘膜。元件分离部36也可以由包含硅氧化物等的绝缘膜构成。

在沿y方向相邻的元件分离部36间,设有沿x方向延伸的绝缘部件37。绝缘部件37例如位于在y方向上相邻的元件分离部36间的中央。绝缘部件37被配置在层叠体32的上部内,将从上起1层以上的电极膜34分别截断为2个。该截断的电极膜34作为上部选择栅极线发挥功能。在图1的例子中,绝缘部件37将从上起3层的电极膜34截断。

如图1及图2(a)所示,在单元区域rc中,设有正台阶区域rs1、柱配置区域rp、伪台阶区域rs2,沿着x方向按此顺序排列。即,在柱配置区域rp的x方向两侧配置有正台阶区域rs1及伪台阶区域rs2。

在柱配置区域rp中,在层叠体32内设有多个在z方向上延伸的柱状部cl。如图1所示,柱状部cl在元件分离部36与绝缘部件37之间配置有多列、例如4列。

如图3所示,柱状部cl具有绝缘芯部40、硅柱41及存储器膜42。绝缘芯部40例如包含硅氧化物。硅柱41设在绝缘芯部40的周围。硅柱41例如包含硅,其形状是下端部闭塞的圆筒形。在硅柱41中,下端连接在埋入源极线31上,上端到达层叠体32的上表面。

存储器膜42具有隧道绝缘膜42a、电荷储存膜42b及块绝缘膜42c。

隧道绝缘膜42a设在硅柱41的侧面上。隧道绝缘膜42a例如包含硅氧化物。

电荷储存膜42b设在隧道绝缘膜42a的侧面上。电荷储存膜42b是用来储存电荷的膜,例如包含硅氮化物(sin)。

块绝缘膜42c设在电荷储存膜42b的侧面上。块绝缘膜42c例如包含硅氧化物。

在柱状部cl上,设有多个沿y方向延伸的比特线,柱状部cl的硅柱41经由触头连接在比特线上。另外,在图1中,没有图示被配置在比层叠体32靠上方的构成要素。

在正台阶区域rs1及伪台阶区域rs2中,层叠体32的形状为在电极膜34上形成有台阶39的台阶状。在正台阶区域rs1中,在台阶39的正上方区域中设有触头(未图示),连接在形成台阶39的电极膜34上。电极膜34经由触头连接在控制电路20a上。另一方面,在伪台阶区域rs2中,没有设置连接在电极膜34上的触头。

接着,对贯通导通孔区域rv内的构成要素详细地说明。

图4是半导体存储装置1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5是图4的c1-c2线的剖视图。

图4将图1的贯通导通孔区域rv放大表示,图5表示位于贯通导通孔44间的元件分离部36的截面。

如图4及图5所示,在贯通导通孔区域rv中,贯通导通孔44沿z方向延伸,将层叠体32贯通。贯通导通孔44例如由包含钨的主体部、和在主体部的侧面上及下表面上、且包含钛氮化物(tin)的阻挡金属层构成。例如,贯通导通孔44的形状是圆柱。在贯通导通孔44中,下端连接在控制电路20b的最上层的配线层22上,上端到达层叠体32的上表面。

贯通导通孔44沿着x方向及y方向配置在元件分离部36间。这里,在贯通导通孔44的形状是圆柱的情况下,贯通导通孔44的中心相当于图4所示的圆的中心。

在贯通导通孔44的侧面上,设有例如包含硅氧化物的绝缘膜45。贯通导通孔44通过绝缘膜45而从电极膜34绝缘。此外,贯通导通孔44穿过埋入源极线31的部分间,被从埋入源极线31隔离而绝缘。以下,在本说明书中,有将贯通导通孔44及绝缘膜45称作柱状部件46的情况。

在贯通导通孔44上设有上层配线(未图示)。贯通导通孔44连接在上层配线上。即,上层配线经由贯通导通孔44连接在控制电路20b的配线层22上。该配线层22连接在晶体管18的源极层14、漏极层15或栅极电极17上。这样,对于控制电路20b,经由上层配线及贯通导通孔44供给电源电位或信号电位。

在贯通导通孔区域rv中设有多个支承部件50。支承部件50沿z方向延伸,将层叠体32贯通。支承部件50例如包含硅氧化物。例如,支承部件50的形状是圆柱。例如,在支承部件50中,下端接触在埋入源极线31上,上端到达层叠体32的上表面。

支承部件50具有支承部件50a和支承部件50b。

支承部件50a在元件分离部36与绝缘部件37之间配置有多列、例如2列。在此情况下,在x方向上,支承部件50a的一部分位于柱状部件46之间,支承部件50a的其他部位于柱状部cl与柱状部件46之间。

这里,在支承部件50的形状是圆柱的情况下,支承部件50的中心相当于图4所示的圆的中心。

支承部件50b沿着x方向配置在绝缘部件37间。此外,支承部件50b在y方向上位于柱状部件46之间。

在贯通导通孔区域rv中设有多个支承部件55。支承部件55沿z方向延伸,将层叠体32贯通。支承部件55例如包含硅氧化物。支承部件55也可以包含多晶硅。支承部件55的形状例如是在一部分中形成有圆弧的柱状。支承部件55的形状也可以是棱柱。例如,在支承部件50中,下端接触在埋入源极线31上,上端到达层叠体32的上表面。

在层叠体32内,形成有由图4的虚线表示那样的多个贯通孔70(参照图7),支承部件55以将贯通孔70的一部分(y方向的两端部分)埋入的方式存在。另一方面,元件分离部36被埋入在贯通孔70的其他部分(中央部分)中。由此,支承部件55位于元件分离部36的y方向的两侧面上。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支承部件55位于元件分离部36的y方向的两侧面上,但也可以位于y方向的一方的侧面上。

支承部件55被沿着x方向配置。支承部件55在y方向上位于柱状部件46之间。即,如图4所示,支承部件55在贯通导通孔区域rv内位于被元件分离部36、柱状部件46和支承部件50a包围的区域r1内。区域r1相当于柱状部件46及支承部件50(支承部件50a、50b)的哪个都没有设置的区域。

例如,从在x方向上配置的支承部件55的端部到相邻的支承部件55的端部的最短距离优选的是150纳米以上、600纳米以下。

接着,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6~图10是表示半导体存储装置1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在图6~图10中,表示形成半导体存储装置1的贯通导通孔区域rv的工序。图6~图10所示的区域相当于图4所示的区域。

首先,如图6所示,在基板10上形成交替地层叠有绝缘膜33及牺牲膜的层叠体32a。牺牲膜例如由硅氮化膜形成。接着,在层叠体32a内形成存储孔mh后,在存储孔mh内依次形成存储器膜42、硅柱41及绝缘芯部40。由此,形成柱状部cl。然后,在层叠体32a内形成沟槽t后,在沟槽t内形成绝缘部件37。

接着,如图7所示,例如通过使用掩模的光刻法及rie(reactiveionetching)等的蚀刻处理,在层叠体32a内形成多个贯通孔70、71、72。从z方向观察,贯通孔70、71、72的形状例如是圆形。例如,贯通孔70的直径比贯通孔71的直径小,比贯通孔72的直径大。

接着,如图8所示,例如通过cvd(chemicalvapordeposition)法,在贯通孔70、71、72内埋入例如硅氧化物。在贯通孔70内形成绝缘膜73。多个绝缘膜73在x方向上配置。此外,在贯通孔71内形成绝缘膜45,在贯通孔72内形成具有支承部件50a及支承部件50b的支承部件50。

接着,在贯通孔71内、且绝缘膜45上形成贯通导通孔44。由此,形成具有贯通导通孔44及绝缘膜45的柱状部件46。

接着,如图9所示,通过rie等的蚀刻处理,在层叠体32a上形成沿x方向及z方向延伸的多个狭缝st。通过狭缝st的形成而将绝缘膜73的一部分除去,以使绝缘膜73在y方向上截断。由此,形成支承部件55。支承部件55位于狭缝st的y方向的两侧面上。

接着,通过经由狭缝st实施湿式蚀刻,将层叠体32a的牺牲膜除去。在通过牺牲膜的除去而形成的空洞内,经由狭缝st沉积钨等的金属而形成电极膜34。由此,形成层叠体32。

接着,如图10所示,例如通过cvd法在狭缝st内形成元件分离部36。支承部件55位于元件分离部36的y方向的两侧面上。这样,制造出半导体存储装置1。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1中,在设有贯通导通孔44的贯通导通孔区域rv内、且元件分离部36的y方向的两侧面上,设有支承部件55。如果设置这样的支承部件55,则能够使贯通导通孔44的附近的构造上的强度提高。由此,能够抑制层叠体32的变形。

此外,如果在贯通导通孔区域rv的区域r1中设置支承部件55,则使贯通导通孔区域rv的区域r1内的构造上的强度提高,能够进一步抑制层叠体32的变形。

例如,如图9所示,在经由狭缝st从层叠体32a除去牺牲膜的工序中,在牺牲膜的除去后将空洞内清洗及干燥。通过这样的清洗及干燥,有在层叠体32a上发生表面张力而层叠体32a弯曲变形的情况。如图4所示,在贯通导通孔区域rv中,在没有形成贯通导通孔44及支承部件50的区域r1中构造上强度降低,所以容易发生层叠体32a的变形。通过层叠体32a的变形而电极膜34弯曲变形,有可能发生电极膜34的开路或短路的不良。

在电极膜34由钨等的金属形成的情况下,因为在x方向及y方向上在电极膜34中发生的应力的差异,电极膜34容易弯曲变形。由于电极膜34的变形而层叠体32变形,有可能将形成在层叠体32内的图案破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贯通导通孔区域rv的区域r1中设有支承部件55,所以抑制了层叠体32的变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的半导体存储装置。

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并不是要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等同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