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3348发布日期:2018-06-02 00:0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器。



背景技术:

近来,正在开发重量和体积(作为阴极射线管(CRT)的缺点)减小的各种平板显示装置。这种平板显示装置的示例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场发射显示器(FE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

因为平板显示装置薄而轻,所以在移动通信终端或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中被广泛地用作显示装置。具体地,在便携式或移动设备中对更薄、更轻且功耗更低的显示面板的需求日益增长。这样的显示装置不仅适用于诸如智能电话和平板电脑这样的移动设备,而且还适用于诸如TV(电视机)、汽车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等各种领域。这种显示装置需要在结构上进行各种修改以应用于各种领域。

根据这种需求,近年来,正在积极地进行能够弯曲或折叠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开发。例如,即使在像纸一样弯曲时,也能通过使用诸如柔性塑料或金属箔这样的柔性材料作为基板被制造为使得显示性能能够被保持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作为下一代平板显示装置正在迅速兴起。

通常,这样的显示装置需要到输入设备的方便、简单且可减少故障的接口。根据这样的要求,已经提出了一种用户用手或笔直接触摸屏幕来输入信息的触摸传感器。这种触摸传感器以各种方式与显示装置结合使用。

将参照图1和图2来描述具有相关技术的触摸传感器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以下简称为“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图1是示出相关技术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1和图2,相关技术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有效显示区域(active area)AA和边框区域ZA。边框区域ZA包括作为有效显示区域AA外侧的区域的链接区域LA、弯曲区域BA和焊盘区域PA。

有效显示区域AA是其中显示输入图像并且通过诸如手指或手写笔这样的物体的触摸或接近来输入信息的区域。在区域AA中设置有用于显示输入图像的诸如选通线、数据线、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的显示元件。用于感测触摸输入的触摸传感器也设置在区域AA中。

设置有显示元件的有效显示区域AA包括:栅极绝缘层GI,其覆盖选通线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钝化膜PAS,其覆盖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以及形成在栅极绝缘层GI上的数据线;平整层PL,其形成在钝化膜PAS上;以及堤BN,其被形成为使设置在平整层PL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未示出)暴露。封装层ENC设置在堤BN上以防止湿气从外部渗透。

触摸传感器形成在封装层ENC上。触摸传感器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Tx以及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二触摸电极Rx。

在链接区域LA和弯曲区域BA中设置有从有效显示区域AA延伸的数据线(未示出)、连接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Tx的多条第一布线线路TW以及连接到多个第二触摸电极Rx的多条第二布线线路RW。

链接区域LA是位于有效显示区域AA与弯曲区域BA之间的区域。在链接区域LA中,从有效显示区域AA延伸到弯曲区域BA的数据线DL以及多条第一布线线路TW和多条第二布线线路RW并排布置。多条第一布线线路TW和多条第二布线线路RW在基板SUB上设置在栅极绝缘层GI上。

在弯曲区域BA中,从链接区域LA延伸到焊盘区域PA的数据线以及多条第一布线线路TW和多条第二布线线路RW并排布置。多条第一布线线路TW和多条第二布线线路RW设置在基板SUB上的栅极绝缘层GI和第一绝缘层INS1上。第一绝缘层INS1由有机绝缘材料形成。

在焊盘区域PA中,设置有用于接收从外部提供的信号或者用于提供从有效显示区域AA发送的信号的焊盘。焊盘包括连接到数据线DL的数据焊盘(未示出)以及分别连接到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一触摸焊盘TP和第二触摸焊盘RP。数据焊盘(未示出)以及第一触摸焊盘TP和第二触摸焊盘RP设置在基板SUB上形成的栅极绝缘层GI上。

在上述相关技术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基板SUB可由柔性塑料材料形成。弯曲区域BA是柔性区域且具有柔韧性。因为弯曲区域BA可朝向显示装置的前方或后方弯曲,所以应力作用在弯曲区域BA上。如果由于这种应力而在数据线或布线线路(以下称为“信号线路”)中产生裂纹或断开,则不提供信号,从而导致显示功能或触摸功能异常。

因此,在相关技术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为了防止信号线布线于弯曲时施加的应力而受到损坏,将产生大量应力的栅极绝缘层GI替换为在弯曲区域BA的信号线路下面的由有机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绝缘层INS1,并且将平整层PL设置为覆盖信号线路。

然而,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必须向第一绝缘层INS1添加一次掩模工艺以减小弯曲区域BA中的信号线路下面的应力,所以工艺时间和制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公开针对一种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能够减小施加到弯曲区域中的信号线路的应力以保护信号线路并减少一次掩模工艺。

另外的特征和方面将在随后的描述中被阐述,并且从所述描述部分地将是明显的,或者可通过本发明构思的实践而得知。本发明构思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可通过在书面描述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实现本发明构思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如所体现和广泛描述地,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基板,该基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外侧并包括弯曲区域的边框区域;第一有机绝缘层,该第一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覆盖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延伸到所述边框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第二有机绝缘层,该第二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弯曲区域中,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处于同一层中;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该第一触摸电极和该第二触摸电极彼此交叉并且在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上方的封装层上用第三有机绝缘层密封所述有效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第一信号线链接图案,该第一信号线链接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链接图案位于所述弯曲区域中的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上;以及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该第二信号线和该第三信号线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所述第三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链接图案平行地位于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上。

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基板,该基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外侧并包括弯曲区域的边框区域;第一有机绝缘层,该第一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覆盖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延伸到所述边框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第二有机绝缘层,该第二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弯曲区域中,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处于同一层中;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该第一触摸电极和该第二触摸电极彼此交叉并且在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上方的封装层上用第三有机绝缘层密封所述有效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第一信号线链接图案,该第一信号线链接图案在覆盖所述弯曲区域中的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的第三有机绝缘层上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该第二信号线和该第三信号线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所述第三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链接图案平行地位于所述第三有机绝缘层上。

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基板,该基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外侧并包括弯曲区域的边框区域;第一有机绝缘层,该第一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覆盖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延伸到所述边框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第二有机绝缘层,该第二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弯曲区域中,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处于同一层中;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该第一触摸电极和该第二触摸电极彼此交叉并且在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上方的封装层上用第三有机绝缘层密封所述有效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第一信号线链接图案,该第一信号线链接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链接图案位于所述弯曲区域中的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上;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该第二信号线和该第三信号线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所述第三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链接图案平行地位于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上;第一信号线辅助链接图案,该第一信号线辅助链接图案位于覆盖所述第一信号线链接图案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三绝缘层上,所述第一信号线辅助链接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线链接图案;第二信号线辅助图案,该第二信号线辅助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辅助图案,该第三信号线辅助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三信号线;以及第四有机绝缘层,该第四有机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信号线辅助链接图案,并且覆盖所述第二信号线辅助图案和所述第三信号线辅助图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附图和详细描述之后,其它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将是或者将变得显而易见。所有这些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意图被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并且被权利要求保护。这部分内容不应被视为限制这些权利要求。下面结合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讨论其它方面和优点。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前面的简要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二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要保护的本公开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可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各种原理。

图1是示出相关技术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一个像素区域的电路图。

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6A是沿着图5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图6B是沿着图5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图4所示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8A是沿着图7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图8B是沿着图7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图4所示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10A是沿着图9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图10B是沿着图9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11A是沿着图9的线I-I'截取的第一修改示例的截面图。

图11B是沿着图9的线II-II'截取的第一修改示例的截面图。

图12A是沿着图9的线I-I'截取的第二修改示例的截面图。

图12B是沿着图9的线II-II'截取的第二修改示例的截面图。

在整个附图和详细描述中,除非另外描述,否则相同的附图标号应理解为指代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为了清楚、例示和方便起见,这些元件的相对尺寸和描述可能被夸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可在附图中例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示例。在以下描述中,当确定与本文档相关的众所周知的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使本发明构思的主旨不必要地模糊时,将省略其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处理步骤和/或操作的进程是一个示例;然而,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步骤和/或操作之外,步骤和/或操作的顺序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顺序,并且可如本领域已知的那样进行改变。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在下面的说明中使用的各个元件的名称仅是为了方便书写说明书而选择的,并且因此可与实际产品中使用的名称不同。

在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当结构被描述为位于另一结构的“上面或上方”或者“下面或下方”时,该描述应该被解释为包括所述结构彼此接触的情况以及其间设置有第三结构的情况。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和图4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一个像素区域的电路图。

参照图3,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可包括显示驱动电路12、14和16以及显示面板DIS。显示驱动电路12、14和16可包括数据驱动电路12、选通驱动电路14和定时控制器16。显示驱动电路12、14和16可将输入图像的视频数据电压写入显示面板DIS的像素。数据驱动电路12可将从定时控制器16输入的数字视频数据RGB转换成模拟伽马补偿电压以产生数据电压。从数据驱动电路12输出的数据电压可被提供给数据线D1至Dm。选通驱动电路14可将与数据电压同步的选通脉冲依次提供给选通线G1至Gn以选择显示面板DIS的被写入数据电压的像素。

定时控制器16可使用可从主机系统19接收的诸如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数据使能信号DE和主时钟信号MCLK这样的定时信号来控制数据驱动电路12和选通驱动电路14的操作定时。用于控制数据驱动电路12的数据定时控制信号可包括源采样时钟SSC、源输出使能信号SOE等等。用于控制选通驱动电路14的选通定时控制信号可包括选通起始脉冲GSP、选通移位时钟GSC、选通输出使能信号GOE等。

主机系统19可通过例如电视系统、机顶盒、导航系统、DVD播放器、蓝光播放器、个人计算机(PC)、家庭影院系统、电话系统等来实现。主机系统19可包括具有内置定标器的片上系统(SoC),以将输入图像的数字视频数据RGB转换成适合在显示面板DIS上显示的格式。主机系统19可将定时信号Vsync、Hsync、DE和MCLK与数字视频数据一起发送到定时控制器16。

显示面板DIS的像素阵列可包括由数据线D1至Dm(其中,m是正整数)和选通线G1至Gn(其中,n是正整数)限定的像素。像素中的每一个可包括作为自发光元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

参照图4,在显示面板DIS中,数据线DL和选通线GL可彼此交叉,像素可设置在由交叉部限定的区域中。因此,可在显示面板DIS中布置具有矩阵形式的像素。每个像素可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用于控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中流动的电流量的驱动薄膜晶体管(以下称为“驱动TFT”)DT以及用于设置驱动TFT DT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的编程单元SC。

编程单元SC可包括至少一个开关TFT和至少一个存储电容器。开关TFT可响应于来自选通线GL的扫描信号而导通,从而将来自数据线DL的数据电压施加到存储电容器的一个电极。

驱动TFT DT可根据存储电容器中充入的电压的幅值来控制提供给有机发光二极管OLE的电流量,以控制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发出的光的量。有机发光二极管OLE的发光量可与从驱动TFT DT提供的电流量成比例。每个像素可连接到高电位电压源和低电位电压源,并且可从电力产生单元(未示出)提供高电位电压EVDD和低电位电压EVSS。

像素中的TFT可被实现为p型或者n型。此外,像素中的TFT的半导体层可包括例如非晶硅、多晶硅或氧化物。有机发光二极管OLE可包括阳极ANO、阴极CAT以及插置在阳极ANO与阴极CAT之间的有机发光层。阳极ANO可连接到驱动TFT DT。有机发光层可包括发光层(EML)、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发光层(EML)可设置在包括空穴注入层(HIL)和空穴传输层(HTL)的空穴层与包括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的电子层之间。

将参照图5至图6B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6A是沿着图5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6B是沿着图5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包括有效显示区域AA和在有效显示区域AA外侧的边框区域ZA。图6A的示例例示了布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A和边框区域ZA中的数据线DL和数据焊盘DP的配置。边框区域ZA包括链接区域LA、弯曲区域BA和焊盘区域PA。

有效显示区域AA可以是其中显示输入图像并且通过诸如手指或手写笔这样的物体的触摸或接近来输入信息的区域。在有效显示区域AA中可存在用于显示输入图像的显示元件(例如,选通线、数据线、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以及用于感测触摸的触摸传感器。

其中可设置有显示元件的有效显示区域AA可包括:栅极绝缘层GI,其覆盖选通线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钝化膜PAS,其覆盖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以及形成在栅极绝缘层GI上的数据线;平整层PL(还被称为有机绝缘层),其形成在钝化膜PAS上;以及堤BN,其被形成为使设置在平整层PL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未示出)暴露。封装层ENC可设置在堤BN上以防止湿气从外部渗透。

基板SUB是具有柔韧性的柔性基板。例如,基板SUB可以是由选自聚酯类聚合物、硅类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聚烯烃类聚合物及其共聚物的组中的柔性材料制成的膜类型。例如,柔性基板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硅烷、聚硅氧烷、聚硅氮烷、聚碳硅烷、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olyethylmetacrylate)、环烯烃共聚物(COC)、环烯烃聚合物(COP)、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酰亚胺(PI)、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甲醛(POM)、聚醚醚酮(PEEK)、聚醚砜(PES)、聚四氟乙烯(PTFE)、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聚偏二氟乙烯(PVDF)、全氟烷基聚合物(PFA)、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及其组合中的一种。

栅极绝缘层GI和钝化膜PAS可由诸如硅氮化物或硅氧化物这样的无机绝缘材料形成。平整层PL可使基板SUB的顶部变平坦。平整层PL可以是诸如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不饱和聚酯类树脂、聚苯醚类树脂、聚苯硫醚类树脂和/或苯并环丁烯这样的树脂。然而,平整层PL不限于此,并且可由各种材料形成。

触摸传感器可形成在封装层ENC上。触摸传感器可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Tx以及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二触摸电极Rx。由有机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绝缘层INS1可完全设置在第一触摸电极Tx与第二触摸电极Rx之间,或者可仅设置在其交叉处。第二绝缘层INS2可设置在第一绝缘层INS1上以覆盖第二触摸电极Rx。第一触摸电极Tx和第二触摸电极Rx可由诸如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或掺杂镓的锌氧化物(GZO)这样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链接区域LA中可具有数据线DL、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数据线DL中的每一条可从有效显示区域AA延伸,并且可包括第一金属层M1。第一布线线路TW中的每一条可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Tx中的每一个,而第二布线线路RW中的每一条可连接到第二触摸电极Rx中的每一个。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可由第二金属层M2形成。在链接区域LA中,第一触摸电极Tx可连接到栅极绝缘层GI上的第一布线线路TW,而第二触摸电极Rx可连接到通过穿过第一绝缘层INS1的接触孔暴露的第二布线线路RW。

在图6A和图6B的示例中,第一绝缘层INS1是用于使第一触摸电极Tx和第二触摸电极Rx绝缘的有机绝缘层,而第二绝缘层INS2是用于保护第二触摸电极Rx的有机绝缘层。第一绝缘层INS1和第二绝缘层INS2可使用与平整层PL相同的材料形成。

弯曲区域BA可包括平整层PL、数据链接图案DLP以及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弯曲区域BA中的平整层PL可设置在基板SUB上,并且可与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平整层PL相同,这是因为弯曲区域BA中的平整层PL可与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平整层PL一起形成。数据链接图案DLP可设置在弯曲区域BA中的平整层PL上以及链接区域LA中的数据线DL的一部分上。因此,数据链接图案DLP可连接到由第一金属层M1形成的数据线DL。数据链接图案DLP可由第二金属层M2形成。虽然图6B的示例仅示出第二布线线路RW,但是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可分别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Tx和第二触摸电极Rx。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也可由第二金属层M2形成。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以及数据链接图案DLP可在弯曲区域BA中彼此平行。

焊盘区域PA可包括用于接收从外部提供的信号或者用于提供从有效显示区域AA发送的信号的焊盘。焊盘可包括数据焊盘DP、第一触摸焊盘TP和第二触摸焊盘RP。图6B的示例例示了边框区域ZA中的与有效显示区域AA中设置的第二触摸电极Rx连接的第二布线线路RW和第二触摸焊盘RP。

数据焊盘DP中的每一个可设置在栅极绝缘层GI上,并且可包括第一金属层M1和第一金属层M1上的第二金属层M2。数据焊盘DP的第一金属层M1可在例如形成数据线DL的相同操作或工艺中形成,而数据焊盘DP的第二金属层M2可从弯曲区域BA的数据链接图案DLP延伸。

第一触摸焊盘TP和第二触摸焊盘RP中的每一个可包括栅极绝缘层GI上的第一金属层M1以及第一金属层M1上的第二金属层M2。第一触摸焊盘TP的第二金属层M2可从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二金属层M2延伸。第二触摸焊盘RP的第二金属层M2可从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二金属层M2延伸。

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可由导电材料形成。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可由具有优异的延展性的导电材料形成,以使在基板SUB被弯曲时裂纹的发生最小化。例如,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中的每一个可由具有优异的延展性的诸如金(Au)、银(Ag)和/或铝(Al)这样的导电材料形成。然而,形成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的材料不限于此。例如,材料可以是钼(Mo)、铬(Cr)、钛(Ti)、镍(Ni)、钕(Nd)、铜(Cu)、镁(Mg)及其合金中的一种。

在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由有机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绝缘层INS1和平整层PL可分别设置在数据链接图案DLP、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的上侧和下侧,从而增加了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柔韧性。因此,因为施加到数据链接图案DLP、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的应力可被减小,所以可更好地抑制(例如,最大限度上)裂纹的发生。

另外,弯曲区域BA中的基板SUB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的平整层PL可通过与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平整层PL相同的工艺形成。与相关技术相比,可获得减少或消除一次掩模工艺的效果。

将参照图7至图8B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图7是示出图4所示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8A是沿着图7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8B是沿着图7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包括有效显示区域AA和有效显示区域AA外侧的边框区域ZA。图8A的示例例示了布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A和边框区域ZA中的数据线DL、数据链接图案DLP和数据焊盘DP的配置。边框区域ZA可包括链接区域LA、弯曲区域BA和焊盘区域PA。

有效显示区域AA可以是其中显示输入图像并且通过诸如手指或手写笔这样的物体的触摸或接近来输入信息的区域。在有效显示区域AA中可存在用于显示输入图像的显示元件(例如,选通线、数据线、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以及用于感测触摸的触摸传感器。

其中设置有显示元件的有效显示区域AA可包括:栅极绝缘层GI,其覆盖选通线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钝化膜PAS,其覆盖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以及形成在栅极绝缘层GI上的数据线;平整层PL,其形成在钝化膜PAS上;以及堤BN,其被形成为使设置在平整层PL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未示出)暴露。封装层ENC可设置在堤BN上以防止湿气从外部渗透。

基板SUB是具有柔韧性的柔性基板。例如,基板SUB可以是由诸如聚酯类聚合物、硅类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聚烯烃类聚合物和/或其共聚物这样的柔性材料制成的膜类型。柔性基板可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基板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栅极绝缘层GI和钝化膜PAS可由诸如硅氮化物或硅氧化物这样的无机绝缘材料形成。

平整层PL可使基板SUB的顶部变平坦。平整层PL可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触摸传感器可形成在封装层ENC上。触摸传感器可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Tx以及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二触摸电极Rx。由有机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绝缘层INS1可完全设置在第一触摸电极Tx与第二触摸电极Rx之间,或者可仅设置在其交叉处。第二绝缘层INS2可设置在第一绝缘层INS1上以覆盖第二触摸电极Rx。第一触摸电极Tx和第二触摸电极Rx可由诸如ITO、IZO或GZO这样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在链接区域LA中可存在数据线DL、数据链接图案DLP、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数据线DL中的每一条可从有效显示区域AA延伸,并且可包括第一金属层M1。数据链接图案DLP中的每一个可设置在覆盖数据线DL的第一绝缘层INS1上,并且可连接到通过穿过第一绝缘层INS1的接触孔暴露的数据线DL。第一布线线路TW中的每一条可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Tx中的每一个,而第二布线线路RW中的每一条可连接到第二触摸电极Rx中的每一个。数据链接图案DLP以及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可由第二金属层M2形成。

在链接区域LA中,第一布线线路TW可连接到经由穿过第一绝缘层INS1的接触孔暴露的第一触摸电极Tx。另外,在链接区域LA中,第二布线线路RW可直接连接到第一绝缘层INS1上的第二触摸电极Rx。

在图8A和图8B的示例中,第一绝缘层INS1可以是用于使第一触摸电极Tx和第二触摸电极Rx绝缘的有机绝缘层,而第二绝缘层INS2可以是用于保护第二触摸电极Rx的有机绝缘层。第一绝缘层INS1和第二绝缘层INS2可使用与平整层PL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

平整层PL、数据链接图案DLP以及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可位于弯曲区域BA中。弯曲区域BA中的平整层PL可设置在基板SUB上,并且可与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平整层PL相同,这是因为弯曲区域BA中的平整层PL可与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平整层PL一起形成。第一绝缘层INS1设置在平整层PL上。数据链接图案DLP可在弯曲区域BA中设置在第一绝缘层INS1上,并且可延伸到链接区域LA和焊盘区域PA。数据链接图案DLP可由第二金属层M2形成。虽然图8B的示例仅示出第二布线线路RW,但是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可分别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Tx和第二触摸电极Rx。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也可由第二金属层M2形成。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以及数据链接图案DLP可在弯曲区域BA中彼此平行。

焊盘区域PA可包括用于接收从外部提供的信号或者用于提供从有效显示区域AA发送的信号的焊盘。焊盘可包括数据焊盘DP、第一触摸焊盘TP和第二触摸焊盘RP。图8B的示例例示了边框区域ZA中的与有效显示区域AA中设置的第二触摸电极Rx连接的第二布线线路RW和第二触摸焊盘RP。

数据焊盘DP中的每一个可设置在栅极绝缘层GI上,并且可包括第一金属层M1和第一金属层M1上的第二金属层M2。数据焊盘DP的第一金属层M1可在形成数据线DL时(例如,在相同的操作中)形成,而数据焊盘DP的第二金属层M2可从弯曲区域BA的数据链接图案DLP延伸。

第一触摸焊盘TP和第二触摸焊盘RP中的每一个可包括栅极绝缘层GI上的第一金属层M1和第一金属层M1上的第二金属层M2。第一触摸焊盘TP的第二金属层M2可从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二金属层M2延伸。第二触摸焊盘RP的第二金属层M2可从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二金属层M2延伸。

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可由导电材料形成。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可由具有优异的延展性的导电材料形成,以使基板SUB被弯曲时裂纹的发生最小化。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可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相同的材料形成。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由有机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绝缘层INS2和第一绝缘层INS1可分别设置在数据链接图案DLP、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的上侧和下侧,从而增加了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柔韧性。因此,因为施加到数据链接图案DLP、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的应力可被减小,所以可更好地抑制(例如,最大限度上)裂纹的发生。

另外,弯曲区域BA中的基板SUB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的平整层PL可通过与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平整层PL相同的工艺形成。与相关技术相比,可获得减少一次掩模工艺的效果。

将参照图9至图10B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图9是示出图4所示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10A是沿着图9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10B是沿着图9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10A示例例示了布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A和边框区域ZA中的数据线DL、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和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以及数据焊盘DP的配置。图10B示例例示了边框区域ZA中的与布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第二触摸电极Rx连接的第二布线线路RW和第二触摸焊盘RP。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有效显示区域AA和有效显示区域AA外部的边框区域ZA。边框区域ZA可包括链接区域LA、弯曲区域BA和焊盘区域PA。

有效显示区域AA可以是其中显示输入图像并且通过诸如手指或手写笔这样的物体的触摸或接近来输入信息的区域。在有效显示区域AA中可存在用于显示输入图像的显示元件(例如,选通线、数据线、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以及用于感测触摸的触摸传感器。

在设置有显示元件的有效显示区域AA中,可存在:栅极绝缘层GI,其覆盖选通线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钝化膜PAS,其覆盖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以及形成在栅极绝缘层GI上的数据线;平整层PL,其形成在钝化膜PAS上;以及堤BN,其被形成为使设置在平整层PL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未示出)暴露。封装层ENC可设置在堤BN上以防止湿气从外部渗透。

基板SUB是具有柔韧性的柔性基板。例如,基板SUB可以是由诸如聚酯类聚合物、硅类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聚烯烃类聚合物和/或其共聚物这样的柔性材料制成的膜类型。柔性基板可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基板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栅极绝缘层GI和钝化膜PAS可由诸如硅氮化物或硅氧化物这样的无机绝缘材料形成。

平整层PL可使基板SUB的顶部变平坦。平整层PL可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触摸传感器可形成在封装层ENC上。触摸传感器可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Tx以及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二触摸电极Rx。由有机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绝缘层INS1可完全设置在第一触摸电极Tx与第二触摸电极Rx之间,或者可仅设置在其交叉处。第二绝缘层INS2可设置在第一绝缘层INS1上以覆盖第二触摸电极Rx。第一触摸电极Tx和第二触摸电极Rx可由诸如ITO、IZO或GZO这样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在链接区域LA中,可存在数据线DL、包括两层的数据链接图案DLP1和DLP2、包括两层的第一布线线路TW(未示出)以及包括两层的第二布线线路RW1和RW2。数据线DL中的每一条可从有效显示区域AA延伸,并且可包括第一金属层M1。数据链接图案中的每一个可包括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和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可设置在链接区域LA中的数据线DL上。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可设置在覆盖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的第一绝缘层INS1上,并且可连接到通过穿过第一绝缘层INS1的接触孔暴露的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

第二布线线路RW中的每一条可包括第一线路层RW1和第二线路层RW2。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可设置在链接区域LA中的数据线DL上。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一线路层RW1可设置在链接区域LA中的栅极绝缘层GI上。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二线路层RW2可设置在覆盖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一线路层RW1的第一绝缘层INS1上,并且可连接到第二布线线路RW的通过穿过第一绝缘层INS1的接触孔暴露的第一线路层RW1。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二线路层RW2也可直接连接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二触摸电极Rx。与第二布线线路RW类似,第一布线线路TW中的每一条可包括第一线路层和第二线路层(未示出)。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一线路层可直接连接到链接区域LA中的第一触摸电极Tx。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一线路层、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一线路层RW1可由第二金属层M2制成。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1、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二线路层、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二线路层RW2可由第三金属层M3制成。

在图10A和图10B的示例中,第一绝缘层INS1可以是用于使第一触摸电极Tx和第二触摸电极Rx绝缘的有机绝缘层,而第二绝缘层INS2可以是用于保护第二触摸电极Rx的有机绝缘层。当第一绝缘层INS1可仅形成在第一触摸电极Tx和第二触摸电极Rx的交叉处时,可在链接区域LA、弯曲区域BA和焊盘区域PA中省略第二绝缘层INS2。第一绝缘层INS1和第二绝缘层INS2可使用与平整层PL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

在弯曲区域BA中,可存在平整层PL、包括两层的数据链接图案DLP1和DLP2、包括两层的第一布线线路TW(未示出)以及包括两层的第二布线线路RW1和RW2。弯曲区域BA中的平整层PL可设置在基板SUB上,并且可与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平整层PL相同,这是因为弯曲区域BA中的平整层PL可与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平整层PL一起形成。从链接区域LA延伸的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一线路层和第二布线线路的第一线路层RW1可设置在平整层PL上。从链接区域LA延伸的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二线路层和第二布线线路的第二线路层RW2可设置在对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一线路层和第二布线线路的第一线路层RW1进行覆盖的第一绝缘层INS1上。数据链接图案DLP1和DLP2、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可延伸到焊盘区域PA。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一线路层和第二布线线路的第一线路层RW1可由第二金属层M2形成。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二线路层和第二布线线路的第二线路层RW2可由第三金属层M3制成。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一线路层和第二布线线路的第一线路层RW1可在平整层PL上彼此平行。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二线路层和第二布线线路的第二线路层RW2可在第一绝缘层INS1上彼此平行。

焊盘区域PA可包括用于接收从外部提供的信号或者用于提供从有效显示区域AA发送的信号的焊盘。焊盘可包括数据焊盘DP以及第一触摸焊盘TP和第二触摸焊盘RP。

数据焊盘DP中的每一个可设置在栅绝缘层GI上,并且可包括第一金属层M1、在第一金属层M1上从链接区域LA延伸的第二金属层M2以及在第二金属层M2上从链接区域LA延伸的第三金属层M3。也就是说,数据焊盘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其中第一金属层M1至第三金属层M3可依次设置在栅极绝缘层GI上的三层。

第一触摸焊盘TP和第二触摸焊盘RP中的每一个可包括从链接区域LA延伸的位于栅极绝缘层GI上的第一金属层M1、在第一金属层M1上从链接区域LA延伸的第二金属层M2以及在第二金属层M2上从链接区域LA延伸的第三金属层M3。也就是说,第一触摸焊盘TP和第二触摸焊盘RP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其中第一金属层M1至第三金属层M3可依次设置在栅极绝缘层GI上的三层。

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可由导电材料形成,并且可由具有优异的延展性的导电材料形成,以减少在基板SUB被弯曲时裂缝的发生或使其最小化。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可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相同的材料形成。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由有机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绝缘层INS1和平整层PL可设置在每个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一线路层(未示出)和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一线路层RW1的上侧和下侧。由有机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绝缘层INS2和第一绝缘层INS1可设置在每个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二线路层和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二线路层RW2的上侧和下侧。该配置可增加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柔韧性。因此,因为施加到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和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以及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一线路RW1和第二线路RW2的应力可被减小,所以可抑制(例如,最大限度上)裂纹的发生。

另外,位于弯曲区域BA中的数据链接图案DLP、第一布线线路TW和第二布线线路RW中的每一个可具有两层结构。也就是说,数据链接图案DLP可具有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和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的两层结构,第一布线线路TW可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两层结构(未示出),并且第二布线线路RW可具有第一层RW1和第二层RW2的两层结构。因此,当在弯曲区域BA发生弯曲时,虽然由于弯曲而产生的应力导致可能在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和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中的任何一个中、第一布线线路(未示出)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任何一层中或者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一层RW1和第二层RW2中的任何一层中发生裂纹或断开,但是电路径可通过另一个来保持。因此,可减少或防止由于裂纹或断开导致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缺陷。

另外,弯曲区域BA中的基板SUB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的平整层PL可通过与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平整层PL相同的工艺形成。与相关技术相比,可获得减少一次掩模工艺的效果

将参照图11A和图11B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一修改示例。

图11A是沿着图9的线I-I'截取的第一修改示例的截面图。图11B是沿着图9的线II-II'截取的第一修改示例的截面图。

图11A的示例例示了布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A和边框区域ZA中的数据线DL、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和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以及数据焊盘DP的配置。图11B的示例例示了边框区域ZA中的与设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第二触摸电极Rx链接的第二布线线路RW和第二触摸焊盘RP。在图11A和图11B的示例中,因为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一线路层和第二线路层以及第一触摸焊盘TP与如上所述的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一线路层和第二线路层以及第二触摸焊盘RP相似,所以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一线路层和第二线路层以及第一触摸焊盘TP。

除了设置在边框区域ZA中的第三金属层M3通过穿过弯曲区域BA中的第一绝缘层INS1的多个接触孔连接到第二金属层M2之外,图11A和图11B所示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修改示例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与第三实施方式基本类似。例如,在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修改示例中,设置在第一绝缘层INS1上的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可通过穿过弯曲区域BA中的第一绝缘层INS1的接触孔连接到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并且设置在第一绝缘层INS1上的第一触摸布线线路TW的第二线路层和第二触摸布线线路RW的第二线路层中的每一个可通过穿过弯曲区域BA中的第一绝缘层INS1的接触孔电连接到第一触摸布线线路TW的第一线路层和第二触摸布线线路RW的第一线路层中的每一个。因此,为了方便起见,省略详细的重复描述。

在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修改示例中,即使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由于裂纹或其它缺陷同时断开,也能够通过各种路径提供信号而不经过断开部分,这是因为第三金属层M3可通过多个接触孔在多个位置处连接到第二金属层M2。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修改示例,可实现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可获得的效果,并且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还获得更稳定地防止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由于弯曲而发生裂纹所引起的故障的效果。

将参照图12A和图12B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二修改示例。

图12A是沿着图9的线I-I'截取的第二修改示例的截面图。图12B是沿着图9的线II-II'截取的第二修改示例的截面图。

图12A的示例例示了布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A和边框区域ZA中的数据线DL、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和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以及数据焊盘DP的配置。图12B的示例例示了边框区域ZA中的与设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第二触摸电极Rx连接的第二布线线路RW和第二触摸焊盘RP。在图12A和图12B的示例中,因为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一线路层和第二线路层以及第一触摸焊盘TP与上述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一线路层和第二线路层以及第二触摸焊盘RP类似,所以省略了第一布线线路TW的第一线路层和第二线路层以及第一触摸焊盘TP。

图12A和图12B所示的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修改示例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由设置在边框区域ZA的平整层PL上的第二金属层M2制成的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a和DLP1b,由第三金属层M3制成的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包括多个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a、DLP2b和DLP2c,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a和DLP1b通过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b彼此连接,并且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a和DLP2b通过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a彼此连接,并且第二数据链接图案DLP2b和DLP2c通过第一数据链接图案DLP1b彼此连接。

另外,图12A和图12B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示例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由设置在边框区域ZA中的平整层PL上的第二金属层M2制成的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一线路层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第一线路块RW1a和RW1b,由第三金属层M3制成的第二布线线路RW的第二线路层包括多个第二线路块RW2a、RW2b和RW2c,多个第一线路块RW1a和RW1b通过第二线路块RW2b彼此连接,并且多个第二线路块RW2a和RW2b通过第一线路块RW1a彼此连接,并且多个第二线路块RW2b和RW2c通过第一线路块RW1b彼此连接。

如上所述,除了上述差异之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修改示例的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与第三实施方式基本类似。因此,为了方便起见,省略详细的重复描述。

在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修改示例中,即使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由于裂纹或其它缺陷同时断开,也可通过多种路径提供信号而不经过断开部分,这是因为第三金属层M3可通过多个接触孔在多个位置处连接到第二金属层M2。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修改示例,可实现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可获得的效果,并且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还获得更稳定地防止柔性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由于弯曲而发生裂纹所引起的故障的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通过上述内容,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情况下,可按照各种方式来改变和修改本发明。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数据线和触摸布线线路被描述为布置在边框区域中的信号线的示例,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应该理解的是,实施方式包括从有效显示区域延伸到焊盘区域的所有信号线,以提供和接收诸如显示信号、电源信号、触摸信号等的各种信号。权利要求中描述的信号线不仅意指数据线和触摸布线线路,而是具有包括上述信号的含义。

在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描述了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具有条形。然而,该描述不意图限制实施方式,而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例示一个示例。因此,应该理解,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包括所有已知的形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或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本公开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公开可意图使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覆盖本公开的修改和变型,只要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