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连接线特软硅胶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7176阅读:7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连接线特软硅胶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池连接线特软硅胶线,属于电池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电源线主要是给设备提供电以及给电池充电。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0698730.8的一种蓄电池智能保温装置,包括:绝热保温盒、智能温控器和软式硅胶发热片;智能温控器控制软式硅胶发热片发热,使蓄电池保持在最佳的工作温度,并且绝热保温盒由绝热材料制成,也有利于蓄电池的保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智能保温装置有效地解决了蓄电池在低温环境中工作状态不够理想的难题,能够为蓄电池提供加热保温,使蓄电池保持在最佳的工作温度。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蓄电池外置硅胶线容易破损,破损严重产生漏电现象,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连接线特软硅胶线,以解决现有的电池连接线特软硅胶线的蓄电池外置硅胶线容易破损,破损严重产生漏电现象,安全性能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池连接线特软硅胶线,其结构包括汇流条、整体槽、隔板、负极板、电池盖、负极柱、排气栓、穿孔电源盒、电源接口、硅胶电源线、绝缘防护装置,所述汇流条与整体槽相连接,所述隔板与负极板相连接,所述电池盖上设有负极柱,所述排气栓边上设有穿孔电源盒,所述硅胶电源线上设有绝缘防护装置,所述绝缘防护装置由底座、硬性咬齿板、软性绝缘齿带、可弯曲软带组成,所述底座与硬性咬齿板固定连接,所述硬性咬齿板抵住软性绝缘齿带,所述软性绝缘齿带与可弯曲软带相连接,所述可弯曲软带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软性绝缘齿带箍住硅胶电源线。

进一步地,所述整体槽内设有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负极板上方设有电池盖。

进一步地,所述负极柱与负极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穿孔电源盒设有电源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接口与硅胶电源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硬性咬齿板为硬塑料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软性绝缘齿带上的齿口覆盖三分之二带身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有绝缘防护装置,能够作为硅胶护套进行使用,在破损源头处有效杜绝漏电现象。可调节护套长度,灵活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连接线特软硅胶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防护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汇流条-1、整体槽-2、隔板-3、负极板-4、电池盖-5、负极柱-6、排气栓-7、穿孔电源盒-8、电源接口-9、硅胶电源线-10、绝缘防护装置-11、底座-111、硬性咬齿板-112、软性绝缘齿带-113、可弯曲软带-1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池连接线特软硅胶线,其结构包括汇流条1、整体槽2、隔板3、负极板4、电池盖5、负极柱6、排气栓7、穿孔电源盒8、电源接口9、硅胶电源线10、绝缘防护装置11,所述汇流条1与整体槽2相连接,所述隔板3与负极板4相连接,所述电池盖5上设有负极柱6,所述排气栓7边上设有穿孔电源盒8,所述硅胶电源线10上设有绝缘防护装置11,所述绝缘防护装置11由底座111、硬性咬齿板112、软性绝缘齿带113、可弯曲软带114组成,所述底座111与硬性咬齿板112固定连接,所述硬性咬齿板112抵住软性绝缘齿带113,所述软性绝缘齿带113与可弯曲软带114相连接,所述可弯曲软带114与底座111固定连接,所述软性绝缘齿带113箍住硅胶电源线10,所述整体槽2内设有隔板3,所述负极板4上方设有电池盖5,所述负极柱6与负极板4相连接,所述穿孔电源盒8设有电源接口9,所述电源接口9与硅胶电源线10相连接。

在进行使用时,参阅图3,在硅胶电源线10发生破损现象时使用本实用新型。将底座111内侧上的可弯曲软带114置于硅胶电源线10破损处,可弯曲软带114顺着电源线外径包围起来,形成将电源线保护在内圈的形状,可弯曲软带114靠近底座111的一端翘起,一端上的软性绝缘齿带113的齿口抵住硬性咬齿板112,电源线紧贴软胶面防漏电。通过齿口上移与下滑来调节电源线的线直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