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型母线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2142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型母线的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型母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型母线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社会对电力需求不断增加,变压器和开关会不断增加,有时一台变压器需要用两台开关柜来控制,可是变压器上低压套管引出接线端只有一组接线端子,无法满足正常的电力传输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管型母线的连接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型母线的连接装置,与管型母线和设备端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接线端子、软连接体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管型母线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设备端连接,所述软连接体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软连接体包括两个连接端板和一柔性连接体,所述柔性连接体位于两个连接端板之间,其采用若干股铜线编织而成,所述连接端板由薄壁铜管挤压成方形,所述柔性连接体一端位于所述连接端板内,所述连接端板通过螺栓分别锁紧在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软连接体之间设有第一护套,所述第一护套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软连接体的一连接端板。

优选地,第一护套呈方形,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一侧连接有卡扣,另一侧连接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软连接体之间设有第二护套,所述第二护套完全覆盖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软连接体的另一连接端板。

优选地,第二护套呈方形,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一侧连接有卡扣,另一侧连接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底部设有与所述管型母线配合的插孔,顶部向两侧延伸分别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高度方向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软连接体的一连接端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螺栓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第一接线端子和软连接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底部设有与所述设备端配合的插孔,顶部沿高度方向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软连接体的另一连接端板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螺栓通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连接第二接线端子和软连接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能实现软连接体与管型母线以及设备端的连接,其连接牢靠,运行时不易发生断路,通信有保障。

使用铜编织带软连接,铜编织带属于柔性连接,可以补偿热胀冷缩的机械应力,并降低连接装置运行中短路时产生的电动力。

在有效截面积的前提下可以降电流一分为二,如将4000A电流分为两组2000A电流传输到软连接体,从而传输到设备端,实现了对两个设备端的电力控制。

制作简单,装配便捷,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管型母线的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软连接体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软连接体的正视图。

图4是图1中第一连接端子和软连接体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第二连接端子和软连接体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5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管型母线的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软连接体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软连接体的正视图;图4是图1中第一连接端子和软连接体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第二连接端子和软连接体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管型母线的连接装置,与管型母线1和设备端3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接线端子2、软连接体4和第二接线端子5;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与管型母线1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5与设备端3连接,所述软连接体4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2和第二接线端子5;所述软连接体4包括两个连接端板41和一柔性连接体42,所述柔性连接体42位于两个连接端板41之间,其采用若干股铜线编织而成,所述连接端板42由薄壁铜管挤压成方形,所述柔性连接体41一端位于所述连接端板42内,所述连接端板42通过螺栓分别锁紧在第一接线端子2和第二接线端子5上。

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一接线端子2和第二接线端子5能实现软连接体4与管型母线以及设备端的连接,其连接牢靠,运行时不易发生断路,通信有保障。

使用铜编织带软连接,铜编织带属于柔性连接,可以补偿热胀冷缩的机械应力,并降低连接装置运行中短路时产生的电动力。

在有效截面积的前提下可以降电流一分为二,如将4000A电流分为两组2000A电流传输到软连接体,从而传输到设备端,实现了对两个设备端的电力控制。

制作简单,装配便捷,省时省力。

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和软连接体4之间设有第一护套6,所述第一护套6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和软连接体4的一连接端板41。通过第一护套6能够实现对软连接体4以及第一接线端子连接处的保护,有效防止外界环境对电力传输的干扰,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第一护套6呈方形,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一侧连接有卡扣,另一侧连接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将第一护套6卷绕在软连接体4和第一接线端子外周,并通过卡扣和卡槽将第一护套6锁紧在第一接线端子2和软连接体4的连接处。

所述第二接线端子5和软连接体4之间设有第二护套7,所述第二护套7完全覆盖所述第二接线端子5和软连接体4的另一连接端板41。通过第二护套7能够实现对软连接体4以及第二接线端子5连接处的保护,有效防止外界环境对电力传输的干扰,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第二护套7呈方形,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一侧连接有卡扣,另一侧连接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将第一护套7卷绕在软连接体4和第二接线端子5外周,并通过卡扣和卡槽将第二护套7锁紧在第二接线端子5和软连接体4的连接处。

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底部设有与所述管型母线1配合的插孔,顶部向两侧延伸分别形成有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21沿高度方向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软连接体4的一连接端板41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螺栓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第一接线端子2和软连接体4。此设计使得第一接线端子2与管型母线1之间卡合,第一接线端子2与软连接体4之间螺纹方式连接,从而保证了管型母线1与软连接体4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所述第二接线端子5底部设有与所述设备端配合的插孔,顶部设有凸起51,所述凸起51沿高度方向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软连接体4的另一连接端板41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螺栓通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连接第二接线端子5和软连接体4。此设计使得第二接线端子5与设备端之间卡合,第二接线端子5与软连接体4之间螺纹方式连接,从而保证了设备端3与软连接体4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