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涂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6691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涂覆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线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涂覆系统。



背景技术:

漆包线是绕组线的一个主要品种,由导体和绝缘层两部组成,裸线经退火软化后,再经过多次涂漆,烘焙而成。但要生产出既符合标准要求,又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并不容易,它受原材料质量,工艺参数,生产设备,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各种漆包线的质量特性各不相同。

在漆包线制造工艺中,铜线在涂覆绝缘漆并固化后,还需要在表面涂覆一层润滑油,以利于在线圈绕制作业时,保护绝缘漆膜不受损坏。行业内目前使用的润滑油多是先将固态润滑蜡块溶解于汽油溶剂中形成液态润滑油,然后采用毛毡吸附溶解后的润滑油再涂覆于漆包线表面。此种涂覆方式需使用大量溶剂,且润滑油中溶剂的比例难以控制,影响润滑油涂覆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导致漆包线表面润滑质量不稳定,影响漆包线的后续绕线适应性,且表面漆膜容易受损。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8284628,申请日:2014年12月24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漆包线润滑油的涂覆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漆包线润滑油的涂覆装置,包括润滑油油槽、涂油锟筒,还包括供油锟筒,调节锟筒油膜厚度的刮板,温控仪表、转速控制仪表和均油元件;润滑油油槽为可加热恒温的箱型容器。该申请案设置供油锟筒及刮板,使涂油滚筒上的油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调节供油锟筒、涂油锟筒转速可以方便改变供油速度;但该申请案仍难以控制润滑油的溶剂溶解比例,润滑油的涂覆稳定性、均匀性仍可以进一步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漆包线润滑油涂覆稳定性、均匀性不佳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涂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润滑油的涂覆稳定性,保障漆包线的润滑效果,且无需使用大量溶解溶剂,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涂覆系统,包括润滑油箱和涂覆毛毡,润滑油箱内设置有用于熔化润滑蜡块的加热元件,润滑油箱底壁上均匀开设有喷淋孔,该喷淋孔正对其下方的涂覆毛毡,润滑油箱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润滑油喷出的气泵,涂覆毛毡上间隔开设有供漆包线穿过的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喷淋孔的孔径为1.8~2.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润滑油箱内设置有用于监测润滑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润滑油箱内还设置有监测润滑油粘度的粘度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润滑油箱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润滑油液位的浮球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涂覆毛毡卡设于固定箱内,固定箱上方设置有固定卡板,涂覆毛毡卡于两块固定卡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卡板为由底板和侧板组成的L形结构,两块固定卡板相对设置,涂覆毛毡夹紧在两块固定卡板的竖立侧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卡板的侧板上开设有调节孔,调节螺杆穿过两块固定卡板上的安装孔并紧固。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涂覆系统,将固态的润滑蜡块放入润滑油箱内,通过将润滑蜡块直接高温熔化并进行吹出喷淋,无需将润滑蜡块溶于汽油溶剂中,节约了溶剂的大量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润滑油的性能状态稳定,易于控制,能保障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漆包线表面润滑质量,提高漆包线的绕线适应性,并避免漆包线表面漆膜受损,提高漆包线的电性能。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涂覆系统,润滑油箱内设置有用于监测润滑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监测润滑油粘度的粘度计,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润滑油的温度,既能控制加热元件对润滑蜡块的加热熔化,保障润滑油箱内液态润滑油的时刻存在,又能与粘度计相配合,通过对温度的调整控制液态润滑油的粘度适宜并保持稳定,保障润滑油的性能状态稳定,从而保障漆包线表面润滑油涂覆效果的稳定。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涂覆系统,润滑油箱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润滑油液位的浮球阀,保障润滑油箱内液态润滑油含量充足,涂覆毛毡上能始终吸附充足的润滑油,保障润滑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涂覆系统,漆包线穿过涂覆毛毡上分割的间隙,从而表面被涂覆一层润滑油,且通过对涂覆毛毡的间隙分割,还能使得涂覆毛毡的两侧夹紧对润滑油的涂覆厚度进行控制,过滤多余润滑油。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涂覆系统,涂覆毛毡卡于两块固定卡板之间,调节螺杆可以控制两块固定卡板之间的距离,即控制涂覆毛毡的涂覆长度,保障润滑油的涂覆效果。固定卡板还可以对涂覆毛毡进行有效定位和固定,避免涂覆毛毡出现错位或移动,进一步保障润滑涂覆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涂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涂覆毛毡的固定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涂覆毛毡的固定结构左视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漆包线;2、润滑油箱;3、气泵;4、润滑蜡块;5、加热元件;6、喷淋孔;7、固定箱;8、涂覆毛毡;9、固定卡板;10、调节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涂覆系统,包括润滑油箱2和涂覆毛毡8,润滑油箱2内设置有用于熔化润滑蜡块4的加热元件5,润滑油箱2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润滑油喷出的气泵3,润滑油箱2底壁上均匀开设有喷淋孔6,该喷淋孔6正对其下方的涂覆毛毡8,涂覆毛毡8上间隔开设有供漆包线1穿过的间隙,本实施例中喷淋孔6的孔径为1.8mm。

本实施例中直接将固态的润滑蜡块4放入润滑油箱2内,并通过加热元件5将润滑蜡块4高温熔化为液态润滑油,气泵3向润滑油箱2内高速吹气,加速液态润滑油从喷淋孔6中喷出,润滑油被均匀吸附至涂覆毛毡8上,漆包线1依次穿过涂覆毛毡8上分割的间隙,从而表面被涂覆一层润滑油,且通过对涂覆毛毡8的间隙分割,还能使得涂覆毛毡8的两侧夹紧对润滑油的涂覆厚度进行控制,过滤多余润滑油9。本实施例通过将润滑蜡块4直接高温熔化并进行吹出喷淋,无需将润滑蜡块4溶于汽油溶剂中,节约了溶剂的大量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润滑油的性能状态稳定,易于控制,能保障漆包线1表面润滑油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为进一步加强对润滑油涂覆效果的控制,本实施例中润滑油箱2内设置有用于监测润滑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监测润滑油粘度的粘度计,润滑油的粘度受到温度的影响,而润滑油的粘度对于其在漆包线1表面的附着涂覆效果又至关重要。本实施例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润滑油的温度,既能控制加热元件5对润滑蜡块4的加热熔化,保障润滑油箱2内液态润滑油的时刻存在,又能与粘度计相配合,通过对温度的调整控制液态润滑油的粘度适宜并保持稳定,保障润滑油的性能状态稳定,从而保障漆包线1表面润滑油涂覆效果的稳定。润滑油箱2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润滑油液位的浮球阀,保障润滑油箱2内液态润滑油含量充足,涂覆毛毡8上能始终吸附充足的润滑油,保障润滑效果。

本实施例的涂覆系统能有效提高对润滑油性能状态的控制,并保障润滑油涂覆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提高漆包线1表面润滑质量,提高漆包线1的绕线适应性,并避免漆包线1表面漆膜受损,提高漆包线1的电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涂覆系统,其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涂覆毛毡8卡设于固定箱7内,固定箱7上方设置有固定卡板9,涂覆毛毡8卡于两块固定卡板9之间,如图2、图3所示,固定卡板9为由底板和侧板组成的L形结构,两块固定卡板9相对设置,涂覆毛毡8夹紧在两块固定卡板9的竖立侧板之间,且固定卡板9的侧板上开设有调节孔,调节螺杆10穿过两块固定卡板9上的安装孔并紧固。调节螺杆10可以控制两块固定卡板9之间的距离,即控制涂覆毛毡8的涂覆长度,保障润滑油的涂覆效果。固定卡板9还可以对涂覆毛毡8进行有效定位和固定,避免涂覆毛毡8出现错位或移动,进一步保障润滑涂覆的稳定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涂覆系统,其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喷淋孔6的孔径为2m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漆包线表面润滑油的涂覆系统,其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喷淋孔6的孔径为2.2mm。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