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连接器盲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683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连接器盲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连接器盲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各种功能各异模块带来了更多的电源信号、数据信号的传输问题。同时,集成化小型化的要求对特定的设备的空间尺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通讯领域的各设备厂商为了尽量减少设备内部线缆连接,大量采用盲插来实现电源以及各种信号的连接,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内部空间、减少整机体积、降低线缆成本、提高可装配性。然而,现有盲插导向装置在实现时主要依靠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的销与孔配合进行盲插导向。由于在装配时看不到需要装配的销和孔,很难顺利的准确定位装配,一般还需要工装治具来协助装配。而且,这种盲插导向方式还可能在找准过程中损坏结构或者连接器件,造成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设备内部各模块与外接接口之间的电气连接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连接器盲插装置,解决了多模块的板对板盲插连接的问题,由于优化了线缆连接,使得设备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大大改善了设备可靠性及维修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连接器盲插装置,包括:

壳体,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多模块组合件的轴向腔体,壳体的轴向一端设有导向部,导向部为绕壳体轴向连续设置的多个曲面结构,至少连续二个曲面结构上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不会将导向部的圆周等分,曲面结构上还设有上安装孔;

底板组件,底板组件上与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与导向孔相配合,底板组件上还与上安装孔对应设置有下安装孔,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之间螺丝连接;

多个连接器组,每个连接器组包括相配合的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上连接器设置于多模块组合件上,下连接器设置于底板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多个连接器组和导向孔的排列相组合可实现一种整件级盲插安装效果,结构简洁紧凑,电气连接可靠,达到了快速可靠安装和拆卸的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连续三个曲面结构上设有导向孔,连续三个曲面结构依次为第一曲面结构、第二曲面结构和第三曲面结构,第一曲面结构和第三曲面结构的导向孔将导向部的圆周等分,第二曲面结构的导向孔将第一曲面结构和第三曲面结构的导向孔之间的半圆等分,导向柱与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三个导向孔的排列,可实现防止误插的效果。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导向柱的头部为锥形,导向柱的长度尺寸为5-70mm。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导向柱的头部为锥形,方便导向柱插入导向孔内,导向柱具有设定长度,保证导向柱与垂直插入导向孔内。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下连接器包括下连接机构、以及设置于下连接机构上的多个连接孔,上连接器包括上连接机构、以及设置于上连接机构上的多个连接针,连接孔与连接针相互配合;下连接机构为具有设定长宽高的方体结构,连接器组的每个下连接机构的尺寸不相同,连接器组的每个连接孔的排列方式不相同。

其中,上述的连接孔为矩形阵列、平行四边形阵列、相对中心对称的弧形阵列和弧度一致的弧形阵列中的多种。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每个下连接机构的尺寸不相同、以及每个连接孔的排列方式不相同,进一步避免发生误插。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上连接机构为上连接框和上连接凸台,上连接框的任一长框上设置有定位口,上连接凸台上且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上连接定位孔;下连接机构为第一下连接凸台和第二下连接凸台,第一下连接凸台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凸块,定位凸块与定位口相配合,第二下连接凸台上且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下连接定位柱,下连接定位柱与上连接定位孔相配合。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上连接框和第一连接凸台配合且二者之间增加定位凸块和定位口配合,上连接凸台和第二下连接凸台之间采用上连接定位孔和下连接定位柱配合,实现电气接口高度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底板组件上还设置有印制板,印制板的圆周上连续设置有多个印制定位部,印制定位部包括相连的印制平面部和印制曲面部,下连接器设置于印制板上,导向部的内侧的圆周上连续设置有多个导向定位部,导向定位部包括相连的导向平面部和导向曲面部,导向平面部与印制平面部相配合,导向曲面部与印制曲面部相配合。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导向部和印制板之间采用平面部和曲面部的配合,进一步提高结构的贴合性和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壳体的内侧向其轴向腔室方向延伸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所述印制板之间螺丝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限位块,便于固定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连接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多连接器盲插装置,包括:

壳体4,壳体4内设有用于容纳多模块组合件2的轴向腔体,壳体4的轴向一端设有导向部,导向部为绕壳体轴向连续设置的四个曲面结构,连续三个曲面结构上设有导向孔6,导向孔6不会将导向部的圆周等分,曲面结构上还设有上安装孔;

底板组件1,底板组件1上与导向孔6一一对应设置有导向柱7,导向柱7与导向孔6相配合,底板组件1上还与上安装孔对应设置有下安装孔,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之间螺丝连接;

二个连接器组3,每个连接器组3包括相配合的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上连接器设置于多模块组合件2上,下连接器设置于底板组件1上。

本实施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多个连接器组3和导向孔的排列相组合可实现一种整件级盲插安装效果,结构简洁紧凑,电气连接可靠,达到了快速可靠安装和拆卸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连续三个曲面结构依次为第一曲面结构、第二曲面结构和第三曲面结构,第一曲面结构和第三曲面结构上的导向孔6将导向部的圆周等分,第二曲面结构的导向孔6将第一曲面结构和第三曲面结构的导向孔之间的半圆等分,导向柱7与导向孔6一一对应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三个导向孔6的排列,可实现防止误插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导向柱7的头部为锥形,导向柱的长度尺寸为5-70mm,本实施方式可选5mm、10mm、20mm、30mm、40mm、50mm、60mm、70mm。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导向柱7的头部为锥形,方便导向柱7插入导向孔6内,导向柱7具有设定长度,保证导向柱7与垂直插入导向孔内6。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下连接器包括下连接机构、以及设置于下连接机构上的多个连接孔,上连接器包括上连接机构、以及设置于上连接机构上的多个连接针,连接孔与连接针相互配合。

如图3至图4所示,其中,多个连接器组包括第一连接器组和第二连接器组,第一连接器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上连接器12和第一下连接器9,第二连接器组包括相配合的第二上连接器11和第二下连接器8,第一下连接器9的下连接机构和第二下连接器8的下连接机构为具有设定长宽高的方体结构,第一下连接器9的下连接机构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下连接器8的下连接机构的长度尺寸,第一下连接器9的下连接机构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二下连接器8的下连接机构的宽度尺寸,第一下连接器9的下连接机构的高度尺寸大于第二下连接器8的下连接机构的高度尺寸;第一下连接器9的下连接机构上的连接孔为矩形阵列,第二下连接器8的下连接机构上的连接孔为平行四边形阵列。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第一下连接器9和第二下连接器8的下连接机构的尺寸不相同、以及第一下连接器9和第二下连接器8的下连接机构上的连接孔的排列方式不相同,进一步避免发生误插。

如图3至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第一上连接器12的上连接机构为上连接框,第二上连接器11的上连接机构为上连接凸台,上连接框的任一长框上设置有定位口,上连接凸台上且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上连接定位孔;第一下连接器9的下连接机构为第一下连接凸台,第二下连接器8的下连接机构为第二下连接凸台,第一下连接凸台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凸块,定位凸块与定位口相配合,第二下连接凸台上且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下连接定位柱,下连接定位柱与上连接定位孔相配合。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上连接框和第一连接凸台配合且二者之间增加定位凸块和定位口配合,上连接凸台和第二下连接凸台之间采用上连接定位孔和下连接定位柱配合,实现电气接口高度配合连接。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底板组件1上还设置有印制板5,印制板5的圆周上连续设置有四个印制定位部,印制定位部包括相连的印制平面部和印制曲面部,下连接器设置于印制板5上,导向部的内侧的圆周上连续设置有四个导向定位部,导向定位部包括相连的导向平面部和导向曲面部,导向平面部与印制平面部相配合,导向曲面部与印制曲面部相配合。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导向部和印制板之间采用平面部和曲面部的配合,进一步提高结构的贴合性和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壳体4的内侧向其轴向腔室方向延伸设置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与印制板之间螺丝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限位块10,便于固定和定位。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