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辅助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9199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绝缘辅助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试验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绝缘辅助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耐压试验需要通过垂直组装电抗器实现电抗器的串联连接,而电抗器本身由于绝缘和电感量的需要具有体积大、重量大的特点,需要通过吊车进行吊装组装接线,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吊臂碰撞到建筑物、电抗器压断手臂和重物掉落伤人的危险情况。此外,该过程中还存在接线柱位置过高导致人手无法触及需要借助登高梯的问题,加之登高梯往往为金属材料,所以存在接线过程中容易出现作业人员坠落和触电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绝缘辅助接线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高压耐压试验过程中存在的使用吊车进行电抗器的组装接线时,易发生接线吊臂碰撞到建筑物、电抗器压断手臂掉落伤人事故及接线柱位置过高工作人员借助登高梯接线时易出现人员坠落和触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绝缘辅助接线装置,包括绝缘底座、绝缘筒和滑轮组,所述绝缘筒为中空柱状结构,在绝缘筒的两侧分别设有进线导通孔和出线导通孔,在绝缘底座顶部设有凹槽,绝缘筒座在凹槽内,在绝缘底座的顶部设有穿线孔,在绝缘底座的内部设有储线腔,储线腔的前端安装有腔门,且腔门位于绝缘底座的侧面,在储线腔与穿线孔之间设有将储线腔与穿线孔连通的穿线通道,在绝缘底座的底部外侧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滑轮组。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有还可包括竖直穿线管和第一水平穿线管,所述竖直穿线管固定安装在穿线孔内且与穿线通道相连通,第一水平穿线管固定安装在竖直穿线管的顶端且与竖直穿线管相连通。

上述还可包括第二水平穿线管,所述第二水平穿线管固定安装在穿线通道内,且第二水平穿线管的两端分别与储线腔和竖直穿线管相连通。

上述第一水平穿线管可是绝缘硬管;或/和,竖直穿线管可是绝缘可伸缩式硬管;或/和,第二水平穿线管可是绝缘软管。

上述绝缘筒可包括至少两层由外到内依次套装在一起的绝缘套,外层绝缘套固定安装在凹槽内,内层绝缘套可拆卸的安装在凹槽内。

上述绝缘底座可是绝缘橡胶底座;或/和,绝缘筒可是绝缘橡胶筒。

上述滑轮组可是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可移动的绝缘底座及绝缘筒进行电抗器的组装接线,有效避免了传统垂直组装吊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吊臂碰撞到建筑物、电抗器压断手臂和重物掉落伤人的问题;通过进线导通孔、出线导通孔、穿线孔、穿线通道、储线腔进行导线的连接,避免了导线大面积的裸露在空气中,避免了接线柱位置过高工作人员借助登高梯接线时人员坠落和触电事故的发生,并且避免了导线的绝缘外层在装置内部的磨损问题;通过进线导通孔和出线导通孔的使用有效解决了电抗器接线柱凸凹不同的问题和接线过程中绝缘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绝缘底座,2为绝缘筒,3为进线导通孔,4为出线导通孔,5为凹槽,6为穿线孔,7为储线腔,8为腔门,9为穿线通道,10为滑轮组,11为竖直穿线管,12为第一水平穿线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4、5所示,该绝缘辅助接线装置,包括绝缘底座1、绝缘筒2和滑轮组10,所述绝缘筒2为中空柱状结构,在绝缘筒2的两侧分别设有进线导通孔3和出线导通孔4,在绝缘底座1顶部设有凹槽5,绝缘筒2座在凹槽5内,在绝缘底座1的顶部设有穿线孔6,在绝缘底座1的内部设有储线腔7,储线腔7的前端安装有腔门8,且腔门8位于绝缘底座1的侧面,在储线腔7与穿线孔6之间设有将储线腔7与穿线孔6连通的穿线通道9,在绝缘底座1的底部外侧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滑轮组10。

这里出线导通孔4和穿线孔6之间需保持最短距离,防止导线穿过出线导通孔4进入穿线孔6时大面积的裸露在空气中,对试验造成不良影响;进线导通孔3用于所有导线的穿进,出线导通孔4用于所有导线的穿出,进线导通孔3和出线导通孔4的使用有效解决了电抗器接线柱凸凹不同的问题和接线过程中绝缘不良的问题;滑轮组10用于支撑和移动绝缘底座1,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储线腔7用于存放本实用新型连接过程中因过长而堆积在一起的导线。

使用时,首先把高压耐压试验中需要的多个电抗器分别放置在多个本实用新型的绝缘筒2上,并使电抗器上端和下端的接线柱对准绝缘筒2的中空位置,方便后面的接线工作;然后将第一个电抗器下端的接线柱与一根导线的一端电连接在一起,并将导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出线导通孔4、穿线孔6、穿线通道9和储线腔7电连接在电源上,同理将最后一个电抗器下端的接线柱通过导线依照此方式电连接在在电源上;最后将第一个电抗器上端的接线柱与一根导线的一端电连接在一起,并将导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出线导通孔4、穿线孔6、穿线通道9、储线腔7和下一个电抗器所在的本实用新型的进线导通孔3电连接在下一个电抗器下端的接线柱上,同理将后面所有电抗器中前一个电抗器上端的接线柱与后一个电抗器下端的接线柱通过导线依照此方式电连接在一起,最终将所有电抗器依次串联起来,从而满足高压耐压试验的需要。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可移动的绝缘底座1及绝缘筒2将电抗器进行组装接线,有效避免了传统垂直组装吊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吊臂碰撞到建筑物、电抗器压断手臂和重物掉落伤人的问题;通过进线导通孔3、出线导通孔4、穿线孔6、穿线通道9、储线腔7进行导线的连接,避免了导线大面积的裸露在空气中,避免了接线柱位置过高工作人员借助登高梯接线时人员坠落和触电事故的发生,并且避免了导线的绝缘外层在装置内部的磨损问题。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绝缘辅助接线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4、5所示,还包括竖直穿线管11和第一水平穿线管12,所述竖直穿线管11固定安装在穿线孔6内且与穿线通道9相连通,第一水平穿线管12固定安装在竖直穿线管11的顶端且与竖直穿线管11相连通。

这里第一水平穿线管12一端与竖直穿线管11的顶端无缝连接,第一水平穿线管12的另一端对准且靠近出线导通孔4,或者位于出线导通孔4内与出线导通孔4连通,从而有效防止导线大面积的裸露在空气中,对试验造成不良影响。

如附图1、2、3、4、5所示,还包括第二水平穿线管,所述第二水平穿线管固定安装在穿线通道9内,且第二水平穿线管的两端分别与储线腔7和竖直穿线管11相连通。这里第二水平穿线管的两端分别与储线腔7和竖直穿线管11无缝连接,通过安装第二水平穿线管,能进一步增加本实用新型绝缘效果。

如附图1、2、3、4、5所示,所述第一水平穿线管12是绝缘硬管。这里第一水平穿线管12使用硬质绝缘材料制成能在高压电流经过时,有效避免管体过软而压迫导线发生危险的问题,从而使接线更加方面、安全、有效。

如附图1、2、3、4、5所示,所述竖直穿线管11是绝缘可伸缩式硬管。这里竖直穿线管11是绝缘可伸缩式硬管,不仅能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管体高度,而且使用硬质绝缘材料制成能在高压电流经过时有效避免管体过软而压迫导线发生危险的问题,从而使接线更加方面、安全、有效。

如附图1、2、3、4、5所示,所述第二水平穿线管是绝缘软管。这里第二水平穿线管使用软质绝缘材料制成方便安装。

如附图3、4、5所示,所述绝缘筒2包括至少两层由外到内依次套装在一起的绝缘套,外层绝缘套固定安装在凹槽5内,内层绝缘套可拆卸的安装在凹槽5内。这里,每相邻的两层绝缘套紧靠在一起;多层绝缘套保证了在使用时,能按照电抗器的大小取出相应的内层绝缘套,从而保证电抗器的接线柱处在绝缘筒2的中空部分,便于后续的接线工作,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方便性;外层绝缘套固定安装在凹槽5内,保证了不同大小的电抗器放在绝缘筒2上时与绝缘筒2的外边沿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保证实验过程中的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如附图1、2、3、4、5所示,所述绝缘底座1是绝缘橡胶底座。

如附图1、2、3、4、5所示,所述绝缘筒2是绝缘橡胶筒。

如附图1、2、3、4、5所示,所述滑轮组10是万向轮。使用万向轮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灵活性。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