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C插头快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8172阅读:1052来源:国知局
一种DC插头快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产品部件技术,尤其是一种DC插头快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DC插头结构多种多样,结构不一。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1038396Y,一种DC插头,包括外管、中管、中芯针,中芯针由前端插头、针脚组成,前端插头沿轴向开设有凹槽,针脚的前端嵌于凹槽内,其中芯针采用分离组合的方式,以减少废料的产生,且前端插头与针脚是独立的,它们的连接固定部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5790653U,一种DC插头,包括连接座,连接座的一侧向外延伸出连接筒,连接筒远离连接座的一端设有外螺纹,连接座的中部设有第一极性连接端子,连接筒的内侧面设有第二极性金属片,连接座的另一侧连接有导线,第一极性连接端子、第二极性金属片均穿过连接座与相应的导线连接。再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5992630U,一种DC插头插拔装置,包括插头、下限位件和上限位件,下限位件上开有通孔,插头的前端穿过通孔外接插座;上限位件上开有过孔,且开有沿过孔的中心轴线方向贯穿该过孔壁的切槽;切槽穿过所述插头的连接线,上限位件与所述下限位件可拆卸连接,且上限位件顶压插头。这些传统的产品将DC公插头直接插入到母插内,导致电线外部稍用力拉扯,插头存在脱出现象,而将DC公插头直接插入到母插内,然后用螺母将两种插头的塑料件连接起来,其装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DC插头快接结构中,将公插头直接插装在母插头内,导致电线外部稍用力拉扯便出现插头脱出现象,以及将公插头直接插入到母插内,然后用螺母等坚固方式将公插头与母插头的塑料件接,造成装卸及其不便等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可以轻松装配、分离的公母接头的DC插头快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DC插头快接装置,包括与电源线连接的DC公接头,其特征是DC公接头外部固有第一注塑包胶,第一注塑包胶与固有DC母接头的第二注塑包胶以轴孔配合方式连接;第二注塑包胶上设有旋转卡槽,第一注塑包胶上设有与所述旋转卡槽配合的导向柱。本技术方案把一端连接有电源线的DC公接头注塑在第一注塑包胶体内,把DC母接头注塑固定在第二注塑包胶内,而在第一注塑包胶和第二注塑包胶连接部位设置具有90度的旋转卡槽。这种旋转卡槽的插退槽完全包容内置在母接头中,按径向旋转90度(实际应用时可以是其它角度)即可旋紧,松开90度即可使公、母接头分离。在第一注塑包胶和第二注塑包胶插装过程中,公母接头也就轴孔配合到位,旋转一个角度更使两者完全面面接触。进一步,母接头可以制成具有弹性的内孔结构,且把一个旋转卡槽旋紧位置作为公母两种接头最佳配合面,以保证旋紧接触、松开脱离。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注塑包胶与第一注塑包胶连接的一端为管体,旋转卡槽是设有两条对称布置在第二注塑包的胶管体上、且具有90度旋转范围的槽;第一注塑包胶上设有与两条旋转卡槽相对应的导向柱。

作为优选,所述的两条对称布置的旋转卡槽端部即管体内孔的一条直径上分别设有轴向插退槽,两条轴向插退槽间的内空尺寸大于两个导向柱端部之间的长度。两个对称的导向柱配合两个对称的插退槽,定位容易,插装快捷。

作为优选,所述的DC母接头外表面设有环形注塑定位槽。保证DC母接头和第二注塑包胶融为一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DC母接头外表面环形注塑定位槽以及轴向限位槽。去除DC母接头轴与第二注塑包胶之间的多个自由度,保证产品长久耐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注塑包胶远离第二注塑包胶的一端设有螺旋弹性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注塑包胶上还设有螺纹段,螺纹段上装有橡胶垫圈以及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注塑包胶和第二注塑包胶的轴孔连接,即可完成DC公接头和DC母接头的配合,然后旋转90度便实现两个接头的牢固连接,拆卸时只要反转90度,便可轻易拔出,使两个接头轻松分离;结构简单,连接强度高,使用稳定可靠,寿命长,综合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一注塑包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二注塑包胶结构示意图。

图中:1. 螺母,2. 橡胶垫圈,3. DC母接头,4. 第二注塑包胶,41. 旋转卡槽,42. 插退槽,5. 第一注塑包胶,51. 导向柱,6. DC公接头,7. 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本实施例一种DC插头快接装置,包括DC公接头6、DC母接头3,DC公接头6一端电源线7焊接连接,DC公接头6通过注塑方式固连在第一注塑包胶5的内部,DC母接头3也通过注塑方式固连在第二注塑包胶4的内部,配合后保证DC公接头6、DC母接头3同轴配合。

第一注塑包胶5与第二注塑包胶4以轴孔配合方式连接。

其中,第一注塑包胶5为轴,其轴段设有径向布置的导向柱51,如图4所示,导向柱51位于该轴段的一条直径上,导向柱51露出两个对称柱头。第一注塑包胶5远离第二注塑包胶4的一端设置螺旋弹性体。

第二注塑包胶4为孔,由管体来实现,在该管体管壁上对称布置两条旋转卡槽41,如图5所示,两条旋转卡槽41具有90度旋转范围的空间,旋转卡槽41的槽宽和导向柱51的直径间隙配合。

进一步,两条对称布置的旋转卡槽41一端部,即管体内孔的一条直径位置分别设有沿轴向设置的插退槽42,两条轴向插退槽42间的内空尺寸与两个导向柱51端部之间的长度间隙配合,实际上注塑时导向柱51为一支柱体,这里的长度实际为柱体长。

为了使DC母接头3完全与第二注塑包胶4融为一体,在DC母接头3外圆表面设置环形注塑定位沉槽,还可以把环形注塑定位槽和轴向限位槽混合应用。

另外,第二注塑包胶4上相对管体的另一端设有外接螺纹段,螺纹段上可以装配橡胶垫圈2以及螺母1。

连接时,利用插退槽42将第一注塑包胶5和第二注塑包胶4轴孔对插,此时,DC公接头6便完成和DC母接头3连接,然后旋转90度便可使DC公接头6和DC母接头3紧固;拆卸时只要反转90度,即可轻易拔出。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