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插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8169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盲插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盲插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盲插固定结构广泛运用在医疗器械设备中。目前市场使用的盲插固定结构大多数是采用平推的方式,并且对插的插座均固定设备前端或者是采用线材连接。此种对插结构在较小型的设备上使用可以满足要求,但在相对较大的医疗设备上就不太适合,因为插座固定在设置前端结构占用空间大,装配用力相较对大,盲插座容易损坏;采用线材连接维护时需要拔插线材。因此,导致产品体积增大,对插的插座可靠性降低、使用方便性降低从而产品竞争优势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的盲插固定结构。

一种盲插固定结构,包括:

底座;

上插座板,凸出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上插座板设有母座;

电源箱,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电源箱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母座朝向所述凹槽内;

下插座板,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下插座板设置有插头;

其中,所述底座的两侧设有导轨,所述电源箱的两侧对应设有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导轨滑动,当所述滑轨与所述导轨贴合,所述插头与所述母座配合插接。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的两端设有弯折平台,两个所述弯折平台的弯折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滑轨的前端设有滚轮,所述滚轮沿所述导轨滚动,带动所述电源箱相对于所述底座运动。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的一端设有用于避让所述滚轮的避让部,所述滚轮位于所述避让部内,所述导轨与所述滑轨贴合。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箱与所述滑轨的后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底座相抵接,用于对所述电源箱的滑动进行限位。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上插座固定板,所述上插座固定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电源箱的凹槽底部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收容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口相对准。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对应所述上插座板开设有开孔,所述上插座固定板设于所述上插座固定板的正面,所述上插座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折弯部,所述上插座固定板的背面设有第二弯折部,所述上插座固定板部分收容于所述开孔内,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抵接与所述底座的表面上,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四个顶角处设有脚轮,所述脚轮通过固定轴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脚轮的上端设有固定杆,所述底座的四个顶角处分别固定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轴穿过所述固定杆及所述固定块,且所述固定轴的径向设有螺钉孔,所述固定块相应设有沉孔,螺钉穿过所述螺钉孔与所述沉孔锁定所述固定轴。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背向所述上插座板的一侧设有把持部。

在上述盲插固定结构中,通过底座的导轨与电源箱上的滑轨相互配合,实现电源箱的插头与底座的母座配合连接。导轨与滑轨配合,限定了运动轨迹,保证盲插的准确性。此盲插固定结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最重要的装配方便,占用空间小,可靠性较高。因此,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产品竞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盲插固定结构的分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盲插固定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盲插固定结构的沿X-X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盲插固定结构Q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盲插固定结构的沿Y-Y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方式的盲插固定结构的固定轴的立体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块的立体视示意图;

图8为实施方式的底座的立体视示意图;

图9为实施方式的上插座固定板的立体视示意图;

图10为实施方式的上插座板的立体视示意图;

图11为实施方式的右导轨的立体视示意图;

图12为实施方式的左导轨的立体视示意图;

图13为实施方式的电源箱的立体视示意图;

图14为实施方式的电源箱的立体视示意图;

图15为实施方式的下插座板的立体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底座;11、脚轮;111、固定杆;12、固定轴;122、第一六边形通孔;123、螺钉孔;13、固定块;131、凹孔;132、第二六边形通孔;133、过孔;134、沉孔;141、通孔;142、左固定台;143、右固定台;144、开孔;15、上插座固定板;153、第一弯折部;154、第二弯折部;155、螺钉孔;16、上插座板;161、定位孔;162、固定孔;163、母座;17、右导轨;172、弯折平台;174、避让部;18、左导轨;182、弯折平台;184、避让部;19、扣手;20、电源箱;200、凹槽;201、滑轨;202、平台结构;203、滚轮;205、导向柱;206、定位柱;207、固定孔;208、挡板;209、螺钉孔;21、下插座板;211、通孔;212、定位孔;213、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盲插固定结构。盲插固定结构包括底座10、上插座板15、电源箱20及下插座板21。

底座10与电源箱20配合连接。并且,底座10的四个顶角处设有脚轮11,脚轮11通过固定轴12与底座10固定连接。通过脚轮11,可以使底座10随意移动,方便使用。

请参阅图2及图3,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脚轮11的上端设有固定杆111,底座10的四个顶角处分别固定设有固定块13。请参阅图6,固定轴12穿过固定杆及固定块,且固定轴12的径向设有螺钉孔。请参阅图7,固定块13相应设有沉孔134。螺钉穿过螺钉孔与沉孔锁定固定轴。将脚轮11上设置的固定杆111,穿入到底座10上设置的通孔141内。装上固定块13,使固定杆111也穿过过孔133并用螺钉锁好固定块13。将固定轴12上设置有第一六边形通孔122的一端,穿入固定块13上设置的第二六边形通孔132内及脚轮11上设置六边形通孔112内,使圆形台阶121卡入固定块13开设的凹孔131内,同时使螺钉孔123对齐沉孔134,锁上螺钉将脚轮11固定好。

如图1及10所示,底座10设有上插座板16。上插座板16凸出设于底座10上,上插座板16设有母座163。上插座板16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161,周边设置多个固定孔162。上插座板16的下端设置有一对母座163。

请参阅图4,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盲插固定结构还包括上插座固定板15。请参阅图8,底座10对应上插座板16开设有开孔144。上插座板16通过螺钉固定设于上插座固定板15的正面。请参阅图9,上插座固定板15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折弯部153,上插座固定板的背面设有第二弯折部154。上插座固定板15部分收容于开孔144内,第一弯折部153与第二弯折部154抵接于底座10的表面上,并与底座固定连接。上插座固定板15设置有多个定位柱151。定位柱151与定位孔161配合定位。四周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柱152。固定柱152与上插座板16的固定孔配合,用于锁定上插座板16。第一折弯部153的平台上设置有螺钉孔155。

底座10背向上插座板15的一侧设有把持部19。即,把持部19设于底座10的底面。把持部19方便手握把持,当装配维护的时候,方便抽拉。可以理解,把持部19为扣手。

请参阅图1,底座10的两侧设有导轨。可以理解,导轨为两条,相互平行。即为左导轨17及右导轨18。请参阅图8,底座10的两侧相应设置有左固定台142、右固定台143,分别用于放置左导轨17及右导轨18。请参阅图11及图12,导轨的两端设有弯折平台172,两个弯折平台172的弯折方向相反。导轨大致呈扶手电梯形,导轨的表面为具有一定梯度的斜坡。具体的,导轨的弯折平台上开设有多个沉头螺钉孔173。左导轨17及右导轨18通过多个沉头螺钉分别与左固定台142、右固定台143连接。

请参阅图13及图14,电源箱20设于底座上,且电源箱20朝向底座的一侧面上开设有凹槽200。凹槽200为长方形。

电源箱20的凹槽200底部设有导向柱205。上插座固定板15上设有导向孔。导向柱205收容于导向孔内,插头213与母座相对准。具体地,导向柱205为两个,上插座固定板15在下端设置有两个导向孔156。

请参阅图15,下插座板21设于凹槽200内。下插座板21呈长条状,固定设于凹槽200内。下插座板21设置有插头213,母座的插口朝向凹槽200内。下插座板21的两端设置有通孔211,用于锁定到电源箱20上。下插座板21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定位孔212。电源箱20的底部相应设有定位柱206。定位孔212与定位柱206配合装配,使通孔211对齐凹槽200的侧壁上的固定孔207,用螺钉将下插座板21锁好。下插座板21的中间设置有对插的插头213配合上插座板16使用,如图15所示。

电源箱20的两侧对应设有滑轨201,滑轨201沿导轨滑动。当滑轨201与导轨贴合,插头213与母座163配合插接。滑轨201的两端为平台结构202,平台结构202与弯折平台172相贴合。当滑轨201沿着导轨滑动的时候,滑轨201两端的平台结构202与导轨两端的弯折平台172、182相互贴合之后,则插头213与母座163对插。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滑轨201的前端设有滚轮203。滚轮203沿导轨滚动,带动电源箱20相对于底座运动。导轨的一端设有用于避让滚轮203的避让部174,滚轮203位于避让部174内,以使导轨与滑轨贴合。

电源箱20与滑轨的后端设有挡板208。挡板208与底座10相抵接,用于对电源箱20的滑动进行限位。当电源箱20沿导轨滑动到位之后,挡板208与底座10相抵接,防止电源箱20滑动过度,使插头损害母座163。

现结合上述盲插固定结构的盲插使用过程进行说明,将装好下插座板21的电源箱20上设置的滚轮203放于左右导轨平台172、182上。用手扶住电源箱20底面后端设置的把持部19。向前推电源箱20使滚轮203沿着左导轨18、右导轨17平缓向上。当电源箱滑到上平台172、182位置时,电源箱20上设置的平台结构与导轨的弯折平台贴合,此时电源箱20的运动轨迹为水平滑动。如图4及图5所示,再向前推动电源箱20,使设置两个导向柱195先插入到上插座固定板15上设置的导向孔156内;随之插头213入到母座163内,使滚轮203滑至导轨的避让部位置。使电源箱20上设置的平台结构192受力,同时挡板208抵接于底座10侧边,用组合螺钉通过电源箱20的螺钉孔209锁于底座10的螺丝孔145内,使电源箱20可靠固定。即此结构装配完成。在上述盲插固定结构中,通过底座10的导轨与电源箱20上的滑轨相互配合,实现电源箱20的插头213与底座10的母座配合连接。导轨与滑轨配合,限定了运动轨迹,保证盲插的准确性。

并且,先由导向柱插入于上插座固定板的导向孔内,使导向柱与上插座固定板先接触,再推动即可使插头与母座配合插接。因此,可以较好保证精度,同时防止插头对插母座的时候,发生损坏。

因此,上述盲插固定结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最重要的装配方便,占用空间小,可靠性较高。因此,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产品竞争优势。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