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963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属于工业自动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站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接口,组件、接线盒、逆变器、汇流箱等都需要一个设备连接器;根据统计,由于连接器引发相关联的问题有:接触电阻变大,连接器发热、寿命缩短,接头起火,连接器烧断,组件断电,接线盒失效,组件漏电等,可造成系统无法正常操纵、产品召回、电路板损坏、返工和维修,继而会造成主部件损失,影响电站发电效率,最严重的是起火燃烧。

另外,在光伏行业中,装置和连接器都放置于户外,对于产品的密封性、抗紫外线和装配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有光伏连接器中,有的采用在工厂端装配后灌胶密封的形式,有的采用现场端装配,但使用螺钉接线方式和螺纹紧固的方式,接线和现场装配效率低,接线采用螺钉连接技术,需要使用螺丝刀,接线效率低,降低了现场的工作效率,这些应用方式使系统的造价提高,现场安装的操作性不好。

因此,需要一种成本低、密封性好和具备良好操作性的连接器,来弥补现有解决方案的不足,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为了满足防紫外线的功能,壳体采用塑料材料,外壳与插座之间采用旋转扳手的方式安装和固定,插芯的接线采用免工具的弹簧连接技术,避免了螺钉接线对拧紧扭矩的要求,接线和固定方式简单可靠,避免了现场装配的不可控性,同时实现密封界面的密封功能,操作简单高效,便于操作和接线效率高且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由插座总成、插芯总成和外壳总成组成,插座总成由插针、O型密封圈、插座壳体和面板紧固螺钉组成,所述的插针安装在插座壳体内,一端为扁平的针结构,另一端为线缆冷压端子结构,所述的O型密封圈嵌入插座壳体的密封槽内;所述的插芯总成包括内部支撑壳体、弹性插拔件、插芯外壳、压线弹簧、弹簧操作柄,插芯总成一端通过压线弹簧与导线连接,另一端弹性插拔件与插座总成的插针实现电连接,所述的内部支撑壳体与插芯外壳之间采用弹性卡扣装配;所述的外壳总成由主壳体、扳手、锁紧螺钉、方螺母、端面密封圈、尾部密封圈和密封螺母组成,具有锁紧螺钉的扳手安装主壳体上的旋转轴上,外壳总成与插座总成之间通过旋转扳手的方式安装和固定,端面密封圈安装于主客体端面内侧,尾部密封圈安装在主壳体尾部,密封螺母在旋紧过程中挤压尾部密封圈实现尾部的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的插座总成由插针、O型密封圈、插座壳体和面板紧固螺钉组成,面板紧固螺钉与插座壳体的安装面板上的螺纹孔配合,插座壳体两侧设置锁紧轴,O型密封圈嵌入插座壳体的密封槽内;若干只插针装入插座壳体孔内,插针一端为扁平的针结构,与插芯总成的弹性插拔件配合实现电接触,插针另一端为线缆冷压端子结构,通过压线工具压接线缆实现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插芯总成包括内部支撑壳体、弹性插拔件、插芯外壳、压线弹簧、弹簧操作柄,内部支撑壳体包括若干组单元模块塑料件构成,拼装后与插芯外壳之间采用卡扣装配,插芯外壳为半封闭式壳体,顶部预制双脚弹性臂,前端为接插部的端头,插芯外壳四壁分布多组卡扣凹槽,压线弹簧卡入内部支撑壳体内,弹簧操作柄也一并固定在内部支撑壳体的轴杆上,弹性插拔件装入插芯外壳的接插部,与插座总成上的扁平插针实现电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总成由主壳体、扳手、锁紧螺钉、方螺母、端面密封圈、尾部密封圈和密封螺母组成,主壳体是一端为方形,另一端为带有螺纹紧固结构的原形腔体,其方形一端侧壁设置扳手旋转轴,主壳体端面近端有若干腰形孔,主壳体上端表面配置一锁扣卡勾,靠近锁扣卡勾处还设有一个方螺母安装结构,方螺母嵌入安装结构腔体内;所述的扳手一端两侧具有旋转壁,旋转臂体镂空,中部开设旋转卡槽,扳手通过旋转卡槽套接在主壳体两侧的旋转轴上,扳手另一端呈平端面,端面上开设有卡孔及锁紧螺钉安装孔,锁紧螺钉安装孔上部有圆形凸台,锁紧螺钉嵌入锁紧螺钉安装孔内,尾部密封圈安装在主壳体尾部,端面密封圈安装在主壳体的另一端的内壁凹槽中,密封螺母在旋紧过程中挤压尾部密封圈实现尾部的密封功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的外壳采用塑料壳体,外壳总成与插座总成之间采用旋转扳手的方式安装和固定,同时实现密封界面的密封功能,操作简单高效。

2. 本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的外壳结构尺寸小,插芯总成的接线方式采用免工具的弹簧连接技术,便于操作和接线效率高且可靠,插座总成的安装和接线可以在工厂端完成,避免了现场装配光缆和连接器的步骤,提高了光缆的在现场安装的效率,以及光缆与连接器的精度和一致性。

3.本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外壳总成的主壳体尾部圆孔尺寸足够大,便于光纤连接器穿入;尾部密封圈采用O型结构,便于电缆穿入安装。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总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插座总成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插芯总成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外壳总成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插针结构示意图;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插座总成结构剖面图;

图 7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插座壳体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 8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插芯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 9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弹性插拔件结构示意图;

图 10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主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 1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端面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 12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扳手结构示意图;

图 13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方螺母安装结构剖面图;

图 14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锁紧螺钉安装孔剖面图;

附图标记:

1-插座总成、2-插芯总成、3-外壳总成、101-插针、102-O形密封圈、103-插座壳体、104-面板紧固螺钉、105-卡紧结构、106-凸扣、107-锁紧轴、108-密封槽、201-内部支撑壳体、202-弹性插拔件、203-插芯外壳、204-压线弹簧、205-弹簧操作柄、206-弹性臂、207-导电臂、208-弹性卡爪、301-主壳体、302-扳手、303-锁紧螺钉、304-方螺母、305-端面密封圈、306-尾部密封圈、307-密封螺母、308-腰形固定耳、309-旋转轴、310-锁扣卡勾、311-下凸台、312-上凸台、313-环形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矩形连接器由插座总成1、插芯总成2和外壳总成3三部分组成,所述的插座总成1由插针101、O型密封圈102、插座壳体103和面板紧固螺钉104组成,插座壳体103通过面板紧固螺钉104安装在面板上,插针101安装在插座壳体103上,一端为扁平的针结构,另一端为线缆冷压端子结构,O型密封圈102嵌入插座壳体103的密封槽108内;所述的插芯总成2包括内部支撑壳体201、弹性插拔件202、插芯外壳203、压线弹簧204、弹簧操作柄205,插芯总成一端通过压线弹簧204与导线连接,另一端弹性插拔件202与插座总成1的插针101实现电连接,所述的内部支撑壳体201与插芯外壳203之间采用弹性卡扣装配;所述的外壳总成3由主壳体301、扳手302、锁紧螺钉303、方螺母304、端面密封圈305、尾部密封圈306和密封螺母307组成,具有锁紧螺钉303的扳手302安装主壳体301上的旋转轴309上,端面密封圈305安装于主客体301端面内侧,尾部密封圈305安装在主壳体301尾部,主壳体301尾部有螺纹,与密封螺母307配合,密封螺母307在旋紧过程中挤压尾部密封圈306实现尾部的密封,通过扳手302向下移动压紧端面密封圈305,实现插座总成1与外壳总成3的密封;锁紧螺钉303锁紧和解锁后扳手302锁定及打开,防止误操作。

如图2、图5所示,所述的插座总成1的面板紧固螺钉104与插座壳体103的安装面板上的螺纹孔配合,插座壳体103两侧设置锁紧轴107,O型密封圈102嵌入插座壳体103的密封槽108;若干只插针101装入插座壳体103孔内,所述的插针101一端为扁平的针结构,与插芯总成2的弹性插拔件202配合实现电接触,插针101另一端为线缆冷压端子结构,通过压线工具压接线缆实现电连接;此外,插针101中间部分设置向两侧凸出的卡紧结构105,以及在针体端面上部还有一个凸扣106。

进一步地,如图6、图7所示,所述的插座壳体103一侧端面上有与O型密封圈102相匹配的密封槽108,为了实现密封的有效性,在位于密封槽108的四周还配置有环形密封凸沿,实现更大的压强以将强气密性。

进一步地,如图3结合图8所示,所述的插芯总成2的内部支撑壳体201包括若干组单元模块塑料件构成,拼装后与插芯外壳203之间采用卡扣装配,免工具即可实现安装和拆卸;插芯外壳203为半封闭式壳体,顶部预制双脚弹性臂206,前端为接插部的端头,插芯外壳203四壁部分布多组卡扣凹槽,压线弹簧204卡入内部支撑壳体201固定槽内,弹簧操作柄205也一并固定在内部支撑壳体201的旋转轴杆上,弹性插拔件202装入插芯外壳203的接插部,与插座总成1上的扁平插针101实现电气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所述的插芯总成2的接线方式采用免工具的弹簧连接技术,便于操作和接线效率高,所述的弹性插拔件202一端为标准的弹簧接线结构,弹簧接线端部分由两只沿本体向上弯曲的导电臂207构成,与导电臂207相连接的本体末端有一折弯端头,导电臂207与压线弹簧204配合将设备外的线缆实现电气连接;另外一端为弹性插拔接触端,其由本体向水平延伸的两组弹性卡爪208构成,弹性卡爪208末端为开口状。

进一步地,如图4结合图10所示,所述的外壳总成3由主壳体301、扳手302、锁紧螺钉303、方螺母304、端面密封圈305、尾部密封圈306和密封螺母307组成,所述的主壳体301一端为方形,另一端为带有螺纹紧固结构的原形腔体,其方形一端侧壁设置扳手旋转轴309,具端面近端有若干腰形孔,主壳体301上端表面配置一锁扣卡勾310,靠近锁扣卡勾310处还设有一个方螺母304安装结构,方螺母304嵌入安装结构腔体内;所述的扳手302一端两侧具有旋转壁,旋转臂体镂空,中部开设旋转卡槽,扳手302通过旋转卡槽套接在主壳体301两侧的旋转轴309上,扳手302绕主壳体301上的旋转轴309旋转,实现与插座总成1的固定和拆卸功能;扳手302另一端呈平端面,端面上开设有卡孔及锁紧螺钉303安装孔,锁紧螺钉303安装孔上部有圆形凸台,锁紧螺钉303嵌入锁紧螺钉303安装孔内,在扳手302旋转到位时,锁紧螺钉303和主客体301上的方螺母304配合实现固定,防止人为误操作而解锁;所述的尾部密封圈306安装在主壳体301尾部,端面密封圈305安装在主壳体301的另一端的内壁凹槽中,密封螺母307在旋紧过程中挤压尾部密封圈306实现尾部的密封。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端面密封圈305为方形框结构,框臂四周中部设置腰形固定耳308,安装时嵌入主壳体301匹配的腰形孔中,便于定位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的扳手302一端两侧具有旋转壁,旋转臂体镂空,中部开设旋转卡槽,扳手302通过旋转卡槽套接在主壳体301两侧的旋转轴309上,扳手向下旋转到位后与主壳体301上的锁扣卡勾310锁定。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靠近锁扣卡勾310处设有一个方螺母安装结构,方螺母304嵌入安装结构腔体内;安装结构腔体上部还设置一下凸台311,防止方螺母304脱落。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所述的扳手302的平端面,端面上开设有卡孔及锁紧螺钉303安装孔,锁紧螺钉303安装孔上部有圆形上凸台312,位于上凸台312出口处内壁还有一环形凸部313,锁紧螺钉303压入锁紧螺钉303安装孔内,防止锁紧螺钉303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的尾部密封圈306为O型密封圈,套嵌主壳体301尾部与密封螺母307之间,便于线缆穿入,将密封螺母307拧紧以致尾部密封圈306变形实现与线缆和主壳体301之间的密封,拆卸时需要先拧开密封螺母307,然后逐次拆卸各部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