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8302发布日期:2018-06-01 20:5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电池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槽。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出行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电动汽车近年来也蓬勃发展。然而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需要8-12h,给人们的交通出行也带来了一定影响。为了满足人们对电池的充电需求,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快速充电站。然而,这种快速充电站充电电流较大,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电池内部温度较高。目前,铅酸蓄电池在温度25℃时可以正常进行充放电工作,其出厂设置的工作环境温度为0-40℃,在较高温度下充电活性物质的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还会导致活性物质中的添加剂失效,长期使用快速充电的电池寿命大大缩短。

因此,如何在快速充电过程中及时进行散热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CN 206250326 U中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高散热电池槽,包括槽体,槽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槽体上沿制有密封沿,在所述槽体的正面外壁均设置有若干散热片卡槽,相邻散热片卡槽之间形成卡装散热片的卡装位。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可在电池槽外壁所制的散热片卡槽内插装入一个或多个散热片,通过散热片多个翅片的高散热性能将电池槽外壁的热量散发,从而避免电池温度过高对其使用性能及安全性造成影响,提高工作稳定性及安全性。但是在散热时,需要人为将散热片插入卡槽内,无疑增加了电池槽的容置空间,另一方面使用者无法准确把控充电过程电池内部温度,无法做到及时插入散热片进行散热操作。

如专利文献CN 202736988 U中公开了一种有利于散热的电池槽结构,包括矩形电池槽,所述矩形电池槽的正面及背面各设有一个凹槽,电池槽的两侧面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均低于电池槽外表面0.5-2mm。该实用新型由于在电池槽表面设置若干凹槽,使得紧密排列的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空间可以释放,可保证电池的一致性。但是在快速充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仅靠空气导热,效果仍旧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散热的蓄电池槽,保证在快速充电过程中铅酸蓄电池内部的温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不仅缩短充电时间,还可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电池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具有夹层,所述夹层内填充有液态的热交换介质;所述槽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同样具有夹层,隔板顶面具有注液孔和排气孔,所述注液孔和排气孔内插入橡皮塞。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槽体内设置夹层,夹层内的液态介质吸收铅酸蓄电池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将热量散发,使电池内部的温度维持在稳定的区间。

所述夹层的高度不低于蓄电池槽内极群的高度,夹层内热交换介质的液面高度至少与极群的高度齐平,保证极板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传递到夹层内。

具有溶解吸热且无毒环保的物质均可作为热交换介质。作为优选,所述热交换介质为水。

作为优选,所述热交换介质为盐溶液。所述盐溶液为铵盐溶液、钠盐溶液、钾盐溶液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所述盐溶液可以为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钾、硝酸钠、硫酸钾,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所述的热交换介质为盐溶液与对应固态盐的混合物。

所述槽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同样具有夹层,隔板顶面具有注液孔和排气孔。

隔板将电池槽体内部分割成若干放置单体电池的小室,具体根据电池型号设计隔板。隔板部分的夹层与槽体四壁的夹层相互连通,夹层的液体互通,更有利于热量传导。每个单体电池的四周均具有热交换介质,单体电池产生的热量及时被吸走,有助于维持其活性物质的结构。

作为优选,隔板部分的夹层的高度高于槽体四壁部分的夹层,为液面上升留出足够空间,防止液体溢出。所述注液孔和排气孔内插入橡皮塞,注液时,拔掉橡皮塞,从注液孔注液,夹层内的空气从排气孔排出,注液完成后塞入橡皮塞,使夹层内部密封,杜绝液体渗出。

作为优选,所述注液孔设于两交叉隔板的交界处或隔板与槽壁的交界处。

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电池槽体四壁设置夹层,夹层内填充热交换介质,在电池温度升高时,该夹层中热交换介质可以吸收大量热量,使电池内部温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防止温度大幅升高,避免因温度过高对其使用性能及安全性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槽,包括槽体1,槽体内设有隔板2,隔板将电池槽体内部分割成若干放置单体电池的小室,具体根据电池型号设计隔板。

槽体1的四壁和隔板2为中空夹层结构,夹层3内部相互连通,夹层内填充有液态的热交换介质。每个单体电池的四周均具有热交换介质,单体电池产生的热量及时被吸走,有助于维持其活性物质的结构。

夹层内部空间的高度不低于蓄电池槽小室内极群的高度,夹层内热交换介质的液面高度至少与极群的高度齐平,保证极板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传递到夹层内。优选地,隔板部分的夹层的高度高于槽体四壁部分的夹层,为液面上升留出足够空间,防止液体溢出。

隔板2顶面具有注液孔21和排气孔22。注液孔21和排气孔22分别设于两交叉隔板的交界处,注液孔21和排气孔22内均插有与之匹配的橡皮塞,注液时,拔掉橡皮塞,从注液孔21注液,夹层内的空气从排气孔22排出,注液完成后塞入橡皮塞,使夹层内部密封,杜绝液体渗出。

具有溶解吸热且无毒环保的物质均可作为热交换介质。优选地,热交换介质为水或盐溶液,盐溶液可以为铵盐溶液、钠盐溶液、钾盐溶液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盐溶液选用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钾、硝酸钠、硫酸钾,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热交换介质为盐溶液与对应固态盐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的夹层内填充热交换介质,在电池温度升高时,该夹层中热交换介质可以吸收大量热量,使电池内部温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防止温度大幅升高,避免因温度过高对其使用性能及安全性造成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