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信息处理用电流过载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489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路信息处理用电流过载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信息处理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路信息处理用电流过载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路:由金属导线和电气、电子部件组成的导电回路,称为电路。在电路输入端加上电源使输入端产生电势差,电路连通时即可工作。电流的存在可以通过一些仪器测试出来,如电压表或电流表偏转、灯泡发光等;按照流过的电流性质,一般把它分为两种:直流电通过的电路称为“直流电路”,交流电通过的电路称为“交流电路”。

在目前的电路信息处理中,我们控制着电路中的电流从而避免着信息处理设备被烧毁,然而目前的电流过载保护装置灵敏度低,通常需要持续长时间电流过大后才会启动过载保护装置才可实现着整个电路中电流的断开,这严重影响着信息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信息处理用电流过载保护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实现电路过载保护的功能,灵敏度高。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路信息处理用电流过载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左接线柱、右接线柱、导电块、绝缘弹簧、绝缘柱、电磁柱、移动块、电流传感器和控制器,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呈凸字形,下壳体的顶部与上壳体底部连接,左接线柱、右接线柱对称固定于上壳体底部内表面的两侧上,导电块的顶面上铺设有绝缘片,导电块的两端分别置于左接线柱和右接线柱顶面上,绝缘弹簧的下端固定于上壳体底部内表面的中央,上端固定于导电块底部的中央,绝缘柱有两个,两绝缘柱竖直设置,两绝缘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左接线柱和右接线柱顶面上,两绝缘柱分别穿过导电块、绝缘片的两端,两绝缘柱的上端分别固定于上壳体顶部中间凸起部的两侧上,电磁柱竖直设置,电磁柱的上端固定于上壳体中间凸起部顶部上,下端固定于绝缘片的中央,移动块有两个,两移动块分别置于绝缘片的两侧上,两移动块的顶部分别与上壳体顶部中间凸起部的两侧接触,电磁柱下端两侧分别连接有缓冲弹簧,两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于电磁柱上,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两移动块上,上壳体底部两侧对称设有穿孔,电流传感器固定于下壳体内,左接线柱通过导线与电流传感器连接,下壳体上设有两个接线端孔,控制器固定于壳体上,控制器分 别与电磁柱和电流传感器电连接。

还包括电流显示器,电流显示器固定在壳体上,电流显示器与电流传感器电连接。

上壳体中间凸起部为保护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有益效果在于:

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设有的电磁柱与移动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着对导电块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着左接线柱与右接线柱之间的断开,进而满足着过载断电保护的功能,灵敏度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电路信息处理用电流过载保护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路信息处理用电流过载保护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壳体、2-左接线柱、3-导电块、4-移动块、5-缓冲弹簧、6-保护盒、7-电磁柱、8-绝缘片、9-绝缘柱、10-右接线柱、11-绝缘弹簧、12-接线端孔、13-下壳体、14-电流传感器、15-穿孔、16-控制器、17-电流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信息处理用电流过载保护装置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壳体、左接线柱2、右接线柱13、导电块3、绝缘弹簧11、绝缘柱9、电磁柱7、移动块4、电流显示器17、电流传感器14和控制器16。壳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13,上壳体1呈凸字形,上壳体1的顶部中央的凸起部为保护盒6,下壳体13的顶部与上壳体1底部连接。

左接线柱2、右接线柱10对称固定于上壳体1底部内表面的两侧上,导电块3的两端分别置于左接线柱2和右接线柱13顶面上,导电块3的顶面上铺设有绝缘片8。绝缘弹簧11的下端固定于上壳体1底部内表面的中央,上端固定于导电块3底部的中央。绝缘柱9有两个,两绝缘柱9竖直设置,两绝缘柱9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左接线柱2和右接线柱10顶面上,两绝缘柱9分别穿过导电块3、绝缘片8的两端,两绝缘柱9的上端分别固定于上壳体1保护盒的两侧上。电磁柱7竖直设置,电磁柱7的上端固定于保护盒6顶部上,下端固定于绝缘片8的中央。移动块4有两个,两移动块4分别置于绝缘片8的两侧上,两移动块4的顶部分别与上壳体1保护盒的两侧接触。电磁柱7下端两侧分别连接有缓冲弹簧5,两缓冲弹簧5的一端固定于电磁柱7上,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两移动块4上。上壳体1底部两侧对称设有穿孔15,穿孔用于导线穿过。电流传感器14固定于下壳体13内,左接线柱2通过导线与电流传感器14连接,下壳体13上设有两个接线端孔12,电流显示器14和控制器16均固定在上壳体1上,控制器16分别与电磁柱7和电流传感器14电连接,电流显示器17与电流传感器14电连接。

该装置的电流过载保护原理如下:

使用时,通过接线端孔12将整个过载保护装置接入到电路中,一旦电路中出现较大电流时,就会被电流传感器14检测到,从而通过控制器16的作用使得电磁柱7通入电流,从而会在电磁柱7周围产生磁场,进而对移动块4产生吸引力,从而使两移动块4沿绝缘片向保护盒6内相向移动,当移动块4移动到保护盒6内部时,导电块3在绝缘弹簧11的作用下与左接线柱2和右接线柱10进行分离,从而实现着左接线柱2与右接线柱10之间的断电,进而实现着整个电路的断电保护,可靠性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