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端子上翘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2803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防端子上翘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端子上翘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其主要是用于传递电信号。其中有一类连接器,其主要应用在InfiniBand架构,而InfiniBand架构是一种针对服务器端所研发的支持多并发链接的转换线缆技术。这类连接器中设有很多间隔设置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而接地端子一般是放入到连接器主体的端子槽中进行固定,但是在组装时,连接器端子的端子槽对接地端子的端部并没有导向作用,导致接地端子很容易斜插到端子槽中,导致接地端子的头部上翘,使得连接器组装完毕后,端子容易松脱,稳固性很弱。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固性强的防端子上翘的连接器。

一种防端子上翘的连接器,包括:

外壳;外壳的一端设有端子接插口,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线缆连接口;以及

收容在外壳内的连接器主体;连接器主体包括:连接在外壳内的基座、穿设在基座上的端子组、以及连接在基座一端的印刷电路板;基座背离印刷电路板的一端设有与印刷电路板平行的接插部;接插部延伸至端子接插口中;接插部开设有容置端子组的端子槽;端子槽远离印刷电路板的一端设有朝向印刷电路板凸伸的定位凸块;端子组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信号端子的一端与印刷电路板电连接;信号端子的另一端穿过基座后插入端子槽中;接地端子的一端与印刷电路板电连接;接地端子的另一端穿过基座后插入端子槽中;接地端子靠近端子槽的一端的端部设有供定位凸块插入的定位凹槽;印刷电路板朝向线缆连接口设置。

上述防端子上翘的连接器,使用时,外部线缆通过线缆连接口穿入到外壳中以电连接印刷电路板,外部的服务器通过端子接插口电连接端子组。在接地端子的一端设置了定位凹槽,并且在连接器主体的端子槽上设置了插入到该定位凹槽的定位凸块。当接地端子插入端子槽中时,利用定位凸块和定位凹槽配合,对接地端子的端部进行导向,并且保证接地端子与连接器组装完毕后,接地端子的端部被端子槽中的定位凸块所固定,达到防止接地端子上翘的目的,使得连接器组装完毕后,端子不容易松脱,稳固性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设有端子接插口和线缆连接口;下壳体用于容置连接器主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丝实现可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壳体设有沿下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锁紧螺杆;锁紧螺杆的一端位于线缆连接口的一侧且设有防滑条纹;锁紧螺杆的另一端位于端子接插口的一侧且设有外螺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壳体设有集线座;集线座位于印刷电路板和线缆连接口之间;集线座上设有导线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凸块为朝向印刷电路板凸伸的T形凸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凹槽为朝向定位凸块设置的U形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凹槽的开口部设有向外扩张的导向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地端子连接印刷电路板的一端设有咬合印刷电路板的咬合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端子槽的长度大于接地端子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防端子上翘的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防端子上翘的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防端子上翘的连接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防端子上翘的连接器中的集线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防端子上翘的连接器中的连接器主体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连接器主体沿A-A线所剖得的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连接器主体中的B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连接器主体中的端子组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防端子上翘的连接器;

20-外壳,21-端子接插口,22-线缆连接口,23-上壳体,24-下壳体,25-螺丝,26-锁紧螺杆,27-防滑条纹,28-外螺纹,29-集线座,210-上固定座,211-下固定座;

30-连接器主体,31-基座,32-端子组,33-印刷电路板,34-接插部,35-端子槽,36-定位凸块,37-信号端子,38-接地端子,39-咬合槽,310-定位凹槽,311-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参见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防端子上翘的连接器10的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3,该防端子上翘的连接器10,包括:外壳20和收容在外壳20内的连接器主体30。其中,连接器主体30用于电信号传递,外壳20用于保护连接器主体30。各部件的结构说明如下:

该外壳20的一端设有用于接插外部服务器的端子接插口21,外壳20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线缆的线缆连接口22。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0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23和下壳体24,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23和下壳体24之间通过螺丝25实现可拆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实现可拆连接。下壳体24设有端子接插口21和线缆连接口22。下壳体24用于容置连接器主体30。下壳体24设有沿下壳体24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锁紧螺杆26。锁紧螺杆26的一端位于线缆连接口22的一侧且设有便于手动旋动锁紧螺杆26的防滑条纹27。锁紧螺杆26的另一端位于端子接插口21的一侧且设有连接外部的服务器的外螺纹28。为了便于连接外部线缆,参见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下壳体24设有集线座29,该集线座29位于线缆连接口22与连接器主体30之间。集线座29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固定座210和下固定座211,其中,上固定座210的顶端设有上线槽,而上固定座210的底端设有下半线槽。下固定座211的顶端设有与下半线槽匹配的上半线槽。该上半线槽和下线槽共同构成下线槽。上线槽和下线槽为用于固定外部线缆中的导线的导线槽。

参见图5至图8,该连接器主体30包括:连接在外壳20内的基座31、穿设在基座31上的端子组32、以及连接在基座31一端的印刷电路板33。其中,

基座31背离印刷电路板33的一端设有与印刷电路板33平行的接插部34。接插部34延伸至端子接插口21中。接插部34开设有容置端子组32的端子槽35。端子槽35远离印刷电路板33的一端设有朝向印刷电路板33凸伸的定位凸块36。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凸块36为朝向印刷电路板33凸伸的T形凸块。

端子组32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信号端子37和接地端子38。信号端子37的一端与印刷电路板33电连接。信号端子37的另一端穿过基座31后插入端子槽35中。接地端子38的一端与印刷电路板33电连接。接地端子38的另一端穿过基座31后插入端子槽35中。接地端子38连接印刷电路板33的一端设有咬合印刷电路板33的咬合槽39。接地端子38靠近端子槽35的一端的端部设有供定位凸块36插入的定位凹槽310。定位凹槽310为朝向定位凸块36设置的U形凹槽。为了便于定位凸块36顺畅地插入到定位凹槽310中,该定位凹槽310的开口部还设有向外扩张的导向斜面311。为了降低端子组32插入时上翘的概率,在本实施例中,在保证定位凸块36插入到定位凹槽310的前提下,端子槽35的长度大于接地端子38的长度,例如,端子槽35的长度大于端子组32的长度0.5mm~1.0mm。

印刷电路板33朝向线缆连接口22设置,该集线座29位于印刷电路板33和线缆接口之间。

上述防端子上翘的连接器10,使用时,外部线缆通过线缆连接口22穿入到外壳20中以电连接印刷电路板33,外部的服务器通过端子接插口21电连接端子组32。在接地端子38的一端设置了定位凹槽310,并且在连接器主体30的端子槽35上设置了插入到该定位凹槽310的定位凸块36。当接地端子38插入端子槽35中时,利用定位凸块36和定位凹槽310配合,对接地端子38的端部进行导向,并且保证接地端子38与连接器组装完毕后,接地端子38的端部被端子槽35中的定位凸块36所固定,达到防止接地端子38上翘的目的,使得连接器组装完毕后,端子不容易松脱,稳固性强。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