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智能终端的天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523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智能穿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LDS是激光直接成型技术(Laser Direct Structuring)的缩写,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需求的不断细分,智能终端应运而生。智能终端不仅可以记录用户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数据,还可以提示用户手机来电、短信,所以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但是现有智能终端与手机连接的距离过短,如果用户在厨房做饭,放在客厅的手机突然有重要来电时,由于智能终端与手机连接的距离过短,导致无法及时接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天线结构,从而提高智能终端与手机的连接距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包括天线、顶针、面壳及线路板;所述天线通过激光镭射到面壳内壁上形成LDS天线,所述LDS天线和电路板之间通过顶针连接;所述顶针的一端设置在LDS天线对应的面壳内壁上,另一端抵顶于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容置、限位顶针端头的盲孔;或者所述顶针的一端设置在电路板上,另一端抵顶于LDS天线上,所述LDS天线对应的面壳内壁开设有容置、限位顶针端头的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LDS天线包括:多个辐射元;设置在所述多个辐射元的辐射口边缘且与所述多个辐射元相接的网状反射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辐射元上的超材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LDS天线的厚度为0.5mm至1.5mm。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终端包括主体和用于容纳所述主体的柔性腕带;所述柔性腕带包括腕带主体和腕带扣钉;所述腕带主体的中心部分设置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主体;所述腕带主体沿所述容置槽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第一腕带部和第二腕带部;所述第一腕带部上设有至少一固定孔,所述第一腕带部的末端设有一用于使所述第二腕带部穿过的环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终端为智能耳机、智能手表及智能音箱中的任一种。

由于天线和电子元器件的距离越近,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电磁波对天线的干扰就会越大;同时天线也会受到人体的干扰,天线和人体的距离越小,受到人体的干扰就会越大。这两种原因都会导致天线的灵敏度降低,使得智能终端连接手机的距离变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把LDS天线覆设在面壳内壁上,并且在天线和电路板之间通过顶针连接,实现了LDS天线与电子元器件的分离,减少了电子元器件对LDS天线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智能终端和手机的连接距离。由于LDS天线覆设在面壳内壁上,使得LDS天线和人体的距离变大,减少了人体对LDS天线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智能终端和手机的连接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智能终端的天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面壳10

底壳20

LDS天线31

电路板32

顶针33

马达40

容置槽50

第一腕带部60

固定孔61

环状结构62

第二腕带部70

扣钉孔71。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若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若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天线结构,所述智能终端为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手表及智能音箱中的任一种。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为智能手环。所述手环主体包括面壳10、底壳20及电子元器件,所述面壳10和底壳20连接形成的空腔用于容纳电子元器件;所述天线通过激光镭射到面壳内壁上形成LDS天线31,所述LDS天线31和电路板32之间通过顶针33连接;所述顶针33的一端设置在LDS天线31对应的面壳内壁上,另一端抵顶于电路板32上,所述电路板32上开设有容置、限位顶针33端头的盲孔;或者所述顶针33的一端设置在电路板32上,另一端抵顶于LDS天线31上,所述LDS天线31对应的面壳内壁开设有容置、限位顶针33端头的盲孔。由于天线和电子元器件的距离越近,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电磁波对天线的干扰就会越大;同时天线也会受到人体的干扰,天线和人体的距离越小,受到人体的干扰就会越大。这两种原因都会导致天线的灵敏度降低,使得智能手环连接手机的距离变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把LDS天线31覆设在面壳10内壁上,并且在LDS天线31和电路板32之间通过顶针33连接,实现了LDS天线31与电子元器件的分离,减少了电子元器件对LDS天线31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智能手环和手机的连接距离。由于LDS天线31覆设在面壳10内壁上,使得LDS天线31和人体的距离变大,减少了人体对LDS天线31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智能手环和手机的连接距离。优选地,本实施例的顶针33的一端设置在LDS天线31上。

经过反复的试验,优化前的智能手环在无障碍情况下连接手机的距离是10m,连接放在手袋里的手机距离是5m。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手环在无障碍情况下连接手机的距离是25m,连接放在手袋里的手机距离是15m。

本实施例中的LDS天线31和电路板32之间还可以通过弹片连接,弹片的一端设置在LDS天线31或电路板32上,另一端对应抵顶于电路板32或LDS天线31上。通过弹片连接也可以达到如上所述的效果。

所述LDS天线包括:多个辐射元;设置在所述多个辐射元的辐射口边缘且与所述多个辐射元相接的网状反射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辐射元上的超材料层。超材料由介质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人造微结构组成,可以提供各种普通材料不具有的特性。人造微结构对外加电场和磁场具有电响应和磁响应,从而表现出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而且,人造微结构的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可通过设计人造微结构的几何尺寸参数来人为地控制。例如,通过设计每个人造微结构的图案和/或尺寸并将人造微结构按一定规律排布,使得材料整体的电磁参数呈一定规律排布。规律排布的电磁参数使得超材料对电磁波具有宏观上的响应,例如,汇聚电磁波、发散电磁波、吸收电磁波等。实践中,一般根据天线的空间辐射特性,计算出超材料层上每个位置处所需要的电磁参数,进而通过仿真软件反向计算出该处人造微结构的几何参数。

所述LDS天线的厚度为0.5mm至1.5mm。优选地,本实施例中LDS天线的厚度为0.7mm。

由于面壳10和底壳20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不稳固,导致面壳10容易从底壳20中脱出;且该连接方式的连接边缘会有缝隙,导致手环主体容易进水,造成电子元器件损坏。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采用非结构型胶黏剂对面壳10和底壳20进行胶接,所述非结构型胶黏剂包括聚醋酸乙烯、聚丙烯酸酯及热熔胶。优选地,本实施例采用热熔胶对面壳10和底壳20进行胶接。胶接后的手环主体可以防止面壳10从底壳20中脱出,使得手环主体内部的电子元器件不会因面壳10脱出而造成损坏;且胶接后的手环主体由于连接边缘被热熔胶覆盖,起到防水的作用,使得用户在潮湿或接触水源时仍能正常使用智能手环。

所述电子元器件还包括振动马达40,所述振动马达电连接于电路板32。用户通过手机蓝牙连接智能手环后,当用户手机有来电或短信时,手机通过蓝牙发送信号给智能手环,智能手环中的LDS天线31接收到手机发送的相应信号后,会使智能手环中的电路板32发送电流或电压信号给振动马达,振动马达接收到电路板32发送的相应电流或电压信号后,会使手环振动提示用户有来电或短信,防止用户错过重要电话或短信。

所述智能手环包括如上所述的手环主体和用于容纳所述手环主体的柔性腕带;所述柔性腕带包括腕带主体和腕带扣钉;所述腕带主体的中心部分设置一容置槽50,所述容置槽50用于容纳所述手环主体;所述腕带主体沿所述容置槽50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第一腕带部60和第二腕带部70;所述第一腕带部60上设有至少一固定孔61,所述第一腕带部60的末端设有一用于使所述第二腕带部70穿过的环状结构62;所述第二腕带部70上设有一扣钉孔71,所述腕带扣钉嵌于所述扣钉孔71中;所述腕带扣钉用于在所述第二腕带部70的末端穿过所述环状结构62时,嵌入所述第一腕带部60的所述固定孔61中将所述第一腕带部60和第二腕带部70固定连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