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658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连接器,属于电连接器领域。



背景技术:

连接器,国内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例如,球场上点灯用的连接器和硬盘驱动器的连接器,以及点燃火箭的连接器是大不相同的。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连接器,都要保证电流顺畅连续和可靠地流通,就泛指而言,连接器所接通的不仅仅限于电流,在光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光纤系统中,传递信号的载体是光,玻璃和塑料代替了普通电路中的导线,但是光信号通路中也使用连接器,它们的作用与电路连接器相同。

连接器的基本性能可分为三大类:即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性能,机械性能就连接功能而言,插拔力是重要地机械性能。插拔力分为插入力和拔出力(拔出力亦称分离力),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有关标准中有最大插入力和最小分离力规定,这表明,从使用角度来看,插入力要小(从而有低插入力LIF和无插入力ZIF的结构),而分离力若太小,则会影响接触的可靠性;电气性能连接器的主要电气性能包括接触电阻、绝缘电阻和抗电强度;环境性能常见的环境性能包括耐温、耐湿、耐盐雾、振动和冲击等。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20056909.3的一种连接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连接器,包括母插件和公插件,母插件包括壳体和插装于壳体内的导电片,导电片包括安装部和接触部,接触部上设有固定片,壳体上设有供固定片配合的插槽;固定片与插槽配合时的接触面积大,固定片的各个侧面均受到插槽的抵触限制,固定片与插槽保持紧密配合,避免了固定片的摆动,而导电片作为固定片的母体,那么导电片的摆动趋势被固定片限制,那么整体的稳定性较好。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现有技术的电传输对接系统中的电连接器越来越多的采用机械方式自动对接,机械对接在深水勘探、宇宙空间、高温辐照、放射性等人工对接相当困难的特殊环境下呗广泛使用,同时,相对于人工操作,机械对接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相对较差,而且对于相对接的两系统各自讯在这制造误差以及安装误差,所以需对接的电连接器往往是不对准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以解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现有技术的电传输对接系统中的电连接器越来越多的采用机械方式自动对接,机械对接在深水勘探、宇宙空间、高温辐照、放射性等人工对接相当困难的特殊环境下呗广泛使用,同时,相对于人工操作,机械对接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相对较差,而且对于相对接的两系统各自讯在这制造误差以及安装误差,所以需对接的电连接器往往是不对准的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接器,其结构包括护套安装口、安装口螺纹、小型螺丝、插头连接座、插头、圆孔、连接体、锁紧螺母、插座、插座固定螺丝、护套、插座垫圈、O形圈、插头垫圈、第二护套,所述插头的右端口通过连接体与插座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母螺纹连接在插头与插座之间,所述插头的左端与插座连接座间隙配合,所述插座连接座的左端与护套安装口焊接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护套安装口的外表面环绕开设有安装口螺纹与第二护套螺纹连接,所述插座的右端口的边沿通过插座垫圈与护套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母靠近插头的一端内部设有O形圈,所述O形圈间隙配合于插头和锁紧螺母之间,所述插头连接座的左端内部设有插头垫圈与第二护套相配合,所述插头包括连接件、外壳、卡环、插头连接螺纹、探针、探测孔、压环、浮动件、压缩弹簧、固定架,所述连接件设有两个且焊接在插头连接座开口内部的小孔上,所述连接件的右端焊接在外壳的左端内部并与探测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嵌套有卡环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探测孔的开口位置上凿设有插头连接螺纹,所述探测孔的内部设有两个以上的探针与插座内部相通,所述压环设有两个且均匀设在插头内部的左右两端,所述浮动件安装在外壳的内部并与探测孔相配合,所述浮动件、压缩弹簧、固定架组成浮动结构,所述浮动件的左右两端通过压缩弹簧支撑固定,所述固定架安装在压缩弹簧的外部并与浮动件间隙配合,所述插座设有插座外壳、插座卡环、基座、探针接触孔、导向销钉、导向喇叭口、喇叭口键槽、锥形键,所述插座外壳的外表面设有插座卡环,所述插座外壳通过插座卡环与锁紧螺母紧密配合,所述基座与探针接触孔均安装在插座外壳的内部,所述探针接触孔设有两个以上并与探针相互嵌接,所述插座卡环的内部与基座的连接端设有导向喇叭口,所述基座安装在插座外壳内部的一端上设有导向销钉,所述基座上设有喇叭口键槽与安装在插头内部的锥形键插合。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内部设有绝缘体与内导体,所述插座外壳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层金属套圈。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螺母的内壁上设有橡胶圈并与O形圈相配合,提高锁紧螺母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口键槽与锥形键各分别设有五个均安装在插座与插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插头的外表面设有圆孔,所述小型螺丝设有两两分别安装在插头连接座与插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与插座均采用不锈钢铝合金材质,具有良好的防生锈、耐腐蚀的特点。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弹簧为是承受向压力的螺旋弹簧,它所用的材料截面多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喇叭口与导向销钉实现的对接为盲插。

进一步地,所述护套包括橡胶防水套、凹槽、护套连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安装在橡胶防水套的外表面,所述橡胶防水套的开口处设有用于连接插座的护套连接口。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在连接器对接的过程中能够相对浮动,并且通过连接器的盲插功能是实现自对准,因此,浮动和盲插功能是相对重要的,为了使插头和插座连接器能够产生相对不受约束的线性运动和角度浮动,将插头连接器设计成浮动结构,该浮动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组成,包括浮动件、压缩弹簧和固定架,如图所示,浮动件由一个压缩弹簧支撑,由于浮动件与固定架之间存在有间隙,因而插头和插座在配接过程中,浮动件可以根据插座的位置通过弹簧压缩量变化不受约束的进行线性和角度调整,使自对准连接器配接顺利进行,而对于盲插设计,是实现自对准的主要功能,盲插指的是插合时连接器可以自动实现导向并实现正确的配接,它在连接过程中起到导向定位作用,为了能自对准,固定的插座设计有导向喇叭口,插头内部的浮动件的前端有一小端,其上设计有多个导向销钉,当插座和插头的机械对接开始时,插头小直径端首先进入导向件,逐渐推进,该导向件使浮动插头纵向、横向运动以调节位置,达到对准目的,由于插头的小端设置有导向销钉,可以防止插头插合和分离时因为角度、轴线偏差而咬住或卡死,使运动阻力减小、插合、分离过程中顺利进行,进行粗导向完成后,插座前端所形成的五键开始寻找和微调与插头前端的五键槽的配接,其中锥形键、喇叭口键槽在于键槽配合过程的顺畅,五键导向配接方式的优点在于导向定位准确,并能防止误插,当五个键和五个键槽正确配接后,插座便可以继续推进,便能够顺利实现插座与插头的正常配接,解决了机械配接过程中的由于线性偏差和角度偏差造成的连接器不对准的问题,采用连接器自对准的方式,使连接器的对接过程中能够相对浮动,两系统上各自安装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必须能够相对运动并且能够自动对准,让其在机械对接过程中补偿位置偏差,使配接顺利的进行,并且通过连接器的盲插功能实现自对准,可以在机械对接的场合下补偿和修正对接系统的相对位置误差,使对接过程顺利进行,自对准的设计采用了浮动件和导向喇叭口、导向销钉组合成的盲插结构,使两者在连接器啮合和分离过程中相互配合,实现导向定位和调整位置的功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的分解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浮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盲插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锥形键与喇叭口键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五个锥形键与五个喇叭口键槽的位置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护套安装口-1、安装口螺纹-2、小型螺丝-3、插头连接座-4、插头-5、圆孔-6、连接体-7、锁紧螺母-8、插座-9、插座固定螺丝-10、护套-11、插座垫圈-12、O形圈-13、插头垫圈-14、第二护套-15、连接件-501、外壳-502、卡环-503、插头连接螺纹-504、探针-505、探测孔-506、压环-507、浮动件-508、压缩弹簧-509、固定架-5010、插座外壳-901、插座卡环-902、基座-903、探针接触孔-904、导向销钉-905、导向喇叭口-906、喇叭口键槽-907、锥形键-908、橡胶防水套-1101、凹槽-1102、护套连接口-1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其结构包括护套安装口1、安装口螺纹2、小型螺丝3、插头连接座4、插头5、圆孔6、连接体7、锁紧螺母8、插座9、插座固定螺丝10、护套11、插座垫圈12、O形圈13、插头垫圈14、第二护套15,所述插头5的右端口通过连接体7与插座9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母8螺纹连接在插头5与插座9之间,所述插头5的左端与插座连接座4间隙配合,所述插座连接座4的左端与护套安装口1焊接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护套安装口1的外表面环绕开设有安装口螺纹2与第二护套15螺纹连接,所述插座9的右端口的边沿通过插座垫圈12与护套11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母8靠近插头5的一端内部设有O形圈13,所述O形圈13间隙配合于插头5和锁紧螺母8之间,所述插头连接座4的左端内部设有插头垫圈14与第二护套15相配合,所述插头5包括连接件501、外壳502、卡环503、插头连接螺纹504、探针505、探测孔506、压环507、浮动件508、压缩弹簧509、固定架5010,所述连接件501设有两个且焊接在插头连接座4开口内部的小孔上,所述连接件501的右端焊接在外壳502的左端内部并与探测孔50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壳502的外表面嵌套有卡环50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探测孔506的开口位置上凿设有插头连接螺纹504,所述探测孔506的内部设有两个以上的探针505与插座9内部相通,所述压环507设有两个且均匀设在插头5内部的左右两端,所述浮动件508安装在外壳502的内部并与探测孔506相配合,所述浮动件508、压缩弹簧509、固定架5010组成浮动结构,所述浮动件508的左右两端通过压缩弹簧509支撑固定,所述固定架5010安装在压缩弹簧509的外部并与浮动件508间隙配合,所述插座9设有插座外壳901、插座卡环902、基座903、探针接触孔904、导向销钉905、导向喇叭口906、喇叭口键槽907、锥形键908,所述插座外壳901的外表面设有插座卡环902,所述插座外壳901通过插座卡环902与锁紧螺母8紧密配合,所述基座903与探针接触孔904均安装在插座外壳901的内部,所述探针接触孔904设有两个以上并与探针505相互嵌接,所述插座卡环902的内部与基座903的连接端设有导向喇叭口906,所述基座903安装在插座外壳901内部的一端上设有导向销钉905,所述基座903上设有喇叭口键槽907与安装在插头5内部的锥形键908插合,所述基座903的内部设有绝缘体与内导体,所述插座外壳901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层金属套圈,所述锁紧螺母8的内壁上设有橡胶圈并与O形圈13相配合,提高锁紧螺母8的密封性能,所述喇叭口键槽907与锥形键908各分别设有五个均安装在插座9与插头5上,所述所述插头5的外表面设有圆孔6,所述小型螺丝3设有两两分别安装在插头连接座4与插座9上,所述插头5与插座9均采用不锈钢铝合金材质,具有良好的防生锈、耐腐蚀的特点,所述压缩弹簧509为是承受向压力的螺旋弹簧,它所用的材料截面多为圆形,所述导向喇叭口906与导向销钉905实现的对接为盲插。

本实用的自对准设计,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在连接器对接的过程中能够相对浮动,并且通过连接器的盲插功能是实现自对准,因此,浮动和盲插功能是相对重要的,为了使插头5和插座9连接器能够产生相对不受约束的线性运动和角度浮动,将插头5连接器设计成浮动结构,该浮动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组成,包括浮动件508、压缩弹簧509和固定架5010,如图6所示,浮动件508由一个压缩弹簧509支撑,由于浮动件508与固定架5010之间存在有间隙,因而插头5和插座9在配接过程中,浮动件508可以根据插座9的位置通过弹簧压缩量变化不受约束的进行线性和角度调整,使自对准连接器配接顺利进行,而对于盲插设计,是实现自对准的主要功能,如图7所示,盲插指的是插合时连接器可以自动实现导向并实现正确的配接,它在连接过程中起到导向定位作用,为了能自对准,固定的插座9设计有导向喇叭口906,插头5内部的浮动件508的前端有一小端,其上设计有多个导向销钉905,当插座9和插头5的机械对接开始时,插头5小直径端首先进入导向件,逐渐推进,该导向件使浮动插头5纵向、横向运动以调节位置,达到对准目的,由于插头5的小端设置有导向销钉905,可以防止插头5插合和分离时因为角度、轴线偏差而咬住或卡死,使运动阻力减小、插合、分离过程中顺利进行,进行粗导向完成后,如图8所示,插座9前端所形成的五键开始寻找和微调与插头5前端的五键槽的配接,其中锥形键908、喇叭口键槽907在于键槽配合过程的顺畅,如图9所示的位置配合图,五键导向配接方式的优点在于导向定位准确,并能防止误插,当五个键和五个键槽正确配接后,插座9便可以继续推进,便能够顺利实现插座9与插头5的正常配接,解决了机械配接过程中的由于线性偏差和角度偏差造成的连接器不对准的问题。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10,所述护套11包括橡胶防水套1101、凹槽1102、护套连接口1103,所述凹槽1102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安装在橡胶防水套1101的外表面,所述橡胶防水套1101的开口处设有用于连接插座9的护套连接口1103。

本实用中的护套11作为插座9和插头4的保护装置,其表面设有的橡胶防水套1101可以防止插头4和插座9在深水勘探过程中有效的进行防水,且该橡胶材料的设计,可以让使用者更好的手持连接器,防止其掉落而损坏连接器的内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O形圈13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橡胶密封圈,因其截面为O型,故称其为O型橡胶密封圈,也叫O型圈。开始出现在19世纪中叶,当时用它作蒸汽机汽缸的密封元件,因为价格便宜,制造简单,功能可靠,并且安装要求简单,O形环是最常见的密封用机械设计。O形环承受几十兆帕斯卡千磅的压力。O形环可用于静态的应用中,也可以用在部件之间有相对运动的动态应用中,O型密封圈适用于装在各种机械设备上,在规定的温度、压力、以及不同的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于静止或运动状态下起密封作用;

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现有技术的电传输对接系统中的电连接器越来越多的采用机械方式自动对接,机械对接在深水勘探、宇宙空间、高温辐照、放射性等人工对接相当困难的特殊环境下呗广泛使用,同时,相对于人工操作,机械对接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相对较差,而且对于相对接的两系统各自讯在这制造误差以及安装误差,所以需对接的电连接器往往是不对准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采用连接器自对准的方式,使连接器的对接过程中能够相对浮动,两系统上各自安装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必须能够相对运动并且能够自动对准,让其在机械对接过程中补偿位置偏差,使配接顺利的进行,并且通过连接器的盲插功能实现自对准,可以在机械对接的场合下补偿和修正对接系统的相对位置误差,使对接过程顺利进行,自对准的设计采用了浮动件和导向喇叭口906、导向销钉905组合成的盲插结构,使两者在连接器啮合和分离过程中相互配合,实现导向定位和调整位置的功能,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插头5包括连接件501、外壳502、卡环503、插头连接螺纹504、探针505、探测孔506、压环507、浮动件508、压缩弹簧509、固定架5010,所述连接件501设有两个且焊接在插头连接座4开口内部的小孔上,所述连接件501的右端焊接在外壳502的左端内部并与探测孔50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壳502的外表面嵌套有卡环50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探测孔506的开口位置上凿设有插头连接螺纹504,所述探测孔506的内部设有两个以上的探针505与插座9内部相通,所述压环507设有两个且均匀设在插头5内部的左右两端,所述浮动件508安装在外壳502的内部并与探测孔506相配合,所述浮动件508、压缩弹簧509、固定架5010组成浮动结构,所述浮动件508的左右两端通过压缩弹簧509支撑固定,所述固定架5010安装在压缩弹簧509的外部并与浮动件508间隙配合,所述插座9设有插座外壳901、插座卡环902、基座903、探针接触孔904、导向销钉905、导向喇叭口906、喇叭口键槽907、锥形键908,所述插座外壳901的外表面设有插座卡环902,所述插座外壳901通过插座卡环902与锁紧螺母8紧密配合,所述基座903与探针接触孔904均安装在插座外壳901的内部,所述探针接触孔904设有两个以上并与探针505相互嵌接,所述插座卡环902的内部与基座903的连接端设有导向喇叭口906,所述基座903安装在插座外壳901内部的一端上设有导向销钉905,所述基座903上设有喇叭口键槽907与安装在插头5内部的锥形键908插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