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6198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智能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电池盒。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锁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智能锁中要用到一些电子配件,为了保证电子配件的正常运转,智能锁的电池盒上要安装电池对这些电子配件进行供电,保证智能锁的整体运行。电池在使用中,随着时间的加长,电池经常会出现漏液现象,出现漏液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进行更换电池会影响智能锁的正常运行,安全性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智能锁的电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及时监测漏液情况、安全性高的智能电池盒。

一种智能电池盒,包括:盒体、安装于所述盒体内的控制电路板、正极引出片、负极引出片及若干串联极片;所述盒体内设有出线口、第一引线槽、第二引线槽、若干电池槽、以及若干漏液检测板,所述出线口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引线槽与所述正极引出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引线槽与所述负极引出片相对设置,每两块所述漏液检测板为一组对应位于所述电池槽内,所述漏液检测板之间形成一检测槽;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安装有若干漏液检测器,所述漏液检测器与所述漏液检测板电连接。

上述智能电池盒,包括盒体、安装于盒体内的控制电路板、正极引出片、负极引出片及若干串联极片,使用时,控制电路板、正极引出片、负极引出片通过导线与外接部件连接。通过漏液检测板、漏液检测器形成一个检测回路,当电池不发生漏液时,位于一个电池槽内的两块漏液检测板之间形成检测槽,相当于电阻无限大,回路不导通,漏液检测器不动作。当电池漏液时,漏液流到检测槽内,使漏液检测板导通,漏液检测器工作,并将检测信号通过控制电路板传给主控板使户主得知情况,户主可以及时更换发生漏液的电池,保证智能锁的正常运行,安全性高且智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活动安装于所述盒体上的盒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上设有一支撑座及若干安装部,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盒盖连接,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盒体的外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盖上设有二枢接臂,所述枢接臂与所述支撑座枢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引出片上设有一正极接触点,所述负极引出片上设一弹簧,所述串联极片上设有一正极接触点及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电池槽内的所述正极接触点与所述弹簧一一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盒体同一侧的所述正极接触点、弹簧依次交错间隔排列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安装有若干电压监测器,所述电压监测器与所述正极接触点、弹簧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槽的数量为四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接触点、弹簧的数量为均为四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智能电池盒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智能电池盒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智能电池盒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智能电池盒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智能电池盒中盒盖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智能电池盒,20-盒体,21-出线口,22-第一引线槽,23-第二引线槽,24-电池槽,25-漏液检测板,26-检测槽,27-支撑座,28-安装部,30-盖板,31-枢接臂,40-控制电路板,41-漏液检测器,42-电压监测器,43-设置/复位按键,50-正极引出片,60-负极引出片,70-串联极片,80-正极接触点,9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智能电池盒10,该智能电池盒10包括盒体20、活动安装于盒体20上的盒盖30、安装于盒体20内的控制电路板40、正极引出片50、负极引出片60及若干串联极片70,使用时,控制电路板40、正极引出片50及负极引出片60通过导线与各部件连接。

参照图3和图4,所述盒体20内设有出线口21、第一引线槽22、第二引线槽23、若干电池槽24、以及若干漏液检测板25,出线口21与控制电路板40相对设置,第一引线槽22与正极引出片50相对设置,第二引线槽23与负极引出片60相对设置,控制电路板40通过导线穿过出线口21与外部件连接,正极引出片50通过导线经过第一引线槽22、出线口21与外部件连接,负极引出片60通过第二引线槽23、出线口21与外部件连接。其中每两块漏液检测板25为一组对应位于电池槽24内,漏液检测板25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漏液检测板25之间形成一检测槽26。具体地,电池槽24的数量为四个,漏液检测板25的数量为八块,漏液检测板25的导电性好的导电材料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槽2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比如设计为可以容纳八个电池的电池槽24,四个在供电工作,另外四个留着备用。进一步地,盒体20上设有一支撑座27及若干安装部28,支撑座27与盒盖30连接,安装部28位于盒体20的外侧上,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8的数量为三个,智能电池盒10可以通过安装部28快速稳固的安装在智能锁的壳体上。

所述盖板30上设有二枢接臂31,枢接臂31与支撑座27枢接,使用时,盖板30可以通过枢接臂31绕着支撑座27转动改变盖合状态。该智能电池盒1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要不要带有盒盖30,比如当智能电池盒10不外露时可以不带盒盖30。控制电路板40上安装有若干漏液检测器41、电压监测器42及设置/复位按键43,漏液检测器41与漏液检测板25电连接,其中漏液检测器41、电压监测器42的数量均为四个,与电池槽24的数量相同,使用时可以一一对应检测电池槽24内电池的情况。正极引出片50上设有一正极接触点80,负极引出片60上设有一弹簧90,串联极片80上设有一正极接触点80及弹簧90,正极接触点80及弹簧90的数量均为四个。进一步地,位于盒体20同一侧的正极接触点80、弹簧90依次交错间隔排列设置,位于电池槽24内的正极接触点80与弹簧90一一对应设置,电压监测器42与正极接触点80、弹簧90连接。具体为每一个电压监测器42与位于电池槽24内的正极接触点80、弹簧90连接,电压监测器42可以实时监测每一个电池的电压,并通过控制电路板40传输给主控板使户主及时得知情况,实现智能化。设置/复位按键43用来启动智能锁主控板的设置、复位程序。本实施例中,串联极片70的数量为三块,其中一块串联极片70位于正极引出片50、负极引出片60之间,另外两块串联极片70相邻设置,通过该配置形成一串联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槽24、串联极片70的数量根据实际所需总电压设置,比如可以为六个电池槽24、五块串联极片70的设置。

更进一步地,智能电池盒的控制电路板40上装有MUC智能芯片和相关检测电路,用来实现对每个电池电参数的监控,并且通过通讯连接线与智能锁的主控板进行信息交流。该智能电池盒10在智能锁应用中是装在智能锁的室内端的,而智能锁的主控板都是安装在智能锁室外端的锁壳里。此方案与现行的方案对比来说,其优势在于,按下设置/复位按键43时的这个动作状态是通过智能电池盒10控制电路板40上的MUC检测到的,并经由与智能锁主控板的通讯连线以加密通讯的方式传达到主控板的,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不法分子通过撬开门外锁壳,直接短路按钮连线来复位系统恢复到出厂设置,达到非法开锁的目的。

上述智能电池盒10,包括盒体20、活动安装于盒体20上的盒盖30、安装于盒体20内的控制电路板40、正极引出片50、负极引出片60及若干串联极片70,使用时,控制电路板40、正极引出片50、负极引出片60通过导线与外接部件连接。通过漏液检测板25、漏液检测器41形成一个检测回路,当电池不发生漏液时,位于一个电池槽24内的两块漏液检测板25之间形成检测槽26,相当于电阻无限大,回路不导通,漏液检测器41不动作。当电池漏液时,漏液流到检测槽26内,使漏液检测板25导通,漏液检测器41工作,并将检测信号通过控制电路板40传给主控板使户主得知情况,户主可以及时更换发生漏液的电池,保证智能锁的正常运行,安全性高且智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