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2321发布日期:2018-08-10 21:1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产品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卡支架包括不带电子卡卡座的、单一的金属电子卡支架,拨片通过铆钉固定于电子卡支架上,固定深度小,所以铆钉防轴向倾斜的能力弱,转动拨片运动的过程中铆接处位置受到的杠杆力会比较大。这样直接导致如下后果:

1.铆钉1的尺寸比较大,铆钉1的尺寸小很容易松动从而出现拨片2失效(如图1所示),但是尺寸大的铆钉1将直接导致拨片占用空间的增大;

2.正常情况下电子卡支架的拨片2功能是推动卡托运动,当铆钉1出现倾斜,电子卡支架与拨片2之间的间隙X将增大,拨片运动时容易与卡托出现错位(图1中虚线表示的为卡托的位置),导致拨片运动而卡托不运动,甚至卡托被塞入其下的拨片卡死。

3.电子卡支架与拨片之间具有间隙X,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的控制难度大,所以产线需要对电子卡支架与拨片之间的间隙做塞规全检,并且因为其结构限制,塞规全检时容易出现间隙X超标无法发现的风险。

目前还有另一种电子卡支架:采用电子卡卡座和支架一体式的结构,这种结构因为卡座具有塑料支撑架,所以可以加长铆钉固定段位置的长度,拨片摆动时受到塑料支架的限位,松动和偏位的概率大大降低,这样拨片摆动和松动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但是这种结构一般只应用在带塑料支撑架的场合,结构空间上无法使用在全金属的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卡装置,解决拨片连接稳定性差、容易松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卡装置,包括电子卡支架和固定于所述电子卡支架上的拨片和卡托,所述电子卡支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一限位板分别位于所述拨片相对的两侧,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配合供固定连接件穿过、以将所述拨片限位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本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限位部的设置,将拨片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本体之间,避免拨片发生大幅度的摆动,提高拨片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拨片与电子卡支架之间的间隙增大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托未被推出的电子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托被推出后的电子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图2中电子卡装置剖面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表示图2中电子卡装置的B-B向剖面示意图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图5中电子卡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放大示意图;

图8表示图2中电子卡装置的C-C向剖面示意图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表示铆钉未进行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卡装置,包括电子卡支架和固定于所述电子卡支架上的拨片3和卡托2,所述电子卡支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1 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1,所述本体1和所述第一限位板11分别位于所述拨片3相对的两侧,

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0,所述第一限位板1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0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0,所述第一连接孔10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0相配合供固定连接件4穿过、以将所述拨片3限位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1与所述本体1之间。

拨片3在第一平面内转动以推动卡托2移动,通过限位部的设置,将拨片 3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1和所述本体1之间形成的限位空间内,避免拨片3 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大幅度的摆动,从而避免拨片3卡入卡托 2下方的问题,且省略了检查拨片3与电子卡支架之间的间隙的工序,不必担心漏检的风险,提高电子卡支架的生产良率。

为了保证所述第一连接孔10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0的同心度,在制作过程中,先形成所述第二连接孔20(或者在预设位置设置定位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然后以所述第二连接孔20作为定位基准再形成所述第一连接孔 10,避免所述第一限位板11弯折回弹和变形带来的公差累计导致所述第一连接孔10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0不同心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的边缘连接固定有第二限位板12,所述第二限位板12与所述第一限位板11连接呈L形结构。限制了拨片的移动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所述第一限位板11、所述第二限位板12一体成型。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连接件4采用铆钉,且铆钉在所述第一连接孔10 处铆接,所以所述第一连接孔10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孔20的直径,如图 7所示,便于铆钉的铆接。

本实施例中,电子卡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1上的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与所述拨片3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拨片3绕所述固定连接件4旋转。

本实施例中,所述拨片3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0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0 相对应的安装孔,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孔两侧的第一连接臂32和第二连接臂31,所述第一连接臂32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卡托2接触以推动所述卡托2移动,所述第二连接臂31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结构连接。

所述移动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只要实现拨片3的运动即可,图3表示的是,卡托2被拨片3推动后的状态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电子卡支架的本体1上的推杆5,所述推杆5与所述第二连接臂31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5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接臂31绕所述固定连接件4旋转运动、使得所述第一连接臂32 推动所述卡托2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卡托2的移动方向相同。

可选的,所述推杆5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臂31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一端卡接的卡接槽。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连接件4为铆钉,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所述铆钉为实心结构,增加了铆钉的强度,这样可以减小铆钉的直径,从而减小铆钉占用电子卡支架的空间,减短电子卡支架上拨片结构占用的空间,让整个电子卡支架的长度得到有效缩减。

本实施例中,所述铆钉包括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板11和所述本体1 连接的铆钉帽41,以及位于两个铆钉帽41之间的、与所述拨片3活动连接的铆钉杆42,所述铆钉杆4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0处的直径小于所述铆钉杆 4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20处的直径。

图9表示的是铆钉未经过翻铆时的结构示意图,铆钉具有三部分,其中直径为O的部分为铆钉帽41,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11,限制所述第一限位板11向远离所述电子卡支架的所述本体1的方向张开;直径为P的部分为铆钉杆42,铆钉杆42的远离所述铆钉帽41的一端的端面100用于所述电子卡支架的所述本体1的Z向(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垂直的方形)支撑和限位;直径为Q的部分为铆接段,它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0后,通过翻铆工艺形成所述用于与所述本体1连接的铆钉帽41,所述铆钉杆4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 10处的直径小于所述铆钉杆4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20处的直径,即直径P 大于直径Q,与所述本体1连接的所述铆钉帽41与铆钉杆42的远离与所述第一限位板11连接的所述铆钉帽41的一端的端面100相配合夹紧所述电子卡支架的所述本体1,形成稳定的Z向定位。

所述铆钉在所述第一连接孔10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0的限位作用下,不再摆动,因此所述铆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0的铆接处不存在杠杆力,只存在拨片3运动时对其推动的压力,从而避免拨片3的大幅度摆动。

在进行组装时,将铆钉从所述第二连接孔20插入,在所述铆钉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0后,经过翻铆工艺对铆钉远离与所述第一限位板11连接的所述铆钉帽41的一端的端部进行翻铆、压紧于所述电子卡支架的所述本体1上。

本实施例电子卡装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11上设置第二连接孔20,用于铆钉杆42的周向固定,保证铆钉杆42的连接稳定性。

所述第一限位板11整个盖住拨片3位置,拨片3绕着铆钉杆42旋转运动时,因为拨片3的一侧被所述电子卡支架的所述本体1压住,拨片3的另一侧被所述第一限位板11限位,无论拨片3和铆钉之间是否松动,拨片3都始终在所述本体1和所述第一限位板11之间,避免拨片3发生大幅度的摆动,提高拨片3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卡可以为SIM卡、或者TE卡等。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