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扁管式液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4755发布日期:2018-08-21 18:0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液冷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扁管式液冷系统。



背景技术:

液冷系统通过冷却液的流动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行热交换,在高温工况带走电池散热量,低温工况给电池加热,保证动力电池工作在其最佳工作温度,延长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并降低动力电池的安全隐患。

目前较多使用的液冷板形式有封条板和冲压板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结构强度高,但液冷板及进出液接头所占空间较大。为了增加电池包的结构强度,在电池包底部设有连续的加强筋板以增加电池包的结构强度,如图1所示,液冷板空间较小,封条板和冲压板很难布置。因此,开发一种布置灵活、连接形式简单且节省空间的液冷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布置灵活、连接形式简单且节省电池包内空间的多通道扁管式液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通道扁管式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层平行设置且与电池包加强筋板上液冷板空间相匹配的液冷板,该液冷板由两侧平行设置的集管及密封焊接于集管之间且与电池包加强筋板上液冷板空间槽道间隔一致的多孔扁管构成,集管上设有与电池包加强筋板相连的集管支架,多孔扁管的底部设有与电池包加强筋板上液冷板空间槽道相配的扁管支架,其中一侧的集管分别通过管道与进液管连通,另一侧的集管分别通过管道与出液管连通。

进一步优选,所述液冷板中上层一侧的集管与进液管III连通,下层同侧的集管与进液管II连通,进液管III通过软管接头、钢带弹性卡箍及软管与进液管II连通,进液管II通过硬管接头与进液管I连通,液冷板中上层另一侧的集管与出液管I连通,下层同侧的集管与出液管II连通,出液管I通过软管接头、钢带弹性卡箍及软管与出液管II连通,出液管II通过硬管接头与出液管III连通,进液管I的进液端及出液管III的出液端固定于进出液接头上。

进一步优选,所述进液管I上及出液管III上分别设有与电池包加强筋板相连的管支架。

进一步优选,所述集管上开设有隔板孔,该隔板孔内插接有隔板用于使冷却液形成多个流程。

进一步优选,所述集管中设有多个隔板。

进一步优选,所述扁管支架的材质为EPDM橡胶或发泡硅橡胶,在扁管支架底部设有凸起部,该凸起部在受到电池模组压力后变成平面形成压缩力,用于保证多孔扁管与电池模组的紧密接触。

进一步优选,所述集管为高频焊管,集管支架与管支架均为铝合金型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布置灵活、连接形式简单且节省电池包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池模组与电池包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通道扁管式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多孔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扁管支架压缩前后对比示意图。

图中:1-电池模组,2-液冷板空间槽道,3-电池包加强筋板,4-进出液接头,5-进液管I,6-管支架,7-硬管接头,8-进液管II,9-软管接头,10-钢带弹性卡箍,11-软管,12-进液管III,13-隔板,14-集管,15-多孔扁管,16-集管支架,17-扁管支架,18-出液管I,19-出液管II,20-出液管I。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图1-2所示,一种多通道扁管式液冷系统,包括上下两层平行设置且与电池包加强筋板3上液冷板空间相匹配的液冷板,该液冷板由两侧平行设置的集管14及密封焊接于集管14之间且与电池包加强筋板3上液冷板空间槽道2间隔一致的多孔扁管15构成,集管14上设有与电池包加强筋板3相连的集管支架16,多孔扁管15的底部设有与电池包加强筋板3上液冷板空间槽道2相配的扁管支架17,液冷板中上层一侧的集管14与进液管III 12连通,下层同侧的集管14与进液管II 8连通,进液管III 12通过软管接头9、钢带弹性卡箍10及软管11与进液管II 8连通,进液管II 8通过硬管接头7与进液管I 5连通,液冷板中上层另一侧的集管14与出液管I 18连通,下层同侧的集管14与出液管II 19连通,出液管I 20通过软管接头9、钢带弹性卡箍10及软管11与出液管II 19连通,出液管II 19通过硬管接头7与出液管III 20连通,进液管I 5的进液端及出液管III 20的出液端均固定于进出液接头4上,进液管I 5上及出液管III 20上分别设有与电池包加强筋板3相连的管支架6,集管14上开设有隔板孔,该隔板孔内插接有隔板13用于使冷却液形成多个流程,集管14为高频焊管,集管支架16与管支架6均为铝合金型材,扁管支架17的材质为EPDM橡胶,在扁管支架17底部设有凸起部,该凸起部在受到电池模组1压力后变成平面形成压缩力,用于保证多孔扁管15与电池模组1的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冷却液从进出液管嘴中的进液口进入,经进液管I到达硬管接头,然后分两路经进液管II和进液管III分别进入上下集管,其中进液管II和进液管III两侧设有软管接头,通过软管连接,由钢带弹性卡箍将软硬管连接处固定,冷却液在集管中经多孔扁管流经另一侧集管,为提高多孔扁管的换热性能,集管中设有多个隔板,将集管分为若干段,冷却液在集管和多孔扁管中多次流动,到达另一侧集管后,经出液管I和出液管II汇总后由出液管III进入进出液管嘴,完成冷却液的循环。管支架和集管支架可以固定进出液管和集管,扁管支架具有一定的变形量,在电池模组重量施加在多孔扁管上后压缩变形,增加多孔扁管的强度。

多孔扁管是液冷系统的主要换热单元,如图3所示,根据电池包的结构与换热量的大小确定扁管的尺寸和内部通道数,使用多孔扁管以加强液冷系统的换热效果。集管为高频焊管,在侧面冲压多孔扁管孔,多孔扁管与集管装配后焊接。为加强换热效果,集管开设隔板孔并插入隔板,使冷却液形成多个流程。集管支架和管支架均为铝合金型材。扁管支架位于扁管下方,材料为EPDM橡胶或发泡硅橡胶,如图4所示,扁管支架有一定的压缩量,在扁管支架底部设有凸起部,该凸起部在受到电池模组压力后变成平面形成压缩力,用于保证多孔扁管与电池模组的紧密接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