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6707发布日期:2018-09-25 20:4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感器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传感器支架的中心部位为功能区域,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焊线、折弯、封胶等流程,中心部位的端子需要跟芯片焊线连接,因折弯后端子和塑胶会脱胶,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和芯片焊接引线连接,传感器支架的端子需要折弯、焊锡、焊接在电路板上配合连接使用,因为折弯后端子抓胶力度不够,从而导致端子和塑胶体分开,端子容易脱落塑胶导致焊接不良,传感器支架无法正常工作,电路会造成短路或断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传感器支架结构,从而实现注塑容易抓胶,端子不易脱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传感器支架结构,包括支架本体和若干引线脚,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连接部、设于连接部顶部的基座,所述基座的周向设有围挡部,所述基座与所述围挡部之间夹持设有若干引线脚,所述引线脚包括第一引线脚和第二引线脚,所述基座的两端两侧分别对称设有第一引线脚,所述基座的中部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引线脚,所述第一引线脚的端部设有向中部延伸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引线脚的中部两侧分别设有向外的第二凸部。

具体的,所述围挡部的周向围合呈方形结构。

具体的,所述第一引线脚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引线脚的端部齐平。

具体的,所述第一凸部位于围挡部的顶角位置。

具体的,所述第二凸部位于围挡部与基座的外边缘。

具体的,所述基座的一侧开设有进胶口。

具体的,所述连接部中心开设有竖直贯通的通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传感器支架结构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引线脚分别对称设于基座两侧,由于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在注塑后引脚更容易抓胶,折弯后不会出现端子与传感器支架本体分离的问题,确保了端子稳定,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支架本体、11连接部、12基座、13围挡部、2第一引线脚、21第二引线脚、22第一凸部、23第二凸部、3进胶口、4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是传感器支架结构,包括支架本体1、设于支架本体1外周的若干引线脚。

支架本体1包括连接部11、设于连接部11顶部的基座12,基座12的周向设有围挡部13,围挡部13的周向围合呈方形结构。

基座12与围挡部13之间夹持设有若干引线脚。引线脚连接有端子(图中未示出)。引线脚包括第一引线脚2和第二引线脚21,基座12的两端两侧分别对称设有第一引线脚2,基座12的中部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引线脚21。

第一引线脚2的端部和第二引线脚21的端部齐平。第一引线脚2的端部设有向中部延伸的第一凸部22。第二引线脚21的中部两侧分别设有向外的第二凸部23。第一凸部22位于围挡部13的顶角位置,第二凸部位23于围挡部13与基座12的外边缘。

基座12的一侧开设有进胶口3。连接部11中心开设有竖直贯通的通气孔4。

应用本实施例时,引线脚分别对称设于基座12两侧,由于第一凸部22和第二凸部23,在注塑后引线脚更容易抓胶,折弯后不会出现端子与传感器支架本体分离的问题,确保了端子稳定,提高了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