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焊带以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2015发布日期:2018-06-12 22:2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焊带以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焊带以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光伏行业发展,致使光伏技术呈现井喷式发展,政府也先后推出领跑者及超级领跑者基地促进光伏产业链技术升级等政策,尤其是对太阳能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合硅片及电池的发展,电池效率越来越高,同时电池片电流也越来越大,但电流增大后会导致光伏组件的电池片在串联过程中内部电流损失增加,不利于光伏组件的高功率输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焊带,解决了电池片在串联过程中,内部电流损失增加的问题,减小了焊接拉力偏低及虚焊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有利于光伏组件的高功率输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焊带,包括焊带本体,其中所述焊带本体为至少具有一个平面结构的焊带,且所述焊带本体的平面结构和光伏电池片相贴合,且所述焊带本体上设置有对入射光线具有聚光作用的聚光结构。

其中,所述焊带本体为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焊带。

其中,所述焊带本体宽度为0.2mm-0.8mm,厚度为0.1mm-0.5mm。

其中,所述聚光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焊带本体表面上的多个相互平行第一条形凹槽和多个相互平行第二条形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条形凹槽和所述第二条形凹槽之间相互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条形凹槽和所述第二条形凹槽均为的横截面为V字型的凹槽。

其上,所述第一条形凹槽和所述第二条形凹槽和焊带边缘线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且相邻所述第一条形凹槽之间和相邻所述第二条形凹槽之间的间距均为0.5mm-1.0mm。

其上,各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条形凹槽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第一条形凹槽的宽度,各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条形凹槽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第二条形凹槽的宽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焊带和通过所述光伏焊带相互电连通多个光伏电池片。

其中,所述光伏电池片为多主栅电池片切割获得的半片电池片,所述多主栅电池片为主栅线数量大于8根的电池片。

其中,所述光伏电池片具体连接方式包括:

多个所述光伏电池片直接串联为偶数个串联电池串,每两个所述串联电池串并联为多个并联电池片,多个所述并联电池片之间串联连接。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伏焊带,焊带本体上具有至少一个平面结构,因为光伏电池片的表面一般也是平面结构,那么就可以将焊带本体的平面结构和光伏电池片的表面相贴合,使得焊带本体和光伏电池片之间形成面和面接触的连接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横截面为圆形的焊带本体,和光伏电池片的接触为线接触而言,本发明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焊带和光伏电池片之间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光伏电池片和焊带之间的电子的移动,减小了光伏电池片在电流增大时电流的损耗。另外,由于焊带和光伏电池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焊接拉力偏低及虚焊的问题,进一步减小光伏组件的内部电流损耗。

本发明中还在焊带本体的表面上设置聚光结构,以减小太阳光照射到焊带上被反射出去造成光损失的问题,从而提高光伏组件对光照的利用率,在低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为最终实现太阳能光伏组件规模化量产提供了基础。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伏组件,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焊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光结构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所提供的各个光伏电池片连接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焊带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该光伏焊带可以包括:

焊带本体1,其中,该焊带本体1为至少具有一个平面结构的焊带,且焊带本体1的平面结构2和光伏电池片相贴合。在光伏组件中焊带的作用是将多个光伏电池片进行串联或者并联,当焊带将电池片进行并联时,焊带和各个电池片贴合的面就位于同一平面内,当焊带将电池片串联时,焊带一部分和电池片的正面串联相连接,另一部分和电池片的背面串联相连接,那么焊带本体1就需要有一定的弯折部部位,使得焊带能够从电池片的正面延伸至电池片的背面,因此要使电池片和焊带本体1之间为平面贴合,那么焊带就至少需要两个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平面结构2,使得焊带本体1和电池片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

另外,焊带本体1上还设置有对入射光线具有聚光作用的聚光结构。当太阳光照射到焊带本体1位于电池片正面的部分时,如果太阳光被直接反射回去,那么该部分的太阳光就被浪费了;而将焊带本体1上设置聚光结构后,太阳光照到焊带本体1上的聚光结构3上,使得光路的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反射至光伏电池片上,从而增大了光伏组件的光照强度,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和对光线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焊带基本都是横截面为圆形且外表面光滑的焊带,那么焊带和电池片的连接相当于圆柱体和平面之间的连接,两者之间的连接部位为一条线。相对于本发明中的焊带和电池片之间的接触为面与面贴合连接,接触面积更大,减小了焊带和电池片焊接拉力偏低及虚焊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且焊带和电池片之间的电子传输更为容易,也就降低了焊带和电池片之间的电子运动的电阻,从而降低了整个光伏组件内部的电流损耗,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另外,焊带上设置有聚光结构3,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外表面光滑的焊带而言,本发明中降低了由于光的反射而损耗的太阳光,提高了光伏组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简化焊带的生产工艺,应使焊带的外表面尽量简单规则。因此,在本发明的另以具体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该焊带本体1为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焊带。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焊带是将电池片并联,整个焊带都将位于电池片的正面,且只有焊带本体1的一个平面结构2和电池片贴合连接,那么就可以在其他表面结构上设置聚光结构3;如果焊带是将电池片串联的,焊带将会有部分位于电池片的正面,部分位于电池片的背面,也就只需要将焊带位于电池片正面的部分设置聚光结构3。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对于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焊带的宽度可以是0.2mm-0.8mm,具体的可以是0.2mm、0.4mm、0.6mm、0.8mm,焊带的厚度可以为0.1mm-0.5mm,具体的可以是0.1mm、0.2mm、0.3mm、0.4mm、0.5mm。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为了简化加工聚光结构3的复杂程度,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光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在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聚光结构3为设置在焊带本体1表面上的多个相互平行第一条形凹槽31和多个相互平行第二条形凹槽32,且第一条形凹槽31和第二条形凹槽32之间相互交叉设置。

相对于其它形状结构的聚光结构3而言,条形的凹槽加工起来更为简单,为了使聚光结构3能够最大程度上将各个角度入射的太阳光聚集在电池片上,因此设置不同走向的第一条形凹槽31和第二条形凹槽32。

进一步地,为了尽量简化加工的复杂程度,可以进一步地将第一条形凹槽31和第二条形凹槽32加工成具有V型横截面的凹槽。在刻蚀凹槽时,只需要将刻蚀方向调整为和焊带表面呈一定夹角进行刻蚀即可。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为了进一步简化对刻蚀条形凹槽的过程,可以直接不对刻蚀区域进行划分,而对整个焊带的外表面都进行条形凹槽的刻蚀,那么无论焊带哪一部分位于电池片的正面,都能够对太阳光起到汇聚作用。但是如果相邻的第一条形凹槽31具有共同的边缘部位且相邻的第二条形凹槽32具有共同的边缘部位,那么最终获得的焊带本体1的表面就呈现出一个个峰状的尖端,将具有这样的尖端的表面和电池片的表面相贴合,同样会在很大程度上缩小焊带本体1和电池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在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包括:

各个相邻的第一条形凹槽31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第一条形凹槽31的宽度,各个相邻的第二条形凹槽32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第二条形凹槽32的宽度。那么两个相邻的第一条形凹槽31和两个相邻的第二条形凹槽32相交后,就能够围成一个四边形的平面结构,而多个第一条形凹槽31和多个第二条形凹槽32彼此交错,即可获得围成若干个小的平面结构。以具有这样的平面结构的焊带本体1和电池片相连接,既能够保证还带本体和电池片之间的面与面贴合连接,有能够保证焊带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聚光结构3。同时也无需在焊带本体1的表面规划预定的刻蚀条形凹槽的区域。简化了生产光伏组件的程度。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当焊带本体1贴合在电池片表面时,因为各个电池片上的焊接点也呈直线分布,为了避免第一条形凹槽31和第一条形凹槽31恰好正对各个电池片上的各个焊点,并和各个焊点分布所在的直线平行,进一步地可设置第一条形凹槽31和第二条形凹槽32均与焊带边缘线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

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包括如上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光伏焊带和通过所述光伏焊带相互电连通的光伏电池片。

该焊带可采用Cu基体的焊带,且基体表面还设有Sn、Pb合金涂层。

因为该光伏焊带和光伏电池片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更大,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内部电流损失更小,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焊带上还设置有聚光结构3,能够减少太阳光线由于反射而造成的光线损失,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光伏组件单位面积的光照强度,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的光伏电池片可采用有多主栅电池片切割获得的半片电池片,该多主栅电池片为主栅数量大于8根的电池片。

该主栅电池片的主栅和细栅设置在多主栅电池镀膜面,且细栅的数量可以设置在80根以上,且主栅和细栅垂直。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将这个光伏组件的电流和电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连接各个电池片:

多个光伏电池片直接串联为偶数个串联电池串,每两个串联电池串并联为多个并联电池片,多个并联电池片之间串联连接。

具体地,可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中所提供的各个光伏电池片连接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中各个光伏电池片分别串联成6个相同的串联电池串,再将6个串联电池串每两个并联连接,获得3个并联电池片,3个并联电池片再串联构成一个光伏组件的整体的电池片层,实现光伏组件内部电路的连接。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光伏焊带以及光伏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