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形动力锂电池模块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7869发布日期:2018-08-04 15:0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圆柱形动力锂电池模块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市场上的锂电池在使用时由于对位组合连接使用,常用的组合结构由于为连接一体化结构,导致不能够便捷的调节连接电池的数量,如需减少则得拆卸一定数量电池,较为麻烦,且电池在安装与拆卸时不够方便,同时电池之间的防护措施不够完善,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自由简便调节连接电池数量、防护性高且易于拆卸的圆柱形动力锂电池模块组合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形动力锂电池模块组合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锂电池在使用时由于对位组合连接使用,常用的组合结构由于为连接一体化结构,导致不能够便捷的调节连接电池的数量,如需减少则得拆卸一定数量电池,较为麻烦,且电池在安装与拆卸时不够方便,同时电池之间的防护措施不够完善,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形动力锂电池模块组合结构,包括主体和内槽,所述主体的上端安置有顶盖,且顶盖的内部安装有上铜片,所述上铜片的下端连接有铜垫,且铜垫的外侧固定有正接座,所述顶盖的下方安置有胶隔层,且顶盖的左侧安装有正接片,所述正接片的下方设置有负接片,且负接片的右下方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安装有下铜片,且下铜片的上端连接有衔接片,所述内槽的外侧设置有外滑道,且内槽位于衔接片的上方,所述滑道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器,且连接器的顶部固定有连座,所述连座的内端安置有中接块,且中接块的内端规定有搭接铜柱,所述搭接铜柱的右侧安装有铜箔,且铜箔的上端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方固定有负接座,且负接座的内侧设置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上铜片与铜垫通过焊接构成一体化结构,且其与正接片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正接座设置有6个,且其之间为等距离分布,而且正接座的竖直中轴线与负接座的竖直中轴线相互重合,并且正接座与胶隔层为粘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铜片与衔接片为固定连接,且衔接片与铜箔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器包块连座、中接块和搭接铜柱,且外滑道的口径大于中接块的口径,而且搭接铜柱中端的口径大于底端的口径。

优选的,所述负接座与弹簧构成伸缩结构,且弹簧的底端与铜箔为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圆柱形动力锂电池模块组合结构设置有与铜垫通过焊接构成一体化结构的上铜片,通过上铜片将铜垫与正接片连通到一起,使得电流得以流到正接片上,方便电池进行使用,且其设置有6个正接座,便于电池安装在正接座与负接座内,且通过胶隔层可以很好的将电池之间隔离开来,防止电池之间的热量相互叠加而产生危险,同时防止电池破损而发生泄漏,让整个结构使用起来更加的安全,且其设置有与衔接片为固定连接的下铜片,通过衔接片将铜箔与下铜片连通在一起,方便负电流进行流通传递,便于使用,且其设置有包块连座、中接块和搭接铜柱的连接器,通过手拨动连座,使得搭接铜柱进行位移,从而使得搭接铜柱与内槽内部上下两个铜箔连通在一起,便于通过连接器来控制连接电池数量,使得电池数量的切换更加的便捷,且其设置有与弹簧构成伸缩结构的负接座,通过弹簧的伸缩性,使得负接座得以进行上下位移,从而便于将电池卡附进负接座上的凹槽内,同时通过弹簧可以将电池与内槽上端铜箔接通,便于电流进行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器与外滑道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顶盖,3、上铜片,4、铜垫,5、正接座,6、胶隔层,7、正接片,8、负接片,9、底座,10、下铜片,11、衔接片,12、内槽,13、外滑道,14、连接器,15、连座,16、中接块,17、搭接铜柱,18、铜箔,19、弹簧,20、负接座,2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形动力锂电池模块组合结构,包括主体1、顶盖2、上铜片3、铜垫4、正接座5、胶隔层6、正接片7、负接片8、底座9、下铜片10、衔接片11、内槽12、外滑道13、连接器14、连座15、中接块16、搭接铜柱17、铜箔18、弹簧19、负接座20和凹槽21,主体1的上端安置有顶盖2,且顶盖2的内部安装有上铜片3,上铜片3与铜垫4通过焊接构成一体化结构,且其与正接片7为固定连接,通过上铜片3将铜垫4与正接片7连通到一起,使得电流得以流到正接片7上,方便电池进行使用,上铜片3的下端连接有铜垫4,且铜垫4的外侧固定有正接座5,正接座5设置有6个,且其之间为等距离分布,而且正接座5的竖直中轴线与负接座20的竖直中轴线相互重合,并且正接座5与胶隔层6为粘接连接,便于电池安装在正接座5与负接座20内,且通过胶隔层6可以很好的将电池之间隔离开来,防止电池之间的热量相互叠加而产生危险,同时防止电池破损而发生泄漏,让整个结构使用起来更加的安全,顶盖2的下方安置有胶隔层6,且顶盖2的左侧安装有正接片7,正接片7的下方设置有负接片8,且负接片8的右下方固定有底座9,底座9的内部安装有下铜片10,且下铜片10的上端连接有衔接片11,下铜片10与衔接片11为固定连接,且衔接片11与铜箔18为固定连接,通过衔接片11将铜箔18与下铜片10连通在一起,方便负电流进行流通传递,便于使用,内槽12的外侧设置有外滑道13,且内槽12位于衔接片11的上方,滑道13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器14,且连接器14的顶部固定有连座15,连接器14包块连座15、中接块16和搭接铜柱17,且外滑道13的口径大于中接块16的口径,而且搭接铜柱17中端的口径大于底端的口径,通过手拨动连座15,使得搭接铜柱17进行位移,从而使得搭接铜柱17与内槽12内部上下两个铜箔18连通在一起,便于通过连接器14来控制连接电池数量,使得电池数量的切换更加的便捷,连座15的内端安置有中接块16,且中接块16的内端规定有搭接铜柱17,搭接铜柱17的右侧安装有铜箔18,且铜箔18的上端连接有弹簧19,弹簧19的上方固定有负接座20,且负接座20的内侧设置有凹槽21,负接座20与弹簧19构成伸缩结构,且弹簧19的底端与铜箔18为固定连接,通过弹簧19的伸缩性,使得负接座20得以进行上下位移,从而便于将电池卡附进负接座2上的凹槽21内,同时通过弹簧19可以将电池与内槽12上端铜箔18接通,便于电流进行传输。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圆柱形动力锂电池模块组合结构,首先将电池正极安置进正接座5内,然后在通过弹簧19的伸缩性,使得负接座20得以进行下移,从而便于将电池卡附进负接座2上的凹槽21内,且通过胶隔层6可以很好的将电池之间隔离开来,防止电池之间的热量相互叠加而产生危险,同时防止电池破损而发生泄漏,让整个结构使用起来更加的安全,同时通过上铜片3将铜垫4与正接片7连通到一起,使得电流得以流到正接片7上,并且通过弹簧19可以将电池与内槽12上端铜箔18接通,之后通过手拨动连座15,使得搭接铜柱17进行位移,从而使得搭接铜柱17与内槽12内部上下两个铜箔18连通在一起,便于通过连接器14来控制连接电池数量,使得电池数量的切换更加的便捷,最后通过衔接片11将铜箔18与下铜片10连通在一起,方便负电流经过下铜片10流通传递至负接片8内,从而便于通过正接片7和负接片8来对电池进行连接使用,就这样完成整个圆柱形动力锂电池模块组合结构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