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4197发布日期:2018-11-24 11:3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发光元件且炫光效果佳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17年6月20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6271926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与所述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的插接部、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端子及发光元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后组装在一起的本体部及端子支架,所述插接部由透光材料制成且具有向前开口的插接孔,所述金属端子通过冲压形成,该金属端子具有裸露在所述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固定于所述端子支架的连接部及自所述连接部延伸出所述端子支架的接脚,所述发光元件固定在所述端子支架上,然而,该电连接器发光元件与插接部之间有间隔致使发光元件发出的色光传递至插接部而产生的炫光效果较差。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发光元件且炫光效果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插接部和发光元件,所述插接部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形成有向前开口的插接孔,所述发光元件贴靠在所述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后端面设有导光斜面,使得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色光通过导光斜面折射为向前传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发光元件贴靠在插接部,减少发光元件发出的色光传递至插接部的衰减,提高插接部的炫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如图1所示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如图3所示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如图3所示电连接器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如图5所示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7是如图5所示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8是如图1所示插接部与发光元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9是如图7所示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10是如图8所示发光元件与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

固定腔11容置腔12

固定槽120开槽13

干涉槽14插接部2

插接孔21导光斜面22

凸台23上凸台230

下凸台231发光元件3

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

导电端子4连接部41

接触部42第一导电端子43

第一端子焊脚430第二导电端子44

第二端子焊脚440绝缘片5

金属外壳6第一金属外壳61

卡扣部610第二金属外壳62

pof插口7背板部8

第三导电端子9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0介绍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插接部2和发光元件3。插接部2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形成有向前开口的插接孔21。发光元件3贴靠在插接部2。插接部2的后端面设有导光斜面22,使得发光元件3发出的色光通过导光斜面22折射为向前传播。发光元件3贴靠在插接部2,减少发光元件3发出的色光传递至插接部2的衰减,提高插接部2的炫光效果。

请参照图7至图9所示,插接部2的表面在邻近其后端面处设有向外延伸的两个凸台23,发光元件3贴靠至其中一个凸台23的顶部。导光斜面22的面积占插接部2的后端面面积的一半。在竖直方向上,两个凸台23以插接孔21的圆心为中心上下对称地设置于插接部2。上下对称的两个凸台23分别定义为上凸台230和下凸台231。本实施例中,导光斜面22与插接部2的后端面的夹角为45°,导光斜面22位于插接部2的后端面的上半部分,后端面的下半部分则为竖直平面。发光元件3贴靠在上凸台230的顶部,发光元件3向下发出的色光通过导光斜面22折射向前传播。

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向内凹设有用于固定插接部2的固定腔11。凸台23及导光斜面22收容于固定腔11内,而插接部2则通过竖直平面抵靠至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从而实现限位功能。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凹设有用于收容发光元件3的容置腔12。在竖直方向上,容置腔12位于固定腔11的上方且固定腔11的顶壁向上贯穿容置腔12的底壁,从而使容置腔12与固定腔11在上下方向上相连通。容置腔12设有向外贯穿绝缘本体1的侧面的固定槽120,发光元件3设有收容于固定槽120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绝缘本体1的侧面凹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开槽13,开槽13与固定槽120相互连通在一起。

参图7及图10,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固定于开槽13内的导电端子4。导电端子4包括竖直延伸的连接部41及自连接部41的两端弯折而形成的接触部42。绝缘本体1设有向内凹陷且与固定槽120连通的干涉槽14。接触部42收容于干涉槽14且与干涉槽14干涉连接。发光元件3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沿竖直方向排列,相邻两个发光元件3通过导电端子4并联在一起。

参图8,定义位于两个开槽13内的导电端子4分别为第一导电端子43和第二导电端子44。因发光元件3竖直排列使第一、第二连接部31、32各自竖直排列成一排。排列成一排的第一连接部31通过第一导电端子43相互连接在一起,而排列成一排的第二连接部32则通过第二导电端子44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上述相邻发光元件3通过导电端子4并联。

参图10,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4自其接触部42设有向外凸起的凸块。凸块与第一、第二连接部31、32抵接从而实现电性连接。然而,导电端子4也可不设置凸块而通过焊接将导电端子4与第一、第二连接部31、32固定在一起实现电性连接,且焊接的优选方式为锡焊焊接。

第一、第二导电端子43、44分别包括固定至外部电路板的第一、第二端子焊脚430、440,第一、第二端子焊脚430、44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第二连接部31、32之间的距离。

参图5及图6,电连接器100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pof插口7、固定于绝缘本体1后方的背板部8及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第三导电端子9。背板部8大致呈“l”型,且其底部设有若干用于收容第三导电端子9而上下贯通的通孔。

参图3及图4,电连接器100还包括贴附于绝缘本体1两侧的绝缘片5及包覆绝缘本体1的金属外壳6,绝缘片5遮盖开槽13防止金属外壳6与开槽13内的导电端子4接触而发生短路。金属外壳6包括前后相互锁扣在一起的第一金属外壳61和第二金属外壳62。第一金属外壳61的后缘还设有若干用于扣持背板部8的卡扣部610。第一金属外壳61遮盖绝缘本体1前端面的容置腔12保护位于其内的发光元件3不受外部干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