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4936发布日期:2019-03-30 09:1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特别涉及具备鼓状芯体以及板状芯体的线圈部件,其中,上述鼓状芯体具有供线卷绕的卷芯部和分别设置于卷芯部的各端部的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上述板状芯体横跨在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间。



背景技术: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技术,例如有日本特开2014-99587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具备鼓状芯体和板状芯体的表面安装型的线圈部件。

鼓状芯体具有供线卷绕的卷芯部和分别设置于卷芯部的各端部的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分别具有朝向卷芯部侧并且供卷芯部的各端部安置的内侧端面、朝向内侧端面的相反侧的外侧的外侧端面、将内侧端面与外侧端面连结并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侧的底面、以及底面的相反侧的顶面。

另一方面,板状芯体具有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下方主面和上方主面。板状芯体处于横跨在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间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下方主面经由粘合剂以与上述顶面对置的状态固定于鼓状芯体。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即使是很少的粘合剂也能够在鼓状芯体与板状芯体之间得到高的粘合强度的构造。更具体而言,在凸缘部的顶面,其中央部最高并且形成平坦面,而且形成了从中央部向端部变低那样的倾斜。其结果是,凸缘部的顶面与板状芯体的下方主面在顶面的中央部的平坦面不经由粘合剂而直接接触,并且隔着从顶面的端部向顶面的中央部逐渐变窄的间隙对置,在上述间隙中配置粘合剂。此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凸缘部的顶面中的上述倾斜由倾斜的平面实现。

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由于在上述间隙中的顶面的中央部侧也能够产生毛细管现象,所以能够利用所需最小量的粘合剂填充凸缘部与板状芯体之间。因此,在鼓状芯体与板状芯体之间,能够利用较少的粘合剂得到较高的粘合强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99587号公报

在这样的线圈部件中,板状芯体与鼓状芯体协作而构成闭磁路。在该闭磁路中,板状芯体与鼓状芯体之间的间隙为磁间隙。因此,若磁间隙的体积发生偏差,则会使电感、阻抗等线圈的电特性偏差。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线圈部件中,在凸缘部的顶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平坦面。而且,板状芯体通过上述平坦面与凸缘部直接接触,并且形成有从凸缘部的顶面的中央部向端部逐渐变大的间隙。该间隙成为上述的磁间隙。

另一方面,在制造具备鼓状芯体和板状芯体的线圈部件时,实施将板状芯体与鼓状芯体粘合的工序。该工序中,板状芯体相对于鼓状芯体必须适当地对位,但有时板状芯体会相对于鼓状芯体位于不当的位置。

特别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线圈部件的情况下,由于在凸缘部的中央部形成平坦面,并形成有从该中央部向端部变低那样的倾斜,所以在将板状芯体与鼓状芯体粘合的工序中,板状芯体有时以其下方主面与凸缘部的倾斜面大致平行的程度倾斜的状态与鼓状芯体粘合。这对于板状芯体与凸缘部之间的间隙的体积、即磁间隙的体积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其结果是,使电感、阻抗等线圈的电特性差异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状芯体相对于鼓状芯体的对位的偏差不大幅反映于磁间隙的体积的偏差而是能够扩大关于对位的允许范围的线圈部件。

本发明涉及的线圈部件具备:鼓状芯体,具有卷芯部和分别设置于卷芯部的相互相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板状芯体,具有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下方主面和上方主面;以及至少1根线,卷绕于卷芯部。

上述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分别具有:朝向卷芯部侧并且供卷芯部的各端部安置的内侧端面、朝向内侧端面的相反侧的外侧的外侧端面、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侧的底面、以及底面的相反侧的顶面,上述底面与顶面将内侧端面与外侧端面连结。

而且,板状芯体在上述下方主面与上述凸缘部的顶面对置的状态下经由粘合剂固定于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

在具有这样结构的线圈部件中,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特征在于,沿卷芯部的轴线方向观察,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的顶面呈凸状的第一弯曲形状,在该第一弯曲形状的顶点所在的位置顶面与板状芯体的下方主面最接近。

上述第一弯曲形状作用为即使板状芯体相对于凸缘部的倾斜有偏差,也能将磁间隙的总体积保持为大致恒定。

当从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的顶面向底面观察时,优选至少在卷芯部位于的范围中赋予第一弯曲形状,更优选为遍及顶面的整个区域赋予。这样,遍及顶面的更大的范围赋予第一弯曲形状能够使可将磁间隙的总体积保持为大致恒定的、板状芯体相对于凸缘部的倾斜的范围扩大。

优选顶面和板状芯体的下方主面在第一弯曲形状的顶点所在的位置形成能使粘合剂浸透的微小间隙。根据该结构,由于遍及顶面的整个区域形成磁间隙,所以相比在顶面与板状芯体的下方主面最接近的位置直接接触的情况,能够抑制磁通的偏颇,并且能够提高直流叠加特性。

上述微小间隙的尺寸优选为1μm以上3μm以下。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优选沿卷芯部的轴线方向观察,第一弯曲形状是曲率半径为r的圆弧状,曲率半径r比沿卷芯部的轴线方向观察的板状芯体的宽度方向尺寸w大。这样,若赋予第一弯曲形状的圆弧的曲率半径r比沿卷芯部的轴线方向观察到的板状芯体的尺寸w大,则能够进一步减小因板状芯体相对于凸缘部的倾斜的偏差引起的磁间隙的总体积的变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优选在沿板状芯体的下方主面延伸的方向且与卷芯部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顶面呈凸状的第二弯曲形状。这样,通过在顶面中,除了赋予第一弯曲形状之外还赋予第二弯曲形状,能够将第一弯曲形状的顶点存在的区域限定在凸缘部的厚度方向上的特定位置。其结果是,第一弯曲形状的顶点也成为第二弯曲形状的顶点。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由于鼓状芯体在制造时的偏差,与凸缘部的顶面和底面的间隔相当的凸缘部的高度尺寸在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之间产生差,也能够将凸缘部的顶面与板状芯体的下方主面最接近的位置维持在第一弯曲形状的顶点或者其附近。因此,即使在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之间产生高度差,也能够将在鼓状芯体和板状芯体中形成的磁路的长度保持为大致恒定,能够抑制电感的偏差。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更优选第二弯曲形状的顶点位于比平行于外侧端面且通过将内侧端面与外侧端面连结的线段的中点的面偏向外侧端面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即使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高度差变得更大,也可以将凸缘部的顶面与板状芯体的下方主面最接近的位置维持为第二弯曲形状的顶点或者其附近。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板状芯体的下方主面设置有包围并接纳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各自的顶面的凹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磁漏,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电感。

在上述的第一方案中,对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的顶面赋予了凸状的弯曲形状,但对与顶面对置的板状芯体的下方主面侧赋予相同的形状,也可以期待相同的效果。

即,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沿卷芯部的轴线方向观察,板状芯体的下方主面呈凸状的弯曲形状,在该弯曲形状的顶点所在的位置顶面与板状芯体的下方主面最接近。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线圈部件,由于对相互对置的鼓状芯体的凸缘部的顶面和板状芯体的下方主面的至少一方赋予弯曲形状,所以即使板状芯体相对于凸缘部的倾斜有偏差,也能够保持磁间隙的总体积大致恒定,因此,能够减少因磁间隙的偏差产生的电感的偏差。

另外,在制造线圈部件时,在将板状芯体粘合于鼓状芯体的工序中,严格管理板状芯体相对于鼓状芯体的姿势的必要性减少。因此,工序管理的负担减少,结果是,能够期待线圈部件的制造成本减少。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1,(a)是主视图,(b)是左侧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在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中因板状芯体18的倾斜引起的磁间隙mg的变动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所具备的鼓状芯体3a的与图1的(b)相当的左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1b的与沿着图1的(b)的线a-a的剖面相当的剖面的图,省略了卷绕于卷芯部2的线的图示。

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线圈部件1b的效果的与图4相同的剖视图,(a)表示图4所示的线圈部件1b,(b)表示现有的线圈部件31。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所具备的板状芯体18c的下方主面19c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1d的与图1的(b)相当的左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1e的与图1的(b)相当的左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b、1d、1e线圈部件;2卷芯部;3、3a、3b;鼓状芯体;4、5凸缘部;6内侧端面;7外侧端面;10底面;11顶面;16、17线;18、18c、18d板状芯体;19、19c、19d下方主面;20上方主面;21粘合剂;22、23凹部;c1、c2、c3弯曲形状;pk顶点;op微小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1。图示的线圈部件1例如构成共模扼流线圈。

线圈部件1具备设有卷芯部2的鼓状芯体3。鼓状芯体3具备分别设置于卷芯部2的相互相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第一凸缘部4和第二凸缘部5。鼓状芯体3由电气绝缘性材料,更具体而言,由含有nizn铁氧体那样的磁性体、金属非晶材料或者磁粉的树脂等构成。鼓状芯体3所具备的卷芯部2以及第一凸缘部4和第二凸缘部5例如呈具有大致四边形的剖面形状的四棱柱形状。

第一凸缘部4和第二凸缘部5分别具有朝向卷芯部2侧并且供卷芯部2的各端部安置的内侧端面6、和朝向内侧端面6的相反侧的外侧的外侧端面7。另外,第一凸缘部4和第二凸缘部5分别具有将内侧端面6与外侧端面7连结并且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侧面8和第二侧面9。并且,第一凸缘部4和第二凸缘部5分别具有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侧的底面10、以及底面10的相反侧的顶面11,该底面10和顶面11将内侧端面6与外侧端面7连结并将第一侧面8与第二侧面9连结。

此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内侧端面6与外侧端面7平行,但内侧端面6也可以相对于外侧端面7倾斜。

在第一凸缘部4中的底面10设置有端子电极12和13。在第二凸缘部5中的底面10设置有端子电极14和15。凸缘部4和5各自的底面10在设置有端子电极12~15的位置形成凸状的台阶部。

此外,在图1的(a)中,端子电极12和14分别位于端子电极13和15的后方且重叠于端子电极13和15,在图1的(b)中,端子电极14和15分别位于端子电极12和13的后方且重叠于端子电极12和13。为了在附图中表现这一点,在图1的(a)和(b)中,将对以重叠的方式位于后方的端子电极标注的参照符号加上括号来表示。

通常,端子电极12~15通过导电膏的烧结而形成。作为一个例子,涂覆以银为导电成分的导电膏,并在峰值温度700℃下烧结从而形成端子电极12~15。

此外,也可以代替导电膏的烧结,通过将由导电性金属构成的端子金属件粘合于凸缘部4和5来设置端子电极12~15。

根据需要,对端子电极12~15施以镀覆。作为镀覆,通过电解镀覆,例如依次形成厚度为3μm的ni镀覆膜和厚度为16μm的sn镀覆膜,或依次形成厚度为5μm的cu镀覆膜、厚度为3μm的ni镀覆膜以及厚度为16μm的sn镀覆膜。

例如2根线16和17同向且呈螺旋状地卷绕于卷芯部2。线16和17例如由被聚氨基甲酸乙酯或者聚酯酰亚胺绝缘覆盖的铜线构成。线16和17例如卷绕30圈,根据需要而被多层卷绕。第一线16的第一端连接于端子电极12,第一线16的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连接于端子电极14。第二线17的第一端连接于端子电极13,第二线17的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连接于端子电极15。这些端子电极12~15与线16和17的连接例如可采用热压接。热压接例如应用510℃的加热温度。

线圈部件1还具备横跨在第一凸缘部4和第二凸缘部5间的板状芯体18。板状芯体18与鼓状芯体3协作,构成闭磁路。与鼓状芯体3的情况相同,板状芯体18也由电气绝缘性材料,更具体而言,由含有铁氧体那样的磁性体、金属非晶材料或者磁粉的树脂等构成。板状芯体18具有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下方主面19和上方主面20。板状芯体18在该下方主面19与凸缘部4和5的各顶面11对置的状态下经由粘合剂21固定于凸缘部4和5。作为粘合剂21,例如使用由热固化型环氧树脂构成的粘合剂,通过在150℃下热压10分钟,来实现板状芯体18与凸缘部4和5的固定。

接下来,说明线圈部件1的特征结构。

若着眼于第一凸缘部4的顶面11,则如图1的(b)所示,沿卷芯部2的轴线方向观察,呈凸状的弯曲形状c1。因此,在该弯曲形状c1的顶点pk所在的位置,顶面11与板状芯体18的下方主面19最接近。在该实施方式中,弯曲形状c1为圆弧状,遍及顶面11的整个区域存在。

另外,第一凸缘部4的顶面11和板状芯体18的下方主面19在弯曲形状c1的顶点pk所在的位置形成有粘合剂21能够浸透的微小间隙op。根据该结构,由于遍及顶面11的整个区域形成填充有粘合剂21的磁间隙mg,所以相比顶面11与下方主面19在最接近的位置直接接触的情况,能够抑制磁通的偏颇,并且能够提高直流叠加特性。微小间隙op的尺寸优选为1μm以上3μm以下。

以上说明的第一凸缘部4侧的特征结构在第二凸缘部5侧也采用。

即使板状芯体18相对于凸缘部4和5的倾斜有偏差,上述的弯曲形状c1也作用为将磁间隙mg的总体积保持大致恒定。参照图2对此进行说明。图2从与图1的(b)相同的方向表示了线圈部件1,但对于弯曲形状c1以更加夸大其曲率的方式进行了图示。在图2中,对与图1的(b)所示的机构相当的机构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

在图2中,(a)表示板状芯体18不倾斜地固定于鼓状芯体3的状态,(b)表示板状芯体18倾斜地固定于鼓状芯体3的状态。此外,以下的说明针对图2中图示的第一凸缘部4侧进行。虽然省略说明,但在第二凸缘部5侧也实现与第一凸缘部4侧相同的结构。

参照图2,若着眼于填充有粘合剂21的磁间隙mg,则即使板状芯体18相对于凸缘部4的倾斜发生偏差,磁间隙mg的总体积也能够保持为大致恒定。

更具体而言,在图2的(a)中,磁间隙mg隔着微小间隙op在各侧具有相互大致相等的体积。与此相对,如图2的(b)所示,在板状芯体18向右侧倾斜的状态下,与图2的(a)的状态相比,在微小间隙op的左侧,磁间隙mg的体积增加,而在微小间隙op的右侧,磁间隙mg的体积减小。即,在微小间隙op的左侧磁间隙mg的体积增加,并相应地以补偿增加的量的方式在微小间隙op的右侧磁间隙mg的体积减小。在板状芯体18向左侧倾斜的状态下也是相同的情况。

综上可知,若对鼓状芯体3的凸缘部4和5的顶面11赋予了弯曲形状c1,则即使板状芯体18相对于凸缘部4和5的倾斜发生偏差,也能保持磁间隙mg的总体积大致恒定。因此,能够减少因磁间隙mg的偏差产生的电感的偏差。

在满足以下的条件时能更可靠地发挥如上述那样即使板状芯体18相对于凸缘部4和5的倾斜发生偏差也能保持磁间隙mg的总体积大致恒定这一效果。即,是沿卷芯部2的轴线方向观察,弯曲形状c1是曲率半径为r的圆弧状,且曲率半径r比沿卷芯部2的轴线方向观察到的板状芯体18的宽度方向尺寸w(参照图2的(a))大这一条件。这样,若赋予弯曲形状c1的圆弧的曲率半径r比沿卷芯部2的轴线方向观察到的板状芯体18的宽度方向尺寸w大,则能够进一步减小因板状芯体18相对于凸缘部4和5的倾斜的偏差引起的磁间隙mg的总体积的变动。

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弯曲形状c1的高度尺寸h优选为2μm以上10μm以下,弯曲形状c1的曲率半径r优选为70mm以上400mm以下。此时,弯曲形状c1形成为板状芯体18与凸缘部4和5的粘合良好。

另外,如上述那样,即使板状芯体18相对于凸缘部4和5的倾斜有偏差,也能保持磁间隙mg的总体积大致恒定,因此,能够减少因磁间隙mg的偏差产生的电感的偏差。由此,在制造线圈部件1时,在将板状芯体18粘合于鼓状芯体3的工序中,严格管理板状芯体18相对于鼓状芯体3的姿势的必要性减少。因此,可减少工序管理的负担,结果是,能够期待线圈部件1的制造成本减少。

接下来,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图3中用与图1的(b)相当的左侧视图表示了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所具备的鼓状芯体3a。在图3中,对与图1的(b)所示的机构相当的机构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1的(b)所示的鼓状芯体3中,如上所述,遍及顶面11的整个区域赋予了弯曲形状c1。这样,遍及顶面11的较大的范围赋予弯曲形状c1在能够保持磁间隙mg的总体积大致恒定的、将板状芯体18相对于凸缘部4和5的倾斜范围扩大的方面是优选的。

然而,若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上述的优点,则也可以不遍及顶面11的整个面赋予弯曲形状c1,而例如如图3所示,仅对顶面11的局部赋予。在图3所示的鼓状芯体3a中,当从第一凸缘部4和第二凸缘部5的顶面11向底面10观察时,至少在卷芯部2所在的范围s中赋予了弯曲形状c1。

根据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也能够使可将磁间隙的总体积保持为大致恒定的、板状芯体18(参照图1)相对于凸缘部4和5的倾斜的范围确保为在实际应用上没有问题的程度。

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1b。图4中对线圈部件1b示出了与沿着图1的(b)的线a-a的剖面相当的剖面。图4中省略了卷绕于卷芯部2的线的图示。在图4中,对与图1的(a)和(b)所示的机构相当的机构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1b除了上述的第一或者第二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特征结构之外,还具备以下那样的特征结构。

当在板状芯体18的下方主面19延伸的方向且与卷芯部2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对鼓状芯体3b所具备的凸缘部4和5各自的顶面11赋予凸状的第二弯曲形状c2。此外,为了将第二弯曲形状c2区别于上述弯曲形状c1,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弯曲形状c1称为“第一弯曲形状c1”。

如上述那样,在顶面11中,除了第一弯曲形状c1之外,还赋予第二弯曲形状c2,由此第一弯曲形状c1的顶点pk存在的区域如图3所示,限定在凸缘部4和5各自的厚度方向的特定的位置。因此,顶点pk不仅是第一弯曲形状c1的顶点,还是第二弯曲形状c2的顶点。

参照图5说明第二弯曲形状c2所起的效果。图5是与图4相同的剖视图,(a)表示图4所示的线圈部件1b,(b)表示现有的线圈部件31。

由于鼓状芯体3b在制造时的偏差,关于与凸缘部4以及5的顶面11和底面10的间隔相当的凸缘部4和5的高度尺寸,有时在第一凸缘部4和第二凸缘部5之间产生差。在图5的(a)中,第二凸缘部5的高度尺寸比第一凸缘部4的高度尺寸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凸缘部4和5各自的顶面11与板状芯体18的下方主面19最接近的位置维持在第一弯曲形状c1和第二弯曲形状c2的顶点pk或者其附近。因此,即使在第一凸缘部4与第二凸缘部5之间产生高度差,也能够将在鼓状芯体3b和板状芯体18中形成的磁路的长度保持为大致恒定,能够抑制电感的偏差。

此外,在图5的(a)中,第二凸缘部5的高度尺寸比第一凸缘部4的高度尺寸低,但也可以相反,在第二凸缘部5的高度尺寸比第一凸缘部4的高度尺寸高的情况下也是相同的。

与此相对,在现有的线圈部件31的鼓状芯体32中,假设第一凸缘部33与第二凸缘部34之间产生高度差,例如如图5的(b)所示,第二凸缘部34的高度尺寸比第一凸缘部33的高度尺寸低。对凸缘部33和34各自的顶面35没有赋予任何弯曲形状,而只是仅形成平坦面。

此外,图5的(b)所示的现有的鼓状芯体32与图5的(a)所示的鼓状芯体3b的情况相同,具备将凸缘部33和34间连结的卷芯部36。另外,第一凸缘部33和第二凸缘部34的每一个除了具有上述的顶面35之外,还具有朝向卷芯部36侧并且供卷芯部36的各端部安置的内侧端面37、朝向内侧端面37的相反侧的外侧的外侧端面38、以及将内侧端面与外侧端面连结且在安装时中朝向安装基板侧的底面39。

另一方面,板状芯体40与图5的(a)所示的板状芯体18的情况相同,具有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下方主面41和上方主面42。

在图5的(b)所示的现有的线圈部件31中,当在将板状芯体40架设于第一凸缘部33和第二凸缘部34间,并使其下方主面41以与凸缘部33和34各自的顶面35对置的状态下经由粘合剂43固定于凸缘部33和34时,成为以下那样的状态。

板状芯体40的下方主面41成为相对于第一凸缘部33在顶面35与内侧端面37相交的棱线部分r1处最接近顶面35,相对于第二凸缘部34在顶面35与外侧端面38相交的棱线部分r2处最接近顶面35的状态。因此,在第一凸缘部33侧通过r1附近并在第二凸缘部34侧通过r2附近的磁路成为主要的磁路。

另一方面,虽然未图示,但在第一凸缘部33与第二凸缘部34之间没有高度差的情况下,板状芯体40的下方主面41成为相对于第一凸缘部33和第二凸缘部34分别均等地接近顶面35的整个面的状态。因此,第一凸缘部33侧和第二凸缘部34侧的全都通过上述的r1附近的磁路成为主要的磁路。

因此,在第一凸缘部33与第二凸缘部34之间对应于高度差,通过鼓状芯体32和板状芯体40的磁路的长度变动,其结果是,电感产生偏差。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具有如图4所示,第二弯曲形状c2的顶点pk位于比与凸缘部4和5各自的内侧端面6和外侧端面7平行且通过将内侧端面6与外侧端面7连结的线段的中点的面mp偏向外侧端面7侧的位置这一特征。根据该结构,即使第一凸缘部4与第二凸缘部5之间的高度差变得更大,也能够将凸缘部4和5的顶面11与板状芯体18的下方主面19最接近的位置维持在第二弯曲形状c2的顶点pk或者其附近。

接下来,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所具备的板状芯体18c的下方主面19c的图。

第四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板状芯体18c的形态。即,在板状芯体18c的下方主面19c设置有包围并接纳第一凸缘部4和第二凸缘部5各自的顶面11(参照图1)的凹部22和23。这些凹部22和23具有比凸缘部4和5各自的顶面11大的开口面。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磁漏,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电感。

此外,在图示的板状芯体18c中,上述一方的凹部22专门接纳第一凸缘部4,另一方的凹部23专门接纳第二凸缘部5,但也可以置换为2个凹部22和23一起包围并接纳第一凸缘部4和第二凸缘部5双方的一个凹部。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的顶面赋予了凸状的弯曲形状,但即使如以下表示实施方式那样,对与顶面对置的板状芯体的下方主面侧赋予相同的形状,也能够期待相同的效果。

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1d,是与图1的(b)相当的左侧视图。在图7中,对与图1的(b)所示的机构相当的机构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7所示的线圈部件1d中,沿卷芯部2(参照图1)的轴线方向观察,板状芯体18d的下方主面19d呈凸状的弯曲形状c3。其结果是,在该弯曲形状c3的顶点pk所在的位置,第一凸缘部4的顶面11与下方主面19d最接近。在该实施方式中,弯曲形状c3为圆弧状,遍及下方主面19d的整个区域赋予。

另外,第一凸缘部4的顶面11和板状芯体18d的下方主面19d在弯曲形状c3的顶点pk所在的位置形成能够使粘合剂21浸透的微小间隙op。

这样的第一凸缘部4侧的特征结构在第二凸缘部5侧也被采用。

接下来,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1e,是与图1的(b)或者图7相当的左侧视图。在图8中,对与图1的(b)或图7所示的机构相当的机构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8所示的线圈部件1e中,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沿卷芯部2(参照图1)的轴线方向观察,板状芯体18d的下方主面19d呈凸状的弯曲形状c3。并且,在线圈部件1e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沿卷芯部2的轴线方向观察,第一凸缘部4的顶面11呈凸状的弯曲形状c1。这些弯曲形状c3和c1各自的顶点pk在从凸缘部4的顶面11向底面12观察时,在同一位置重叠。其结果是,在弯曲形状c3和c1各自的顶点pk所在的位置,顶面11与板状芯体18d的下方主面19d最接近。

另外,第一凸缘部4的顶面11和板状芯体18d的下方主面19d在弯曲形状c3和c1的顶点pk所在的位置形成了能够使粘合剂21浸透的微小间隙op。

这样的第一凸缘部4侧的特征结构在第二凸缘部5侧也被采用。

以上,与图示的实施方式关联地说明了本发明,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有其它各种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圈部件1、1b、1d、1e构成了共模扼流线圈,但也可以构成单一的线圈,也可以构成其它变压器、平衡-不平衡变换器(balun)等。因此,线的数量可以是1根也可以是3根以上,可以与之对应地改变设置于各凸缘部的端子电极的数量。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涉及的线圈部件时,在该说明书所记载的不同的实施方式间可以进行构成的局部置换或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