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5813发布日期:2019-01-08 20:5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密封性能较好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通常用于不同电子产品之间的电性连接,以进行电子产品之间的信号传输。一般电连接器均包括有若干用以进行信号传输的导电端子和承载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则具有用以连接对接连接器的接触部和延伸出绝缘本体以电性连接电子产品的焊接部。绝缘本体上形成有用以固定导电端子的固定孔。在将电连接器安装于电子产品上时,通常采用将电连接器的端子焊接部与电子产品内部的电路板进行焊接。因绝缘本体上形成有焊接孔,并且安装于电子产品上时,电连接器与电子产品的外壳之间可能存在有缝隙,如此容易导致外界的水汽浸入电子产品内部,进而对导电端子与电路板之间或电路板上的线路产生不良影响。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连接器组件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能较好的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座和固定于绝缘座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座具有一安装面和设置于其内部并自安装面向外开放的内腔,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暴露于内腔内的焊脚;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焊脚相焊接;其中,所述电路板与导电端子的焊接处位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内腔内灌注有充满其内侧的密封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面位于绝缘座下方,所述内腔向下开放设置,所述电路板向下延伸出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具有连接焊脚的连接部和延伸出内腔的延伸部,所述连接部呈平板状设置,所述延伸部呈柔性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呈水平设置,并且所述连接部与内腔内壁之间形成有供密封胶流入的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座包括绝缘本体和壳体,其中,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内、并与绝缘本体共同组成一连接器本体,所述内腔形成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连接器本体收容于壳体内,所述壳体还具有供所述连接器本体向外暴露以供插接的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本体于开口后侧周围部分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并且向外抵持于内腔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前壳和后盖,所述内腔形成于前壳和后盖之间,所述前壳具有前壁、顶壁和两侧壁,所述开口设置于前壳的前壁上,所述侧壁和绝缘本体之间设置有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壳还包括连接于两侧壁后端下方的后壁,使得所述前壳下端呈封闭式框体状,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镶埋固定于前壳下端的金属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具有顶面、底面和两侧面,所述顶面、底面和两侧面分别向外突伸形成有突肋,所述突肋抵持于开口周围的内腔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顶面、前壳顶壁和突肋之间形成有空隙,所述后盖顶部向前突伸入空隙内、下端支撑于所述后壁上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内腔内灌注充满其内侧的密封胶,由此可将电路板与导电端子的焊接处进行密封,有效避免水汽的浸入,保证整个连接器组件的密封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安装至一机壳上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4所示连接器组件再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剖视示意图,显示连接器、电路板及壳体的配合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100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100用以焊接至一电器产品(未图示)的机壳800上,以实现该电器产品与外部的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组件100包括连接器和用以电性连接连接器和电器产品的电路板2。

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座和固定于绝缘座内的导电端子12,所述绝缘座具有一安装面和设置于其内部并自安装面向外开放的内腔311,所述导电端子 12具有暴露于内腔311内的焊脚123。所述电路板2与所述焊脚123相焊接;并且,所述电路板2与导电端子12的焊接处位于所述内腔311内,所述内腔 311内灌注有充满其内侧的密封胶。

具体地,结合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座包括绝缘本体 11和壳体3。其中,导电端子12固定于绝缘本体11内、并与绝缘本体11 共同组成一连接器本体1。所述内腔311形成于所述壳体3内。所述连接器本体1收容于壳体3内,所述壳体3还具有供所述连接器本体1向外暴露以供插接的开口312。

当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也可将所述绝缘本体11和壳体3成型为一体(即绝缘座),将导电端子12采用镶埋成型的方式固定在绝缘座中。

具体地,如图4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1具有基部111、连接于基部111前方的对接部112、设置在对接部112顶部并向上突起的锁扣部113。所述对接部112形成有若干向前开放设置的插接口1121。

所述基部111具有顶面1111、底面1112和两侧面1113。所述顶面1111、底面1112和两侧面1113在相邻对接部112的位置处分别向外突伸形成有突肋1114。所述突肋1114在绝缘本体11周向上相互连接。在安装至壳体3上时,所述突肋1114向前抵持在内腔311在开口312后侧周围的内壁上,使得所述连接器本体1于开口312后侧周围部分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312。

所述基部111两侧面1113中部还分别向外突伸有一长条形凸块1115。所述凸块1115沿前后方向延伸贯穿整个基部111。

所述导电端子12还具有固定于基部111内的固定部(未图示)、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入插接口1121内的接触部121、自固定部向后延伸的中间部122。所述焊脚123自所述中间部122后端向下弯折延伸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12设置有两排,所述焊脚123对应呈前后两排设置。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壳体3的内腔311向下开放设置,所述电路板2向下延伸出内腔311。具体地,所述电路板2具有连接焊脚123的连接部21和延伸出内腔311的延伸部2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路板2可以硬性电路板,也可为软性电路板,均可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1呈水平平板状设置,并设置有若干上下贯穿的焊接孔211,所述导电端子12的焊脚123伸入所述焊接孔211 并与所述连接部21相焊接。所述延伸部22则呈柔性设置,并自连接部21 前端弯折延伸出内腔311。

实质上,所述电路板2整体为柔性电路板设计,为方便与焊脚123的连接设计,所述连接部21增加了贴合或直接成型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的塑胶板材,以增加连接部21的硬度。

此外,为方便密封胶的灌注,所述电路板2的连接部21与壳体3内壁之间形成有供密封胶流入的间隙4。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安装,所述壳体3设置为包括相互配合的前壳31和后盖32。所述内腔311形成于前壳31和后盖32之间。

所述前壳31具有前壁313、顶壁314、两侧壁315和连接于两侧壁315 后端下方的后壁316;使得所述前壳31下端呈封闭式框体状。所述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镶埋固定于前壳31下端的金属底座5。所述金属底座5也呈封闭式框体状设计,并设有镶埋固定于前壳31下端内的固定部51和自固定部 51底部向外延伸的焊接部52。所述连接器组件100通过所述焊接部52与机壳800进行激光焊接,以将连接器组件100与机壳800牢靠固定,且两者之间在激光焊接后于焊接部位处形成密封。

所述前壳31后端在后壁316上侧向上和向后开放设计,并在后盖32安装后将该部分遮盖。所述开口312设置于前壳31的前壁313上,所述连接器本体1安装至壳体3上时,所述对接部112自所述开口312向外伸出,所述连接器本体1外侧的突肋1114向前抵持在开口312周围的前壁313后侧,一方面实现对连接器本体1的安装限位,另一方面可防止灌注的密封胶自连接器本体1与壳体3的结合处向外露出,再者,还可以增加外侧水汽向内的流通路径。

具体地,所述前壳31的顶壁314前侧中间断开,以对连接器本体1顶部的锁扣部113进行让位。所述前壳31的顶壁314后侧也形成有上下贯穿设置的开放部316,以方便对后盖32的固定。所述顶壁314暴露于开放部316 的两侧内壁上形成有锁扣槽3141,并于两侧内壁后端形成有倾斜延伸的导引面3142。

所述前壳31的两侧壁315内侧凹设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槽3151。所述长槽3151可与所述绝缘本体11上的凸块1115滑动配合,即所述长槽 3151和凸块1115组成导向结构,以导引连接器本体1的安装。

所述后壁316的后侧上方呈台阶状设置,其可以增加外侧水汽向内的流通路径。

所述后盖32自后向前滑动安装至所述前壳31上,并具有顶板321、后板322和两侧板323。所述顶板321具有主体部3211和突设于主体部3211 上方的突起部3212。所述突起部3212的两侧形成有用以与前壳31的锁扣槽 3141相配合的卡勾3213。

所述两侧板323外侧突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块3231,以与前壳31 上的长槽3151滑动配合,即所述长槽3151和滑块3231组成滑动配合结构,以滑动导引后盖32的安装。由此可知,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配合结构与所述导向结构前后对齐设置。

此外,所述后板322下端也呈台阶状设置,以与前壳31的后壁316相配合,有效避免密封胶外泄。

结合图1至图7所示,并综合上述可知,本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100于安装时,先将焊接有电路板2的连接器本体1自后向前安装至前壳31内;安装后,使电路板2的延伸部22向下延伸出内腔311,而所述绝缘本体11顶面111、前壳31顶壁314和突肋1114之间形成有空隙;然后将后盖32自后向前安装至前壳31上,使得顶板321的突起部3212收容在前壳31的开放部 316内,进而通过锁扣槽3141和卡勾3213相互定位;安装完成后,后盖32 的顶板321主体部3211前侧向前突伸入空隙内、下端支撑于所述后壁316 上端。最后,自内腔311的下方向内腔311内灌注密封胶,并使密封胶311 充满内腔,进而将连接器本体1、电路板2和壳体3之间的间隙均进行密封,有效避免水汽的浸入,保证整个连接器组件的密封防水效果。

由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内腔311内灌注充满其内侧的密封胶,由此可将电路板2与导电端子12的焊接处进行密封,有效避免水汽的浸入,保证整个连接器组件100的密封防水效果。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