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线机张力矫正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4699发布日期:2018-08-24 18:4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方案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绞线机张力矫正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绞线机把单丝或线束绞合成导体供电缆成缆等工序使用。绞合得到导体的节径比是重要技术参数,关系到导体的抗拉、扭转半径等性能。在绞线过程中,导体上的张力(与线缆拉力相关)大小及稳定性是影响到节径比的重要因素。由于绞笼的转速、各单丝或线束的放线张力的调节工艺点较多,难度较大,对整机的生产影响较大,而且调节依赖人工经验较多,不便于形成标准化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用现有的绞线机加工导体张力稳定,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绞线机张力矫正机构,本机构可以独立于绞线机,布置在绞线机的导体出口和线盘之间。本机构具体为:

一种绞线机张力矫正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机架、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液压缸、托线轮和电动推杆;

各个托线轮的轮轴连接一根电动推杆的顶端;各个托线轮都装在机架上,且它们的转轴相互平行;

各个托线轮外缘的轴向截面都是内凹弧形,相邻托线轮的电动推杆的朝向相反,相邻托线轮的高度不同,被加工导体的路径经过各个托线轮外缘,且路径是S型;

路径的末端设两个相同的固定托线轮,且两个固定托线轮的转轴高度相同;两个固定托线轮之间为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的顶端连接有陶瓷轮,被加工导体的路径随陶瓷轮的外缘弯曲;

所述电源模块为控制模块和电动推杆供电;液压缸的液压油嘴设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的压力数据输入单元连接一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的电动推杆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各个电动推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本方案的原理是,通过液压缸的油压变化反映被加工导体的张力变化,再根据变化调整电动推杆对导体的紧张程度产生影响。由于采用电动控制,比较容易实现即时调整,并且调整程度的细致度较高。

进一步,所述固定托线轮上还对应装有压轮;固定托线轮和压轮的外缘的轴向截面都是内凹弧形,二者之间构成被加工导体的通道;固定托线轮的轮轴固定于框体上,压轮的轮轴通过弹性体固定于框体上。

由于被加工导体会出现表面不平整或其它因素造成的跳动,造成液压缸的检测不准。在固定托线轮上设置对应的压轮,可以降低跳动发生的概率。同时,要避免压轮和固定托线轮对导体外形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把导体压变形),则压轮通过弹性体固定在框体上。

进一步,所述弹性体是两根压簧,它们分别连接在压轮的轮轴两端与框体之间。

由于导体外形的不平整之处位置难以预测,在压轮两端分别施加压力,其适用性更佳。

进一步,在路径的首端设有一对托轮,该对托轮轴线之间连线的中心位置在路径上。

该结构有助于把本机构完整地构成一个独立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张力矫正机构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固定托线轮/压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液压缸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张力矫正机构的电原理示意图;

图中:机架1、电源模块2、控制模块3、液压缸4、托线轮5、电动推杆6、压力传感器7、固定托线轮8、压轮9、压簧10、托轮11、陶瓷轮12、液压油13、液压油嘴14、活塞杆15;

图1中,较粗线条为被加工导体。实际生产时候,固定托线轮/压轮是把导体夹住的。为了示意矫正机构的结构原理,故该图中固定托线轮和压轮示意较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3、4,一种绞线机张力矫正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机架、电源模块(可以是适配器,用于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控制模块(可以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路)、液压缸、托线轮和电动推杆;

各个托线轮的轮轴连接一根电动推杆的顶端;各个托线轮都装在机架上,且它们的转轴相互平行;

各个托线轮外缘的轴向截面都是内凹弧形,相邻托线轮的电动推杆的朝向相反,相邻托线轮的高度不同,被加工导体的路径经过各个托线轮外缘,且路径是S型;

路径的末端设两个相同的固定托线轮,且两个固定托线轮的转轴高度相同;两个固定托线轮之间为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的顶端连接有陶瓷轮,被加工导体的路径随陶瓷轮的外缘弯曲;

所述电源模块为控制模块和电动推杆供电;液压缸的液压油嘴设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的压力数据输入单元连接一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的电动推杆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各个电动推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本例中,如图2,所述固定托线轮上还对应装有压轮;固定托线轮和压轮的外缘的轴向截面都是内凹弧形,二者之间构成被加工导体的通道;固定托线轮的轮轴固定于框体上,压轮的轮轴通过弹性体固定于框体上。所述弹性体是两根压簧,它们分别连接在压轮的轮轴两端与框体之间。在路径的首端设有一对托轮,该对托轮轴线之间连线的中心位置在路径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