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装置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7891发布日期:2018-10-02 19:4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频信号传输的电连接装置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电连接器(例如:板对板类型的直角连接器)所传输的信号频率常因受到其既有的架构而被局限,因而使得现有电连接器所能传输的信号频率难以被进一步地提升。

于是,本创作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及电连接器,其能有效地改善现有电连接器所可能产生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多个第一端子,插设于所述绝缘壳体,每个所述第一端子为一体成形的构造并包含有:一第一前片体,插设于所述绝缘壳体内;两个第一夹持片,自所述第一前片体的一端延伸所形成且彼此相向;一第一后片体,自所述第一前片体的另一端延伸所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绝缘壳体之外;一第一阻抗调节片与一第一焊接部,分别自所述第一后片体延伸所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绝缘壳体之外;其中,所述第一后片体的相邻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部位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宽度;多个第二端子,插设于所述绝缘壳体内并分别对应地位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的下方;一配合连接器,沿一插接方向可分离地插设于所述电连接器并包含:一绝缘本体,可分离地插接于所述绝缘壳体;多个上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个所述上端子为一体成形的构造并包含有:一上前片体,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一上后片体,自所述上前片体延伸所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之外;一上阻抗调节片与一上焊接部,所述上阻抗调节片自所述上前片体延伸所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上焊接部自所述上后片体延伸所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之外;其中,所述上后片体的相邻于所述上焊接部的部位的宽度大于所述上焊接部的宽度;多个下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并分别对应地位于多个所述上端子的下方;其中,多个所述上端子的所述上前片体分别抵接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并且每个所述上前片体被夹持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子的两个所述第一夹持片;而多个所述下端子的所述下前片体分别抵接于多个所述第二端子。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位于相反侧的两个第一宽表面,每个所述上端子具有位于相反侧的两个上宽表面;于每个所述上端子与其抵接的所述第一端子中,两个所述第一宽表面的位于所述第一前片体的部位分别共面于两个所述第一宽表面的位于所述第一后片体的部位、并且垂直于所述绝缘壳体的一长度方向,而两个所述上宽表面的位于所述上前片体的部位平行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长度方向。

优选地,每个所述上端子的所述上前片体的一上自由端部夹持在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夹持片之间、并且未突伸出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夹持片。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多个上插槽,每个所述上阻抗调节片形成有贯穿两个所述上宽表面的一上穿孔,并且多个所述上端子的所述上阻抗调节片分别插设于多个所述上插槽,而每个所述上阻抗调节片的其中一侧未被所述绝缘本体所完全遮蔽。

优选地,在每个所述第一端子中,两个所述第一夹持片在彼此相向的所述第一宽表面处各凸伸形成有一第一肋条。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端子为一体成形的构造并包含有:一第二前片体,插设于所述绝缘壳体内;两个第二夹持片,自所述第二前片体的一端延伸所形成且彼此相向;一第二后片体,自所述第二前片体的另一端延伸所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绝缘壳体之外;一第二焊接部,自所述第二后片体延伸所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绝缘壳体之外;其中,所述第二后片体的相邻于所述第二焊接部的部位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焊接部的宽度;其中,在每个所述第一端子及对应位于其下方的所述第二端子之中,所述第一前片体与所述第一后片体分别与所述第二前片体与所述第二后片体相互平行、且于所述绝缘壳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间隔有一距离,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正下方,所述第一阻抗调节片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夹持片及两个所述第二夹持片的后方,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平行所述插接方向的一轴线。

优选地,每个所述下端子为一体成形的构造并包含有:一下前片体,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一下后片体,自所述下前片体延伸所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之外;一下阻抗调节片与一下焊接部,所述下阻抗调节片自所述下前片体延伸所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下焊接部自所述下后片体延伸所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之外;其中,所述下后片体的相邻于所述下焊接部的部位的宽度等于所述下焊接部的宽度;其中,在每个所述上端子及对应位于其下方的所述下端子之中,所述上前片体与所述上后片体分别与所述下前片体与所述下后片体相互平行,所述下前片体的一下自由端部夹持在两个所述第二夹持片之间、并且未突伸出两个所述第二夹持片,所述上阻抗调节片与所述下阻抗调节片呈错位设置,而所述上焊接部与所述下焊接部位于所述轴线。

优选地,所述电连接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电路板,所述绝缘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并且多个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焊接部与多个所述第二端子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及一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彼此分离设置,所述绝缘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并且多个所述上端子的所述上焊接部与多个所述下端子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多个第一端子,插设于所述绝缘壳体,每个所述第一端子为一体成形的构造并包含有:一第一前片体,插设于所述绝缘壳体内;两个第一夹持片,自所述第一前片体一端延伸所形成且彼此相向;一第一后片体,自所述第一前片体另一端延伸所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绝缘壳体之外;一第一阻抗调节片与一第一焊接部,分别自所述第一后片体延伸所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绝缘壳体之外;其中,所述第一后片体的相邻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部位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宽度;多个第二端子,插设于所述绝缘壳体内并分别对应位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的下方。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位于相反侧的两个第一宽表面;于每个所述第一端子中,两个所述第一宽表面的位于所述第一前片体的部位分别共面于两个所述第一宽表面的位于所述第一后片体的部位、并且垂直于所述绝缘壳体的一长度方向,两个所述第一夹持片在彼此相向的所述第一宽表面处各凸伸形成有一第一肋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电连接装置及电连接器,其通过端子的后片体裸露于空气中(如:第一后片体位于绝缘壳体之外、上后片体位于绝缘本体之外)、端子设有阻抗调节片(如:第一端子设有第一阻抗调节片、上端子设有上阻抗调节片)、及端子在邻近焊接部的相关部位形成较大的宽度(如:第一后片体的相邻于第一焊接部的部位的宽度大于第一焊接部的宽度、上后片体的相邻于上焊接部的部位的宽度大于上焊接部的宽度),以达到调整端子(如:第一端子、上端子)各个部位的阻抗值的效果,进而提升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与电连接器所能传输的信号频率。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部位Ⅲ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装置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中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图4沿剖线IX-IX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配合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中的上端子与下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平面示意图。

图13为图4沿剖线XⅢ-XⅢ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装置中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上端子、及下端子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需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应附图所提及的相关数量与外型,仅用来具体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便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而非用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电连接装置100,其适用于传输高频信号,上述高频信号的频率例如是20Gbps,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其中,所述电连接装置100包含有一电连接器1、能沿一插接方向W可分离地插设于上述电连接器1的一配合连接器2、用来固定所述电连接器1的一第一电路板3、以及用来固定所述配合连接器2且与上述第一电路板3彼此分离设置的一第二电路板4。

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1与配合连接器2是以板对板形式的直角连接器来作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与配合连接器2也可以是非为板对板形式的直角连接器。再者,本实施例是以电连接器1搭配于配合连接器2来说明,但于实际应用时,所述电连接器1也可以是被单独地应用(如:买卖)或搭配其他类型的连接器。

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包含有一绝缘壳体11、以及插设于绝缘壳体11内的多个第一端子12与多个第二端子13。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所述绝缘壳体11定义有相互垂直的一长度方向L、一宽度方向W(相当于插接方向W)、及一高度方向H。

其中,所述绝缘壳体11形成有沿上述长度方向L排成一列的多个第一端子槽111以及沿上述长度方向L排成另一列且大致位于上述多个第一端子槽111下方的多个第二端子槽112。上述每个第一端子槽111与每个第二端子槽112皆沿宽度方向W贯穿绝缘壳体11,并且每个第一端子槽111在宽度方向W上的槽深大于每个第二端子槽112在宽度方向上的槽深。

所述多个第一端子12各为一体成形的构造,并且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一端子12是通过冲压弯折金属片而形成,借以使其外表面具有位于相反侧的两个第一宽表面12a及围绕于上述两个第一宽表面12a的一第一窄边缘12b。再者,上述多个第一端子12分别插设于绝缘壳体11的多个第一端子槽111内。

其中,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端子12具有相同的外形与尺寸,所以为便于说明其构造,以下仅介绍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端子12的具体构造,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端子12也可以形成为彼此相异的构造。

所述第一端子12包含有插设于绝缘壳体11(相对应第一端子槽111)内的一第一前片体121、自第一前片体121一端延伸且彼此相向的两个第一夹持片122、自第一前片体121另一端延伸并位于绝缘壳体11之外的一第一后片体123、及分别自第一后片体123延伸所形成并位于绝缘壳体11之外的一第一阻抗调节片124与一第一焊接部125。

其中,两个第一宽表面12a的位于所述第一前片体121的部位分别共面于两个第一宽表面12a的位于第一后片体123的部位、并且垂直于上述长度方向L。也就是说,当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12被作为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使用时,上述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12是属于宽边耦合的类型。

再者,所述第一前片体121能自相对应的第一窄边缘12b处延伸形成有至少一第一突刺1211,借以通过上述至少一第一突刺1211嵌设于相对应第一端子槽111的内壁,来使第一端子12能够稳固地插设于绝缘壳体11内。所述第一后片体123形成有介于80~145度的一夹角,上述第一后片体123的夹角于本实施例中是以90度为例,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而第一后片体123的相邻于上述第一焊接部125的部位的宽度W123大于所述第一焊接部125的宽度W125。

所述两个第一夹持片122是由第一前片体121所对应的第一窄边缘12b处所弯折延伸形成,并且上述两个第一夹持片122在彼此相向的所述第一宽表面12a处各凸伸(如:冲压)形成有一第一肋条1221。其中,用来夹持相对应端子(如:上端子22)的两个第一夹持片122部位是位于其前侧区块,而上述第一肋条1221是位于两个第一夹持片122的后侧区块。

所述第一阻抗调节片124与第一焊接部125皆是由第一后片体123所对应的第一窄边缘12b处所弯折延伸形成,并且上述第一夹持片122、第一阻抗调节片124、及第一焊接部125的弯折方向于本实施例中皆相同(如:朝向图7中的第一前片体121与第一后片体123的右侧方向弯折)。

其中,所述第一阻抗调节片124大致呈长条状且与第一后片体123大致相夹成90度,并且上述第一阻抗调节片124于高度方向H上的高度大致为第一端子12在高度方向H上的高度的60%~70%,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再者,所述第一焊接部125于本实施例中则大致呈L形构造。

所述多个第二端子13各为一体成形的构造,并且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二端子13是通过冲压弯折金属片而形成,借以使其外表面具有位于相反侧的两个第二宽表面13a及围绕于上述两个第二宽表面13a的一第二窄边缘13b。再者,上述多个第二端子13分别插设于绝缘壳体11的多个第二端子槽112内,并且多个第二端子13分别对应位于多个第一端子12的下方。

其中,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二端子13具有相同的外形与尺寸,所以为便于说明其构造,以下仅介绍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端子13的具体构造,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端子13也可以形成为彼此相异的构造。

所述第二端子13包含有插设于绝缘壳体11(相对应第二端子槽112)内的一第二前片体131、自第二前片体131一端延伸且彼此相向的两个第二夹持片132、自第二前片体131另一端延伸并位于绝缘壳体11之外的一第二后片体133、及自第二后片体133延伸所形成并位于绝缘壳体11之外的一第二焊接部134。

其中,两个第二宽表面13a的位于所述第二前片体131的部位分别共面于两个第二宽表面13a的位于第二后片体133的部位、并且垂直于上述长度方向L。也就是说,当相邻的两个第二端子13被作为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使用时,上述相邻的两个第二端子13是属于宽边耦合的类型。

再者,所述第二前片体131能自相对应的第二窄边缘13b处延伸形成有至少一第二突刺1311,借以通过上述至少一第二突刺1311嵌设于相对应第二端子槽112的内壁,来使第二端子13能够稳固地插设于绝缘壳体11内。所述第二后片体133形成有介于80~145度的一夹角,上述第二后片体133的夹角于本实施例中是以90度为例,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而第二后片体133的相邻于上述第二焊接部134的部位的宽度大致等于所述第二焊接部134的宽度。

所述两个第二夹持片132是由第二前片体131所对应的第二窄边缘13b处所弯折延伸形成,并且上述两个第二夹持片132在彼此相向的所述第二宽表面13a处各凸伸(如:冲压)形成有一第二肋条1321。其中,用来夹持相对应端子(如:下端子23)的两个第二夹持片132部位是位于其前侧区块,而上述第二肋条1321是位于两个第二夹持片132的后侧区块。

所述第二焊接部134是由上述第二后片体133所对应的第二窄边缘13b处所弯折延伸形成,并且上述第二夹持片132及第二焊接部134的弯折方向于本实施例中皆相同(如:朝向图7中的第二前片体131与第二后片体133的左侧方向弯折)、且相反于上述第一夹持片122、第一阻抗调节片124、及第一焊接部125的弯折方向。再者,所述第二焊接部134于本实施例中则大致呈L形构造。

此外,需额外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端子13较佳是未形成有任何阻抗调节片,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13也可以进一步由第二后片体133所对应的第二窄边缘13b处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二阻抗调节片。

换个角度来说,在上述每个第一端子12及对应位于其下方的第二端子13之中,所述第一前片体121与第一后片体123分别与所述第二前片体131与第二后片体133相互平行、且于所述长度方向L上间隔有一距离,所述两个第二夹持片132位于两个第一夹持片122的正下方,所述第一阻抗调节片124位于其中一个第一夹持片122及两个第二夹持片132的后方,所述第一焊接部125与第二焊接部134位于平行所述插接方向W的一轴线。

进一步地说,请参阅图8所示,在上述每个第一端子12及对应位于其下方的第二端子13之中,所述第二端子13朝向第一端子12所在的一平面正投影所形成的一投影区域,其大致位于第一端子12的内侧。

再者,所述绝缘壳体11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3上(如图1中的绝缘壳体11底缘形成有两个柱体,以插设固定于第一电路板3),并且上述多个第一端子12的第一焊接部125与多个第二端子13的第二焊接部134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电路板3。

以上为本实施例电连接器1的构造及其与第一电路板3的搭配说明,下述将接着说明配合连接器2的构造。

如图10至图13所示,所述配合连接器2包含一绝缘本体21、以及固定于上述绝缘本体21的多个上端子22与多个下端子23。其中,所述绝缘本体21能沿插接方向W可分离地插接于绝缘壳体11,并且经由本实施例绝缘本体21所界定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会是分别等同于或平行于上述绝缘壳体11所定义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及高度方向H。

其中,所述绝缘本体21形成有沿上述长度方向L排成一列的多个上端子槽211以及沿上述长度方向L排成另一列且大致位于多个上端子槽211下方的多个下端子槽212。所述每个上端子槽211与每个下端子槽212皆沿宽度方向W贯穿绝缘本体21,并且每个上端子槽211在宽度方向W上的槽深大致等于每个下端子槽212在宽度方向上的槽深。再者,所述绝缘本体21在每个上端子槽211内形成有一上插槽、并于每个下端子槽212内形成有一下插槽214。而在每个上端子槽211及位于其下方的下端子槽212中,所述上插槽213与下插槽214呈错位设置。

所述多个上端子22各为一体成形的构造,并且本实施例的每个上端子22是通过冲压弯折金属片而形成,借以使其外表面具有位于相反侧的两个上宽表面22a及围绕于上述两个上宽表面22a的一上窄边缘22b。再者,上述多个上端子22分别插设固定于绝缘本体21的多个上端子槽211内。

其中,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多个上端子22具有相同的外形与尺寸,所以为便于说明其构造,以下仅介绍其中一个所述上端子22的具体构造,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上端子22也可以形成为彼此相异的构造。

所述上端子22包含有位于上述绝缘本体21内的一上前片体221、自所述上前片体221延伸并位于上述绝缘本体21之外的一上后片体222、自上前片体221延伸并位于绝缘本体21内的一上阻抗调节片223、及自上后片体222延伸并位于绝缘本体21之外的一上焊接部224。

其中,两个上宽表面22a的位于所述上前片体221的部位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L,并且上窄边缘22b的位于所述上前片体221与上后片体222的部位大致垂直于上述长度方向L。也就是说,当相邻的两个上端子22被作为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使用时,上述相邻的两个上端子22是属于窄边耦合的类型。

再者,所述上前片体221具有一上固定部2211与一上自由端部2212,并且所述上固定部2211的相反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所述上自由端部2212与上后片体222。所述上固定部2211插设固定于绝缘本体21相对应的上端子槽211内,而上自由端部2212突伸出所述上端子槽211。上固定部2211能自相对应的上窄边缘22b处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上突刺2213,借以通过上述至少一上突刺2213嵌设于相对应上端子槽211的内壁,来使上端子22能够稳固地插设于绝缘本体21内。所述上后片体222形成有介于80~145度的一夹角,所述上后片体222的夹角于本实施例中是以120度为例,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而上后片体222的相邻于上述上焊接部224的部位的宽度W222大于所述上焊接部224的宽度W224。

所述上阻抗调节片223是由上前片体221的上固定部2211所对应的上窄边缘22b处所弯折延伸形成,而上焊接部224则是由上后片体222所对应的上窄边缘22b处所弯折延伸形成,并且上阻抗调节片223及上焊接部224的弯折方向于本实施例中彼此相异(如:上阻抗调节片223朝向图11中的右上侧方向弯折,而上焊接部224朝向图11中的后侧方向弯折)。

其中,所述上阻抗调节片223与上前片体221大致相夹成90度,所述上阻抗调节片223形成有贯穿其两个上宽表面22a的一上穿孔2231。换个角度来看,当多个上端子22插设于绝缘本体21时,多个上阻抗调节片223分别插设于绝缘本体21的多个上插槽213内,并且每个上阻抗调节片223的上穿孔2231的其中一侧未被绝缘本体21所完整遮蔽。

所述多个下端子23各为一体成形的构造,并且本实施例的每个下端子23是通过冲压弯折金属片而形成,借以使其外表面具有位于相反侧的两个下宽表面23a及围绕于上述两个下宽表面23a的一下窄边缘23b。再者,所述多个下端子23分别插设固定于绝缘本体21的多个下端子槽212内、并且分别对应位于所述多个上端子22的下方。

其中,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多个下端子23具有相同的外形与尺寸,所以为便于说明其构造,以下仅介绍其中一个所述下端子23的具体构造,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下端子23也可以形成为彼此相异的构造。

所述下端子23包含有位于上述绝缘本体21内的一下前片体231、自所述下前片体231延伸并位于上述绝缘本体21之外的一下后片体232、自下前片体231延伸并位于绝缘本体21内的一下阻抗调节片233、及自下后片体232延伸并位于绝缘本体21之外的一下焊接部234。

其中,两个下宽表面23a的位于所述下前片体231的部位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L,并且下窄边缘23b的位于所述下前片体231与下后片体232的部位大致垂直于上述长度方向L。也就是说,当相邻的两个下端子23被作为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使用时,上述相邻的两个下端子23是属于窄边耦合的类型。

再者,所述下前片体231具有一下固定部2311与一下自由端部2312,并且所述下固定部2311的相反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所述下自由端部2312与下后片体232。所述下固定部2311插设固定于绝缘本体21相对应的下端子槽212内,而下自由端部2312突伸出所述下端子槽212。下固定部2311能自相对应的下窄边缘23b处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下突刺2313,借以通过上述至少一下突刺2313嵌设于相对应下端子槽212的内壁,来使下端子23能够稳固地插设于绝缘本体21内。所述下后片体232形成有介于80~145度的一夹角,所述下后片体232的夹角于本实施例中是以120度为例,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而下后片体232的相邻于上述下焊接部234的部位的宽度W222大于所述下焊接部234的宽度W224。

所述下阻抗调节片233是由下前片体231的下固定部2311所对应的下窄边缘23b处所弯折延伸形成,而下焊接部234则是由下后片体232所对应的下窄边缘23b处所弯折延伸形成,并且下阻抗调节片233及下焊接部234的弯折方向于本实施例中彼此相异(如:下阻抗调节片233朝向图11中的左下侧方向弯折,而下焊接部234朝向图11中的后侧方向弯折)。

其中,所述下阻抗调节片233与下前片体231大致相夹成90度,所述下阻抗调节片233形成有贯穿其两个下宽表面23a的一下穿孔2331。换个角度来看,当多个下端子23插设于绝缘本体21时,多个下阻抗调节片233分别插设于绝缘本体21的多个下插槽214内,并且每个下阻抗调节片233的下穿孔2331的其中一侧未被绝缘本体21所完整遮蔽。

换个角度来说,在每个上端子22及对应位于其下方的所述下端子23之中,所述上前片体221与上后片体222分别与下前片体231与下后片体232相互平行、且于所述高度方向H上间隔有一距离,所述下前片体231与下后片体232大致位于所述上前片体221与上后片体222的正下方,所述上阻抗调节片223与下阻抗调节片233呈错位设置,所述上焊接部224与下焊接部234位于平行所述插接方向W的一轴线。

进一步地说,请参阅图12所示,在上述每个上端子22及对应位于其下方的下端子23之中,所述下端子23朝向上端子22所在的一平面正投影所形成的一投影区域,其大致位于所述上端子22的内侧。

再者,所述绝缘本体21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4上(如图3中的绝缘本体21底缘形成有两个柱体,以插设固定于第二电路板4),并且所述多个上端子22的上焊接部224与多个下端子23的下焊接部234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电路板4。

以上为本实施例配合连接器2的构造及其与第二电路板4的搭配说明,下述将接着说明所述电连接器1与配合连接器2的搭配关系。

如图4、图5、及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相互插接的电连接器1与配合连接器2之中,所述绝缘壳体11的一端插设于绝缘本体21内,多个上端子22的上前片体221分别抵接于多个第一端子12,每个上前片体221的上自由端部2212被夹持在相对应的第一端子12的两个第一夹持片122、且未突伸出相对应的两个第一夹持片122;而多个下端子23的下前片体231分别抵接于多个第二端子13,每个下前片体231的下自由端部2312夹持在相对应的第二端子13的两个第二夹持片132之间、且未突伸出两个第二夹持片132。

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相互插接的第一端子12与上端子22及位于其下方且相互插接的第二端子13与下端子23之中,所述第一焊接部125、第二焊接部134、上焊接部224、及下焊接部234较佳是位于平行所述插接方向W的同一轴线,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电连接装置及电连接器,其通过端子的后片体裸露于空气中(如:第一后片体及/或第二后片体位于绝缘壳体之外、上后片体及/或下后片体位于绝缘本体之外)、端子设有阻抗调节片(如:第一端子设有第一阻抗调节片、上端子设有上阻抗调节片、下端子设有下阻抗调节片)、及端子于邻近焊接部的相关部位形成较大的宽度(如:第一后片体的相邻于第一焊接部的部位的宽度大于第一焊接部的宽度、上后片体的相邻于上焊接部的部位的宽度大于上焊接部的宽度),以达到调整端子(如: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上端子、及/或下端子)各个部位阻抗值的效果,进而提升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与电连接器所能传输的信号频率。其中,上阻抗调节片与下阻抗调节片可以进一步设有穿孔,借以调整相对应部位的阻抗,以有助于提升电连接装置所能传输的信号频率。

再者,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夹持片可以设有第一肋条,以提升第一夹持片与上端子的上自由端部之间的夹持正压力;而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夹持片可以设有第二肋条,以提升第二夹持片与下端子的下自由端部之间的夹持正压力。借此,所述电连接器通过上述提升夹持正压力的端子结构设计,也能够有助于提升其所能传输的信号频率。

又,在相互插接的第一端子与上端子之中,上前片体的上自由端部未突伸出相对应的两个第一夹持片;而在相互插接的第二端子与下端子之中,下前片体的下自由端部未突伸出相对应的两个第二夹持片。借此,所述电连接装置通过上述的端子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残断效应(stub effect)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升电连接装置所能传输的信号频率。

另,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电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组合通过仿真实验后,证实其所能传输的信号频率已然达到至少20Gbps,此显然优于目前市面上任何板对板类型的直角连接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用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