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8384发布日期:2018-09-04 23:0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近年来,为了应对环境问题,汽油价格问题,以及能量存储问题,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已经快速扩展到油电混动车辆以及能量存储系统等。锂离子电池成型的电池模组包括线束隔离板和接插件,线束隔离板用于隔离电池单体,接插件通常通过双面胶粘贴固定在线束隔离板上。

然而,电池模组工作中发热比较严重,会造成双面胶的黏性降低,可能导致接插件与线束隔离板的连接松动,甚至发生相对滑动,降低了接插件与线束隔离板连接的可靠性,影响电池模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线束隔离板,具有卡扣和第一定位结构;

接插件,具有第二定位结构;

所述接插件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线束隔离板卡接,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定位配合。

可选地,所述卡扣包括弹性臂、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通过所述弹性臂与所述线束隔离板的基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所述接插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弹性臂自所述基体沿所述接插件的卡入方向的反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弹性臂迂回设置。

可选地,所述弹性臂呈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卡接部连接于所述U型结构靠近所述自由端的部分。

可选地,所述接插件与所述弹性臂设置有自由端的部分抵靠。

可选地,所述U型结构连接所述基体的一端为固定端,沿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自由端的相对方向,所述U型结构靠近所述固定端的部分的厚度尺寸较靠近所述自由端的部分的厚度尺寸大。

可选地,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对方向的方向,所述卡扣设置有至少两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中,一者为定位柱,另一者为定位槽。

可选地,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板,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所述接插件的边缘。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在线束隔离板上设置有卡扣和第一定位结构,线束隔离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接插件安装时,可以直接通过卡扣与线束隔离板卡接,由于这种卡接方式对温度敏感度比较低,因此,即使在电池模组使用中产生热量,也不易造成接插件与线束隔离板之间的松动,且通过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定位配合,能够保证接插件与线束隔离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进一步保证接插件与线束隔离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提高二者连接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接插件与线束隔离板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弹性臂与第一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接插件与线束隔离板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图6为图5中II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7为图4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7中III处在装配完成后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9为图7中III处在装配过程中的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

10-线束隔离板;

11-卡扣;

111-弹性臂;

112-第一卡接部;

1121-第一导向面;

113-第二卡接部;

1131-第二导向面;

12-第一定位结构;

13-基体;

131-支撑部;

14-卡接空间;

20-接插件;

21-第二定位结构;

22-支撑板。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线束隔离板10和接插件20,线束隔离板10具有卡扣11和第一定位结构12;接插件20具有第二定位结构21。接插件20通过卡扣11与线束隔离板10卡接,且第一定位结构12与第二定位结构21定位配合。

上述电池模组,在线束隔离板10上设置有卡扣11和第一定位结构12,线束隔离板1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21,在接插件20与线束隔离板10安装时,可以直接通过卡扣11使接插件20与线束隔离板10卡接,由于这种卡接方式的连接结构对温度敏感度比较低,因此,即使在电池模组使用中产生热量,也不易造成接插件20与线束隔离板10之间的松动,且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2与第二定位结构21能够保证接插件20与线束隔离板10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进一步保证接插件20与线束隔离板10之间的相对位置,提高二者连接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池单体(图中未示出)和壳体(图中未示出),电池单体设置于壳体内,线束隔离板10设置于电池单体与壳体之间,以隔离电池单体。接插件20安装于线束隔离板10,接插件可以用于电池模组内部的器件,或者用于其它部件与电池模组连接。

具体地,如图2、图5所示,接插件20具有支撑板22,接插件20通过支撑板22与卡扣11卡接。支撑板22对接插件20起到加强的作用,且由于支撑板22的强度比较高,因此,通过支撑板22与卡扣11卡接,能够提高接插件20与卡扣11卡接的可靠性。此时,第二定位结构21可以设置于支撑板22。其中,支撑板22可以为矩形板。

参考图8、图9所示,线束隔离板10具有基体13,基体13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定位结构12设置于基体13上。基体13上可以设置有支撑部131,沿接插件20的卡入方向支撑部131与卡扣11之间形成卡接空间14,如图9所示,接插件20安装后,位于该卡接空间14内,这种方式,支撑部131能够对接插件20起到支撑作用,以提高接插件20与线束隔离板10连接的可靠性。

一种实施例中,沿接插件20的卡入方向,基体13上与卡扣11相对的部分设置通孔,以为弹性臂111的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

参考图2、图6、图8、图9,卡扣11包括弹性臂111、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接部112和第二卡接部113,第一卡接部112通过弹性臂111与基体13活动连接,第二卡接部113与基体13固定连接;接插件2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卡接部112、第二卡接部113卡接配合。如此设置后,在接插件20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接插件20(在设有支撑板22时为支撑板22)的一端与第二卡接部113卡接,然后以该端为支点,使接插件20向靠近支撑部131的方向转动,直至接插件20的另一端卡入第一卡接部112。采用这种卡扣形式,在接插件20卡入卡扣11后,由于第二卡接部113无法活动,因此,减小了整个卡扣11的活动行程,能够更好地防止接插件20滑出卡扣11。其中,第一卡接部112与第二卡接部113的相对方向可以与接插件20的卡入方向X垂直,在支撑板22为矩形板时,该相对方向可以是矩形板的宽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在设有支撑部131时,沿上述卡入方向第一卡接部112、第二卡接部113与支撑部131之间形成上述卡接空间14,如图9所示。

弹性臂111的一端与基体13固定连接,该端可以定义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卡接部112可以设置于弹性臂111的自由端,也可以设置于弹性臂111的中间区域,即中间区域为弹性臂111处于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第一卡接部112可以为设置于弹性臂111的凸起,第二卡接部113可以为设置于基体13的凸起。

可选地,第一卡接部112的卡入端设置有第一导向面1121,第一导向面1121沿接插件20的卡入方向向第二卡接部113靠近,第一导向面1121在接插件20卡入卡扣11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接插件20的卡入更顺利。同理,第二卡接部113的卡入端可以设置有第二导向面1131,第二导向面1131沿接插件20的卡入方向向第一卡接部112靠近。其中,卡入端为第一卡接部112或者第二卡接部113上接插件20卡入过程中,首先与其接触的一端。其中,第一导向面1121、第二导向面1131可以为弧形面、或者倾斜平面。

支撑板22可以为平板结构,为了进一步防止接插件20卡入卡接空间后,接插件20滑出卡扣11,第一卡接部112、第二卡接部113靠近支撑部131的一面设置成平面结构。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弹性臂111自基体13沿插接件20卡入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这种方式,弹性臂111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图9所示,弹性臂111迂回设置,即弹性臂111具有弯曲结构,以增加弹性臂111的弹性变形能力,既易于接插件20的卡接,又能够延长卡扣11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弹性变形能力增加,相对于如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弹性臂111的长度相等的情况下这种结构相对于基体13的高度降低,显然,这种结构能够减小接插件20与线束隔离板10的整体高度,从而降低电池模组的整体高度,有利于提高模组整体空间的利用率。

具体地,弹性臂111可以为波浪型结构。可选地,弹性臂111呈U型结构,如图8-图9所示,U型结构的一端与基体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卡接部112连接于U型结构靠近自由端的部分,如此设置后,U型结构内部形成了空腔,能够为弹性臂111的弹性变形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进一步易于接插件20的拆装。

一种实施例中,在接插件20卡入上述卡接空间14后,接插件20与弹性臂111设置有自由端的部分抵靠,这样,在接插件20卡入卡接空间后,弹性臂111能够对其施加挤压作用,从而使接插件20与线束隔离板10的连接更可靠。

其中,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可以与接插件20的卡入方向一致,如此设置后,在接插件20卡入卡接空间14后,接插件20与弹性臂111的自由端贴合,如图8所示,由于U型结构上越靠近自由端的部分,弹性变形能力越大,因此,采用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弹性臂111对接插件20的挤压作用,提高接插件20与线束隔离板10连接的可靠性。

继续参考图8、图9所示,定义U型结构靠近连接基体13的一端为固定端,沿固定端与自由端的相对方向,U型结构靠近固定端的部分的厚度尺寸H较靠近自由端的部分的厚度尺寸h大,如此设置后,能够增加弹性臂111与基体13连接的可靠性,同时能够防止接插件20卡入过程中,弹性臂111由于发生弹性变形与线束隔离板10上的其它部件造成干涉。

当然,第一卡接部112与第二卡接部113也可以均活动连接于基体13,即可以设置有与第一卡接部112连接的弹性臂111,该弹性臂111为第一弹性臂(即上述描述的均为第一弹性臂与第一卡接部112的连接方式及相对应的结构),同时设置有与第二卡接部113连接的弹性臂111,该弹性臂111为第二弹性臂,第一卡接部112通过第一弹性臂与基体13活动连接,第二卡接部113通过第二弹性臂与基体13活动连接,其中,第二卡接部113与第二弹性臂的连接方式以及相对应的结构可以参照第一卡接部112与第一弹性臂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此时,卡扣11的相对两端均发生形变,以将接插件20卡入卡扣11。

上述第一定位结构12与第二定位结构21中,可以一者为定位柱,另一者为定位槽,如图8、图9所示,第一定位结构12为定位柱,第二定位结构21为定位槽,二者插装配合;或者可以第一定位结构12也为定位槽,第二定位结构21为定位柱。采用这种定位结构,加工方便,且便于拆装。

为了进一步方便加工,定位柱设置于线束隔离板10,定位槽设置于接插件20的边缘,如设置于支撑板22的边缘。需要说明的是,图8、图9示出的定位槽的侧壁不封闭,实际中,定位槽的侧壁也可以为封闭结构。

可选地,第二定位结构21设置于接插件20设置卡扣11的一侧,如图8、图9所示,第二定位结构21设置于卡扣11附近,以方便接插件20的安装。

此外,为了提高接插件20与线束隔离板10卡接的可靠性,沿垂直于第一卡接部112与第二卡接部113相对方向的方向,卡扣11设置有至少两个,如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如图9所示,在支撑板22为矩形板时,第一卡接部112与第二卡接部113沿矩形板的宽度方向相对,沿矩形板的长度方向,卡扣11设置有两个。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