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金刚线硅片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7599发布日期:2018-10-13 00:0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金刚线硅片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硅片,其申请号为201520390881.2,申请日为2015.06.09,授权公告号为CN204668284 U,授权公告日为2015.09.23,该装置包括壳体,在壳体的左右内侧壁上各设有十根以上棱柱,所述棱柱的侧表面设有四个以上凸点,每两根相邻的棱柱形成一个U型导向槽口,左侧壁上的U型导向槽口与右侧壁上的U型导向槽口一一对应并形成可供硅片放置的插槽,同时在每个插槽的底部连有提拉绳,所述提拉绳内嵌于U型导向槽口上且绳头位于壳体外。其不足之处在于:该硅片盒体只能放置单一形状的硅片,难以固定盛放圆形的硅片,又由于硅片非常脆,当抓取硅片边缘时,硅片就容易破碎,因此拿取放置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放置不同尺寸的方形或圆形硅片的硅片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金刚线硅片盒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金刚线硅片盒,包括盒状壳体,所述盒状壳体各内壁上均设有防震内衬,防震内衬的内壁上竖直均布有若干相互间隔的限位槽,还包括有与限位槽插接的若干第一挡板和若干第二挡板,与盒状壳体底部接触的第一挡板边檐上竖直开设有插齿型的第一插接槽,与盒状壳体底部接触的第二挡板边檐上竖直开设有插齿型的第二插接槽,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交叉设置,任一第一插接槽与对应的第二插接槽配合插接,将防震内衬围成的整体空间分割成多个需求空间,用于盛放不同尺寸的方形硅片。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操作人员根据待放置的硅片大小,将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交叉的插接在对应的限位槽内,同时使第一插接槽插接在第二插接槽内,将防震内衬围成的整体空间分割成多个需求空间,再将硅片放置在需求空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交叉插接在对应的限位槽内,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以及防震内衬相配合,将防震内衬围成的整体空间分割成多个需求空间,从而便于放置不同尺寸的方形硅片。

所述防震内衬包括多块首尾拼合封闭的泡沫板,从而便于更换防震内衬。

所述盒状壳体内壁上设有卡槽,与盒状壳体内壁贴合的泡沫板表面上设有凸条,所述凸条卡接在卡槽内,将泡沫板固定在盒状壳体上。

所述盒状壳体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左侧板、右侧板、前面板以及后面板,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的一表面两侧均设有卡接槽,前面板和后面板的两端面上设有外凸的卡接块,所述各卡接块与对应的卡接槽相配合,将左侧板、前面板、右侧板以及后面板首尾拼接围成封闭框,所述封闭框与底板经搭扣连接,便于盒状壳体拆分,便于将盛放在防震内衬中的硅片取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功能金刚线硅片盒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金刚线硅片盒,包括盒状壳体,所述盒状壳体各内壁上均设有防震内衬,防震内衬的内壁上竖直均布有若干相互间隔的限位槽,还包括有一对设置在防震内衬中的直角三棱柱靠模,各直角三棱柱靠模的底面设有内凹弧面槽,一直角面设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凸起,两直角三棱柱靠模的内凹弧面槽拼合成横截面呈半圆状的卡放槽,卡放槽用于盛放圆形硅片。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操作人员将两直角三棱柱靠模放置在防震内衬中,确保两内凹弧面槽拼合成横截面呈半圆状的卡放槽,同时使限位凸起卡接在对应的限位槽内,再将圆形硅片放置在卡放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两直角三棱柱靠模的内凹弧面槽拼合成横截面呈半圆状的卡放槽,从而便于放置不同尺寸的圆形硅片。

所述防震内衬包括多块首尾拼合封闭的泡沫板,从而便于更换防震内衬。

所述盒状壳体内壁上设有卡槽,与盒状壳体内壁贴合的泡沫板表面上设有凸条,所述凸条卡接在卡槽内,将泡沫板固定在盒状壳体上。

所述盒状壳体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左侧板、右侧板、前面板以及后面板,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的一表面两侧均设有卡接槽,前面板和后面板的两端面上设有外凸的卡接块,所述各卡接块与对应的卡接槽相配合,将左侧板、前面板、右侧板以及后面板首尾拼接围成封闭框,所述封闭框与底板经搭扣连接,便于盒状壳体拆分,便于将盛放在防震内衬中的硅片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盒状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直角三棱柱靠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盒状壳体,101卡槽,102底板,103左侧板,104右侧板,105前面板,106后面板,107卡接槽,108卡接块,109封闭框,2防震内衬,201限位槽,202泡沫板,203凸条,3第一挡板,301第一插接槽,4第二挡板,401第二插接槽,5直角三棱柱靠模,501内凹弧面槽,502限位凸起,503卡放槽,6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4所述,为一种多功能金刚线硅片盒,包括盒状壳体1,盒状壳体1包括底板102,以及设置在底板102上的左侧板103、右侧板104、前面板105以及后面板106,左侧板103与右侧板104的一表面两侧均设有卡接槽107,前面板105两端面和后面板106的两端面上均设有外凸的卡接块108,各卡接块108与对应的卡接槽107相配合,将左侧板103、前面板105、右侧板104以及后面板106首尾拼接围成封闭框109,封闭框109与底板102经搭扣6连接,便于盒状壳体1拆分,便于将盛放在防震内衬2中的硅片取出,盒状壳体1各内壁上均设有防震内衬2,防震内衬2包括多块首尾拼合封闭的泡沫板202,从而便于更换防震内衬2,盒状壳体1内壁上设有卡槽101,与盒状壳体1内壁贴合的泡沫板202表面上设有凸条203,凸条203卡接在卡槽101内,将泡沫板202固定在盒状壳体1上,防震内衬2的内壁上竖直均布有若干相互间隔的限位槽201,还包括有与限位槽201插接的若干第一挡板3和若干第二挡板4,与盒状壳体1底部接触的第一挡板3边檐上竖直开设有插齿型的第一插接槽301,与盒状壳体1底部接触的第二挡板4边檐上竖直开设有插齿型的第二插接槽401,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4交叉设置,任一第一插接槽301与任一的第二插接槽401配合插接,将防震内衬2围成的整体空间分割成多个需求空间,用于盛放不同尺寸的方形硅片。

工作时,操作人员将各卡接块108与对应的卡接槽107相配合,将左侧板103、前面板105、右侧板104以及后面板106首尾拼接围成封闭框109,封闭框109与底板102经搭扣6连接,形成盒状壳体1,再将泡沫板202上的凸条203卡接在卡槽101内,使泡沫板202贴合在盒状壳体1上,形成防震内衬2,操作人员根据待放置的硅片大小,将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交叉的插接在对应的限位槽201内,同时使第一插接槽301插接在第二插接槽401内,将防震内衬2围成的整体空间分割成多个需求空间,再将硅片放置在需求空间内。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如图1、2和5,为一种多功能金刚线硅片盒,包括盒状壳体1,盒状壳体1包括底板102,以及设置在底板102上的左侧板103、右侧板104、前面板105以及后面板106,左侧板103与右侧板104的一表面两侧均设有卡接槽107,前面板105两端面和后面板106的两端面上均设有外凸的卡接块108,各卡接块108与对应的卡接槽107相配合,将左侧板103、前面板105、右侧板104以及后面板106首尾拼接围成封闭框109,封闭框109与底板102经搭扣6连接,便于盒状壳体1拆分,便于将盛放在防震内衬2中的硅片取出,盒状壳体1各内壁上均设有防震内衬2,防震内衬2包括多块首尾拼合封闭的泡沫板202,从而便于更换防震内衬2,盒状壳体1内壁上设有卡槽101,与盒状壳体1内壁贴合的泡沫板202表面上设有凸条203,凸条203卡接在卡槽101内,将泡沫板202固定在盒状壳体1上,防震内衬2的内壁上竖直均布有若干相互间隔的限位槽201,还包括有一对设置在防震内衬2中的直角三棱柱靠模5,各直角三棱柱靠模5的底面设有内凹弧面槽501,一直角面设有与限位槽201配合的限位凸起502,两直角三棱柱靠模5的内凹弧面槽501拼合成横截面呈半圆状的卡放槽503,卡放槽503用于盛放圆形硅片。

工作时,操作人员将各卡接块108与对应的卡接槽107相配合,将左侧板103、前面板105、右侧板104以及后面板106首尾拼接围成封闭框109,封闭框109与底板102经搭扣6连接,形成盒状壳体1,再将泡沫板202上的凸条203卡接在卡槽101内,使泡沫板202贴合在盒状壳体1上,形成防震内衬2,操作人员将两直角三棱柱靠模5放置在防震内衬2中,确保两内凹弧面槽501拼合成横截面呈半圆状的卡放槽503,同时使限位凸起502卡接在对应的限位槽201内,再将圆形硅片放置在卡放槽503内。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