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3325发布日期:2018-12-14 23:03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缆线广泛用于电信号传输。通常,缆线具有中心导体和围绕中心导体的屏蔽层,中心导体用于传输电信号,屏蔽层(通常为金属屏蔽网)用于屏蔽外部环境的电磁场。实践中,为了保证电信号在连接器中的传输有效、连续和稳定,通常使用同轴连接器连接缆线和配合设备。同轴连接器通常包括:内部连接空间/装置,其允许缆线的中心导体穿过同轴连接器与配合设备电连接;外导体,其与配合设备的相应导体连接,以用于对所述内部连接空间/装置提供电磁屏蔽,以避免中心导体中的电信号在穿过连接器期间受到干扰;壳体,其用于提供对缆线的固定和支持,以确保缆线与连接器的稳固连接,并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已经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同轴连接器。例如,中国专利申请文件 CN105024177A提供了一种具有较低的扭转阻力的同轴连接器,其包括连接螺母、中心柱和固定套筒,中心柱的一端套接在螺母的内腔中,并通过螺母与配合设备的外导体连接;其另一端延伸到固定套筒3’的内腔中,例如延伸到套筒的内腔的大致中间位置。使用中,需要预先对缆线进行剥离操作,以使缆线的中心导体和屏蔽层裸露于外部。随后,将缆线插入并穿过中心柱,使裸露的中心导体与配合设备连接以建立连续的信号传输通路,使裸露的屏蔽层包围在中心柱的外侧以建立连续的信号屏蔽,并且,固定套筒与缆线、螺母、中心柱协作,从而固定缆线。

在实际使用中,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问题在于,在将缆线连接至连接器之前,必须对缆线的形状进行特定的现场处理,尤其需要将缆线的屏蔽层翻起,然后将翻起的屏蔽层包裹在中心柱的外围,这一操作依赖于特制的操作工具,还有赖于操作人员的技巧和经验,并且,这一操作过程需要一定的操作时间,限制了缆线和连接器的快速插接,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安装便捷,稳定性好,降低了生产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包括连接套、外壳、缆套、后螺母和插针;

外壳中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后部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一圈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槽后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外壁上设有外螺纹;

缆套中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中部向内突出的设有一圈第一定位凸环,缆套的外壁设有向外突出的设有一圈第二定位凸环,第二定位凸环上设有外螺纹,第二定位凸环位于第一定位凸环的后方,缆套的后端呈圆周状的设有六个卡爪,相邻的卡爪之间设有间隙;

后螺母上设有第三通道,第三通道前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三通道的后端内壁上向内突出的设有一圈第三定位凸环,第三定位凸环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结构;

插针后端向外突出的设有一圈第四定位凸环;

第一绝缘子设置在外壳的第一插接槽的前端,插针的前端穿过第一绝缘子,缆套的前端插入外壳的第一通道中,使缆套的前端压合在第一绝缘子上,第二绝缘子和第三绝缘子套设在插针外壁上、且均位于缆套的第二通道中,同时,缆套的第二定位凸环螺纹配合的固定在第一插接槽中,以实现固定插针;

后螺母套设在缆套的外壁,后螺母的前端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在外壳后端的外壁上,后螺母上的第三定位凸环压合缆套上的卡爪呈锁紧状态;

连接套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前端。

上述一种高效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其中,缆套的外壁上对称的设有两个避让槽,避让槽上设有与第二通道相连通的通孔,避让槽设置在第二定位凸环的后方。

上述一种高效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其中,第二绝缘子设置在第一绝缘子和第三绝缘子之间,插针上的第三定位凸环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二绝缘子上的第二插接槽中,第三绝缘子的前端压合在第三定位凸环的后端上,缆套的第一定位凸环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三绝缘子的第三插接槽中。

上述一种高效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其中,缆套前端与第二绝缘子对应的外壁上设有三个铆接槽,通过铆接槽将缆套铆接固定在第二绝缘子上。

上述一种高效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其中,后螺母上设有一圈密封圈,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的截面为圆形结构,第一密封圈的外壁上轴向设有若干第一支撑条,第一支撑条的截面形状为等边三角形结构,第二密封圈套设在第一密封圈的外壁上,第二密封圈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支撑条相对应的第一承压槽,使第一支撑条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一承压槽中,第二密封圈外壁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结构,第二密封圈外壁的六个面上分别垂直的设有一个第二支撑条,第二支撑条的截面形状为T形结构,第三密封圈套设在第二密封圈的外壁上,第三密封圈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支撑条相对应的第二承压槽,第二支撑条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二承压槽中,第三密封圈的外壁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缆套和后螺母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电缆线穿过缆套与插针相连接,通过在后螺母锁定过程中,将卡爪向内收紧从而将电缆线加以锁定,安装便捷,稳定性好,降低了生产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密封圈的设置,提高了密封性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外壳剖视图。

图3为缆套剖视图。

图4为后螺母剖视图。

图5为插针结构图。

图6为密封圈剖视图。

附图标记:

连接套1、外壳2、缆套3、后螺母4、插针5、第一通道6、第一插接槽7、第二通道8、第一定位凸环9、第二定位凸环10、卡爪11、第三通道12、第三定位凸环13、第四定位凸环14、第一绝缘子15、第二绝缘子16、第三绝缘子17、避让槽18、通孔19、铆接槽20、密封圈21、第一密封圈22、第二密封圈23、第三密封圈24、第一支撑条25、第二支撑条2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高效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包括连接套1、外壳2、缆套3、后螺母4和插针5;

外壳中设有第一通道6,第一通道后部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一圈第一插接槽7,第一插接槽后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外壁上设有外螺纹;

缆套中设有第二通道8,第二通道中部向内突出的设有一圈第一定位凸环9,缆套的外壁设有向外突出的设有一圈第二定位凸环10,第二定位凸环上设有外螺纹,第二定位凸环位于第一定位凸环的后方,缆套的后端呈圆周状的设有六个卡爪11,相邻的卡爪之间设有间隙;

后螺母上设有第三通道12,第三通道前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三通道的后端内壁上向内突出的设有一圈第三定位凸环13,第三定位凸环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结构;

插针后端向外突出的设有一圈第四定位凸环14;

第一绝缘子设置在外壳的第一插接槽的前端,插针的前端穿过第一绝缘子15,缆套的前端插入外壳的第一通道中,使缆套的前端压合在第一绝缘子上,第二绝缘子16和第三绝缘子17套设在插针外壁上、且均位于缆套的第二通道中,同时,缆套的第二定位凸环螺纹配合的固定在第一插接槽中,以实现固定插针;

后螺母套设在缆套的外壁,后螺母的前端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在外壳后端的外壁上,后螺母上的第三定位凸环压合缆套上的卡爪呈锁紧状态;

连接套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前端。

缆套的外壁上对称的设有两个避让槽18,避让槽上设有与第二通道相连通的通孔19,避让槽设置在第二定位凸环的后方。

第二绝缘子设置在第一绝缘子和第三绝缘子之间,插针上的第三定位凸环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二绝缘子上的第二插接槽中,第三绝缘子的前端压合在第三定位凸环的后端上,缆套的第一定位凸环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三绝缘子的第三插接槽中。

缆套前端与第二绝缘子对应的外壁上设有三个铆接槽20,通过铆接槽将缆套铆接固定在第二绝缘子上。

后螺母上设有一圈密封圈21,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22、第二密封圈23和第三密封圈24,第一密封圈的截面为圆形结构,第一密封圈的外壁上轴向设有若干第一支撑条25,第一支撑条的截面形状为等边三角形结构,第二密封圈套设在第一密封圈的外壁上,第二密封圈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支撑条相对应的第一承压槽,使第一支撑条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一承压槽中,第二密封圈外壁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结构,第二密封圈外壁的六个面上分别垂直的设有一个第二支撑条26,第二支撑条的截面形状为T形结构,第三密封圈套设在第二密封圈的外壁上,第三密封圈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支撑条相对应的第二承压槽,第二支撑条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二承压槽中,第三密封圈的外壁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缆套和后螺母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电缆线穿过缆套与插针相连接,通过在后螺母锁定过程中,将卡爪向内收紧从而将电缆线加以锁定,安装便捷,稳定性好,降低了生产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密封圈的设置,提高了密封性能,安全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