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2861发布日期:2019-02-12 21:4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漏电保护器是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能够及时将线路断开,从而保障了设备和人身安全,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国专利文献CN206401254U公开了一种漏电保护器用的动第一支架,主要包括电路板、复位杆、触头压板、动触头、静触头、插销座、脱扣线圈组件,静触头一端设置在电路板上,另一端与触头压板抵接,动触头设置在插销座上,插销座在复位杆的作用下驱动动触头与静触头贴合或分离,脱扣线圈组件包括脱扣线圈、铁芯、设置在铁芯底部的与铁芯抵接的第二复位弹簧和设置在铁芯顶部的能够与复位杆的卡槽配合卡接的卡片。当出现漏电故障时,脱扣线圈有电流通过,产生磁场,铁芯往下运动,带动卡片与卡槽分离,此时第二复位弹簧储存能量,而复位杆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插销座运动,从而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断开主线路;当漏电故障排除后,脱扣线圈没有电流通过,第二复位弹簧释放能量,卡片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复位杆的外壁抵接,推动复位杆,使动触头朝静触头方向移动,当卡槽运动至与卡片相对的位置时,卡片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的作用下与卡槽卡接,此时动触头和静触头贴合接触,主线路接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当操作人员通过复位按钮驱动复位杆进行复位动作时,常会出现复位按钮按压不到位的情况(复位杆的卡槽与脱扣线圈组件的卡片还未卡合连接时,操作人员就已经松开复位按钮),即易出现动触头运动至与静触头的位置比较接近时又立即分开的情况,由于动静触头之间的位置较近(即间隙较小)时存在被击穿的风险,且当动静触头出现短暂的接通又分断的现象时,也容易导致动静触头烧损,减短了动静触头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动静触头的动静触点一般为银触点,当由复位杆直接驱动动静触头接通时,若操作者下按复位杆的力度较大时,动静触点之间的受力较大,容易损坏银触点,减短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漏电保护器的复位按钮在按压不到位时,动静触头容易烧损,使用寿命短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漏电保护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其包括:

支架,其上设有连接于负载电路的静触头;

传动机构,其上设有与所述静触头对应设置的动触头,所述传动机构活动连接于第一复位单元和保护单元之间,且其具有与所述保护单元配合锁止的锁止位置;

还包括:

动力机构,其包括漏电时驱动动、静触头分离的保护单元,驱动动、静触头恢复导通的第一复位单元,以及设于所述传动机构上的第二复位单元,所述保护单元和第一复位单元安装于所述支架上;

所述第一复位单元驱动传动机构复位至锁止位置,所述第二复位单元驱动所述传动机构上的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闭合;受所述第一复位单元的驱动,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到所述锁止位置之前,所述动触头具有向远离所述静触头方向的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通过第一转轴枢接的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具有两个呈钝角布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两侧的第一、第二旋转臂,其中靠近所述静触头的第一旋转臂上设有所述动触头,所述第一转动件上远离所述静触头的一侧设有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旋转臂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的驱动块,漏电时,所述第一转动件通过所述驱动块驱动动、静触头分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复位单元包括推杆和套设于所述推杆上的复位弹簧,所述推杆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架并与所述第二旋转臂相抵接,所述复位弹簧控制所述推杆不受外力按压后自动复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复位单元为弹簧,该弹簧设于所述第二旋转臂与所述第一转动件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单元包括枢接于所述支架的锁杆、锁杆复位弹簧以及受控于所述控制电路的动铁芯,所述动铁芯的活动端抵接于所述锁杆,所述锁杆与所述第一转动件配合锁止,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之间的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脱离所述锁止位置的弹性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杆与所述第一转动件上对应地设有互相配合的锁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漏电保护装置还包括指示所述传动机构处于所述锁止位置的指示部,所述指示部设于所述传动机构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漏电保护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允许指示部伸出的通孔,以及显示所述指示部的窗口,当所述传动机构处于锁止位置时,所述指示部显示于所述窗口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装置,包括支架、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其上设有与静触头对应设置的动触头,传动机构活动连接于第一复位单元和保护单元之间,且其具有与保护单元配合锁止的锁止位置;动力机构包括漏电时驱动动、静触头分离的保护单元,驱动动、静触头恢复导通的第一复位单元,以及设于传动机构上的第二复位单元。通过设置保护单元和第二复位单元,在进行复位操作时,由于受第一复位单元的驱动在传动机构运动到锁止位置之前,动触头具有向远离所述静触头方向的移动,且位于锁止位置后,第一复位单元不能够继续驱动传动机构运动,此时动静触头之间仍具有较大的间隙,因此不存在因间隙较小而引起的击穿的风险,延长了使用寿命;此外外力通过第一复位单元驱动传动机构复位至锁止位置后不能够再继续驱动传动机构运动,此后通过第二复位单元驱动传动机构上的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由于第二复位单元具备预存储力,推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导通的驱动力是第二复位单元的预存储力,与使用者的施加力无关,不论使用者以何种力度按压,都不会对动静触头造成挤压损坏,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装置,传动机构包括通过第一转轴枢接的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具有两个呈钝角布置于第一转轴两侧的第一、第二旋转臂,其中靠近静触头的第一旋转臂上设有动触头,第一转动件上远离静触头的一侧设有连接于支架上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间隔设置。在进行复位操作时,第二旋转臂在第一复位单元的驱动下向靠近第一转动件的方向转动,与第一转动件接触,并驱动第一转动件复位至锁止位置,然后第二复位单元驱动传动机构上的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第一转动件运动到锁止位置之前,动触头先向远离静触头的方向移动,再向靠近静触头的方向移动,动静触头受到第二复位单元的驱动之前依旧能够保持较大的间隙,因此不存在因间隙较小而引起的击穿的风险,延长了使用寿命,上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设计巧妙,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装置,第二复位单元为弹簧,该弹簧设于第二旋转臂与第一转动件之间,由于弹簧压缩之后具有预存储力,弹簧在第二旋转臂转动至与第一转动件接触时蓄能,在第一转动件运动锁止位置且撤去外力时释放预存储力,驱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导通,因此推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导通的驱动力是第二复位单元的于存储力,与使用者的施加力无关,不论使用者以何种力度按压,都不会对动静触头造成挤压损坏,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装置,保护单元包括枢接于支架的锁杆、锁杆复位弹簧以及受控于控制电路的动铁芯,动铁芯的活动端抵接于锁杆,锁杆与第一转动件配合锁止,还包括设于支架与第一转动件之间的用于驱动传动机构脱离锁止位置的弹性件。通过设置保护单元,在正常使用时,锁杆与第一转动件配合锁止,漏电故障发生时,动铁芯驱动锁杆与第一转动件解锁,弹性件驱动传动机构脱离锁止位置,上述结构设置方式简单。

5.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还包括指示传动机构处于锁止位置的指示部,指示部设于传动机构上,漏电保护装置还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显示指示部的窗口,当传动机构处于锁止位置时,指示部显示于窗口内。操作人员能够直观地通过观察窗口得知漏电保护装置的工作状态,提高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漏电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去除壳体和部分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漏电保护装置的动静触头在分离状态(第一转动件脱离锁止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另一角度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转动件以第一转轴为支点转动,第二旋转臂转动至与第一转动件接触的第一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8是第二转动件与第一转动件共同以第二转轴为支点转动,第一转动件运动至锁止位置(第二复位单元还未复位时)的第二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9是漏电保护装置的动静触头在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去除支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转过一掉角度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转动件;11、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4、指示部;2、第二转动件;20、动触头;21、第一旋转臂;22、第二旋转臂; 23、弹簧;24、驱动块;3、支架;30、静触头;31、阻挡块;5、推杆; 51、复位弹簧;6、锁杆;61、锁杆复位弹簧;62、动铁芯;63、弹性件; 64、锁齿;65、动铁芯弹簧;66、脱扣线圈;7、壳体;71、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下述的实施例不是本实用新型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其他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如图3所示,其包括:支架3、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其中支架3上设有连接于负载电路的静触头30;传动机构上设有与静触头30对应设置的动触头20,传动机构活动连接于第一复位单元和保护单元之间,且其具有与保护单元配合锁止的锁止位置;动力机构包括漏电时驱动动、静触头分离的保护单元,驱动动、静触头恢复导通的受外力驱动的第一复位单元和具备预存储力的第二复位单元,其中第二复位单元设于传动机构上,保护单元和第一复位单元安装于支架3和传动机构之间;第一复位单元用于手动复位时驱动传动机构复位至锁止位置,第二复位单元则在操作第一复位单元使得传动机构到达锁止位置并与保护单元锁止后,驱动传动机构上的动触头20与静触头30闭合;受第一复位单元的驱动,在传动机构运动到锁止位置之前,动触头20具有向远离静触头30方向的移动。本实施例的漏电保护装置,通过设置受外力驱动的第一复位单元和具备预存储力的第二复位单元,在进行手动复位操作时,外力通过第一复位单元驱动传动机构复位至锁止位置后,第一复位单元无法继续运动,此时动静触头之间仍具有较大的间隙,此时通过第二复位单元驱动传动机构上的动触头20与静触头30闭合,在传动机构复位至锁止位置之后,动触头不受第一复位单元的控制运动,此时传动机构被锁止在锁止位置,即传动机构与支架之间相对固定,动、静触头之间具有一固定间隙且该间隙较大,因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复位按钮在按压不到位时,导致动静触头容易烧损的技术缺陷,延长了使用寿命;另外,最终推动动触头20 与静触头30导通的驱动力由第二复位单元实施,与使用者的按压力度无关,不论使用者以何种力度按压,都不会对动静触头造成挤压损坏,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包括通过第一转轴11枢接的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动件1为一平板状部件,其中第一转动件1上远离静触头30的一侧设有铰接于支架3上的第二转轴12,第一转动件1的中部设有安装第一转轴11的连接孔,第一转轴11穿过第一转动件1上的连接孔后其两端分别插入第二转动件2上的两个通孔,由此实现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的相互枢接,允许第二转动件2相对于第一转动件1旋转,其中第二转轴12与第一转轴11间隔设置,第二转轴12为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的共同旋转提供支撑。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转动件2具有两个呈钝角夹角连接的第一、第二旋转臂,第一、二旋转臂之间设有允许第一转轴11通过的通孔,其中第一旋转臂21靠近静触头30端,其设有两个,装配时两个第一旋转臂21分别安装于第一转动件1的前后两侧(前后方向指与第一转轴1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第二转动件2的两个第一旋转臂21上设分别有动触头 20。如图3-4所示,第二转动件2的第二旋转臂22位于第一转动件1的上方,并与第一复位单元相抵接。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复位单元包括推杆5和套设于推杆5上的复位弹簧51,推杆5活动连接于支架3,其一端外露于漏电保护装置的壳体7以使用户可对其实施操作,其另一端与第二旋转臂22相抵接,其中推杆5通过复位弹簧51安装于推杆5和支架3之间,复位弹簧51用于控制推杆5在不受外力作用后自动向上复位。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复位单元为弹簧23,该弹簧23设于第二旋转臂22与第一转动件1之间,如图4和6所示,第二旋转臂22的右端底部设有用于固定弹簧23的安装座,安装座的凹槽内设有固定弹簧23 端部的第一凸起,与之对应的第一转动件1的右端也设有固定弹簧23的第二凸起,如图4所示,弹簧23固定安装于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弹簧 23在第二旋转臂22转动至如图7所示的与第一转动件1接触时蓄能,在第一转动件1运动至锁止位置且撤去施加于推杆5上的外力后释放能量(参见附图9),弹簧23在推杆5不对第二转动件2施加外力后驱动第二转动件 2以第一转轴11为支点相对于第一转动件1逆时针旋转,由此驱动位于第二转动件2端部的动触头20与支架3上的静触头30闭合。

本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第一旋转臂21上还设有与第一转动件1 相对的驱动块24,漏电时,第一转动件1通过驱动块24驱动动静触头分离

如图9和10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护单元包括枢接于支架3的锁杆6、锁杆复位弹簧61、受控于控制电路的动铁芯62以及弹性件63,其中如图7 所示锁杆6上设有固定连接于支架3的转轴,锁杆6可绕转轴旋转,锁杆复位弹簧61套设于转轴上,其一端固定于锁杆6,另一端固定于支架3,锁杆复位弹簧61用于当动铁芯62不对锁杆6施加作用力时驱动锁杆自动逆时针旋转恢复至锁止位置。本实施例中锁杆6与第一转动件1的接触端部上对应地设有互相配合的锁齿64,如图11和12所示,支架3上设有用于限定传动机构转动位置的阻挡块31,当外力通过第一复位单元驱动传动机构的第一转动件1运动至与阻挡块31接触时,由于阻挡块31的限位作用,第一复位单元不能够继续驱动传动机构运动,在撤去外力后,第一转动件在弹性件63的作用力下运动至与锁杆6锁止,第一转动件1可被锁杆 6锁止与如图8和9所示的锁止位置。作为变形设计方案,锁杆与第一转动件的相互配合的锁齿结构也可以设计为使第一复位单元驱动第一转动件转动至锁杆锁止时,其不能再继续驱动第一转动件1运动。

如图5和7所示,弹性件63设于支架3与第一转动件1之间,用于当锁杆6对第一转动件解锁后驱动传动机构脱离锁止位置,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3为弹簧。参见附图3、5、7,第一转动件1的左侧端部设有安装座,安装座内设有固定弹性件63端部的第一凸起,与之对应的支架3上设有固定弹性件另一端部的第二凸起,弹性件63固定于第一、第二凸起之间。

本实施例中动铁芯62的活动端抵接于锁杆6用于驱动锁杆6实施保护动作,其中如图10所示支架3内设有线圈骨架,线圈骨架具有中通的内腔,动铁芯62可移动地安装在内腔中,且动铁芯62的活动端与锁杆6的端部对应的设置。动铁芯62上套设有脱扣线圈66,脱扣线圈66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控制电路控制脱扣线圈66中电流的通断。动铁芯62外露于内腔的端部套设有动铁芯弹簧65,动铁芯弹簧65始终对动铁芯施加向图10中左侧的作用力。

通过设置保护单元,在正常使用时,锁杆6与第一转动件1配合锁止,此时控制电路控制脱扣线圈66通电产生磁场对动铁芯施加作用力,确保动铁芯62克服动铁芯弹簧65的弹力向图10中右侧收缩,动铁芯弹簧65处于蓄能状态;漏电故障发生时,控制电路控制脱扣线圈66断电,此时磁场消失,磁场对动铁芯62施加的作用力消失,动铁芯弹簧65释放预备力,驱动动铁芯62向图10中左侧方向运动,动铁芯62与锁杆6接触并驱动锁杆6绕转轴顺时针转动,使其上的锁齿与第一转动件1上的锁齿脱离实现解锁,由于第一转动件1受到弹性件63的驱动,第一转动件绕第二转轴12 顺时针旋转,此时第一转动件1带动第二转动件2上的驱动块24,使第一旋转臂21共同绕第二转轴12顺时针转动,从而驱动第二转动件2上的动触头20与静触头30分离断开,由此使得负载电路断电,实现漏电保护作用。本实施例的漏电保护装置还包括指示传动机构处于锁止位置的指示部 14,如图6所示指示部14设于传动机构的第一转动件1上靠近锁齿64的一端,指示部14随着第一转动件1的旋转而旋转。如图2所示,电路板上预留有使得指示部穿过并运动的通孔。

如图1和2所示,漏电保护装置还包括壳体7,壳体7上设有允许推杆 5伸出的通孔,以及显示指示部14的窗口71,当第一转动件1处于与锁杆 6锁止的锁止位置时,此时指示部14正好旋转至可显示于窗口71内的位置。操作人员能够直观地通过观察窗口71得知漏电保护装置的工作状态,提高了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的漏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发生漏电故障时:

控制电路控制脱扣线圈66断电,此时脱扣线圈中的磁场消失,磁场对动铁芯62施加的作用力随之消失,因此动铁芯62在动铁芯弹簧65的作用下向图10中左侧方向运动,动铁芯62与锁杆6接触并驱动锁杆6绕其转轴顺时针转动,使其与第一转动件1解锁。由于第一转动件1受到弹性件 63的驱动,其绕第二转轴12顺时针旋转,并通过第一旋转臂21上的驱动块24带动第二转动件2共同绕第二转轴12顺时针转动,从而驱动第二转动件2上的动触头20与静触头30分离断开,由此使得电路断电,实施保护动作。

复位操作时:

第一阶段:操作者向下按压推杆5,推杆5向下移动,驱动第二转动件 2的第二旋转臂22绕第一转轴11顺时针旋转,在第一阶段中第二转动件2 相对于第一转动件1顺时针旋转,因此带动动触头20向远离静触头30的方向运动。

第二阶段:当第二旋转臂22旋转至如图7中与第一转动件1接触时,此时继续按压推杆5,推杆5继续向下运动,由于第二转动件2与第一转动件1贴合,因此推杆5向下运动并驱动第一、第二转动件共同绕第二转轴 12逆时针转动,直至第一转动件1转动至与支架上的阻挡块接触,此时推杆5运动到下极限位置处,操作者无法再继续向下按压,当操作者松开推杆5后,第一转动件1在弹性件63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至图8中的第一转动件1左侧的锁齿64与锁杆6上的锁齿配合锁止,在此第二阶段中,由于第一、二转动件共同逆时针旋转,因此第二转动件2带动动触头20向静触头30逐渐接近,但当移动至第一转动件1与阻挡块31接触时,动触头20 无法再继续向静触头30靠近,而此时动静触头之间仍具有较大间隙,不存在因近距离接触被击穿的风险。

第三阶段:由于第一转动件1已被锁杆6锁止无法运动,因此弹簧23 只能推动第二转动件2绕第一转轴11逆时针转动,由此带动动触头20向静触头30运动闭合;此过程中由于由弹簧23施加驱动力,而弹簧原本的预储备力稳定,可通过计算或实验选择合适的弹簧,使其适当的预储备力,因此其释放出的力也相对稳定,即不会对动触头施加过大的压力。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特别是类似的动静触头在复位过程具有先相对反向运动的机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