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组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9826发布日期:2018-12-18 21:33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电池组组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组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有限的石油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使得电动汽车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电动汽车成了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能量储备及供给系统,解决好蓄电池的使用技术成了电动车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关键。

现有电动车用电池组通常是由单体电池通过导线串联形成的,电池单体间仅用导线或导电片连接裸装在电池箱内,电池连接线长,回路压降大,电线束、管理板等安装比较凌乱,组装工艺也比较复杂,防震动等性能差。对于软包装的锂离子电池,装配太紧容易损伤电池,装配松在振动过程中电池容易上下窜动,带来安全隐患,并且装配工艺较复杂。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池组的连接方法[申请号:201710009095.7],包括如下步骤:(1)将若干单体电池间隔设置,所有单体电池均同向设置;(2)设置一安装盒,安装盒上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安装孔,若干单体电池分别设于若干安装孔内,若干单体电池位于同一侧的正极和负极凸出于若干安装孔;(3)设置一FPC,FPC铺设在若干单体电池的正极上方,FPC上设置有连接电路,连接电路分别与各单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表面电连接。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电池防震性能差,线路凌乱,装配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池防震性能好,线路整齐的电池组组成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电池组组成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呈片状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电池单体,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之间设有电池隔板,每个电池单体的顶部分别设有呈片状的正极接片和负极接片,所有的电池单体和电池隔板通过定位结构固定相连,所述的电池单体和电池隔板之上设有压板,所述的压板上设有若干电极引出孔,所述的正极接片和负极接片与电极引出孔一一对应设置,且正极接片和负极接片穿出电极引出孔后弯折并固定在压板上,所述的压板上设有接线结构。在两个电池单体之间设置电池隔板,并在电池单体和电池隔板之上的压板设置电极引出孔,电池单体的正极接片和负极接片出电机引出孔并通过接线结构实现电池单体的并联或串联,通过在压板对电池单体在上下方向进行固定,避免电池单体在上下窜动,有效提高电池单体的抗振动性能,电池组的防震性能好,此外电池单体的电极均设置在压板上,电池组的线路更加整齐,不仅便于管理而且能够避免短路,安全性更高。

在上述的电池组组成结构中,所有的正极接片排成一列,所有的负极接片排成一列,所述的电极引出孔分为两列,其中一列对应正极接片,另一列对应负极接片,且每一列中的各个电极引出孔相互平行,所述的正极接片和负极接片通过可拆卸安装结构固定在压板上。正极接片和负极接片成列且平行地排列于压板,让电极接线时能够更加方便且整洁,此外正极接片和负极接片通过可拆卸安装结构固定在压板上便于电池单体的维护。

在上述的电池组组成结构中,每一列电极引出孔中相邻的两个电极引出孔之间形成安装平台,相邻的两个电极引出孔的正极接片或负极接片反向弯折至安装平台。

在上述的电池组组成结构中,所述的可拆卸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平台上的至少一个定位孔和设置在正极接片或负极接片上的通孔,以及定位螺钉,所述的正极接片或负极接片弯折后所述的定位孔和通孔对应设置,所述的定位螺钉穿设于通孔和定位孔。通过安装平台上的定位孔和设置在正极接片或负极接片上的通孔实现电池单体的电极在压板上的固定,让电池单体、电池隔板和压板成为一体,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电池组的抗震性能。

在上述的电池组组成结构中,所述的接线结构包括设于压板上且与两列电极引出孔平行设置的至少一条接线槽,至少一个接线槽内设有线束,所述的线束上的各接线分别经设于接线槽上的缺口延伸至正极接片或负极接片从而实现电池单体串联或并联。电池组连接好后,焊接相应的各类线束,线束在压板上的接线槽内整理好,避免了线束的胡乱拉扯,提高了电池组的整体美观性与安全性。

在上述的电池组组成结构中,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两根定位杆、前板、后板和两块侧板,所述的前板、后板和两块侧板合围成外壳且电池单体和电池隔板均位于外壳内,所述的侧板分别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定位片,所述的定位杆穿设于前板、侧板上的定位片和后板并通过定位螺母锁紧。通过定位杆及前板、后板和侧板将电池组的四个方位进行固定,有效防止电池单体在组装后解体,结构稳定性更高,抗震性能更好。

在上述的电池组组成结构中,所述的前板、后板和两块侧板上端超出电池单体和电池隔板从而形成容置槽,所述的压板位于容置槽内,所述的压板上方覆盖有盖板,所述的盖板固定在容置槽内。通过盖板对压板上的线束进行封闭,能够防止线束在压板上翘起而导致线束与电池单体的电极分离。

在上述的电池组组成结构中,所述的电池隔板呈具有中空区域的框型结构,在电池隔板下端一面设有插槽,所述的电池单体下端插于插槽内且电池单体位于中空区域内,相邻的两块电池隔板相互抵靠,且在相邻的两块电池隔板之间形成散热通道。

在上述的电池组组成结构中,所述的散热通道包括设于电池隔板一面的凹凸结构,所述的凹凸结构的凹陷部位形成散热孔,所述的侧板具有向外侧延伸的围边,所述的定位片为构成围边的组成部分之一,所述的围边内设有管理板安装槽,所述的管理板安装槽内固定有管理板。通过散热通道提高电池组的散热性能,有效提高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并且管理板设置在管理板安装槽内可以实现对管理板的冲击、振动等防护。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电池组组成结构的优点在于:1.电池组结构牢固,防振性能好;2.电池组设置有散热通道,提高电池组适用过程中的散热性能;3.对电池单体、管理板等实现了有效的保护,安全性能好;4.结构简单、美观;5.组装工艺简单、方便,适宜于批量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池单体1、电池隔板2、正极接片3、负极接片4、压板5、电极引出孔6、安装平台7、定位孔8、通孔9、接线槽11、线束12、定位杆13、前板14、后板15、侧板16、定位片17、盖板18、插槽19、散热通道20、散热孔21、围边22、管理板安装槽23、管理板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本电池组组成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呈片状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电池单体1,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1之间设有电池隔板2,每个电池单体1的顶部分别设有呈片状的正极接片3和负极接片4,电池单体1和电池隔板2通过定位结构固定相连,电池单体1和电池隔板2之上设有压板5,压板5上设有若干电极引出孔,正极接片3和负极接片4与电极引出孔6一一对应设置,且正极接片3和负极接片4穿出电极引出孔6后弯折并固定在压板5上,压板5上设有接线结构。

在两个电池单体1之间设置电池隔板2,并在电池单体1和电池隔板2之上的压板5设置电极引出孔6,电池单体1的正极接片3和负极接片4出电机引出孔并通过接线结构实现电池单体1的并联或串联,通过在压板5对电池单体1在上下方向进行固定,避免电池单体1在上下窜动,有效提高电池单体1的抗振动性能,电池组的防震性能好,此外电池单体1的电极均设置在压板5上,电池组的线路更加整齐,不仅便于管理而且能够避免短路,安全性更高。

具体地,正极接片3排成一列,负极接片4排成一列,电极引出孔6分为两列,其中一列对应正极接片3,另一列对应负极接片4,且每一列中的各个电极引出孔6相互平行,正极接片3和负极接片4通过可拆卸安装结构固定在压板5上,正极接片3和负极接片4成列且平行地排列于压板5,让电极接线时能够更加方便且整洁,此外正极接片3和负极接片4通过可拆卸安装结构固定在压板5上便于电池单体1的维护。此外,每一列电极引出孔6中相邻的两个电极引出孔6之间形成安装平台7,相邻的两个电极引出孔6的正极接片3或负极接片4反向弯折至安装平台7。

进一步地,可拆卸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平台7上的至少一个定位孔8和设置在正极接片3或负极接片4上的通孔9,以及定位螺钉,正极接片3或负极接片4弯折后定位孔8和通孔9对应设置,定位螺钉穿设于通孔9和定位孔8,通过安装平台7上的定位孔8和设置在正极接片3或负极接片4上的通孔9实现电池单体1的电极在压板5上的固定,让电池单体1、电池隔板2和压板5成为一体,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电池组的抗震性能。

接线结构包括设于压板5上且与两列电极引出孔6平行设置的至少一条接线槽11,至少一个接线槽11内设有线束12,线束12上的各接线分别经设于接线槽11上的缺口延伸至正极接片3或负极接片4从而实现电池单体1串联或并联,电池组连接好后,焊接相应的各类线束12,线束12在压板5上的接线槽11内整理好,避免了线束12的胡乱拉扯,提高了电池组的整体美观性与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两根定位杆13、前板14、后板15和两块侧板16,前板14、后板15和两块侧板16合围成外壳且电池单体1和电池隔板2均位于外壳内,侧板16分别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定位片17,定位杆13穿设于前板14、侧板16上的定位片17和后板15并通过定位螺母锁紧,通过定位杆13及前板14、后板15和侧板16将电池组的四个方位进行固定,有效防止电池单体1在组装后解体,结构稳定性更高,抗震性能更好。

此外,前板14、后板15和两块侧板16上端超出电池单体1和电池隔板2从而形成容置槽,压板5位于容置槽内,压板5上方覆盖有盖板18,盖板18固定在容置槽内,通过盖板18对压板5上的线束进行封闭,能够防止线束12在压板5上翘起而导致线束12与电池单体1的电极分离。

电池隔板2呈具有中空区域的框型结构,在电池隔板2下端一面设有插槽19,电池单体1下端插于插槽19内且电池单体1位于中空区域内,相邻的两块电池隔板2相互抵靠,且在相邻的两块电池隔板2之间形成散热通道20;散热通道20包括设于电池隔板2一面的凹凸结构,凹凸结构的凹陷部位形成散热孔21,侧板16具有向外侧延伸的围边22,定位片17为构成围边22的组成部分之一,围边22内设有管理板安装槽23,管理板安装槽23内固定有管理板24,通过散热通道20提高电池组的散热性能,有效提高电池单体1的使用寿命,并且管理板24设置在管理板安装槽23内可以实现对管理板24的冲击、振动等防护。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电池单体1、电池隔板2、正极接片3、负极接片4、压板5、电极引出孔6、安装平台7、定位孔8、通孔9、接线槽11、线束12、定位杆13、前板14、后板15、侧板16、定位片17、盖板18、插槽19、散热通道20、散热孔21、围边22、管理板安装槽23、管理板2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