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6057发布日期:2019-01-08 20:5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设有锁定机构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连接器信号和电流传输的稳定性要求也愈加严苛,尤其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上的电连接器,在汽车移动过程中,所述电连接器不可避免会振动或者受到外力冲击,提高所述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插接力,保证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插接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增强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插接稳定性,人们一般会在电连接器外壳上加装锁定机构与对接连接器卡持。例如,中国专利CN201611022022.3揭露了一种具有锁定机构的电连接器,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设有一转轴,一锁臂枢接于所述转轴,所述锁臂于所述转轴的一侧设有一卡扣卡持一对接连接器,所述锁臂于所述转轴相对的另外一侧设有一按压部,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稳定插接时,所述卡扣卡持于对接连接器,增强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力;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分离时,操作所述按压部,所述锁臂围绕所述转轴枢转,使所述卡扣与所述对接连接器脱离,解除所述卡扣对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卡持力。然而,此种锁定机构,所述卡扣和所述按压部设置于同一所述锁臂的两端,当所述按压部受到意外作用力时,所述锁臂枢转,也易造成所述卡扣与所述对接连接器脱离,进而使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插接稳定性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移动,振动较大时的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
背景技术
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稳定锁定机构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位于其前方的一对接连接器插接,包括:一壳体;一锁扣臂,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锁扣臂锁定对所述接连接器;一驱动臂,枢接于所述壳体并抵推所述锁扣臂,操作所述驱动臂相对所述壳体旋转时,所述驱动臂带动所述锁扣臂相对所述壳体摆动并解锁所述对接连接器;进一步,所述壳体设有一转轴,所述驱动臂的上表面凹设形成一凹槽,所述转轴收容于所述凹槽,使所述驱动臂围绕所述转轴旋转;进一步,所述凹槽收容所述转轴的体积小于所述转轴总体积的一半;进一步,所述转轴具有一水平中心线,所述凹槽于其最低点前后两侧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当所述驱动臂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水平中心线的下方,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水平中心线平齐;进一步,当所述驱动臂旋转时,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水平中心线上方;进一步,所述锁扣臂一端设有一卡扣与所述对接连接器配合,相对的另外一端设有一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具有至少一斜面,所述驱动臂设有一凸轮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操作所述驱动臂旋转时,所述凸轮压接所述斜面带动所述锁扣臂摆动,使所述卡扣解锁所述对接连接器;进一步,所述壳体设有一转轴,所述驱动臂安装于所述转轴且围绕所述转轴旋转,所述驱动臂位于水平状态时,所述凸轮位于所述转轴的正下方;进一步,所述驱动臂具有水平的一操作部,自所述操作部先向上再向前延伸形成一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向前水平延伸形成一枢接部,自所述枢接部的上表面凹设形成一凹槽,所述壳体设有一转轴收容于所述凹槽,所述操作部受力时,所述驱动臂围绕所述转轴旋转;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为弧面;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表面向上凸伸形成一枢接座,所述枢接座包括连接所述壳体上表面的两侧壁、连接两侧壁的一转轴,以及位于两侧壁之间的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锁扣臂的后方挡止所述锁扣臂后移,所述驱动臂安装于所述转轴的下方并位于两所述侧壁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所述锁扣臂锁定对接连接器,所述驱动臂旋转带动所述锁扣臂摆动解除锁定所述对接连接器,如此,锁定机构由相互作用的锁扣臂和驱动臂组成,避免了卡扣和操作部位于同一锁臂的两端,降低了锁定机构因为意外作用力解锁的风险,增加了所述电连接器的卡扣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插接前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插接前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插接后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插接后的立体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的驱动臂和锁扣臂组装前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插接后稳定锁扣时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的驱动臂带动锁扣臂解锁时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分离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00壳体1枢接座2侧壁21转轴22水平中心线221挡止部23驱动臂3操作部31连接部32枢接部33凹槽331第一端3311第二端3312凸轮332凸部333锁扣臂4收容槽41斜面411凸块412通孔413卡扣42对接连接器200锁止部201支撑台202【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为新能源汽车传输大电流的电连接器100,并与位于其前方的一对接连接器200插接,其包括一壳体1,所述壳体1收容一绝缘本体(未图示,下同),所述绝缘本体内固持多个端子(未图示,下同)。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壳体1上表面向上凸伸形成一枢接座2,所述枢接座2包括连接所述壳体1上表面的两侧壁21,连接两所述侧壁21的一转轴22,以及位于两所述侧壁21之间的一挡止部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为塑胶制成,所述枢接座2与所述壳体1一体成型,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它适合材料制成,所述枢接座2可以组装至所述壳体1,在此并不为限。如图4和图5所示,一驱动臂3安装于所述枢接座2上,具体而言,所述驱动臂3具有水平的一操作部31,自所述操作部31先向上再向前延伸形成一连接部32,自所述连接部32向前水平延伸形成一枢接部33,自所述枢接部33的上表面凹设形成一凹槽331,收容所述转轴22,使所述驱动臂3枢接于所述转轴22;进一步,所述转轴22具有一水平中心线,所述凹槽331于其最低点前后两侧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3311和一第二端3312,当所述驱动臂3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一端3311位于所述水平中心线的下方,所述第二端3312与所述水平中心线平齐,当所述驱动臂3旋转时,所述第二端3312位于所述水平中心线上方,如此,既能使所述凹槽331收容所述转轴22的体积小于所述转轴22总体积的一半,便于所述驱动臂3围绕所述转轴22做出较大角度的旋转,又能确保所述驱动臂3限位于所述转轴22的稳固性,增加了所述驱动臂3工作可靠性。此外,所述连接部32的上表面为弧面,使所述操作部31和所述枢接部33产生高度差,增加了所述枢接部33的旋转空间,加强所述驱动臂3的结构稳定性。所述枢接部33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形成两个所述凸轮332,两所述凸轮332位于所述凹槽331的正下方,即所述凸轮332位于所述转轴22的正向下方,可确保所述驱动臂3旋转力臂最长,增加所述驱动臂3的操作灵活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31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所述连接部32的宽度和长度,增大了所述操作部31的操作面积,便于操作;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31、所述连接部32和所述枢接部33的形状的大小只需适配实际需求和结构要求,可以任意改变,在此并不为限。此外,所述枢接部33的下表面于两个所述凸轮332后方向下凸伸形成两个凸部333。如图1和图4所示,一锁扣臂4安装于所述驱动臂3的下方,所述锁扣臂4一端设有一卡扣42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配合,具体的,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应所述卡扣42设有一锁止部201,所述卡扣42勾持所述锁止部201,使所述电连接器100和所述对接连接稳定插接。所述锁扣臂4相对的另外一端设有一收容槽41,所述收容槽41收容所述凸轮332且其对应两所述凸轮332设有两个斜面411,当所述驱动臂3旋转时,每一所述凸轮332分别抵接对应的一所述斜面411,使所述锁扣臂4向上旋转,进而使所述卡扣42脱离所述锁止部201,来达到解锁所述电连接器100和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目的。另外,所述收容槽41位于所述挡止部23的前方,使所述挡止部23限制所述锁扣臂4后移,增加了锁扣臂4于所述枢接座2内的装配稳定性。进一步,所述收容槽41于两所述凸部333之间向前凸伸形成一凸块412,使两所述凸部333夹持两所述凸块412,避免所述锁扣臂4相对所述驱动臂3左右晃动。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臂3和所述锁扣臂4的左右限位结构可以为其它机械结构,在此并不为限。所述收容槽41于所述凸块412左右两侧分别贯穿其底部形成一通孔413,利于所述锁扣臂4注塑成型时散热,避免所述锁扣臂4与所述驱动臂3配合结构处塑胶材料过多而冷却不均,增加产品生产良品率。另外,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于所述锁止部201前方设置两个支撑台202,支撑所述锁扣臂4,增加了机构的平衡性。如图6至图8所示,在所述电连接器100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200过程中,先将所述电连接器100和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插接到位,再按压所述锁扣臂4,使所述卡扣42勾持所述锁止部201即可;当需要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分离时,先向上扳动所述操作部31,所述驱动臂3相对所述转轴22旋转,所述凸轮332向下抵压所述斜面411,使所述锁扣臂4向上摆动,进而使所述卡扣42向上移动离开所述锁止部201,再水平向后抽出所述电连接器100即可。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有下列有益效果:(1)所述锁扣臂4锁定对接连接器200,所述驱动臂3旋转带动所述锁扣臂4摆动解除锁定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如此,锁定机构由相互作用的锁扣臂4和驱动臂3组成,避免了卡扣42和操作部31位于同一锁臂的两端,降低了锁定机构因为意外作用力解锁的风险,增加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卡扣稳固性;(2)当所述驱动臂3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一端3311位于所述水平中心线的下方,所述第二端3312与所述水平中心线平齐,当所述驱动臂3旋转时,所述第二端3312位于所述水平中心线上方,如此,既能使所述凹槽331收容所述转轴22的体积小于所述转轴22总体积的一半,便于所述驱动臂3围绕所述转轴22做出较大角度的旋转,又能确保所述驱动臂3限位于所述转轴22的稳固性,增加了所述驱动臂3工作可靠性;(3)两所述凸轮332位于所述凹槽331的正下方,即所述凸轮332位于所述转轴22的正向下方,可确保所述驱动臂3旋转力臂最长,增加所述驱动臂3的操作灵活性;(4)所述连接部32的上表面为弧面,使所述操作部31和所述枢接部33产生高度差,增加了所述枢接部33的旋转空间,加强所述驱动臂3的结构稳定性。(5)所述枢接座2设有所述挡止部23,收容槽41位于所述挡止部23的前方,使所述挡止部23限制所述锁扣臂4后移,增加了锁扣臂4于所述枢接座2内的装配稳定性。(6)所述收容槽41于所述凸块412左右两侧分别贯穿其底部形成一通孔413,利于所述锁扣臂4注塑成型时散热,避免所述锁扣臂4与所述驱动臂3配合结构处塑胶材料过多而冷却不均,增加产品生产良品率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