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0916发布日期:2018-12-18 21:4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连接器存在导线易脱落、拆装不方便、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改善了导线易脱落拆装不方便以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第一壳体,其内具有第一容纳空间;

第一导电件,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

第一压紧件,由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其中一个壁支撑,且由该壁向所述第一导电件弯曲延伸并配置成将一导线压紧于所述第一导电件;

第二壳体,其内具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壳体适于与所述第一壳体结合或分离;

第二导电件,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结合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处于接触状态,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分离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处于非接触状态;和

第二压紧件,由所述第二壳体内的其中一个壁支撑,且由该壁向所述第二导电件弯曲延伸并配置成将另一导线压紧于所述第二导电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限位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限定出用于对所述第一压紧件进行支撑定位的第一定位空间;

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限位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限定出用于对所述第二压紧件进行支撑定位的第二定位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紧件上形成第一凸起部以使所述第一压紧件被压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

所述第二压紧件上形成第二凸起部以使所述第二压紧件被压紧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紧件限定出朝其内部凹陷的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被配置成将导线夹持在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之间;

所述第二压紧件限定出朝其内部凹陷的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被配置成将导线夹持在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延伸的锁舌部,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与所述锁舌部相配合的凹陷部,所述锁舌部适于与所述凹陷部卡接;或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凹陷部,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延伸且相配合的锁舌部,所述锁舌部适于与所述凹陷部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内设有压紧部,在所述凹陷部靠近所述锁舌部的一端至所述凹陷部远离所述锁舌部的一端的方向上,所述压紧部的高度逐渐增大,所述压紧部被配置成使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

第一端盖,其适于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的开口相适配并被配置成将所述第一导电件定位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和

第二端盖,其适于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的开口相适配并被配置成将所述第二导电件定位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端盖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适于与所述第一通孔结合或分离以使所述第一端盖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或分离;

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端盖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适于与所述第二通孔结合或分离以使所述第二端盖相对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设有导向部,该导向部被配置成适于所述第一卡接部进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卡接部进入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当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处于接触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部插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连接器的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其内的导线不易脱落、拆装方便、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第一壳体;11-锁舌部;12-第一通孔;13-导向部;14-第一通道;15-第一限位部;16-第一限位板;17-第一容纳空间;18-第一定位空间;19-加强筋;20-第二壳体;21-凹陷部;22-第二通孔;23-压紧部;24-第二通道;25-第二限位部;26-第二限位板;27-第二容纳空间;28-第二定位空间;30-第一导电件;31-第一连接部;40-第二导电件;41-第二连接部;50-第一压紧件;51-第一凸起部;52-第一定位部;60-第二压紧件;61-第二凸起部;62-第二定位部;70-第一端盖;71-第一卡接部;80-第二端盖;81-第二卡接部;8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第一导电件30、第二导电件40、第一压紧件50、第二压紧件60、第一端盖70和第二端盖80。

其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以互为公头或母头,这样,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即可相互结合或分离。

第一壳体10的两端贯通,并在其内具有第一容纳空间17,相应地,第二壳体20的两端贯通,并在其内具有第二容纳空间27。

参阅图2、图3、图4、图5、图7和图8,第一导电件3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7中,第二导电件4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空间27中。当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结合时,第一导电件30与第二导电件40处于接触状态,当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分离时,第一导电件30与第二导电件40处于非接触状态,第一导电件30包括两个第一连接部31,第一壳体10内具有用于第一连接部31穿过的第二通道24,第二导电件40包括第二连接部41,第二壳体20内具有用于第二连接部41穿过的第一通道14,当第一导电件30与第二导电件40处于接触状态时,第二连接部41插接于两个第一连接部31之间;其中,第一导电件30和第二导电件40可采用铜质材料,以提高导电率。

当不同导线分别与第一导电件30、第二导电件40连接时,为使得二者不易分离,因而设置第一压紧件50和第二压紧件60。其中,第一压紧件50由第一壳体10内的其中一个壁支撑,且由该壁向第一导电件30弯曲延伸并配置成将一导线压紧于第一导电件30上,相应地,第二压紧件60由第二壳体20的其中一个壁支撑,且由该壁向第二导电件40弯曲延伸并配置成将另一导线压紧于第二导电件40上;其中,第一压紧件50和第二压紧件60可采用铁质材料,以便具有较高的强度,从而对导线固定更牢固,同时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参阅图4,具体地,在第一壳体10内设有第一限位板16以及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15。

第一限位板16与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15之间限定出用于对第一压紧件50进行支撑定位的第一定位空间18,换言之,第一压紧件50的一部分即压紧在第一定位空间18内,而第一压紧件50的另一部分则朝向第一导电件30延伸。

参阅图4和图5,在第一壳体10内设置有加强筋19,加强筋19设置在第一壳体19相对的两侧壁上,而第一连接部31即伸入至两侧壁的加强筋19之间,该加强筋19有利于第一连接部31在多次拔插之后导致夹口过大的问题。

参阅图8,在第二壳体20内设有第二限位板26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25。

第二限位板26与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25之间限定出用于对第二压紧件60进行支撑定位的第二定位空间28,换言之,第二压紧件60的一部分即压紧在第二定位空间28内,而第二压紧件60的另一部分则朝向第二导电件40延伸。

参阅图2,进一步地,在第一压紧件50上形成多个第一凸起部51,多个第一凸起部51均匀分布在第一压紧件50的表面,由于第一凸起部51的作用,其使得第一定位空间18更加紧凑,从而使第一压紧件50被第一限位板16与第一限位部15夹持更加牢固。

参阅图2,相应地,在第二压紧件60上形成多个第二凸起部61,多个第二凸起部61均匀分布在第二压紧件60的表面,由于第二凸起部61的作用,其使得第二定位空间28更加紧凑,从而使第二压紧件60被第二限位板26与第二限位部25夹持更加牢固。

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紧件50限定出朝其内部凹陷的第一定位部52,该第一定位部52由第一压紧件50的端面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该第一定位部52靠近于第一导电件30,这样,当导线的一部分处于第一定位部52内时,其在第一导电件30与第一压紧件50之间能被夹持更加牢固。

参阅图2,相应地,第二压紧件60限定出朝其内部凹陷的第二定位62,该第二定位部62由第二压紧件60的端面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该第二定位部62靠近于第二导电件40,这样,当导线的一部分处于第二定位部62内时,其在第二导电件40与第二压紧件60之间能被夹持更加牢固。

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为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结合更加紧密,第一壳体10上形成朝向第二壳体20延伸的锁舌部11,第二壳体20具有与锁舌部11相配合的凹陷部21,且该锁舌部11适于与凹陷部21卡接,此外,该锁舌部11也能够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上,而凹陷部21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通过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卡接,使得二者结合更加紧密,不易分离。

参阅图6,进一步地,在凹陷部21内设置有压紧部23,以凹陷部21位于第二壳体20为例,该压紧部23位于凹陷部21的远离第一壳体10的一端,且在凹陷部21靠近锁舌部11的一端至凹陷部21远离锁舌部11的一端的方向上,压紧部23的高度逐渐增大,这样,当锁舌部11伸入凹陷部21内时,由于压紧部23的作用,锁舌部11将逐渐远离第一壳体10的内部,这样,使得锁舌部11相对第二壳体20更加牢固,不易分离,增强其结构稳定性。

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端盖70与第一壳体10的远离第二壳体20的一端的开口相适配,且第一端盖70用于设置在第一壳体10的一端的内部并将第一导电件30定位在第一壳体10内。

第二端盖80与第二壳体20的远离第一壳体10的一端的开口相适配,且第二端盖80用于设置在第二壳体20的一端的内部并将第二导电件40定位在第二壳体20内,此外,第一端盖70和第二端盖80均设置有凹槽82,以便第一端盖70收容第二压紧件60的一部分、第二端盖80收容第一压紧件50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0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2。

参阅图3,第一通孔12分布在第一壳体10的上部和下部,而第一端盖70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一通孔12相配合的第一卡接部71,第一卡接部71适于与第一通孔12结合或分离以使第一端盖70相对第一壳体10固定或分离。

相应地,第二壳体20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2。

参阅图6,第二通孔22分布在第二壳体20的上部和下部,而第二端盖80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二通孔22相配合的第二卡接部81,第二卡接部81适于与第二通孔22结合或分离以使第二端盖80相对第二壳体20固定或分离。

此外,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分别设置有导向部13,该导向部13被配置成适于第一卡接部71进入第一通孔12、第二卡接部81进入第二通孔22。

参阅图3和图4,该导向部13为在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的开口处且相垂直的两个面上截取直角三角形之后的结构。相应地,第一卡接部71的靠近第一壳体10的一端也呈三角形,第二卡接部81的靠近第二壳体20的一端呈三角形,这样,第一端盖70则能够较为精准、容易地进入第一壳体10的一端内,第二端盖80则能够较为精准、容易地进入第二壳体20的一端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