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光伏连接器的插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3898发布日期:2019-02-22 21:2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光伏连接器的插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套,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光伏连接器的插套,属于连接器内导电端子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

光伏发电系统需要通过电缆线将多个光伏组件相互连接组成光伏组件列阵,进而对外进行电压输出,光伏连接器是光伏组件互相连接的必不可少的器件,连接器分为公端及母端,内部设置有导电端子,内部导电端子一般分为插针和插套,通过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连接,插针和插套实现相互电配接。

由于光伏电导通需要电导稳定性,因此导电端子与连接器壳体之间配接需要稳定,要保障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插拔过程中导电端子与公端壳体或母端壳体之间的稳定性。

授权公告号CN20439140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了一种光伏插接件,其通过在插接件本体上设置了突出的止退块,通过与连接器壳体之间的配合实现止退功能。

而导电端子在连接器壳体中的稳定性,不仅包括了轴向的稳定,还包括了止晃能力,目前的导电端子止晃完全靠连接器壳体的装配孔道精度来实现,很难实现较好的止晃效果,在连接器配接后,晃动很可能影响到电导稳定性。

申请公布号CN106450864A的中国发明专利揭示了一种光伏组件连接器用端子及连接器,其插套未设置任何止晃结构,且采用的鼓簧容易疲劳,会影响到电导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传统插套在连接器壳体中存在晃动及传统鼓簧疲劳度差的问题,提出应用于光伏连接器的插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应用于光伏连接器的插套,固定在连接器壳体内,用于与插针进行电导接,

所述插套包括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的尾端设有铆接尾段,所述管状主体与所述铆接尾段之间设有止退段,所述管状主体的管腔内设有鼓簧,

所述管状主体上设有凹形环槽,所述凹形环槽位于所述止退段背离所述铆接尾段一侧,

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配接通道内设有止晃圈,所述止晃圈与所述凹形环槽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止晃圈为硅胶圈。

优选地,所述鼓簧为双弧段栅格鼓簧。

优选地,所述管状主体上设有周向设置的若干周向打凹,并且所述管状主体的自由端设有内凹环形限位,所述双弧段栅格鼓簧限位于所述周向打凹与所述内凹环形限位之间。

优选地,所述内凹环形限位的孔道与所述双弧段栅格鼓簧的环形筋内壁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止退段上设有周向设置的若干凸起,所述凸起朝向所述铆接尾段的端面形成止退面。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壳体内设有用于与所述止退面相配合的止退卡圈。

优选地,所述止退段上设有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四个凸起。

优选地,所述凸起为直接在所述止退段上切割翻边的翻边凸起。

优选地,所述翻边凸起的主体呈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巧妙地设计了凹形环槽和止晃圈,能起到止晃的作用,提高电导稳定性。

2.采用双弧段栅格鼓簧的设计,具备抗疲劳性的特点,延长了插套的使用寿命,确保电导通有效可靠。

3.对双弧段栅格鼓簧的固定有效可靠,且插套端口的设计更易于插拔。

4.整体设计巧妙,易于实施,插套与连接器壳体之间配接可靠电导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插套设置在连接器壳体内的A-A剖视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应用于光伏连接器的插套。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应用于光伏连接器的插套,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在连接器壳体1内,用于与插针进行电导接,插套包括管状主体2,管状主体2的尾端设有铆接尾段3,管状主体2与铆接尾段3之间设有止退段4,管状主体2的管腔内设有鼓簧5。

具体地说明,一般铆接尾段3设有下沿,该下沿用于与连接器壳体1内的装配部进行配合,用于铆接尾段3与外部导线的接线端子6相螺接时的周向限位,防止螺旋拧紧时插针产生周向晃动,止退段4用于与连接器壳体1内的装配部产生抵接配合,防止在插拔时出现插套轴向位移。以上为现有技术,铆接尾段3仅能实现周向限制,止退段4仅能实现轴向限位,而对于插套的偏摆限制完全由连接器壳体1的配接通道7精度来实现,需要与插套的直径完全匹配才行,精度要求太高,为了易于装配,一般设计的配接通道7会略大于插套,因此配接通道7与插套之间会存在间隙,此间隙即易产生插套晃动。而如果设计成配接通道 7与插套相匹配,那么容易出现插套装配困难、装配变形的问题。

另外,传统的插套内采用的是单弧面鼓簧,该鼓簧在频繁使用后容易产生疲劳,影响到连接器的电导稳定性。

本案如图1和图2所示,管状主体2上设有凹形环槽21,凹形环槽21位于止退段4 背离铆接尾段3一侧,连接器壳体1的配接通道7内设有止晃圈71,止晃圈71与凹形环槽 21相匹配。

具体地说明,通过止晃圈71与凹形环槽21配合,能限制管状主体2晃动,附图中仅设置了一道止晃圈71,可以设置多道止晃圈71与凹形环槽21相配合,提高对插套的止晃作用,如此设计,可以降低配接通道7的设计精度,易于插套装配。

优选实施例中,止晃圈71为硅胶圈,硅胶圈具备较优的弹性,能吸收晃动时的偏摆力,保障插套在连接器壳体1内的稳定性,另外,该硅胶圈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

本案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鼓簧为双弧段栅格鼓簧,双弧段栅格鼓簧5的抗疲劳性较强,且能减少对配接直径的要求,可以使用较大直径的插针。

更具体地,对鼓簧5的装配固定进行说明,管状主体2上设有周向设置的若干周向打凹22,并且管状主体2的自由端设有内凹环形限位8,双弧段栅格鼓簧5限位于周向打凹 22与内凹环形限位8之间。装配中,先根据鼓簧5长度进行周向打凹22限位,装配鼓簧后,再进行内凹环形限位8的成型。

更优化地,内凹环形限位8的孔道81与双弧段栅格鼓簧5的环形筋内壁51相匹配。如此设计能防止环形筋外凸影响到插针的插接,且如此设计对鼓簧5的固定效果最优。

对止退段4进行细化描述,其上设有周向设置的若干凸起41,凸起41朝向铆接尾段 3的端面形成止退面。连接器壳体1内设有用于与止退面相配合的止退卡圈9,当然,采用直接的环形槽结构进行于止退面的抵接亦可行。

优选实施例中,止退段4上设有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四个凸起41,凸起41为直接在止退段4上切割翻边的翻边凸起。优选地,翻边凸起的主体呈矩形。至少满足四个凸起41,才能实现较为稳定的止退作用,当然数量也不宜过多,尽量不超过十个,因为开设凸起 41越多,对插针的结构强度会产生影响。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光伏连接器的插套,巧妙地设计了凹形环槽和止晃圈,能起到止晃的作用,提高电导稳定性。采用双弧段栅格鼓簧的设计,具备抗疲劳性的特点,延长了插套的使用寿命,确保电导通有效可靠。对双弧段栅格鼓簧的固定有效可靠,且插套端口的设计更易于插拔。整体设计巧妙,易于实施,插套与连接器壳体之间配接可靠电导稳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在结构、方法或功能等方面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