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让位凹槽的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结构及其板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7305发布日期:2019-04-20 03:29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具让位凹槽的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结构及其板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尤指一种在板端连接器上设有让位凹槽的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各类电子系统中,连接器是用以在装置与装置间、元件与元件间、系统与系统间进行电力连接和信号传输的一必要元件,且为构成一个完整电气及电子系统所需要的基础元件。图1所示为一传统连接器结构,主要包括一板端连接器10及一线端连接器11,其中,该板端连接器10是安装在一电子装置12(如: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等)内的一电路板(图中未示)上,且该板端连接器10内的端子是与该电路板上对应的线路相电气连接;该线端连接器11内的端子则是与一缆线13内的对应导线相电气连接。如此,在该线端连接器11被插接至该板端连接器10,且使两者内相对应的端子相互电气导通时,该电子装置12便能依序通过该板端连接器10、该线端连接器11及该缆线13,而与外部的其他电子设备相电气连接,执行电力及/或电子信号的传输工作。

然而,上述传统连接器结构在实际使用上,仍存在许多缺陷,而有待业界逐一加以改善。首先,复请参阅图1所示,当该线端连接器11被插接至该板端连接器10中后,若使用者不慎碰撞或拉扯到该线端连接器11或该缆线13,而瞬间对该线端连接器11或该缆线13施加了一作用力F0时,若该作用力F0的大小不足以令该线端连接器11实时地自该板端连接器10中脱离,则该作用力F0极可能导致该线端连接器11连同该电子装置12,在被该缆线13拉扯及拖曳的过程中,自原摆放的位置朝周遭位移,而坠落至地面,从而造成该电子装置12发生严重毁损,相当不理想。此外,由于,此种瞬间施加至该线端连接器11或该缆线13的该作用力F0的施力方向经常是不同于该线端连接器11的正常插拔方向,此一现象,更可能在该电子装置12坠落地面的瞬间,造成该线端连接器11及该板端连接器10间在不正常施力方向的状态下,被强制分开,从而极易导致该线端连接器11及/或该板端连接器10发生变形或造成损坏。

有鉴于前述传统连接器结构的缺点,乃有业者思及利用磁铁及顶针,开发设计出一种已知的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pogo pin connector),请参阅图2所示,虽然该种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根据其在实际应用上的不同,可具有多种不同的外观造型,但是,在整体上,其内部均设有一精密的弹簧顶针(pogo pin)结构。各该弹簧顶针(pogo pin)基本上是由顶针213、弹簧212及针管211等三个基本元件通过精密仪器铆压后组装而成的一种弹簧式探针,其顶针213、弹簧212及针管211等元件的表面镀层一般均是镀金层,如此,各该元件不仅具备极佳的机械性能,同时,亦因此具备极为理想的防腐蚀功能及电气特性等,而能大幅提高该种连接器的防腐蚀特性、稳定性及耐久性,使得该种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结构已普遍地被应用至手机、通讯、汽车、医疗、航空航天等电子产品中,据以精密且稳定地执行其中电力及/或电子信号的连接与传输,另,复请参阅图2所示,各该弹簧顶针(pogo pin)的顶针213尖端,亦能根据其在实际应用上的不同,而被设计成尖针、抓针、圆头针或刀型针等不同的造形,此外,由于该弹簧顶针(pogo pin)是一极为精细的探针,所以应用在精密的连接器中亦能有效降低该连接器的整体体积及重量,从而令该连接器变得更加精致且美观。

复请参阅图2所示,该种已知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结构亦是由一板端连接器20及一线端连接器21所组合而成,其中,该板端连接器20是被安装至一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等)内的一电路板(图中未示)上,该板端连接器20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一磁铁200,且同一前侧面上尚设有多个连接端子201,各该连接端子201是与该电路板上对应的线路相电气连接,在图2所示的各该连接端子201上,其前端是呈凹陷状,而形成类似于碗状的构形;该线端连接器21的前侧面上亦设置有一另一磁铁214,且该前侧面上尚凹设有多个凹孔210,各该凹孔210内分别设置有一针管211,各该针管211内分别设置有一弹簧212及一顶针213,以通过各该弹簧212的弹性作用力,推顶各该顶针213的一端,而使各该顶针213的另一端外露在各该针管211外,且能弹性地抵靠至对应的各该连接端子201前端,而令各该弹簧顶针213能与对应的各该连接端子201分别电气导通地连接在一起。如此,当该板端连接器20与该线端连接器21的对应前侧面相互靠近时,该板端连接器20与该线端连接器21的对应前侧面将因对应的所述磁铁200、214间所产生的磁吸作用力M(如虚线箭头所示),而相互吸附且连接,从而使得各该顶针213的前端能抵靠至对应的各该连接端子201前端的凹陷部,且各该顶针213能因其后方的各该弹簧212所施加的弹性作用力,而令各该顶针213的前端能弹性地抵靠及触接对应的各该连接端子201前端,使得所述对应的顶针213及连接端子201能相互连接,而成为电气导通的状态。同时,所述磁铁200、214间所产生的磁吸作用力M,不仅能使该线端连接器21紧密地贴靠在该板端连接器20上,尚能确保所述对应顶针213及连接端子201间的电气导通状态。惟,该线端连接器21内的各该顶针213是分别通过各该弹簧212,始能与该缆线22内对应的导线相电气连接,此种间接电气连接的硬件结构特征,在用户不慎碰撞到或拉扯到该缆线22及/或该线端连接器21时,尤其是,不慎对该缆线22及/或该线端连接器11施力了一垂直于该磁吸作用力M的作用力F1时,所述磁铁200、214便极易因该作用力F1而自动分离,从而令该线端连接器21轻易地脱离与该板端连接器20间相互电气导通的状态,如此,装设有该板端连接器20的电子装置虽不致于在被该缆线22拉扯及拖曳的情形下,随同该线端连接器21及该缆线22,自原摆放位置朝周遭位移而坠落至地面,但是,只要是发生震动、晃动或摆动,而对该缆线22及/或该线端连接器21施力了一垂直于该磁吸作用力M的作用力F1,即会轻易地令所述磁铁200、214自动分离,而使所述对应的顶针213及连接端子201间突然变成电气中断的状态,而为该电子装置的用户带来莫大的困扰,实殊为可惜!

不仅如此,前述已知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结构上尚存在着其它设计上的缺陷。复请参阅图2所示,根据创作人的研究发现,当该板端连接器20与该线端连接器21相电气连接时,由于所述磁铁200、214间的磁吸作用力M必须克服所述对应的顶针213及连接端子201间弹性抵接的反作用力,始能令该板端连接器20及该线端连接器21间达到所需的连结强度,以确保该板端连接器20与该线端连接器21间能维持在稳定的电气导通状态。然而,一旦所述对应的顶针213及连接端子201的数量较多(如:10组以上)时,所述对应的顶针213及连接端子201间弹性抵接的总反作用力将会变得相当强大,在此状况下,制造厂商势必须采购及使用高单价的强力磁铁作为所述磁铁200、214,或必须大幅增加所述磁铁200、214间的磁吸面积,始能克服所述对应的顶针213及连接端子201间强大的弹性抵接反作用力,而使该板端连接器20及该线端连接器21间能达到所需的连结强度,以确保该板端连接器20与该线端连接器21间能稳定地维持在电气导通的状态。惟,采用高价的强力磁铁却无可避免地会大幅增加该板端连接器20与该线端连接器21的整体设计及制造成本,而令其价格在市场上失去竞争优势,非常不理想,此外,增加所述磁铁200、214间的磁吸面积,亦会导致该板端连接器20与该线端连接器21的体积或面积大增,不符合市场上对各该连接器20、21轻薄短小的设计要求及趋势,令其无法适用于移动电话或平板计算机等厚度较小的电子装置上,从而尽丧其在结构设计上的弹性及适用性。

除此之外,市场上为了实现该种已知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结构在插接上的防呆设计,亦设计有一种已知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的防呆结构,请参阅图3所示,亦是由一板端连接器30及一线端连接器31所组合而成,其中,该板端连接器30是被安装至一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等)内的一电路板(图中未示)上,该板端连接器30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一磁铁301,且同一前侧面上设有一排多个接点凹槽303,所述接点凹槽303是外露在该板端连接器30的前侧面,在图3所示的该板端连接器30的前侧面上在对应于各该接点凹槽303的位置处,是呈凹陷状,形成类似于碗状的构形,以令该板端连接器30内多个连接端子(图中未示)的一端能分别定位在其中,而成为一端子接点,且使各该端子接点能分别通过各该连接端子,与该电路板上对应的线路相电气连接;该线端连接器31的一前侧面则凹设有一嵌接槽310,该嵌接槽310的构形是与该板端连接器30前侧面的构形相匹配,以令能该板端连接器30的前侧面能嵌入至该嵌接槽310内,该线端连接器31的前侧面上在对应于该嵌接槽310的位置,则设置有另一磁铁311,且该线端连接器31的前侧面上凸设有两排弹簧顶针313,其中,各排弹簧顶针313包括的多支弹簧顶针313是分别对应于各该接点凹槽303,且该另一磁铁311是对应于该磁铁301,如此,无论使用者是正向地或反向地将该线端连接器31的前侧面嵌入至该板端连接器30的前侧面上对应的该嵌接槽310中,该另一磁铁311均能对应至该磁铁301,而与该磁铁301吸附成一体,而令该板端连接器30的前侧面嵌入至该嵌接槽310内,从而令该线端连接器31的前侧面上的一排弹簧顶针313能分别抵靠至对应于各该接点凹槽303内的各该端子接点,使得该板端连接器30与该线端连接器31能正确且正常地电气导通。

复请参阅图3所示,在前述防呆结构中,虽然,在该板端连接器30与该线端连接器31间相互正常地插接,而正确地电气导通后,该线端连接器31上仅其中一排的弹簧顶针313是分别抵靠至对应的各该接点凹槽303内的各该端子接点,以实现正确电气导通的作用及功能,然而,事实上,该线端连接器31上的另一排弹簧顶针313亦是分别抵靠至该板端连接器30的前侧面上,如此,当该板端连接器30与该线端连接器31相电气连接时,由于所述磁铁301、311间的磁性吸引力必须克服所述对应的弹簧顶针313与端子接点303间弹性抵接的反作用力,方能使该板端连接器30及该线端连接器31间达到所需的连结强度,以确保该板端连接器30与该线端连接器31间能维持在稳定的电气导通状态。然而,一旦所述对应的弹簧顶针313与端子接点303的数量较多(如:10组以上)时,所述对应的弹簧顶针313与端子接点303间弹性抵接的的总反作用力将会变得相当强大,在此状况下,制造厂商仍势必须采购及使用高单价的强力磁铁作为所述磁铁301、311,或必须大幅增加所述磁铁301、311间的磁吸面积,始能克服所述对应的弹簧顶针313与端子接点303间强大的弹性抵接反作用力,使得该板端连接器30及该线端连接器31间能达到所需的连结强度,以确保该板端连接器30与该线端连接器31间能稳定地维持在电气导通的状态。惟,诚如前述,采用高价的强力磁铁无可避免地会大幅增加该板端连接器30及该线端连接器31的整体设计及制造成本,而令其在价格上失去市场竞争优势,而增加所述磁铁301、311间的磁吸面积,亦会导致该板端连接器30及该线端连接器31的体积或面积变大,而不符合市场上对其轻薄短小的设计要求及趋势,令其无法适用于移动电话或平板计算机等厚度较小的电子装置上,而尽丧其在结构设计上的弹性及适用性。

据此,如何改善前述已知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结构的诸多问题,而创作出一全新的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结构,以令其上的该板端连接器30及该线端连接器31除了在意外地遭受一瞬间外力时,能实时相互脱离,以避免装设有该板端连接器30的电子装置遭该瞬间外力拖曳而位移坠落至周遭地面发生毁损之外,尚能令该板端连接器30与该线端连接器31相互连结时,其上磁铁301、311无须与所述对应的弹簧顶针313与端子接点303间强大的弹性抵接反作用力相抗衡,以避免必需采用高价强力磁铁或增大各该连接器30、31的体积,即成为业界刻正努力研发亟欲解决的一重要议题,亦为本实用新型在此欲探讨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前揭已知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结构的诸多缺点,创作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让位凹槽的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结构及其板端连接器,以期通过本实用新型而提供业者更为良好的连接器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让位凹槽的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结构,该连接器结构包括一板端连接器、一线端连接器及一缆线,其中,该板端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座体、多支第一连接端子、一让位凹槽及至少一第一磁性元件,该第一绝缘座体的前侧面是向内凹设有多个接点凹槽,所述接点凹槽是沿水平向间隔排列,且外露在该板端连接器的前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是设在该第一绝缘座体内,各该连接端子的一端会延伸至邻近该第一绝缘座体的前侧面,且定位在各该接点凹槽的底部位置,以使各该连接端子的一端能分别通过各该接点凹槽,而外露在该板端连接器的前端,分别成为一电气或电子信号接点;该让位凹槽是向内凹设在该第一绝缘座体的前侧面,并与所述接点凹槽沿垂直向间隔排列,且外露在该板端连接器的前端;各该第一磁性元件是设置在该第一绝缘座体的前侧面,且外露在该板端连接器的前端;该线端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座体、一连接电路板、两排弹簧顶针及至少一第二磁性元件,该第二绝缘座体的前侧面是向内凹设有一嵌接槽,该嵌接槽的构形是与该板端连接器的前端构形相匹配,以令该板端连接器的前端能嵌入至该嵌接槽,而使该线端连接器与该板端连接器能相互嵌接成为一体;每一排弹簧顶针包括多支沿水平向间隔排列的弹簧顶针,各该弹簧顶针是设在该第二绝缘座体内,且其一端虽在未受力时,会凸露在第二绝缘座体的前侧面,但能在受力后,朝第二绝缘座体内收缩,其中一排弹簧顶针是对应于该让位凹槽,另一排弹簧顶针则是分别对应于所述接点凹槽;各该第二磁性元件是设置在该第二绝缘座体的前侧面,并外露在该线端连接器的前端,且对应于该第一磁性元件的位置;该缆线是由多个导线所组成,所述导线的一端能分别直接或间接电气连接至各该弹簧顶针的另一端。

该线端连接器尚包括一连接电路板,其中,该连接电路板设在该第二绝缘座体内,该连接电路板在邻近其一端的位置上设有多条第一金手指,该连接电路板在邻近其另一端的位置上则设有多条第二金手指,各该第一金手指通过该连接电路板上所布设的对应线路,而分别与对应的各该第二金手指相电气导通,且各该弹簧顶针的另一端能分别电气连接至各该第一金手指,各该导线的一端则能分别电气连接至各该第二金手指。

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一绝缘座体的前侧面,且分布在所述接点凹槽及该让位凹槽的周缘。

其中,该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二绝缘座体的前侧面,且分布在所述弹簧顶针的周缘。

其中,各该弹簧顶针凸露在该第二绝缘座体前侧面的长度,大于各该接点凹槽的深度,以在该板端连接器与该线端连接器相互嵌接成一体的状态下,确保各该弹簧顶针的一端能稳定地抵靠至对应的各该电气或电子信号接点,而成为相互电气导通的状态。

其中,各该弹簧顶针凸露在该第二绝缘座体前侧面的长度,小于该让位凹槽的深度,以在该板端连接器与该线端连接器相互嵌接成一体的状态下,确保对应于该让位凹槽的各该弹簧顶针的一端不会抵靠至该让位凹槽内该板端连接器的对应部位,而能完全处于不受力且不电气导通的状态。

如此,无论使用者是正向地或反向地将该线端连接器的前端嵌入至该嵌接槽,而使该线端连接器与该板端连接器相互嵌接成为一体时,该线端连接器上仅会有一排弹簧顶针能分别通过对应的各该接点凹槽,而分别抵靠至对应的各该电气或电子信号接点,成为相互电气导通的状态,该线端连接器上的另一排弹簧顶针则会分别伸入至对应的该让位凹槽,而分别成为不受力且不电气导通的状态,据此,该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间的磁力大小,仅须能克服单排弹簧顶针推抵对应的各该电气或电子信号接点所产生的弹性反作用力,即能令该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在兼具插接防呆功能及自动分离功能的前提下,确保其整体制作成本及产品规格能符合“价廉物美”及“轻薄短小”的市场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让位凹槽的板端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座体、多支第一连接端子、一让位凹槽及至少一第一磁性元件,其中,该第一绝缘座体的前侧面是向内凹设有多个接点凹槽,所述接点凹槽是沿水平向间隔排列,且外露在该板端连接器的前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是设在该第一绝缘座体内,各该连接端子的一端会延伸至邻近该第一绝缘座体的前侧面,且定位在各该接点凹槽的底部位置,以使各该连接端子的一端能分别通过各该接点凹槽,而外露在该板端连接器的前端,分别成为一电气或电子信号接点;该让位凹槽是向内凹设在该第一绝缘座体的前侧面,并与所述接点凹槽沿垂直向间隔排列,且外露在该板端连接器的前端,在一线端连接器插接至该板端连接器的状态下,该线端连接器的一排弹簧顶针会对应于该让位凹槽,另一排弹簧顶针则会分别对应于所述接点凹槽;该第一磁性元件是设置在该第一绝缘座体的前侧面,且外露在该板端连接器的前端,以与该线端连接器的一第二磁性元件相链接。

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一绝缘座体的前侧面,且分布在所述接点凹槽及该让位凹槽的周缘。

附图说明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传统连接器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已知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已知另一种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防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线端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及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板端连接器内弹簧顶针及连接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让位凹槽的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结构及其板端连接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示,该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结构包括一板端连接器40、一线端连接器50及一缆线60,其中,请参阅图5所示,该板端连接器40包括一第一绝缘座体41、多支第一连接端子43、一让位凹槽44及至少一第一磁性元件45,又,该第一绝缘座体41的前侧面是向内凹设有多个接点凹槽42,所述接点凹槽42是沿水平向间隔排列,且外露在该板端连接器40的前端;复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各该第一连接端子43是设在该第一绝缘座体41内,其一端是延伸至邻近该第一绝缘座体41的前侧面,且定位于各该接点凹槽42底部的位置,以使各该第一连接端子43的一端能分别通过各该接点凹槽42,而外露在该板端连接器40的前端,分别成为一电气或电子信号接点430,各该第一连接端子43的另一端431则是延伸至该第一绝缘座体41外(如:该第一绝缘座体41的底侧外),以供分别电气连接(如:焊接)至一电子装置内的一电路板(图中未示)上对应的线路或接点;该让位凹槽44是向内凹设在该第一绝缘座体41的前侧面,并与所述接点凹槽42沿垂直向间隔排列,且外露在该板端连接器40的前端;该第一磁性元件45是设置在该第一绝缘座体41的前侧面,且外露在该板端连接器40的前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较佳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4所示,该线端连接器50包括一第二绝缘座体51、一连接电路板52、两排弹簧顶针53及至少一第二磁性元件55,其中,该第二绝缘座体51的前侧面是向内凹设有一嵌接槽510,该嵌接槽510的构形是与该板端连接器40的前端构形相匹配,以令该板端连接器40的前端能嵌入至该嵌接槽510,而使该线端连接器50与该板端连接器40能相互嵌接成为一体;复请参阅图4所示,该连接电路板52是设在该第二绝缘座体51内,请参阅图6所示,该连接电路板52在邻近其一端的位置上设有多条第一金手指521,该连接电路板52在邻近其另一端的位置上则设有多条第二金手指522,各该第一金手指521是通过该连接电路板52上所布设的对应线路(图中未示),而分别与对应的各该第二金手指522相电气导通;复请参阅图4所示,各该排弹簧顶针53包括多支是沿水平向间隔排列的弹簧顶针53,且各该弹簧顶针53是设在该第二绝缘座体51内,各该弹簧顶针53的一端530在未受力时,是凸露在第二绝缘座体51的前侧面,且能在受力后,朝第二绝缘座体51内收缩,各该弹簧顶针53的另一端531是设在该第二绝缘座体51内,复请参阅图6所示,且分别与各该第一金手指521相电气连接,其中,一排弹簧顶针53(如图4所示的上排弹簧顶针53)是分别对应于该让位凹槽44,另一排弹簧顶针53(如图4所示的下排弹簧顶针53)则是分别对应于所述接点凹槽42;复请参阅图4所示,各该第二磁性元件55是设置在该第二绝缘座体51的前侧面,并外露在该线端连接器50的前端,且对应于该第一磁性元件45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较佳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4及图6所示,该缆线60的一端是固设在该第二绝缘座体51内,且该缆线60内多条导线的一端是分别电气连接(如:焊接)至各该第二金手指522,以使该缆线60能与该线端连接器50电气导通地连接成为一体,该缆线60的另一端则是电气导通地连接至另一电子装置。

在此需特别一提者,乃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惟,本实用新型并不以局限于此,在实际施作时,亦能视实际的需要,选择直接将该缆线60内多条导线的一端分别直接电气连接(如:焊接)至各该弹簧顶针53的另一端531,亦能使该缆线60能与该线端连接器50电气导通地连接成为一体,据此,即能完全省略掉在前述较佳实施例的该线端连接器50中,复请参阅图4及图6所示,为了设置该连接电路板52所必须增加的元件成本、组装工序及整体体积,而能有效降低该线端连接器50的制造成本,且令其更为轻薄短小,以符合市场的竞争性、需求性及趋势性,因此,凡本实用新型领域的人士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设计理念,而在该板端连接器40及/或该线端连接器50上所能轻易思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中,并予指明。

如此,复请参阅图4所示,无论使用者正向或反向地将该板端连接器40的前端嵌插入该线端连接器50前端的该嵌接槽510,而使该线端连接器50与该板端连接器40能相互嵌接成为一体时,该线端连接器50上仅会有一排弹簧顶针53(如图4所示的上排弹簧顶针53)能分别通过对应的各该接点凹槽42,而分别抵靠至对应的各该电气或电子信号接点430,成为相互电气导通的状态,该线端连接器50上的另一排弹簧顶针53(如图4所示的下排弹簧顶针53)则会分别伸入至对应的该让位凹槽44,而分别成为不受力且不电气导通的状态。如此,在该第一磁性元件45及第二磁性元件55通过磁力相互吸附的情形下,即能使该板端连接器40与该线端连接器50相互嵌接成一体,不仅能确保该线端连接器50上的一排弹簧顶针53(如图4所示的下排弹簧顶针53)始终能分别通过对应的各该接点凹槽42,而抵靠至对应的各该电气或电子信号接点430,成为相互电气导通的状态,另,由于该线端连接器50上的另一排弹簧顶针53(如图4所示的上排弹簧顶针53)是分别伸入至对应的该让位凹槽44,而分别处于不受力且不电气导通的状态,因此,该第一磁性元件45及第二磁性元件55间的磁力大小,仅须能克服单排弹簧顶针53(如图4所示的下排弹簧顶针53)推抵对应的各该电气或电子信号接点430所产生的弹性反作用力,即能令该磁吸式弹簧顶针连接器在兼具插接防呆功能及自动分离功能的前提下,确保其整体制作成本及产品规格能符合“价廉物美”及“轻薄短小”的市场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较佳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亦能根据实际的需求,将该第一磁性元件45设置在该第一绝缘座体41的前侧面,且分布在所述接点凹槽42及该让位凹槽44的周缘。同理,亦能将该第二磁性元件55设置在该第二绝缘座体51的前侧面,且分布在所述弹簧顶针53的周缘。如此,在该第一磁性元件45与该第二磁性元件55相互吸附而结合成为一体时,所述弹簧顶针53的一端将能稳定地抵靠在对应的所述接点凹槽42内的电气或电子信号接点430,而令二者处于稳定的电气导通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较佳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各该弹簧顶针53凸露在该第二绝缘座体51前侧面的长度,是大于各该接点凹槽42的深度,以在该板端连接器40与该线端连接器50相互嵌接成一体的状态下,能确保各该弹簧顶针53的一端530能稳定地抵靠至对应的各该电气或电子信号接点430,而令二者处于稳定的电气导通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较佳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各该弹簧顶针53凸露在该第二绝缘座体51前侧面的长度,是小于该让位凹槽44的深度,以在该板端连接器40与该线端连接器50相互嵌接成一体的状态下,能确保对应于该让位凹槽44的各该弹簧顶针53的一端530不会抵靠至该让位凹槽44内该板端连接器40的对应部位,而能处于完全不受力且不电气导通的状态。

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较佳实施例,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凡任何熟悉该项技术者,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以下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