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蓄电池铸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1283发布日期:2019-06-26 01:17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铅蓄电池铸焊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蓄电池铸焊机。



背景技术:

在铅蓄电池的加工过程中,首先加工成电极板。从电极板的组装到最后装入电池盒,都是以按容量配制串一起的极板组(即极群)为单位进行加工处理的,极群为若干组正、负极板及正、负极板之间的隔板组成,每个极板都带有极耳,每个极群中,所有正极极板的极耳位于极群顶面的一侧排成正极极耳排,所有负极极板的极耳位于极群顶面的另一侧排成负极极耳排,同极极耳间通过与汇流排铸焊串联。

铸焊机,又称全自动蓄电池铸焊机,是一种小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铸焊设备,整套设备包括夹具、模具、熔炉、冷却装置、及脱模入池壳装置。蓄电池极群在铸焊机铸焊完成后,就要进入下一个工序,即将极群装入电池盒。

公告号为CN 103066317 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蓄电池铸焊机极群入盒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中部设置有极群夹具,所述机架在极群夹具上方设有压盒结构,所述机架在极群夹具下方设置顶极群结构,所述顶极群结构包括一垂直设置的顶极群气缸,所述顶极群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连接一极群顶块,所述极群顶块对应极群夹具中的极群,所述压盒结构将电池盒下压,同时顶极群结构将极群夹具中的极群顶入电池盒。

在现有的铸焊机中,极群顶块尺寸固定,如图1所示,顶极群结构包括极群顶柱架11和固定设置在极群顶柱架11上的极群顶柱块12,每一列的极群顶柱块12对应一个极群,极群顶柱块12的行间空隙形成汇流排的避让槽,由于极群顶柱架11和极群顶柱块12均为刚性结构,在顶极群入槽过程中,极群顶柱块12极易磕碰到汇流排,当汇流排和极耳强度较低时,下槽时易顶坏极耳或损伤汇流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铅蓄电池铸焊机的极群入槽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因顶柱尺寸固定,顶推极群入槽时易顶坏极耳或损伤汇流排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铅蓄电池铸焊机,包括极群入槽机构,所述极群入槽机构包括顶推极群进入蓄电池槽的顶柱,以及支撑所述顶柱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每个顶柱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有的顶柱活动穿设于一限位板上,所述底板上固定有竖直穿过限位板使其固定的定位柱。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顶柱与底板的连接方式,利用缓冲弹簧连接,为顶柱顶推极群入蓄电池槽时提供一个缓冲的作用,避免汇流排与极耳受瞬间冲力产生损伤。

所述定位柱与顶柱平行设置,设于底板的顶柱区域的外侧。定位柱固定在限位板的两侧或四角,使得限位板位置固定,限制顶柱仅可上下活动。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柱的外周面上设有与限位板配合的定位台阶,所述限位板通过固定件连接在定位柱上。

定位柱的自由端穿过限位板,限位板底面抵靠在定位台阶上,再利用固定件将限位板固定在定位柱上,所述固定件可以为紧固螺丝。定位台阶的位置决定了限位板的高度位置。

为了提高顶柱的稳定性,所述限位板的位置应靠近顶柱自由端。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板位于顶柱高度的2/3-3/4处。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板上设有与顶柱过渡配合的通孔。通孔与顶柱过渡配合,避免顶柱发生左右晃动。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的厚度为15-20mm。

作为优选,所述的缓冲弹簧焊接固定在底板的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顶柱的底面设有用于容置缓冲弹簧部分段的圆柱形凹进。顶柱的底端套设于缓冲弹簧的部分段,组装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柱的外周面上设有与限位板配合防止顶柱脱出的限位台阶。缓冲弹簧给予顶柱向上的推力,限位板的底面抵靠在限位台阶上,防止顶柱从限位板通孔脱出。

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铸焊机极群入槽机构的底板和顶柱之间设置缓冲弹簧,在顶柱顶推极群进入蓄电池槽过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汇流排与极耳受瞬间冲力产生损伤。经使用跟踪,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改进降低了蓄电池不良品产生率,有效提升了产品制成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铸焊机中顶极群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铅蓄电池铸焊机中极群入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极群入槽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顶柱和缓冲弹簧配合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铅蓄电池铸焊机,包括极群入槽机构,极群入槽机构包括顶推极群进入蓄电池槽的顶柱21,以及支撑所述顶柱的底板22,底板22与每个顶柱21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23。所有的顶柱21均活动穿设于一限位板24上,限位板24的位置固定。

底板22的顶柱21区域的外侧对称设有一对定位柱25,定位柱25与顶柱21平行。限位板24固定安装上定位柱25上,如图4所示,定位柱25的外周面上设有与限位板24配合的定位台阶251,定位柱25的自由端竖直穿过限位板24,限位板24底面抵靠在定位台阶251上,利用紧固螺丝26进行固定,定位台阶251的位置决定了限位板24的高度位置。为了提高顶柱21的稳定性,限位板24的位置应靠近顶柱21自由端,限位板24位于顶柱21高度的2/3处。

限位板24上设有与顶柱21过渡配合的通孔,限位板24限制顶柱21仅在竖直方向上下活动。限位板24的厚度为15mm。

如图5所示,顶柱21的底面设有用于容置缓冲弹簧23部分段的圆柱形凹进211。缓冲弹簧23的部分段置于圆柱形凹进211内,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底板22的表面。顶柱21的外周面上设有与限位板24配合防止顶柱21脱出的限位台阶212,缓冲弹簧23给予顶柱21向上的推力,限位板24的底面抵靠在限位台阶212上,防止顶柱21从限位板24通孔脱出。

本实施例改进了顶柱21与底板22的连接方式,利用缓冲弹簧23连接,为顶柱21顶推极群入蓄电池槽时提供一个缓冲的作用,避免汇流排与极耳受瞬间冲力产生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具体实施案例,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