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7105发布日期:2019-04-20 03:27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层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上环保意识的加强,新能源行业在突飞猛进地进去人们的生活中,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用户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及快充倍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动力电池的液冷方案应用面越来越广。

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不断提高, 电池包内空间变得更加紧凑。为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出现了双层摆放的模组,而留给电池冷却系统的空间也越来越小。管路连通方式在行业内已被广泛采用,技术成熟,可灵活根据冷板位置进行连接,但占用包内空间、结构相对复杂、提高成本、增大漏液风险,同时也会增大系统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层动力电池冷却系统,通过在液冷板内部进行冷却液分流,减少了管路的使用,结构简单、节约成本,且降低了漏液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层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有上层液冷板、下层液冷板、进水接头、出水接头、进水管、出水管和三通接头,上层液冷板是由两块上液冷板拼接而成,每个上液冷板上均设置有对应的上液冷管道,下层液冷板是由两块下液冷板拼接而成,每个下液冷板上均设置有对应的下液冷管道,进水接头通过进水管与其中一块下液冷板上的进水快插接头连接,另一块下液冷板上设置有下连通快插接头,其中一块上液冷板上设置有上连通快插接头,且下连通快插接头的进口与另一块下液冷板连接,下连通快插接头的出口通过连通管与上连通快插接头的进口连接,上连通快插接头的出口与其中一块上液冷板连接,所述的上层液冷板上设置有上快插接头,所述的下层液冷板上设置有下快插接头,上层液冷板上的上快插接头和下层液冷板上的下快插接头分别与三通接头的两个端口连接,三通接头的另一端口通过出水管与出水接头连接,所述的进水快插接头和下快插接头之间通过其中一个下液冷管道连通,所述的下连通快插接头和下快插接头之间通过另一个下液冷管道连通,所述的进水快插接头和下连通快插接头之间连接有分支管,其中一个上液冷管道的两端分别与上连通快插接头、上快插接头连通,另一个上液冷管道的两端分别与上连通快插接头、上快插接头连通。

所述的两块上液冷板均与上快插接头的进口连接,所述的两块下液冷板均与下快插接头的进口连接,上快插接头的出口、下快插接头的出口分别与三通接头的两个端口对应连接。

所述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上均内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进水管、出水管、连接上快插接头和三通接头的管道、连接下快插接头和三通接头的管道、以及连通管均选用尼龙波纹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层液冷板、下层液冷板均是由两块液冷板拼接而成,每个液冷板均有对应的液冷管路,通过输液管道与对应的液冷管道配合连接对两层液冷板进行冷却液分流液冷操作,用以替代传统在液冷板外用管路进行分流的形式,节约了分流输液管路和接头所占用的空间,系统结构更为简单,且节省空间、降低重量,节约成本、降低了漏液风险;本实用新型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上均内置有温度传感器,监测电池包进、出水口温度,为电池包热管理提供依据;本实用新型输液管道均采用尼龙波纹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伸缩,可以减小装配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见图1,一种双层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有上层液冷板1、下层液冷板2、进水接头3、出水接头4、进水管5、出水管6和三通接头7,上层液冷板1是由两块上液冷板拼接而成,每个上液冷板上均设置有对应的上液冷管道101,下层液冷板2是由两块下液冷板拼接而成,每个下液冷板上均设置有对应的下液冷管道201,进水接头3通过进水管5与其中一块下液冷板上的进水快插接头8连接,另一块下液冷板上设置有下连通快插接头9,其中一块上液冷板上设置有上连通快插接头10,且下连通快插接头9的进口与另一块下液冷板连接,下连通快插接头9的出口通过连通管11与上连通快插接头10的进口连接,上连通快插接头10的出口与其中一块上液冷板连接,上层液冷板上设置有上快插接头12,下层液冷板上设置有下快插接头13,两块上液冷板均与上快插接头12的进口连接,两块下液冷板均与下快插接头13的进口连接,上快插接头12的出口、下快插接头13的出口分别与三通接头7的两个端口对应连接,三通接头7的另一端口通过出水管6与出水接头4连接,进水快插接头8和下快插接头13之间通过其中一个下液冷管道201连通,下连通快插接头9和下快插接头13之间通过另一个下液冷管道201连通,进水快插接头8和下连通快插接头9之间连接有分支管202,其中一个上液冷管道101的两端分别与上连通快插接头10、上快插接头12连通,另一个上液冷管道101的两端分别与上连通快插接头10、上快插接头12连通。

其中,进水接头3和出水接头4上均内置有温度传感器;进水管5、出水管6、连接上快插接头12和三通接头7的管道、连接下快插接头13和三通接头7的管道、以及连通管11均选用尼龙波纹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冷却液依次进水接头3、进水管5和进水快插接头8进入到下层液冷板2中,一部分冷却液经其中一个下液冷管道201后由下快插接头13排出,另一部分冷却液依次经分支管202、下连通快插接头9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到另一个下液冷管道201后由下快插接头13排出,另一路依次由连通管11、上连通快插接头10进入到两个下液冷板的下液冷管道201对两个下液冷板降温后,由上快插接头12排出,最后下快插接头13和上快插接头12排出的冷却液均依次经三通接头7、出水管6后从出水接头4排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