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电池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9058发布日期:2019-06-18 23:53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电池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电池包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具有噪音小、行驶稳定性高,零排放等优势,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减少尾气排放,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进而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电池包都采用一层模组结构。现有的一层模组结构无法满足单个电池包电量的需求。为了增加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单个电池包的电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电池包结构,该电池包结构可以增加单个电池包的电量,提供汽车的续航里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层电池包结构,包括上层模组、下层模组和异型铜排,上层模组和下层模组通过异型铜排导通,所述异型铜排的一端与上层模组的电极连接,异型铜排的另一端与下层模组的电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模组与下层模组之间设有托架Ⅰ,所述上层模组固定连接在托架Ⅰ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结构还包括下壳体和托架Ⅱ,下层模组固定连接在托架Ⅱ上,托架Ⅱ放置在下壳体中并与下壳体连接,所述托架Ⅰ位于下壳体的顶部并与下壳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托架Ⅰ与下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倒置的L型支架,托架Ⅰ位于倒置L型支架的上方,托架Ⅰ固定连接在倒置L型支架的横板上,倒置L型支架的竖板固定连接在下壳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双层电池包结构还包括用于将下壳体与车身连接的脚座,下壳体固定连接在脚座上,脚座固定连接在车身上。

进一步的,所述脚座包括板Ⅰ和板Ⅱ,板Ⅱ与板Ⅰ垂直连接构成倒置的T 型结构,下壳体的底部与板Ⅰ贴合,下壳体的侧壁与板Ⅱ的一侧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加强立柱,加强立柱贴合在下壳体的外侧壁上,加强立柱的一端连接在板Ⅰ上,加强立柱的另一端与下壳体顶部的翻边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脚座上设有加强板,加强板设置在倒置T型结构上远离下壳体的一边,加强板的一条边连接在板Ⅰ上,加强板的另一条边连接在板Ⅱ上。

进一步的,所述双层电池包结构还包括上壳体,上壳体上设有翻边Ⅱ,上壳体罩设在上层模组上,翻边Ⅱ与翻边Ⅰ贴合,翻边Ⅰ和翻边Ⅱ上均设有安装孔,上壳体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孔连接在下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立柱为U型槽体结构,且加强立柱上设有减料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上层模组和下层模组集成在同一个电池包中构成双层电池包结构,上层模组和下层模组通过异型铜排导通,这样可以增加单个电池包的电量,提高汽车的续航里程。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托架Ⅰ,托架Ⅰ将上层模组与下层模组隔开,避免上层模组与下层模组直接接触,造成损伤;托架Ⅰ通过倒置的L型支架连接在下壳体,不仅方便安装、增加了结构强度,还节省了安装空间。

3、本实用新型脚座的设置,避免了电池包直接贴合在车身上,造成散热困难,而且如果电池包直接连接在车身上,当路面不好时,电池包随车身振动剧烈,容易造成电池包损坏。

4、本实用新型托架Ⅰ固定连接在下壳体的顶部,实际上上层模组和托架Ⅰ的重量都是由下壳体支撑的,为增加下壳体的结构强度,在下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加强立柱;为减轻电池包的重量,设计加强立柱为U型槽体结构,且在加强立柱上设有减料孔,在保证下壳体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又避免过了多的增加电池包的总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层电池包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层电池包内部结构与下壳体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上层模组;2、下层模组;3、异型铜排;4、托架Ⅰ;5、下壳体;51、翻边Ⅰ;6、托架Ⅱ;7、L型支架;8、加强立柱;81、减料孔;9、脚座;91、板Ⅰ;92、板Ⅱ;93、加强板;10、上壳体;11、翻边Ⅱ。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平面方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双层电池包结构,包括上层模组1、下层模组2和异型铜排3,上层模组1和下层模组2通过异型铜排3导通,异型铜排3 的一端与上层模组1的电极连接,异型铜排3的另一端与下层模组2的电极连接。异型铜排3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不同的电极,例如异型铜排3的一端连接正极,另一端连接负极。上层模组1和下层模组2集成在同一个电池包中,上层模组1和下层模组2通过异型铜排3导通,这样可以增加单个电池包的电量,提高汽车的续航里程。

上层模组1与下层模组2之间设有托架Ⅰ4,上层模组1固定连接在托架Ⅰ 4上。托架Ⅰ4将上层模组1与下层模组2隔开,避免上层模组1与下层模组2 直接接触,造成损伤。

电池包结构还包括下壳体5和托架Ⅱ6,下层模组2固定连接在托架Ⅱ6上,托架Ⅱ6放置在下壳体5中并与下壳体5连接,托架Ⅰ4位于下壳体5的顶部并与下壳体5连接。托架Ⅰ4与下壳体5的连接处设有倒置的L型支架7,托架Ⅰ 4位于倒置L型支架7的上方,托架Ⅰ4固定连接在倒置L型支架7的横板上,倒置L型支架7的竖板固定连接在下壳体5的侧壁上。托架Ⅰ4通过倒置的L 型支架7连接在下壳体5,不仅方便安装、增加了结构强度,还节省了安装空间。

双层电池包结构还包括用于将下壳体5与车身连接的脚座9,下壳体5固定连接在脚座9上,脚座9固定连接在车身上,脚座9的设置避免电池包直接贴合在车身上,造成散热困难,而且如果电池包直接连接在车身上,当路面不好时,电池包随车身振动剧烈,容易造成电池包损坏。

脚座9包括板Ⅰ91和板Ⅱ92,板Ⅱ92与板Ⅰ91垂直连接构成倒置的T型结构,下壳体5的底部与板Ⅰ91贴合,下壳体5的侧壁与板Ⅱ92的一侧贴合。为增加脚座9的结构强度,脚座9上设有加强板93,加强板93设置在倒置T型结构上远离下壳体5的一边,加强板93的一条边连接在板Ⅰ91上,加强板93的另一条边连接在板Ⅱ92上。

托架Ⅰ4固定连接在下壳体5的顶部,实际上上层模组1和托架Ⅰ4的重量都是由下壳体5支撑的,为增加下壳体5的结构强度,在下壳体5的外侧壁上设有加强立柱8,加强立柱8贴合在下壳体5的外侧壁上,加强立柱8的一端连接在板Ⅰ91上,加强立柱8的另一端与下壳体5顶部的翻边Ⅰ51连接。为减轻电池包的重量,设计加强立柱8为U型槽体结构,且在加强立柱8上设有减料孔81,在保证下壳体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又避免过了多的增加电池包的总量。

双层电池包结构还包括上壳体10,上壳体10上设有翻边Ⅱ11,上壳体10 罩设在上层模组1上,翻边Ⅱ11与翻边Ⅰ51贴合,翻边Ⅰ51和翻边Ⅱ11上均设有安装孔,上壳体10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孔连接在下壳体5上,这样可将上层模组1和下层模组2保护起来,避免电池包随车颠簸时,上层模组1和下层模组2收到磕碰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中的紧固件为能实现连接固定功能的连接件,例如:螺栓、螺母、螺钉、螺丝等。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