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6141发布日期:2019-05-07 20:4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苹果接口转接装置,其插头部分,由于端子(金手指)正反向之后,排列顺序会颠倒的关系,所以一般只有正向的端子是可以插接导通的,也即是说,传统的苹果接口转接装置的插头部分,只能实现正向的插接,而不能实现正反向双向插接。另外,苹果数码产品,如苹果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外接设备插入的检测识别功能,其工作原理大致如下:苹果插头的铁壳部分的左右两侧会设置有卡钩位,该卡钩位是金属卡钩位时,插头插入接口后,卡钩位与接口内的接地端相接触,苹果会识别到有外接装置插入,并发送串码(检测码)进行检查;由于转接装置是起到接口转接的作用,只是一个中转装置,如果每次插入都被检测识别,会影响用户体验,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可以不触发苹果产品检测识别功能的转接装置,当该转接装置单独插入时,可以避免苹果产品发送串码(检测码)进行检查。最后便是,传统的转接装置,其插头的基座部分过于大,占据空间,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因此,传统的转接装置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作出改进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装置,使得插头部分正插与反插的具有一致性,进而实现正反插功能。另外,当该转接装置单独插入时,不触发苹果产品检测识别功能,避免苹果产品发送串码(检测码)进行检查,提高用户体验。并且,对转接装置的整体构造进行改进,以使得插头的基座部分可以做得很小巧,提高手持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接装置,包括插头部、插口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插头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插口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部包括基座、铁壳、胶填充体、A面印制电路板、B面印制电路板及金手指,其中,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的前部设置有A面金手指焊盘,所述B面印制电路板的前部设置有B面金手指焊盘,所述金手指焊接在A面金手指焊盘、B面金手指焊盘上,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与B面印制电路板相配合,使得A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与的B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相对应导通,进而使得插头部实现正插与反插的一致性。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的后部设置有触点焊盘,所述连接部一端的触点焊接在触点焊盘上;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B面印制电路板为双层印制电路板,该双层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过孔,使得A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与B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交错导通。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一端的触点夹设在A面印制电路板的后部与B面印制电路板的后部之间,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与B面印制电路板压合,使得A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与的B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相对应导通。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的后部设置有触点焊盘,所述连接部一端的触点焊接在触点焊盘上;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与B面印制电路板压合,使得A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与的B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相对应导通。

其中,所述A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包括八个,面向A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从左至右分别为A1金手指、A2金手指、A3金手指、A4金手指、A5金手指、A6金手指、A7金手指、A8金手指;所述B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包括八个,面向B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从左至右分别为B1金手指、B2金手指、B3金手指、B4金手指、B5金手指、B6金手指、B7金手指、B8金手指;所述B1金手指位于A8金手指的背面,B2金手指位于A7金手指的背面,B3金手指位于A6金手指的背面,B4金手指位于A5金手指的背面,B5金手指位于A4金手指的背面,B6金手指位于A3金手指的背面,B7金手指位于A2金手指的背面,B7金手指位于A1金手指的背面;所述A1金手指、A2金手指、A3金手指、A4金手指、A5金手指、A6金手指、A7金手指、A8金手指分别依次对应DA1、D1+、D1-、5V、DA2、D2-、D2+、GND,B1金手指、B2金手指、B3金手指、B4金手指、B5金手指、B6金手指、B7金手指、B8金手指分别依次对应DA2、D2+、D2-、5V、DA1、D1-、D1+、GND;所述A1金手指与B5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2金手指与B7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3金手指与B6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4金手指与B4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5金手指与B1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6金手指与B3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7金手指与B2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8金手指与B8金手指相对应导通。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B面印制电路板及胶填充体设置在铁壳内部,所述基座设置在铁壳后部;所述铁壳的前部上侧设置有A面窗口,该A面窗口与A面印制电路板的A面金手指焊盘相对应;所述铁壳的前部下侧设置有B面窗口,该B面窗口与B面印制电路板的B面金手指焊盘相对应;所述铁壳前部的左侧设置有右卡钩位窗口,右侧设置有右卡钩位窗口;所述基座及胶填充体为一体注塑成型,其中,胶填充体进入铁壳的内部对A面印制电路板、B面印制电路板与铁壳之间的空间进行填充,进入铁壳的A面窗口、B面窗口,对A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B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之间的空间进行填充,进入铁壳的左卡钩位窗口、右卡钩位窗口,形成左塑胶卡钩位、右塑胶卡钩位。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为FPC柔性电路板。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FPC柔性电路板外侧设置有包覆体。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与插头部呈60~120度夹角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与插头部呈90度夹角设置。

作为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铁壳的A面窗口的左右两侧对应铁壳的左卡钩位窗口、右卡钩位窗口设置有流胶凹槽,所述铁壳的B面窗口的左右两侧对应铁壳的左卡钩位窗口、右卡钩位窗口亦设置有流胶凹槽。流胶凹槽的存在,能够使得注胶成型时候,胶填充体流胶更加均匀顺畅,提高注塑成型效果。

作为一种技术方案,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的后部设置有触点焊盘,所述连接部一端的触点焊接在触点焊盘上;其中,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的后部的触点焊盘包括七个,第一触点焊盘、第二触点焊盘、第三触点焊盘、第四触点焊盘、第五触点焊盘、第六触点焊盘、第七触点焊盘,分别对应DA1、D1+、D1-、5V、DA2、GND、SHEEL;所述连接部包括七根芯线,七根芯线的一端的触点对应A面印制电路板的后部的触点焊盘,七根芯线触点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第五触点、第六触点、第七触点,分别对应DA1、D1+、D1-、5V、DA2、GND、SHEEL;所述B面印制电路板的后部设置有电阻R1、电阻R2,所述电阻R1与电阻R2串联,然后连接到5V、GND;所述A6金手指与A7金手指短接,所述B2金手指与B3金手指短接,A6金手指、A7金手指短接后通过过孔与B2金手指、B3金手指连接,然后再连接到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采用A、B面双层印制电路板,通过A面印制电路板与B面印制电路板相配合,使得A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与的B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相对应导通,进而使得插头部实现正插与反插的一致性,进而实现正反插功能。第二、铁壳前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左卡钩位窗口、右卡钩位窗口,再配合胶填充体,注胶成型有左塑胶卡钩位、右塑胶卡钩位,由于是塑胶材质,当该转接装置单独插入时,即使与苹果产品接口内的接地端相接触,也不会触发苹果产品检测识别功能,避免苹果产品发送串码(检测码)进行检查,提高用户体验。第三,对转接装置的整体构造进行改进,采用FPC柔性电路板代替传统线缆,在加上基座及胶填充体为一体注塑成型,以使得插头的基座部分可以做得很小巧,提高手持舒适度。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转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隐藏基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隐藏铁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隐藏胶填充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插头隐藏基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图5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连接部、A面印制电路板、B面印制电路板及金手指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金手指在A面印制电路板、B面印制电路板的布局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连接部、A面印制电路板、B面印制电路板及金手指的配合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隐藏基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5为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为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7为实施例八连接部、A面印制电路板、B面印制电路板及金手指的配合示意图一;

图18为实施例八连接部、A面印制电路板、B面印制电路板及金手指的配合示意图二;

图中:插头部1;基座11;铁壳12;A面窗口121;B面窗口122;左卡钩位窗口123;右卡钩位窗口124;左塑胶卡钩位125;右塑胶卡钩位126;流胶凹槽127;胶填充体13;A面印制电路板14;A面金手指焊盘141;触点焊盘142;B面印制电路板15;B面金手指焊盘151;金手指16;连接部2;连接部触点21;包覆体3;电阻R1 4;电阻R2 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9,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转接装置,包括插头部1、插口部(附图中未示出)及连接部2,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插头部1相连接,另一端与插口部2相连接;所述插头部1包括基座11、铁壳12、胶填充体13、A面印制电路板14、B面印制电路板15及金手指16,其中,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14的前部设置有A面金手指焊盘141,所述B面印制电路板15的前部设置有B面金手指焊盘151,所述金手指16焊接在A面金手指焊盘141、B面金手指焊盘151上,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14与B面印制电路板15相配合,使得A面金手指焊盘141上的金手指16与的B面金手指焊盘151上的金手指16相对应导通,进而使得插头部1实现正插与反插的一致性。

具体地,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14的后部设置有触点焊盘142,所述连接部2一端的触点(连接部触点21)焊接在触点焊盘142上;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14、B面印制电路板15为双层印制电路板,该双层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过孔,使得A面金手指焊盘141上的金手指16与B面金手指焊盘151上的金手指16交错导通。过孔也称金属化孔。在双面板和多层板中,为连通各层之间的印制导线,在各层需要连通的导线的交汇处钻上一个公共孔,即过孔。在线路板中,一条线路从板的一面跳到另一面,连接两条连线的孔。在工艺上,过孔的孔壁圆柱面上用化学沉积的方法镀上一层金属,用以连通中间各层需要连通的铜箔。

更具体地,所述A面金手指焊盘141上的金手指16包括八个,面向A面金手指焊盘141上的金手指16,从左至右分别为A1金手指、A2金手指、A3金手指、A4金手指、A5金手指、A6金手指、A7金手指、A8金手指;所述B面金手指焊盘151上的金手指包括八个,面向B面金手指焊盘151上的金手指16,从左至右分别为B1金手指、B2金手指、B3金手指、B4金手指、B5金手指、B6金手指、B7金手指、B8金手指;所述B1金手指位于A8金手指的背面,B2金手指位于A7金手指的背面,B3金手指位于A6金手指的背面,B4金手指位于A5金手指的背面,B5金手指位于A4金手指的背面,B6金手指位于A3金手指的背面,B7金手指位于A2金手指的背面,B7金手指位于A1金手指的背面。

根据苹果头数据线端引脚定义:所述A1金手指、A2金手指、A3金手指、A4金手指、A5金手指、A6金手指、A7金手指、A8金手指分别依次对应DA1、D1+、D1-、5V、DA2、D2-、D2+、GND,B1金手指、B2金手指、B3金手指、B4金手指、B5金手指、B6金手指、B7金手指、B8金手指分别依次对应DA2、D2+、D2-、5V、DA1、D1-、D1+、GND。

既是:所述A1金手指与B5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2金手指与B7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3金手指与B6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4金手指与B4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5金手指与B1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6金手指与B3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7金手指与B2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8金手指与B8金手指相对应导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A面金手指焊盘141与B面金手指焊盘151的金手指16相对应导通的方式是基于苹果头数据线端引脚定义,便于导通布局。其亦可以是完全一一对应式的导通,即,所述A1金手指与B1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2金手指与B2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3金手指与B3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4金手指与B4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5金手指与B5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6金手指与B6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7金手指与B7金手指相对应导通,A8金手指与B8金手指相对应导通。

实施例二

参见图1至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部2一端的触点(连接部触点21)夹设在A面印制电路板14的后部与B面印制电路板15的后部之间,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14与B面印制电路板15压合,使得A面金手指焊盘141上的金手指16与的B面金手指焊盘151上的金手指16相对应导通。

采用连接部一端的触点夹设在A面印制电路板14与B面印制电路板15压合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不用在印制电路板设置触点焊盘,构造上有其优点,而且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优化A面印制电路板与B面印制电路板的电路布图设计,不需要开设过孔便能实现A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与的B面金手指焊盘上的金手指交错导通。

实施例三

参见图1至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14的后部设置有触点焊盘,所述连接部一端的触点焊接在触点焊盘上;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14与B面印制电路板15压合,使得A面金手指焊盘141上的金手指16与的B面金手指焊盘151上的金手指16相对应导通。A面印制电路板14与B面印制电路板15之间直接压合建立导通关系,然后连接部一端的触点在通过触点焊盘与A面印制电路板建立导通关系。

实施例四

参见图1至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14、B面印制电路板15及胶填充体13设置在铁壳12内部,所述基座11设置在铁壳12后部;所述铁壳12的前部上侧设置有A面窗口121,该A面窗口121与A面印制电路板14的A面金手指焊盘141相对应;所述铁壳12的前部下侧设置有B面窗口122,该B面窗口122与B面印制电路板15的B面金手指焊盘151相对应;所述铁壳12前部的左侧设置有左卡钩位窗口123,右侧设置有右卡钩位窗口124;所述基座11及胶填充体13为一体注塑成型,其中,胶填充体13进入铁壳12的内部对A面印制电路板14、B面印制电路板15与铁壳12之间的空间进行填充,进入铁壳的A面窗口121、B面窗口122,对A面金手指焊盘141上的金手指16、B面金手指焊盘151上的金手指16之间的空间进行填充,进入铁壳12的左卡钩位窗口123、右卡钩位窗口124,形成左塑胶卡钩位125、右塑胶卡钩位126。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左塑胶卡钩位125、右塑胶卡钩位126是由铁壳12的左卡钩位窗口123、右卡钩位窗口124、成型模具以及塑胶注塑成型的配合,最终形成;也即是说,成型模具在对应铁壳12的左卡钩位窗口123、右卡钩位窗口124的位置,设计有注塑成型时获得左塑胶卡钩位125、右塑胶卡钩位126的对应构造。

实施例五

参见图1至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或者四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部2为FPC柔性电路板。

其中,FPC柔性电路板的厚度大约在0.12mm,宽度5.10mm。A面印制电路板、B面印制电路板形成的双层印制电路板的厚度大约在0.90mm,宽度5.10mm,长度8.30mm。插头部1(包括基座、铁壳等部分)可以做到10~15mm,非常的小巧,提高手持舒适度。

实施例六

参见图1至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部2与插头部1呈90度夹角设置。所述FPC柔性电路板外侧设置有包覆体3。FPC柔性电路板呈扁平状,包覆体亦呈扁平状,柔软度高,舒适度好,耐弯折。

实施例七

参见附图14至16,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14、15,所述铁壳12的A面窗口121的左右两侧对应铁壳12的左卡钩位窗口123、右卡钩位窗口124设置有流胶凹槽127,所述铁壳的B面窗口122的左右两侧对应铁壳的左卡钩位窗口123、右卡钩位窗口124亦设置有流胶凹槽127。流胶凹槽127的存在,能够使得注胶成型时候,胶填充体流胶更加均匀顺畅,提高注塑成型效果。

实施例八

参见附图14至18,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的后部设置有触点焊盘,所述连接部一端的触点焊接在触点焊盘上;其中,所述A面印制电路板的后部的触点焊盘包括七个,第一触点焊盘、第二触点焊盘、第三触点焊盘、第四触点焊盘、第五触点焊盘、第六触点焊盘、第七触点焊盘,分别对应DA1、D1+、D1-、5V、DA2、GND、SHEEL;所述连接部包括七根芯线,七根芯线的一端的触点对应A面印制电路板的后部的触点焊盘,七根芯线触点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第五触点、第六触点、第七触点,分别对应DA1、D1+、D1-、5V、DA2、GND、SHEEL;所述B面印制电路板的后部设置有电阻R1、电阻R2,所述电阻R1与电阻R2串联,然后连接到5V、GND;所述A6金手指与A7金手指短接,所述B2金手指与B3金手指短接,A6金手指、A7金手指短接后通过过孔与B2金手指、B3金手指连接,然后再连接到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

电阻R1与电阻R2可分别选择49.9kΩ、43.2kΩ。或者其电阻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微调。

本实施例的最大不同点在于,从之前的十个触点焊盘变成了七个触点焊盘。而芯线触点也从之前的十个变成了七个。参见附图8,芯线(或排线)的触点与触点焊盘是一一对应关系。参见图17,本实施例将附图8中,原本两侧的SHEEL触点和触点焊盘合并,变成了第七触点与第七触点焊盘,删除了原本对应D2+与D2-的触点及触点焊盘;由于删除了原本对应D2+与D2-的触点及触点焊盘,因此,增加电阻R1与电阻R2来对应D2+与D2-,使得无论是A面印制电路板还是B面印制电路板上的D2+与D2-,无需对应地接到触点焊盘,即,所述A6金手指与A7金手指短接,所述B2金手指与B3金手指短接,A6金手指、A7金手指短接后通过过孔与B2金手指、B3金手指连接,然后再连接到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如此一来,可以减少芯线、芯线触点、触点焊盘,乃至减少过孔,简化加工工序,提高产品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一种转接装置,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