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4393发布日期:2019-05-03 18:4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大幅提高使用寿命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连接器,外导体的锁紧方式主要有螺纹锁紧,弹性卡扣锁紧,推拉自锁型等;内导体主要采用刚性插针10,弹性插孔20的方式来实现电气连接,如图1所示。这种连接方式结构复杂,成本高,使用寿命低,并且当产品受到外力作用时,不能自动断开,在某些场合(特别是医疗领域)会有很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大幅提高使用寿命的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包括相插接的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包括第一外壳及设置于第一外壳内的第一磁铁和弹性接触件,所述插座包括第二外壳及设置于第二外壳内的第二磁铁和刚性接触件,所述第一外壳的端部形成插接部,所述第二外壳内形成与所述插接部相配合的插接槽;所述弹性接触件与所述刚性接触件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还通过导向定位结构相导向插接,所述导向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键位和与键位相配合的至少一键槽,所述键位设置于第一外壳的插接部外壁上,所述键槽设置于第二外壳的插接槽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刚性接触件的与所述弹性接触件相接触的端部为向外凸出的弧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壳内设置用于固定弹性接触件且供所述弹性接触件穿过的第一接触件固定部,所述第二外壳内设置用于固定刚性接触件且供所述刚性接触件穿过的第二接触件固定部,所述刚性接触件的端部穿出所述第二接触件固定部,所述刚性接触件与所述弹性接触件相弹性接触。

优选地,所述弹性接触件的与所述刚性接触件相接触的端部收纳于所述第一接触件固定部内或与所述第一接触件固定部的端面齐平。

优选地,所述弹性接触件的与所述刚性接触件相接触的端部穿出所述第一接触件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接触件的与刚性接触件相接触的端部为向外凸出的弧面。

优选地,所述弹性接触件和刚性接触件均通过限位台阶限位固定于各自对应的接触件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接触件包括接触本体和与所述接触本体相弹性连接的弹性接触头,所述弹性接触头与刚性接触件相弹性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通过机械固定方式或超声波焊接方式固定于各自对应的外壳内。

优选地,所述插头为直式插头或弯式插头。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集成射频连接器、电源连接器、信号连接器、光纤连接器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器于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内还均设置相对应的且起插接导向作用的射频接触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插头和插座上内置磁铁,依靠磁铁的磁力,使两者实现机械和电气的可靠连接,减少连接时间;内导体内置弹性接触件,依靠弹簧的弹性功能实现插针插孔的有效连接,增加产品使用寿命;采用相配合的键槽和键位结构,具有导向定位功能,引导插头和插座正确插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内导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头和插座组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直式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4、图5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插头和插座分体的不同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插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导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弯式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插头,11、第一外壳,111、插接部,112、键位,12、第一磁铁,13、弹性接触件,131、接触本体,132、弹性接触头,133、第二限位台阶,14、第一接触件固定部,141、第一限位孔,142、第一限位台阶,15、射频接触件,2、插座,21、第二外壳,22、插接槽,221、键槽,23、第二接触件固定部,231、第二限位孔,232、第三限位台阶,24、第二磁铁,25、刚性接触件,251、第四限位台阶,26、射频接触件,10、刚性插针,20、弹性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连接器,包括相插接的插头1和插座2,结合图3~图5所示,插头1包括第一外壳11及设置于第一外壳11内的第一磁铁12、弹性接触件13和第一接触件固定部14,其中,第一外壳11的端部形成插接部111。第一接触件固定部14用于绝缘密封固定弹性接触件13于第一外壳11内,且供弹性接触件13穿过。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件固定部14的外端面与第一外壳11的外端面齐平,即位于同一平面。第一接触件固定部14内轴向设置有供弹性接触件13穿过的第一限位孔141,且该第一限位孔141内形成一用于限位弹性接触件13的第一限位台阶142。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弹性接触件13包括接触本体131和与接触本体131相弹性连接的弹性接触头132,即弹性接触头132可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伸缩。接触本体131上形成有与第一限位台阶142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台阶133,弹性接触件13通过两个限位台阶142、133配合限位于第一接触件固定部14内。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弹性接触件13的弹性接触头132收纳于第一接触件固定部14内,且其自由端(即靠近插座的一端)与第一接触件固定部14的端面齐平。弹性接触件13收纳于第一外壳11的结构有利于增加弹性接触件13的使用寿命。在其他替换实施例中,弹性接触件13的弹性接触头132也可以突出第一接触件固定部14的端面。且对于弹性接触头132的自由端可以是向外凸出的弧面,也可以是平面或其他形状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弹性接触头132的自由端为向外凸出的弧面。

第一磁铁12固定于第一外壳11内且靠近第一外壳11的端部(与插座相插接的端部)设置,实施时,第一磁铁12可通过机械固定方式或超声波焊接方式固定于第一外壳11内。

实施时,插头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直式插头,也可以为如图8所示的弯式插头。

结合图4~图6所示,插座2包括第二外壳21及设置于第二外壳21内的插接槽22、第二接触件固定部23、第二磁铁24和刚性接触件25,其中,插接槽22由第二外壳21的端部(与第一外壳21相插接的端部)相内凹陷形成,与第一外壳11上的插接部111相配合,即第一外壳的插接部111插入到第二外壳的该插接槽22内,实现两个外壳11、21的对接。

第二接触件固定部23用于绝缘密封固定刚性接触件25于第二外壳21内,本实施例中,第二接触件固定部23的外端面即为上述插接槽22的底面。第二接触件固定部23内轴向设置有供刚性接触件25穿过的第二限位孔231,且该第二限位孔231内形成一用于限位刚性接触件25的第三限位台阶232。

刚性接触件25上形成有与第三限位台阶232相配合的第四限位台阶251,刚性接触件25通过这两个限位台阶251、232配合限位于第二接触件固定部23内。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刚性接触件25与弹性接触件13相接触的端部穿出第二接触件固定部23,即刚性接触件25的端面突出第二接触件固定部23的端面。且刚性接触件25的该端部为向外凸出的弧面,该凸出的弧面结构可以给予弹性接触头132一定的弹性作用力,实现依靠弹性接触头132的弹性功能实现弹性接触件13和刚性接触件25的有效连接,相比于传统刚性插针和弹性插孔的连接方式,有效增加了使用寿命,从传统的500次到数万次。

第二磁铁24固定于第二外壳21内且靠近第二外壳21的端部(与第一外壳11相插接的端部)设置,与第一磁铁12一样,实施时,第二磁铁24可通过机械固定方式或超声波焊接方式固定于第二外壳21内。第二磁铁24的磁性与第一磁铁12的磁性相反,第一外壳11插接到第二外壳21内后通过第一磁铁12和第二磁铁24相磁吸,实现插头1和插座2的可靠连接,与传统插头1和插座2的插接结构相比,容易插拔,提高产品可靠高,可减少连接时间,增加产品寿命,且提升使用舒适度。

更优选地,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21之间还通过导向定位结构相导向插接。具体地,所述导向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键位112和与键位112相配合的至少一键槽221,所述键位112设置于第一外壳11的插接部111外壁上,所述键槽221设置于第二外壳21的插接槽22内壁上,键槽221和键位112两者具有导向定位功能,引导插头1和插座2正确插合。插接时,将键位112对准键槽221,将第一外壳11插入到第二外壳21内。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可以集成射频连接器、电源连接器、信号连接器、光纤连接器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器于一体。结合图3和图6所示,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内均设置相对应的射频接触件15、26,该射频接触件15、26除了起射频信号电气连接的作用,还在插头1与插座2插接时起到插接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