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电池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5503发布日期:2019-10-19 03:08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电池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箱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电池箱体。



背景技术:

电池作为目前电动汽车的动力能量来源,是影响电动汽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电池的安全性直接影响整车的安全性,电池箱体作为电池的载体,对电池的安全和防护起到关键作用。一般电池箱体采用低合金高强度冷轧钢制成,整体较重,而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温度较高,热量不易散出,因此需要增加辅助零件散热。

现有散热是在电池箱体上增加散热器来降温,例如中国专利(CN201720454337.9)揭示的一种电池箱体,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上的热调节机构,箱体用于承载电池组,热调节结构用于对电池组进行自动散热,热调节机构包括控制装置、散热部件和温度传感器,该散热部件为散热片,散热片是一面铜片和一面由多个铝条结合制成的中空片状结构,铜片靠近电池组的表面,铜的导热性好,能够及时将电池组产生的热量传递出去,而铝条能将铜片上的热量传递散发。

但是,电池组是由多个电池组成,可见为了提升散热效率,需要相应增加散热片的数量,而散热片数量的增加,使得整体结构变得复杂,不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性能好,且结构简单紧凑的汽车用电池箱体。

一种汽车用电池箱体,包括箱体、电池组、导热件、散热件和导热硅胶垫片,所述电池组、所述导热件和所述导热硅胶垫片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多个所述电池呈矩形阵列,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电池组的两侧,并呈S形沿着每排所述电池两侧将所述电池组形成的矩阵的相邻列分隔,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箱体的外部,且连接所述导热件,所述导热硅胶垫片位于所述导热件和所述电池之间。

进一步,所述导热硅胶垫片的横截面呈U形,且包裹所述导热件的下部。

进一步,所述导热硅胶垫片从所述电池中部以上位置开始向上延伸,且超过所述电池的上部。

进一步,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所述通孔和所述电池的下部对应。

进一步,所述导热件呈中空结构。

进一步,所述导热件为铜片。

进一步,所述导热件的数量为一个。

进一步,所述散热件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进一步,所述散热件包括一个基板和多个散热板,多个所述散热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和所述导热件相连接,所述散热板的长度不相等。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硅胶垫片传递至导热件,由导热件将热量带走,且通过散热件散热至箱体外部,使整个电池组在安全的温度内运作,有效提升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另外,箱体上设置有通孔,提升电池的散热性能。还有导热硅胶垫片、导热件和电池之间可紧密贴合,使汽车用电池箱体紧凑,有利于减少占地空间,以减少汽车用电池箱体的整体体积。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用电池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组、导热件和导热硅胶垫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电池箱体、11壳体、12通孔、20电池组、21电池、30导热件、40导热硅胶垫片、50散热件、51散热板、52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汽车用电池箱体包括箱体10、电池组20、导热件30、散热件50和导热硅胶垫片40,电池组20、导热件30和导热硅胶垫片40均设置在箱体10内部,其中,电池组20包括多个电池21,多个电池21呈矩形阵列,导热件30设置于电池组20的两侧,并呈S形沿着每排电池21两侧将电池组20形成的矩阵的相邻列分隔,散热件50位于箱体10的外部,且连接导热件30,导热硅胶垫片40位于导热件30和电池21之间。

电池21的热量通过导热硅胶垫片40传递至导热件30,由导热件30将热量带走,且通过散热件50散热至箱体10外部,使整个电池组20在安全的温度内运作,有效提升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导热硅胶垫片40、导热件30和电池21之间可紧密贴合,使汽车用电池箱体紧凑,有利于减少占地空间,以减少汽车用电池箱体的整体体积。该导热硅胶垫片40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高回弹韧性,能有效避免电池21之间的震动摩擦破损问题,以及电池21之间的短路隐患。

每个箱体10内的电池组20数量可为多个,而每个电池组20分别包括多个电池21。可见,通过导热硅胶垫片40、导热件30和电池21之间紧密贴合,以便放置多个电池组20及其它零部件。

如图1所示,箱体10为一封闭的箱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箱体10是由至少两个壳体11扣接而成,以便箱体10组装,以及便于电池组20和导热件30等部件放入到箱体10内部。

如图3所示,导热硅胶垫片40的横截面呈U形,且包裹导热件30的下部,即导热硅胶垫片40没有包裹整个导热件30,该导热件30的上部裸露,且没有和导热件30接触。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导热件30均没有和电池21有接触。继续参考图3,导热硅胶垫片40从电池21中部以上位置开始向上延伸,且超过电池21的上部,即电池21下部是裸露的,该裸露的电池21部分可直接散热到箱体10内部,参考图1,箱体1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2,多个通孔12和电池21的下部对应,多个通孔12使箱体10内部空气流通,以对电池21进行散热。该通孔12对应设置有过滤网,防止灰尘等进入箱体10内部。

由上述可知,通过导热件30吸附电池21上部的热量,以及通过箱体10上的通孔12散出电池21下部的热量,有效提升电池21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导热件30为中空结构,内部可通过冷空气或冷凝水,通过流动的水或空气吸附电池21产生的热量。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导热件30为铜片,通过铜片的导热性吸附电池21产生的热量。

如图2和图3所示,导热件30的数量可为一个。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导热件30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个导热件30分别连接有散热件50。需要说明的是,当导热件30呈中空结构时,多个导热件30内部可相连通,以便于冷空气或冷凝水的通入。

散热件50的数量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施例中,散热件5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导热件30的两端。在其它实施例中,散热件5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其中,导热件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散热件50,以及导热件30中部也设置有散热件50。通过相应增加散热件50的数量,可提升散热效果。

如图4所示,散热件50包括一个基板52和多个散热板51,多个散热板51设置在基板52上,基板52和导热件30相连接,通过多个散热板51散出热量。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散热板51设置在基板52同一侧,且沿着基板52长度方向阵列设置,相邻的两个散热板51之间存在间隙,用于散热。基板52连接散热板51相反侧连接导热件30。继续参考图4,散热板51的长度可不相等。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采用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