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4157发布日期:2019-07-10 09:48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市场对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要求越来越高,逐渐出现各种新型的高效率产品,例如叠瓦光伏组件、双面发电组件等。常规的光伏组件包括透明盖板、背板及封装于透明盖板和背板之间的封装胶膜和电池串,光线自透明盖板进入光伏组件内部并照射到电池串的表面,实现光电转换,而电池串有大量的电池片串接而成,而电池片的表面设有搜集电流的栅线电极,相邻的电池片之间通过焊带进行串接。众所周知,光伏电池片的电性能与其受光面面积也直接关系,而电池片表面布满的栅线电极则会牺牲掉部分受光面积,使得电池片的部分区域受到栅线电极的遮挡而无法产生光生电流,进而无法使电池片的发电效率最大化。而且,电池片之间采用焊带连接的方式对工艺和设备的精准度要求都很高,制程工艺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受光面积不充分、电性能不佳的问题。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光伏组件,包括透明盖板、光伏电池串及背板,所述光伏电池串包括若干电池片及串接所述电池片的透明导电薄膜,所述电池片为无主栅线电池片,其受光面上仅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细栅线电极,所述透明导电薄膜粘结至相邻两个电池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导电薄膜的宽度与所述电池片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导电薄膜覆盖住光伏电池片的整个受光面。

进一步地,在相邻的两个电池片中,所述透明导电薄膜的一端覆盖于一个电池片的受光面上,另一端则覆盖于另一个电池片的背光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导电薄膜呈矩形薄片状。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导电薄膜呈带状。

进一步地,所述细栅线电极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带状导电薄膜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带状导电薄膜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细栅线电极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一整片导电薄膜覆盖在电池片上将相邻的电池片串接起来,取代传统的焊带焊接的方式,与之配合的是,电池片采用无主栅线电极的设计,这样就避免了焊带、主栅线电极对电池片受光面积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改善电池片的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的内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的相邻两个电池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电池片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请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其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叠加的透明盖板10、上层封装胶膜20、光伏电池串30、下层封装胶膜40及背板50,前述各个部件经过层压机进行高温层压后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光伏电池串通过汇流条(未图示)向外引出,并接入至接线盒(未图示)内。

如图2所示,所述光伏电池串30包括若干电池片31及串接所述电池片31的透明导电薄膜32,其中,所述电池片31为无主栅线电池片,即电池片31的受光面上无主栅线电极(Bus bar),仅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细栅线电极33,而所述导电薄膜32呈片状,其覆盖于所述电池片31上,具体来说,在相邻设置的两个电池片31中,所述导电薄膜32的一半覆盖于一个电池片31的受光面上,导电薄膜32的另一半覆盖于另一个电池片31的背光面上,从而该相邻的两个电池片31被所述导电薄膜32串接起来。所述导电薄膜32覆盖住所述电池片31的整个受光面和整个背光面,也就是说,所述导电薄膜32的宽度与电池片31的宽度相等。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电薄膜32的厚度为10-100μm,其包括基材(未图示)及覆盖于基材表面的导电层(未图示),而所述导电层的表面通过粘合剂粘结至所述电池片31上,因此,所述导电薄膜32与电池片31之间还存在粘合剂层(未图示)。所述导电薄膜32将相邻两个电池片31进行互联,所述电池片31受光面上的细栅线电极33搜集电流后将直接经由所述导电薄膜32传递至相邻的电池片31。所述导电薄膜32为透明材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薄膜32也可以是带状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31的受光面上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细栅线电极33,且细栅线电极3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带状导电薄膜3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带状导电薄膜3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细栅线电极33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一整片导电薄膜32覆盖在电池片31上将相邻的电池片31串接起来,取代传统的焊带焊接的方式,与之配合的是,电池片31采用无主栅线电极的设计,这样就避免了焊带、主栅线电极对电池片31受光面积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改善电池片31的电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