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1311发布日期:2019-10-15 21:5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

现有的电池结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盖、电池壳和电池卷芯,电池盖盖设于电池壳上,且电池盖与电池壳共同围成电池内腔,电池卷芯设置于电池内腔内,且所述电池卷芯的极耳分别与电池盖和电池壳焊接。对极耳的焊接是为了确保极耳能够稳定地与电池盖和电池壳连接,保证电池卷芯的稳定输出。但焊接极耳的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焊接极耳的方式会提高电池结构的生产制作难度,需要操作精度非常高的设备对极耳方可焊接,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第二,焊接极耳的方式在电池内腔的内压过大时,焊接的极耳无法脱离电池盖和电池壳,即电池结构在内压过大时电池卷芯还在对外输送电压,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严重时会导致电池结构的爆炸或者电池电解液喷发,严重危及用户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极耳免焊接的,当电池内压过大时,极耳能够及时与电池盖和/或电池壳分离的,进而完成断路保护的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包括:

封装组件,所述封装组件包括电池盖、密封胶圈和电池壳,所述电池盖卡置于所述密封胶圈内,以使所述密封胶圈与所述电池壳的内壁相顶持,所述电池壳和所述电池盖共同围成电池内腔,且所述电池壳和/或所述电池盖上设置有夹持弹性部;

电池卷芯,所述电池卷芯设置于所述电池内腔内,所述电池卷芯内开设有避位孔,且所述电池卷芯上设置有极耳;及

中心柱,所述中心柱位于所述避位孔内,所述夹持弹性部与所述极耳顶持时,用于使所述极耳被顶持至所述中心柱的端部位置处,进而使所述极耳被夹持于所述夹持弹性部和所述中心柱的端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弹性部位于所述电池盖上,所述夹持弹性部与所述极耳顶持时,用于使极耳被顶持至中心柱的端部位置处,进而使所述极耳被夹持于所述夹持弹性部和所述中心柱的端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弹性部具体包括上夹持弹性部和下夹持弹性部,所述上夹持弹性部位于所述电池盖上,所述下夹持弹性部位于所述电池壳上,所述极耳具体包括上极耳和下极耳,所述中心柱包括顺序连接的前端柱、中端柱和后端柱;

其中,所述上夹持弹性部与所述上极耳顶持时,用于使所述上极耳被顶持至所述前端柱,进而使所述上极耳被夹持于所述上夹持弹性部和所述前端柱之间;

所述下夹持弹性部与所述下极耳顶持时,用于使下极耳被顶持至后端柱,进而所述下极耳被夹持于所述下夹持弹性部和所述后端柱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夹持弹性部朝向所述电池内腔的方向向下凹陷。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夹持弹性部朝向所述电池内腔的方向向上凸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端柱与所述上极耳之间设置有上绝缘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端柱与所述下极耳之间设置有下绝缘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避位孔位于所述电池卷芯的中部位置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壳包括顺序连接的封装壳体和折弯封边,所述封装壳体与所述电池盖共同围成电池内腔,所述电池盖卡置于所述密封胶圈内,以使所述密封胶圈分别与封装壳体的内壁和所述折弯封边的内壁相抵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壳体和所述折弯封边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通过设置封装组件、电池卷芯及中心柱。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将电池卷芯放入至电池内腔中,当电池盖卡置于密封胶圈内时,密封胶圈会与电池壳的内壁相顶持,进而将电池盖固定在电池壳上;此外,电池壳和/或电池盖上设置有夹持弹性部,夹持弹性部与极耳顶持时,用于使极耳被顶持至中心柱的端部位置处,进而使极耳被夹持于夹持弹性部和中心柱的端部之间,即极耳不需要与电池盖和电池壳焊接即可完成连接,当电池内腔的内压过大时,内压会让夹持弹性部产生形变,在内压力的作用下,极耳不再被夹持于夹持弹性部和中心柱的端部之间,即实现了断路保护,防止内压过大时电池卷芯还对外输送电压,引发相应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一种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10包括封装组件100、电池卷芯200及中心柱300。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封装组件100起到封装及保护电池卷芯200的作用;电池卷芯200起到对外接用电设备提供电压的作用;中心柱300起到电池卷芯200的极耳及防止电池卷芯200过度膨胀的作用,保护电池卷芯200。

请再次参阅图2,封装组件100包括电池盖110、密封胶圈120和电池壳130,电池盖110卡置于密封胶圈120内,以使密封胶圈120与电池壳130的内壁相顶持,电池壳130和电池盖110共同围成电池内腔,且电池壳130和/或电池盖110上设置有夹持弹性部140。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电池盖110和电池壳130均起到封装保护电池卷芯200的作用,同时电池盖110和电池壳130共同围成电池内腔,电池内腔用于放置电池卷芯200;密封胶圈130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放置外界的水滴进入至电池内腔内,造成电池卷芯200的短路;夹持弹性部140用于与中心柱300配合使用,完成电池卷芯200的极耳与电池盖110和电池壳130的免焊接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2,电池卷芯200设置于电池内腔内,电池卷芯200内开设有避位孔210,且电池卷芯200上设置有极耳220。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卷芯200起到对外接用电设备提供电压的作用;避位孔210的开设,可以使得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10的结构更加紧凑。

请再次参阅图2,中心柱300位于避位孔210内,夹持弹性部140与极耳220顶持时,用于使极耳220被顶持至中心柱300的端部位置处,进而使极耳220被夹持于夹持弹性部140和中心柱300的端部之间。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壳130和/或电池盖110上设置有夹持弹性部140,夹持弹性部140与极耳220顶持时,用于使极耳220被顶持至中心柱300的端部位置处,进而使极耳220被夹持于夹持弹性部140和中心柱300的端部之间,即极耳220不需要与电池盖110和电池壳130焊接即可完成连接,当电池内腔的内压过大时,内压会让夹持弹性部140产生形变,在内压力的作用下,极耳220不再被夹持于夹持弹性部140和中心柱300的端部之间,即实现了断路保护,防止内压过大时电池卷芯还对外输送电压,引发相应的安全事故。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极耳220不需要与电池盖110和电池壳130焊接,当电池内腔的内压过大时,在内压力的作用下,电池盖110的至少部分会脱离密封胶圈120,即在电池内腔的内压过大时,电池盖110与密封胶圈12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或者电池盖110完全脱离密封胶圈120,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10完成自主泄压操作,相比于传统的需要设置防爆片来完成泄压操作的电池结构,本申请的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10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同时结构更加紧凑,无需设置防爆片来即可具备自主泄压的功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中心柱300在装配电池盖110时,中心柱300还可以防止电池盖110过度位移挤压电池卷芯200,即当夹持弹性部140顶持极耳220至中心柱300的端部位置处,使极耳220被夹持于夹持弹性部140和中心柱300的端部之间时,在中心柱300的作用下,电池盖110无法继续下压位移,中心柱300有效地防止了电池盖110因为下压力过大而过度挤压电池卷芯200,造成电池卷芯200,对电池卷芯20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因为电池卷芯200内开设有避位孔210,由于避位孔210的开设,使得电池卷芯200的受力会不均匀,当电池卷芯200因意外因素发生膨胀现象时,位于避位孔210内的中心柱300可以很好的防止电池卷芯200在过度膨胀,从而导致电池卷芯200的损坏。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夹持弹性部140位于电池盖110上,夹持弹性部140与极耳220顶持时,用于使极耳220被顶持至中心柱300的端部位置处,进而使极耳220被夹持于夹持弹性部140和中心柱300的端部之间。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制造工艺的难度,可仅在电池盖110上设置夹持弹性部140,夹持弹性部140的工作原理不再重复阐述,请参阅上述的夹持弹性部140的工作原理。需要强调的是,夹持弹性部140是具备一定的形变能力,当电池盖110顶持夹持弹性部140至中心柱300的端部位置处时,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原则,中心柱300同样也会通过极耳220向上顶持夹持弹性部140,夹持弹性部140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定的形变,当夹持弹性部140向上发生形变时,电池盖110的直径会发生一定量的增大,使得电池盖110与电池壳13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强,即电池盖110能够更加稳定安装在电池壳130上,优化电池盖110与电池壳13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进一步提升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10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图3和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夹持弹性部140具体包括上夹持弹性部141和下夹持弹性部142,上夹持弹性部141位于电池盖110上,下夹持弹性部142位于电池壳130上,极耳220具体包括上极耳221和下极耳222,中心柱300包括顺序连接的前端柱310、中端柱320和后端柱330;

其中,上夹持弹性部141与上极耳221顶持时,用于使上极耳221被顶持至前端柱310,进而使上极耳221被夹持于上夹持弹性部141和前端柱310之间;

下夹持弹性部142与下极耳222顶持时,用于使下极耳222被顶持至后端柱330,进而下极耳222被夹持于下夹持弹性部142和后端柱330之间。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让电池卷芯200的极耳220更好且更稳定的被夹持,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池盖110和电池壳130均设置有夹持弹性部140,夹持弹性部140具体包括上夹持弹性部141和下夹持弹性部142,上夹持弹性部141位于电池盖110上,下夹持弹性部142位于电池壳130上,上夹持弹性部141和下夹持弹性部142的具体工作原理不再重复阐述,请参阅上述的夹持弹性部140工作原理。上夹持弹性部141的设置是为了电池卷芯200的上极耳220被夹持于上夹持弹性部141和前端柱310之间,下夹持弹性部142的设置是为了电池卷芯200的下极耳被夹持于下夹持弹性部142和后端柱330之间,让电池卷芯200的极耳220不需要分别与电池盖110和电池壳130相焊接,大大提高了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10的安全性,当电池内腔内压过大时,上夹持弹性部141和下夹持弹性部142均会在内压力的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形变,让上极耳221和下极耳222不再被夹持,实现断路保护,防止在电池内腔内压过大的情况下,电池卷芯200还对外接用电设备进行供电,造成相应的安全事故。

还需要说明的是,夹持弹性部140除了单单设置在电池盖110上,夹持弹性部140还可以单单设置在电池壳130上,不管夹持弹性部140设置在电池盖110上还是电池壳130上,夹持弹性部140起到的功能和效果均相同,都是为了电池卷芯200的极耳220能够被夹持于夹持弹性部140和中心柱300的端部之间,实现免焊接,当电池内腔的内压过大时,可以在内压力的作用下,夹持弹性部140不再夹持电池卷芯200的极耳220,即实现了在内压过大的情况下的断路保护。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3,在一实施方式中,上夹持弹性部141朝向电池内腔的方向向下凹陷。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上夹持弹性部141朝向电池内腔的方向向下凹陷,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在装配电池盖110时,可以在下压电池盖110的时候,随着电池盖110的下压,朝向电池内腔向下凹陷设置的上夹持弹性部141能够与电池卷芯200的极耳相接触,进而夹持电池卷芯200的极耳220。当然,上夹持弹性部141的朝向可以结合实际的情况灵活设定,例如,上夹持弹性部141朝向电池内腔的方向向上凸起,不同在于,在装配时,上夹持弹性部141朝向电池内腔的方向向上凸起时,需要利用外力将向上凸起的上夹持弹性部141往电池内腔的方向按压,让上夹持弹性部141发生一定的形变去接触电池卷芯200的极耳220。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下夹持弹性部142朝向电池内腔的方向向上凸出。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下夹持弹性部142朝向电池内腔的方向向上凸出,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在装配电池盖110时,可以在下压电池盖110的时候,前端柱310顶持上极耳221时,后端柱330也会顶持下极耳222,同时,下夹持弹性部142也会下压电池盖110的时候顶持下极耳222,让下极耳222被夹持于下夹持弹性部142和后端柱330之间。当然,下夹持弹性部142的朝向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设定,例如,下夹持弹性部142朝向电池内腔的方向向下凹陷,不同在于,在装配时,下夹持弹性部142朝向电池内腔的方向向下凹陷时,需要利用外力将向下凹陷的下夹持弹性部142往电池内腔的方向按压,让下夹持弹性部142发生一定的形变去接触下极耳222。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前端柱310与上极耳221之间设置有上绝缘件。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上绝缘件起到绝缘隔离的作用,考虑到前端柱310的整体机械强度,优选为金属材质制作前端柱310,但就需要将前端柱310与上极耳221之间设置有上绝缘件,防止上极耳221与下极耳222直接短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后端柱330与下极耳222之间设置有下绝缘件。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下绝缘件起到绝缘隔离的作用,考虑到后端柱330的整体机械强度,优选为金属材质制作后端柱330,但就需要将后端柱330与下极耳222之间设置有下绝缘件,防止上极耳221与下极耳222直接短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避位孔210位于电池卷芯200的中部位置处。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避位孔210位于电池卷芯200的中部位置处,使得位于避位孔210的中心柱300和电池卷芯200的受力均匀,延长中心柱300及电池卷芯2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池壳130包括顺序连接的封装壳体131和折弯封边132,封装壳体131与电池盖110共同围成电池内腔,电池盖110卡置于密封胶圈120内,以使密封胶圈120分别与封装壳体131的内壁和折弯封边132的内壁相抵持。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封装壳体131起到保护的作用,保护电池卷芯200;折弯封边132起到限位电池盖110的作用,折弯封边132能够优化电池盖110与电池壳13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折弯封边132的设置可以简化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10的装配工艺,用户仅需将按压电池盖110即可完成装配操作,相比于传统卷边电池结构,本申请的装配工序相对简单,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池壳130设置有夹持弹性部140时,夹持弹性部140位于封装壳体131上。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封装壳体131和折弯封边132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封装壳体131和折弯封边132为一体成型结构的设计,可以提高电池壳130的整体机械强度,延长电池壳130的使用寿命,从而更好地保护电池卷芯200。

本发明的极耳免焊接的电池结构,通过设置封装组件、电池卷芯及中心柱。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将电池卷芯放入至电池内腔中,当电池盖卡置于密封胶圈内时,密封胶圈会与电池壳的内壁相顶持,进而将电池盖固定在电池壳上;此外,电池壳和/或电池盖上设置有夹持弹性部,夹持弹性部与极耳顶持时,用于使极耳被顶持至中心柱的端部位置处,进而使极耳被夹持于夹持弹性部和中心柱的端部之间,即极耳不需要与电池盖和电池壳焊接即可完成连接,当电池内腔的内压过大时,内压会让夹持弹性部产生形变,在内压力的作用下,极耳不再被夹持于夹持弹性部和中心柱的端部之间,即实现了断路保护,防止内压过大时电池卷芯还对外输送电压,引发相应的安全事故。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