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9431发布日期:2019-09-17 22:3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以下简称oled)显示面板因其具有主动发光、高对比度、无视角限制、可实现柔性显示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显示技术领域。

目前,为了提高oled显示面板中的各oled器件的抗水氧特性,通常会采用封装胶(frit)对显示面板进行封装。在具体制作时,需要在封装胶设置区域设置封装胶。在封装胶设置区域的膜层设置复杂,多层金属布线层之间存在交叠区域,也存在未交叠区域,位于上层的金属布线层从和位于下层的金属布线层交叠区域延伸到和位于下层的金属布线层不交叠的区域时,因为高度差存在,容易造成上层的金属布线层的断裂,从而引起显示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封装区域,在所述封装区域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还设置有一电源信号绑定端子区域;从所述显示区域至所述电源信号绑定端子区域方向,所述封装区域包括第一布线区、第二布线区和布线过渡区,所述布线过渡区设置于所述第一布线区和所述第二布线区之间;设置于所述第一布线区的第一金属布线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布线层上并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布线层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从所述第一布线区延伸至所述布线过渡区和所述第二布线区;设置于所述第一布线区、布线过渡区、第二布线区的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二金属布线层;在所述布线过渡区,所述第二金属布线层下设置有过渡垫层,所述过渡垫层靠近所述第一布线区一侧的厚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布线区一侧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过渡垫层从靠近所述第一布线区一侧至靠近所述第二布线区一侧,其厚度逐渐减小。

可选地,在所述布线过渡区靠近所述第二布线区一侧,所述过渡垫层的侧面和底面的夹角小于等于70度。

可选地,所述过渡垫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布线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布线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金属布线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三金属布线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布线区的第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布线层上并覆盖所述第三金属布线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从所述第一布线区延伸至所述布线过渡区和所述第二布线区。

可选地,所述过渡垫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布线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或者,所述过渡垫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布线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过渡垫层包括第一过渡垫层和第二过渡垫层;所述第一过渡垫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布线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或者,所述第一过渡垫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布线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二过渡垫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布线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或者,所述第二过渡垫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布线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过渡垫层的材料为氮化硅或者氧化硅。

可选地,所述过渡垫层面向所述第二金属布线层的一侧为光滑的平面;或者,所述过渡垫层面向所述第二金属布线层的一侧设置有凸起和凹陷结构;或者,所述过渡垫层面向所述第二金属布线层的一侧设置为台阶状。

可选地,所述封装区域还包括反射金属设置区,所述反射金属设置区和所述第二布线区相邻设置,在所述反射金属设置区设置有第一反射金属层。

可选地,所述反射金属设置区和所述第二布线区的膜层高度差小于等于7000埃。

可选地,所述第二金属布线层包括电源信号走线,所述电源信号走线内设置有应力排除孔;在所述应力排除孔内设置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属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者,所述填充层属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或者所述填充层属于所述过渡垫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布线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反射金属层,所述第二反射金属层和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布线层无交叠。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基板通过设置于所述封装区域的封装层贴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位于上层的第二金属布线层下设置过渡垫层,并且设置过渡垫层的结构为靠近第一布线区一侧的厚度大于靠近第二布线区一侧的厚度,这样将第一绝缘层在第一布线区和布线过渡区之间的台阶状的段差处形成一个平缓的坡面,在该坡面成膜的第二金属布线层可以形成连续的膜面,不会发生第二金属布线层断裂或者布线不均等情况,避免了第二金属布线层在封装区域发生布线不良的缺陷,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bb′截面的示意图;

图4至图8为几种不同实施方式中过渡垫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中一种实施方式提供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二中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三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三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三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7为沿图16中cc′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1,第一基板11包括显示区域12和围绕显示区域12的封装区域13。在封装区域13远离显示区域12的一侧还设置有一电源信号绑定端子区域14。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bb′截面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从显示区域12至电源信号绑定端子区域14方向上,封装区域13包括第一布线区15、第二布线区17和布线过渡区16,布线过渡区16设置于第一布线区15和第二布线区17之间。

在第一布线区15设置有第一金属布线层18。可选地,该第一金属布线层18可以是栅极走线层,包括多条栅极走线;或者,该第一金属布线层18可以是源极走线层,包括多条源极走线。在布线过渡区16和第二布线区17未设置该第一金属布线层18。

在第一金属布线层18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9,该第一绝缘层19覆盖第一布线区15的第一金属布线层18,并且第一绝缘层19还从第一布线区15延伸至布线过渡区16和第二布线区17。因为在布线过渡区16和第二布线区17未设置该第一金属布线层18,所以第一绝缘层19并非为一个平整的膜面,而是在第一布线区15和布线过渡区16具有高度差。

在第一布线区15、布线过渡区16、第二布线区17的第一绝缘层19上设置有第二金属布线层20。因为设置于第二金属布线层20下方的第一绝缘层19并非为一个平整的膜面,因此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9上方的第二金属布线层20也不是一个平整的膜面,在第一布线区15和布线过渡区16也具有高度差。

在布线过渡区16,第二金属布线层20下设置有过渡垫层21,该过渡垫层21靠近第一布线区15一侧的厚度大于靠近第二布线区17一侧的厚度。

现有技术中,位于上层的金属布线层从和位于下层的金属布线层交叠区域延伸到和位于下层的金属布线层不交叠的区域时,因为高度差存在,并且该高度差为一个台阶状的段差,容易造成上层的金属布线层的断裂,从而引起显示不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位于上层的第二金属布线层下设置过渡垫层,并且设置过渡垫层的结构为靠近第一布线区一侧的厚度大于靠近第二布线区一侧的厚度,这样在第一绝缘层在第一布线区和布线过渡区之间的台阶状的段差处形成一个平缓的坡面,在该坡面上成膜的第二金属布线层可以形成连续的膜面,不会发生第二金属布线层断裂或者膜层厚度不均等情况,避免了第二金属布线层在封装区域发生布线不良的缺陷,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质量。

可选地,在布线过渡区16靠近第二布线区17一侧,过渡垫层21的侧面和底面的夹角小于等于70度。过渡垫层21的侧面和底面的夹角小于等于70度可以保证形成于其上的第二金属布线层20在布线过渡区16和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夹角也是小于等于70度,小于等于70度的角度范围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二金属布线层20断裂或者膜层厚度不均的风险,并且小于等于70度的角度范围对于过渡垫层21的形成工艺也容易控制。

可选地,如图3所示,过渡垫层21从靠近第一布线区15一侧至靠近第二布线区17一侧,其厚度逐渐减小。过渡垫层21上述形状形成的坡面平缓而连续,可以让位于其上的第二金属布线层20的布线质量提高。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过渡垫层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如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过渡垫层21靠近第一布线区的第一部分211和靠近第二布线区的第二部分212存在一个段差,但该段差相较于第一绝缘层的段差小很多,不影响第二金属布线层的布线质量。过渡垫层的结构可以为不同于图3和图4所示的其他结构,只要设置过渡垫层靠近第一布线区一侧的厚度大于靠近第二布线区一侧的厚度,就可以通过过渡垫层减小第一绝缘层的段差,进而提高第二金属布线层的布线质量。

可选地,如图3所示,过渡垫层21面向第二金属布线层20的一侧为光滑的平面。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过渡垫层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如图5至图8所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过渡垫层21面向第二金属布线层的一侧设置有凸起凹陷结构,该凸起和凹陷结构可以是锯齿状的,如图5所示;还可以是波浪状,如图6所示;或者契形,如图7所示;或者过渡垫层21面向第二金属布线层的一侧设置为台阶状,如图8所示。上述的凸起凹陷结构可以加大过渡垫层面向第二金属布线层一侧的粗糙度,增大过渡垫层21和第二金属布线层的接触面,使第二金属布线层在过渡垫层上的成膜接触强度增大,不易剥脱,进一步提高第二金属布线层的布线质量。

可选地,如图3所示,过渡垫层21设置于第二金属布线层20和第一绝缘层19之间。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过渡垫层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如图9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过渡垫层21设置于第一金属布线层18和第一绝缘层19之间。过渡垫层21靠近第一布线区15的第一金属布线层18设置,并且该过渡垫层21靠近位于第一布线区15的第一金属布线层18一侧的厚度大于靠近第二布线区17一侧的厚度。因为在封装区域,第一布线区15设置有第一金属布线层18,在布线过渡区16和第二布线区17未设置第一金属布线层18,布线过渡区16、第二布线区17和第一布线区15的高度差是第一金属布线层18造成的,在布线过渡区16将过渡垫层21靠近第一布线区15的第一金属布线层18设置,将第一金属布线层18造成的台阶状的段差变为一个平缓的坡面,第一绝缘层19在过渡垫层21的坡面上成膜时也可以形成平缓的坡面,进而第二金属布线层20在第一绝缘层19上成膜时也是形成连续平缓的膜面,不会发生第二金属布线层20断裂或者膜层厚度不均等情况,避免了第二金属布线层20在封装区域发生布线不良的缺陷,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质量。

可选地,在图9所示结构中,过渡垫层21面向第二金属布线层20的一侧可以为光滑的平面,也可以设置凸起凹陷结构。过渡垫层21面向第二金属布线层20的一侧设置为凸起凹陷结构,可以其加大和第一绝缘层19的接触面,使得第一绝缘层19在过渡垫层21上的成膜接触强度增大,不易剥脱。

过渡垫层21的材料绝缘材料,可选地,过渡垫层21的材料为氮化硅或者氧化硅,氮化硅或者氧化硅的致密性和成膜性能好,是形成的过渡垫层的良好材料。

可选地,如图3和图9所示,在第一基板11和第一金属布线层18之间还设置有底层绝缘层22,底层绝缘层22用于将位于底层绝缘层22下层的金属层和第一金属布线层18隔绝绝缘,或者底层绝缘层22用于位于其上的提高第一金属布线层18的布线接触强度。

可选地,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可以圆形显示面板,但本发明并局限于此,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可以是矩形显示面板,或者异形显示面板。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基板,第二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上方,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通过设置于封装区域的封装层贴合。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在位于上层的第二金属布线层下设置过渡垫层,并且设置过渡垫层的结构为靠近第一布线区一侧的厚度大于靠近第二布线区一侧的厚度,这样在第一绝缘层在第一布线区和布线过渡区之间的台阶状的段差处形成一个平缓的坡面,在该坡面成膜的第二金属布线层可以形成连续的膜面,不会发生第二金属布线层断裂或者膜层厚度不均等情况,避免了第二金属布线层在封装区域发生布线不良的缺陷,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质量。

实施例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显示面板40包括第一基板31,第一基板31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封装区域,在封装区域远离显示区域的一侧还设置有一电源信号绑定端子区域。从显示区域至电源信号绑定端子区域方向,封装区域包括第一布线区35、第二布线区37和布线过渡区36,布线过渡区36设置于第一布线区35和第二布线区37之间。

在第一布线区35设置有第一金属布线层38,在布线过渡区36和第二布线区37未设置该第一金属布线层38。在第一金属布线层38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39,该第一绝缘层39覆盖第一布线区35的第一金属布线层38,并且第一绝缘层39还从第一布线区35延伸至布线过渡区36和第二布线区37。因为在布线过渡区36和第二布线区37未设置该第一金属布线层38,所以第一绝缘层39并非为一个平整的膜面,而是在第一布线区35和布线过渡区36形成一个台阶状的段差。

在第一绝缘层39上设置有第三金属布线层42,在布线过渡区36和第二布线区37未设置该第三金属布线层42。在第三金属布线层42上设置有第二绝缘层43,该第二绝缘层43覆盖第一布线区35的第三金属布线层42,并且第二绝缘层43还从第一布线区35延伸至布线过渡区36和第二布线区37。同样,因为在布线过渡区36和第二布线区37未设置第三金属布线层42,形成在第三金属布线层42上的第二绝缘层43不是平整的膜面,在第一布线区35和布线过渡区36具有台阶状的段差。

在第一布线区35、布线过渡区36、第二布线区37的第二绝缘层43上设置第二金属布线层30。第二金属布线层30在第一布线区35和布线过渡区36、第二布线区37也具有高度差。

在布线过渡区36,第二金属布线层30下设置有过渡垫层41,该过渡垫层41靠近第一布线区35一侧的厚度大于靠近第二布线区37一侧的厚度。具体地,该过渡垫层41形成在第二金属布线层30和第二绝缘层43之间,如图10所示,通过设置过渡垫层41,在第一布线区35和布线过渡区36的第二绝缘层43台阶状的段差上形成了一个平缓的坡面,位于第二绝缘层43上的第二金属布线层30成膜时,依照该平缓的坡面的形状也能形成平缓的膜面,不会发生第二金属布线层30断裂或者膜层厚度不均等情况,避免了第二金属布线层30在封装区域发生布线不良的缺陷,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质量。

另外,如图10所示,因为第一金属布线层38只设置在第一布线区35,形成在其上的第一绝缘层39在第一布线区35、布线过渡区36之间具有段差。位于第一绝缘层39上的第三金属布线层42也只设置在第一布线区35,形成在其上的第二绝缘层43在第一布线区35、布线过渡区36之间的段差被进一步加大,成膜覆盖性恶化,极有可能不能覆盖住第三金属布线层42的边缘区域。通过设置过渡垫层41可以对第三金属布线层42的边缘区域进行覆盖,避免了第三金属布线层42和第二金属布线层30之间的短路。过渡垫层41为绝缘材料,可选地,过渡垫层41的材料为氮化硅或者氧化硅,氮化硅或者氧化硅的致密性和成膜性能好,是形成的过渡垫层的良好材料。

请参考图11,为实施例二中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和图10所示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过渡垫层41设置于第三金属布线层42和第二绝缘层43之间。

第一金属布线层38只设置在第一布线区35,形成在其上的第一绝缘层39在第一布线区35、布线过渡区36之间具有段差。在形成第三金属布线层42层后,在第三金属布线层42上层的布线过渡区36形成紧邻第三金属布线层42的过渡垫层41,过渡垫层41在第一布线区35、布线过渡区36的膜层段差之间形成了一个平缓的坡面,位于其上的第二绝缘层43、第二金属布线层30在成膜时以此按照下层膜层的平缓的坡面形成,也能够形成平缓连续的膜面,可以保证第二绝缘层43对第三金属布线层42的覆盖性好,还能保证第二金属布线层30不会发生断裂或者膜层厚度不均等不良。可选地,过渡垫层还可以设置于第一金属布线层和第一绝缘层之间,同样可以起到保证位于上层的绝缘膜层覆盖性好,以及第二金属布线层不会发生断裂或者膜层厚度不均等不良的效果。

请参考图12,为实施例二中再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过渡垫层包括第一过渡垫层411和第二过渡垫层412。第一过渡垫层411设置于第二金属布线层30和第二绝缘层43之间,第二过渡垫层412设置于第三金属布线层42和第一绝缘层39之间。实施例二所示结构中,第一布线区35和布线过渡区36之间的膜层高度差是因为两个金属布线层,即只设置在第一布线区35的第一金属布线层38和第三金属布线层42引起的,通过设置两个过渡垫层在第一金属布线层38和第三金属布线层42造成的段差处形成平缓的坡面,可以起到优化位于其上的绝缘膜层的成膜覆盖性、减小膜层之间的段差、优化第二金属布线层成膜质量等优点。可选地,还可以设置第二过渡垫层位于第一金属布线层和第一绝缘层之间,设置第一过渡垫层位于第三金属布线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效果相同。

可选地,图10和图11中的过渡垫层41面向第二金属布线层20的一侧,以及图12中的第一过渡垫层411、第二过渡垫层412面向第二金属布线层20的一侧可以为光滑的平面,也可以设置有凸起凹陷结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的图5至图8以及相应描述,此处不再赘述。过渡垫层面向第二金属布线层的一侧设置为凸起凹陷结构,可以其加大和上层膜层的接触面,使得上层膜层的成膜强度增大,不易剥脱。

可选地,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布线过渡区36靠近第二布线区37一侧,过渡垫层41、第一过渡垫层411或第二过渡垫层412的侧面和底面的夹角小于等于70度。该角度范围可以保证形成于其上的第二金属布线层30在布线过渡区36和第一基板31所在平面的夹角也是小于等于70度,小于等于70度的角度范围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二金属布线层30断裂或者膜层厚度不均的风险,并且小于等于70度的角度范围对于过渡垫层的形成工艺也容易控制。

可选地,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第一基板31和第一金属布线层38之间还设置有底层绝缘层32,底层绝缘层32用于将位于底层绝缘层32下层的金属层和第一金属布线层38隔绝绝缘,或者底层绝缘层32用于位于其上的提高第一金属布线层38的布线接触强度。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基板,第二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上方,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通过设置于封装区域的封装层贴合。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实施例三和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优选地,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三中,显示面板50包括第一基板51,第一基板51包括显示区域52和围绕显示区域52的封装区域53,在封装区域53远离显示区域52的一侧还设置有一电源信号绑定端子区域54。从显示区域52至电源信号绑定端子区域54的方向上,封装区域53包括第一布线区55、第二布线区57和布线过渡区56,布线过渡区56设置于第一布线区55和第二布线区57之间。在封装区域53还设置有和布线过渡区56、第二布线区57相邻的反射金属设置区59,在反射金属设置区59设置有第一反射金属层592。第一反射金属层592的作用是使用激光加热熔融封装胶(frit)时,反射激光的能量,提高封装胶熔融的效率。

在图13所示结构中,第一布线区55、布线过渡区56、第二布线区57是在纵向,即从显示区域52至电源信号绑定端子区域54的方向上相邻,反射金属设置区59和布线过渡区56、第二布线区57是在横向方向上相邻设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第一布线区55、布线过渡区56、第二布线区57上设置有第二金属布线层591。

反射金属设置区59和布线过渡区56、第二布线区591的高度差小于等于7000埃。请参考图14,为实施例三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在图14中,反射金属设置区59设置的第一反射金属层592属于第一金属布线层,在第一金属层上设置有覆盖反射金属设置区59、布线过渡区56、第二布线区57的第一绝缘层69。在第一绝缘层69的上层设置有第二金属布线层591,反射金属设置区59和布线过渡区56、第二布线区591的高度差为第一金属布线层和第二金属布线层591之间的膜厚差,设置第一金属布线层和第二金属布线层591成膜厚度差在7000埃以内,可以保证都属于封装区域53的反射金属设置区59和布线过渡区56、第二布线区57的高度差较小,当在封装区域53上设置封装胶(frit)时,可以保证封装胶在各个区域的厚度较为均匀,不会发生封装胶因厚度不均而失效的封装不良。当然,该第一反射金属层592还可以属于第二金属布线层或者属于第三金属布线层,只要保证反射金属设置区59和布线过渡区56、第二布线区591的各膜层厚度和的高度差小于等于7000埃,就可以保证显示面板的封装效果。

请参考图15,为实施例三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第一反射金属层592还复用为接地信号线,第二金属布线层包括电源信号走线591。显示面板50向复用为接地信号线的第一反射金属层592提供接地信号,向电源信号走线591提供电源信号,因两信号线上的信号不同,为了避免信号干扰,第一反射金属层592和电源信号走线591之间要间隔一定的距离,在该间隔距离里设置有第二反射金属层593。

围绕显示区域52,封装区域53内设置有第一反射金属层592和电源信号走线591,第一反射金属层592和电源信号走线591可以起到在熔融封装胶时反射激光的作用。但是因为第一反射金属层592和电源信号走线591之间要间隔一定的距离,在该距离内,没有设置第一反射金属层592或电源信号走线591,没有金属层反射激光的话,对封装胶熔融的速率会和第一反射金属层592或电源信号走线591区域内的速率不同,从而影响最终的封装效果。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反射金属层592和电源信号走线591之间的间隔内设置第二反射金属层593,第二反射金属层593可以起到反射激光的作用,从而保证整个封装区域的封装效果一致、稳定。该第二反射金属层593可以和第一反射金属层592、电源信号走线591无交叠,从而保证信号不会发生串扰。该第二反射金属层593可以通过不同于第一反射金属层592、电源信号走线591的金属膜层形成。

请参考图16和图17,图16为实施例三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7为沿图16中cc′截面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二金属布线层591包括设置于其内的应力排除孔70。第二金属布线层591作为电源信号走线时,为整个显示面板提供电源信号,电源信号走线的线宽较大,为了避免其膜层发生断裂,需要在第二金属布线层591设置排除应力的应力排除孔70,应力排除孔70就是在第二金属布线层591内刻蚀掉部分金属层,这样会造成第二金属布线层591设置应力排除孔70的区域和第二金属布线层591其他区域的厚度不同,并且应力排除孔70没有第二金属布线层591反射熔融封装胶的激光。实施例三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应力排除孔70内设置有填充层71,填充层71可以提高应力排除孔70区域和第二金属布线层591其他区域的厚度均一性。填充层71可以属于第一金属布线层,或者属于第三金属布线层,或者属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过渡垫层。当填充层71属于第一金属布线层,或属于第三金属布线层时,填充层71还可以作为反射金属,反射熔融封装胶的激光,提高封装效果。

可选地,图14和图17所示,在第一基板51和第一反射金属层592之间还设置有底层绝缘层62,底层绝缘层62用于将位于底层绝缘层62下层的金属层和第一反射金属层592隔绝绝缘,或者底层绝缘层62用于位于其上的提高第一反射金属层592的布线接触强度。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基板,第二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上方,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通过设置于封装区域的封装层贴合。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封装区域的布线设计,提高了封装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