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包括其的联接器和电机以及联接器的装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56602发布日期:2019-11-06 01:2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导电端子、包括其的联接器和电机以及联接器的装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端子。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所述导电端子的联接器以及包括所述联接器的电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联接器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小型步进电机生产过程中,电机的出线结构通常由以下步骤来实现:包括首先将绕组线缠绕在缠绕有漆包线的接线柱上,然后将接线柱经过搪锡去除漆包线漆膜后,使得漆包线与接线柱电连接,再通过线路板焊接的方式将导线与接线柱相连,最后装配出线盒及扣盖隔绝各联接点,从而实现导线与电机绕组的连接。图1为采用该种联接方式的各个部件的分解视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装配方式简单,外形尺寸小,且不需要进行焊接的联接器,以实现导线和电机绕组之间的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端子,用于将导线连接至电机主体的接线柱,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导线接口,其能够接收导线并且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至少部分地包围并固定所述导线的端部,以将导电端子电连接至导线;接线柱接口,其能够在接线柱插入时发生变形,以固定并电连接至所述电机主体的接线柱;且其中,所述接线柱接口包括第一锁定部,其包括关于所述第一锁定部的中心对称排列的多个舌片,每个舌片从所述第一锁定部的周边朝向所述第一锁定部的中心延伸,所述多个舌片可朝着所述接线柱的插入方向弯折,以将所述接线柱接收并夹持在它们之间,使得所述接线柱电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导电端子以特别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导线和电机接线柱且因此与电机绕组之间的电连接。导体接口和接线柱接口分别确保导电端子与导线、导电端子与接线柱之间可靠的机械和电连接。其中,第一锁定部的设计使得可以通过简单的插入操作实现接线柱和导电端子之间可靠的机械和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柱接口还包括第二锁定部,其具有相对的弹性腿部,所述相对的弹性腿部被构造成在它们之间接收并夹持接线柱,使得所述接线柱电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由此,第二锁定部可与第一锁定部一起实现对接线柱的双重夹紧,增加接线柱意外拔出所需的拉脱力,从而提高接线柱与导电端子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此外,第二锁定部还在接线柱和导电端子之间建立额外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部包括形成其中心处的开孔,所述开孔的内直径小于接线柱的外直径。开孔的存在使得可以减小接线柱插入时的阻力,同时,开孔的内直径小于接线柱的外直径,以保证第一锁定部可发生变形而对接线柱施加夹紧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部具有四个舌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对的弹性腿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接线柱的外直径。当接线柱插入从两个弹性腿部之间插入时,接线柱可在横向方向上向外撑开两个腿部。两个腿部发生弹性变形而向接线柱施加向内的夹紧力。由此,两个腿部将接线柱接收并夹持在它们之间,并且建立接线柱和导电端子之间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线包括芯部和包围所述芯部的绝缘层,所述导线接口包括芯部连接部,所述芯部连接部为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适于接收导线端部处裸露的芯部且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以至少部分地包围并电连接至导线端部裸露的芯部。此外,u形结构可作用导线与导电端子装配过程中用于导线的定位部件,从而容易实现导线沿横向方向的准确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线接口包括绝缘层固定部,所述绝缘层固定部为片状结构,其适于接收导线端部处的绝缘层且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以至少部分地包围并固定导线端部的绝缘层,且所述芯部连接部的u形结构的底部与绝缘层固定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线接口包括绝缘层固定部,所述绝缘层固定部为u形结构,其适于接收导线端部处的绝缘层且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以至少部分地包围并固定导线端部的绝缘层,且所述芯部连接部的u形结构的底部与绝缘层固定部连接。形成u形结构的绝缘层固定部可进一步提高导线与导电端子装配过程中导线沿横向方向的定位精度和操作便利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联接器,用于将导线连接至电机主体的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包括:前述导电端子;联接器壳体,包括:导电端子插入通道,其允许导电端子进入联接器壳体;接线柱插入通道,其允许电机主体的接线柱进入联接器壳体,且其中,当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导电端子插入通道中插入就位时,所述接线柱接口与所述接线柱插入通道对齐。

以这样的方式,在导电端子插入就位后,接线柱接口暴露在接线柱通道中,将接线柱从接线柱插入通道中插入即可完成导电端子和接线柱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定位表面和从定位表面突出的定位凸片,所述联接器壳体包括与所述定位凸片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凸片可弹性变形使得导电端子能够在导电端子插入通道内滑动,并且在导电端子滑动到所述定位凸片与所述定位孔对齐时,定位凸片恢复至其原始形状而伸入所述定位孔内,使得所述导电端子在导电端子插入通道内锁定就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片能够通过在所述定位孔处的按压操作而解除锁定,允许所述导电端子从所述导电端子插入通道内拔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在垂直于导电端子的插入方向上可具有比所述导电端子插入通道略小的尺寸。引导部的横向侧面与导电端子插入通道的内部间隙配合,可以使导电端子顺利插入联接器壳体的通道,并且使导电端子在通道内保持一定的方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其包括:前述联接器,其中,所述联接器壳体包括弹性卡勾;接线柱,所述接线柱被构造为连接至与所述导电端子的接线柱接口;电机主体,其包括:接线柱,其电连接至电机主体的绕组且被构造为连接至与所述导电端子的接线柱接口;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中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被构造为与所述联接器壳体的弹性卡勾卡扣配合,以实现所述电机壳体和所述联接器壳体的锁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联接器的装配方法,其包括:将所述导线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的导线接口;将所述导线与导电端子形成的组件通过所述导电端子插入通道插入所述联接器壳体内,直至所述定位凸片到达所述定位孔处而使所述导电端子在导电端子插入通道内锁定就位;将所述联接器安装至所述电机主体,使得所述电机主体的接线柱进入所述联接器壳体的接线柱插入通道且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的接线柱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导线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的导线接口包括:剥除导线端部的绝缘层以裸露一部分芯部;弯曲所述芯部连接部,使其至少部分地包围并电连接至裸露的所述芯部;弯曲所述绝缘层固定部,以保持所述导线的绝缘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联接器安装至所述电机主体,使得所述电机主体的接线柱进入所述联接器壳体的接线柱插入通道且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的接线柱接口包括:将接线柱接收并夹持在所述相对的弹性腿部之间以及所述多个舌片之间,使得所述接线柱电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联接器至少提供了以下优势:

1、减少工序,降低成本: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焊接的连接方式,这种结构仅需要5个步骤。由于不需要焊接的低效工序,使用联接器装配的工效高,便于进行自动化生产,从而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2、不良率低:不同于焊接工序对于工人焊接熟练的程度的依赖,采用导电端子压接,联接器对插的方式,通过对导电端子及联接器壳体尺寸的管控,即可降低因接触不好带来的缺陷。此外,本发明的装配方法也可以避免焊接产生的高温对于电机的脆弱部分造成的损伤。

3、结构尺寸小:由于没有了焊接的焊点和线路板结构,只依靠导电端子进行连接,减小了电机的出线结构的体积。

附图说明

借助于以下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机出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2以分解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及其联接器,

-图3以剖面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组装状态下的电机主体及联接器,

-图4以透视图的形式单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联接器壳体,

-图5a和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线、导电端子的结构以及导电端子和导线的装配过程,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结构,

-图7a至7c示出了将接线柱插入并固定至导电端子的接线柱接口的过程,

-图8a至8c示出了将联接器壳体安装至电机壳体的过程,

-图9以分解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电机及其联接器,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处于组装状态下的电机主体及联接器,

-图11以透视图的形式单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变形例的联接器壳体,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导电端子的结构,

-图13a至13c示出了将导电端子和导线插入至联接器壳体的过程,

-图14a和图14b示出了将联接器安装至电机主体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通过附图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特点和优势。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图2以分解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机,其包括电机主体2和联接器4。如图2所示,电机主体2包括电机壳体22和从壳体向外突出的接线柱21。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干接线柱21沿一直线等间隔地排列且其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机主体2的旋转轴线a相互垂直。在此,电机主体2的旋转轴线是指电机转子的旋转轴线。联接器4包括联接器壳体5和导电端子1。导电端子1适于在接线柱21和导线3之间建立电连接,允许导线3在电机的既定出线方向上延伸。导电端子1的数量、导线3的数量等于接线柱的数量。

图3以剖面图的形式示出了联接器4组装至电机主体2的电机。图4以透视图的形式单独示出了联接器壳体5。联接器壳体5包括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其允许导电端子1进入联接器壳体5;以及接线柱插入通道52,其允许电机主体2的接线柱21进入联接器壳体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与接线柱插入通道52相互垂直,也就是说,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与所述电机主体2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这适用于电机主体2沿其旋转轴线a方向出线的情形。

如图3所示,导电端子1容纳在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并在其中延伸。导线3连接至导电端子1且从导电端子1的一端(图3中为导电端子1的右端)伸出联接器壳体5。接线柱21容纳在接线柱插入通道52中并连接在导电端子1的另一端(图3中为导电端子1的左端)。由此,导电端子1建立了导线3和接线柱21之间的电连接。

参照图5a和图5b说明导电端子1、导线3的具体结构以及导电端子1和导线3的装配过程的一个实施例。导线3包括芯部31和包围所述芯部31的绝缘层32。

图5a中示出了导线3的端部3a,其中,包围在芯部31周围的一段预定长度的绝缘层32被剥除,而露出上述预定长度的导电芯部31。

图5a中还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电端子1的结构。在以下的描述中,纵向方向l对应与导电端子1的纵长延伸的方向,横向方向w对应于导向端子的宽度方向,高度方向h为与纵向方向l和横向方向w垂直的方向。导电端子1还包括称为基部面p的面,所述基部面p沿着横向方向w和纵向方向l延伸。高度方向h上分为正方向h1和与正方向h1相反的负方向h2。所述基部面p的正方向h1一侧为导电端子1接收导线3和接线柱21的一侧。

在纵向方向l上,导电端子1包括位于一端的导线接口11和位于另一端的接线柱接口12。

导线接口11可包括芯部连接部13和绝缘层固定部14,其被构造为在外力的作用下,例如压力机的作用下压接至导线3的端部3a。

芯部连接部13为包括底部13a和两个侧翼13b的u形结构。所述底部13a在所述基部面p中延伸,所述侧翼13b从底部13a的横向端部处沿高度方向h正方向h1延伸。u形结构适于接收如图5a中靠上的视图中导线端部3a处裸露的芯部31。由此,导线3与导电端子1装配过程中,可以容易实现导线3沿横向方向w的准确定位。当导线端部3a处裸露的芯部31被接收在u形结构中时,u形结构的两个侧翼13b可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朝向彼此弯折,以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芯部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u形结构在弯折之后形成如图5b所示的第一圆筒部130,所述芯部31容纳在所述圆筒部中。如此,芯部连接部13被压接至导线端部3a,并且与导线端部3a处裸露的芯部31接触并电连接至所述芯部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绝缘层固定部14为u形结构,其包括基部14a和两个侧部14b。绝缘层固定部14通过一过渡部17连接至芯部连接部13。基部14a在基部面p中延伸,且与芯部连接部13的u形结构的底部13a通过过渡部17的底部连接。两个侧部14b从基部14a的横向端部处沿高度方向h正方向h1延伸,且与芯部连接部13的u形结构的两个侧翼13b分别通过过渡部17的两个侧部连接。所述绝缘层固定部14被构造为接收导线端部3a的绝缘层32。在此,接收导线端部3a的绝缘层32应理解为接收导线端部3a处未剥除的绝缘层32及其所包裹的芯部31。形成u形结构的绝缘层固定部14可进一步提高导线3与导电端子1装配过程中导线3沿横向方向w的定位精度和操作便利性。当绝缘层32搁置在所述绝缘层固定部14的基部14a上时,绝缘层固定部14的两个侧部14b可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朝向彼此弯折,以至少部分地包围并压紧所述绝缘层32。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固定部14在弯折之后形成如图5b所示的第二圆筒部140,所述绝缘层32部容纳在所述第二圆筒部140中。如此,绝缘层固定部14连接部被压接至导线端部3a,且压紧固定导线端部3a处的绝缘层3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绝缘层固定部14为片状结构,其包括基部14a和从基部14a横向延伸的两个侧部14b。所述基部14a沿着所述基部面p延伸,且与芯部连接部13的u形结构的底部13a通过一过渡部18连接。两个侧部14b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与参照图5b所描述的情形类似。

返回参考图5b,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柱接口12可形成为π形结构,所述π形结构包括在基部面p中延伸的平面延伸部12a和从平面延伸部12a的两个横向端部处沿着高度方向h正方向h1延伸的两个腿部122a。

接线柱接口12包括锁定部,其能够在接线柱21插入时发生变形,以通过摩擦锁定的方式连接至所述接线柱21。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柱接口12可包括多个锁定部,从而将接线柱21牢固地连接至导线端子1。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柱接口12可包括形成在所述平面延伸部12a中的第一锁定部121。第一锁定部121可包括关于其中心对称排列的多个舌片121a。每个舌片121a为从所述第一锁定部121的周边朝向所述第一锁定部121的中心延伸的悬臂结构。相邻的舌片121a之间可包括垂直穿过平面延伸部12a的切槽。在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部121包括4个舌片121a,形成在相邻舌片121a之间的切槽大致成十字形。

当接线柱21沿着高度方向h负方向h2从第一锁定部121的中心插入时,舌片121a在接线柱21的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朝着接线柱21的插入方向弯折,以将接线柱21接收并夹持在它们之间(参见图7c),使得接线柱21电连接至导电端子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锁定部121的中心形成有开孔121b(图5b)。开孔121b具有一定的尺寸,用于减小接线柱21插入时的阻力。同时,开孔121b的内直径小于接线柱21的外直径,以保证第一锁定部121可发生变形而对接线柱21施加夹紧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柱接口12还可包括由π形结构的两个相对的弹性腿部122a形成的第二锁定部122。两个相对的弹性腿部122a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接线柱21的外直径。参考图7a和7b,当接线柱21插入从两个弹性腿部122a之间插入时,接线柱21如图7b中的a1所示地在横向方向上w向外撑开两个腿部122a。两个腿部122a发生弹性变形而向接线柱21施加向内的夹紧力。由此,两个腿部122a将接线柱21接收并夹持在它们之间,并且建立接线柱21和导电端子1之间额外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联接器壳体5还包括与接线柱插入通道52对齐的接线柱容纳孔55。接线柱容纳孔55位于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的与接线柱插入通道52的相反侧。当接线柱21从接线柱插入通道52插入并由接线柱接口12固定时,接线柱21穿过导电端子1而容纳在接线柱容纳孔55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a和5b所示,导电端子1还包括引导部16,用于引导导电端子1在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内的滑动。引导部16可形成为在基部面p中延伸的片状结构。引导部16可连接至芯部连接部13的u形结构的底部13a。引导部16在横向方向上的尺寸l1(图5b)比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在横向方向上的尺寸l1(图4)略小,使得引导部16的横向侧面与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的内壁间隙配合。由此,可以使导电端子1顺利插入联接器壳体5的通道,并且使导电端子1在通道内保持一定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a和5b所示,导电端子1还包括定位表面s和从定位表面s朝高度方向h负方向h2突出的定位凸片15。定位表面s平行于所述基部面p。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表面s为所述引导部的朝向高度方向h负方向h2的表面。如图3和图4所示,联接器壳体5包括与定位凸片15配合的定位孔53。定位凸片15为金属片结构,其可弹性变形至与定位表面s大致平齐,使得导电端子1能够在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内滑动。

如图3所示,在导电端子1滑动到定位凸片15与定位孔53对齐时,定位凸片15恢复至其原始形状而伸入定位孔53内,使得导电端子1在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内锁定就位。此时,接线柱接口12与接线柱插入通道52对齐。

此外,定位凸片15能够通过在所述定位孔53处的按压操作而解除锁定,允许导电端子1从所述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内拔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8a所示,联接器壳体5包括从其下部伸出的弹性卡勾54。弹性卡勾54的数量例如为四个。电机壳体22包括卡槽23(如图2中最佳示出的),所述卡槽23适于与联接器壳体5的弹性卡勾54卡扣配合。如图8a弹性卡勾54的间距l2大于卡槽23的长度l2。在弹性卡勾进入电机壳体22的卡槽23时,弹性卡勾54向内挠曲变形从而弹性卡勾54沿着所述卡槽23滑动(如图8b)。在弹性卡勾54完全进入电机壳体22内部后,弹性卡勾54恢复至其原始形状而与电机壳体22内壁贴紧(如图8c)。由此,联接器壳体5被锁定在电机壳体22上,使得联接器4不易脱落,确保联接器4和电机壳体2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电机主体2的出线方向垂直于旋转轴线a。以下参考图11和图12介绍满足该出线方向的联接器4’的变形例。联接器4’包括联接器壳体5’和导电端子1’。在此,仅具体介绍变形例中与参考图2至图8c描述的实施例的不同点。图11和图12中未予具体介绍的结构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如图11所示,联接器壳体5’的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与接线柱插入通道52’相互平行,也就是说,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与所述电机主体2的旋转轴线a相互垂直。联接器壳体5’包括从其下部伸出的弹性卡勾54’,用于将联接器4’安装至电机主体2。

参考图12,在纵向方向l上,导电端子1’包括位于一端的导线接口11’和位于另一端的接线柱接口12’。

接线柱接口12’可形成为π形结构。与前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是,为适应接线柱的沿着纵向方向l的插入方向,π形结构的平面延伸部12a’垂直于纵向方向l延伸,π形结构的两个腿部122a’从平面延伸部12a’的两个横向端部处沿着纵向方向l延伸。平面延伸部12a’靠近基部面p的第一端通过过渡部18’连接到导线接口11’的芯部连接部13’的底部13a’。

接线柱接口12’包括锁定部,其能够在接线柱21插入时发生变形,以通过摩擦锁定的方式连接至所述接线柱21。接线柱接口12’可包括多个锁定部,从而将接线柱21牢固地连接至导电端子1’。

接线柱接口12’可包括形成在所述平面延伸部12a’中的第一锁定部121’。第一锁定部121’可包括关于其中心对称排列的多个舌片121a’。每个舌片121a’为从所述第一锁定部121’的周边朝向所述第一锁定部121’的中心延伸的悬臂结构。相邻的舌片121a’之间可包括垂直穿过平面延伸部12a’的切槽。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部121’包括4个舌片121a’,形成在相邻舌片121a’之间的切槽大致成十字形。

当接线柱21沿着纵向方向l从第一锁定部121’的中心插入时,舌片121a’在接线柱21的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朝着接线柱21的插入方向弯折,以将接线柱21接收并夹持在它们之间,使得接线柱21电连接至导电端子1’。

在第一锁定部121’的中心可形成有开孔121b’。开孔121b’具有一定的尺寸,用于减小接线柱21插入时的阻力。同时,开孔121b’的内直径小于接线柱21的外直径,以保证第一锁定部121’可发生变形而对接线柱21施加夹紧力。

接线柱接口12’还可包括由π形结构的两个相对的弹性腿部122a’形成的第二锁定部122’。两个相对的弹性腿部122a’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接线柱21的外直径。当接线柱21插入从两个弹性腿部122a’之间插入时,接线柱21在横向方向w上向外撑开两个腿部122a’。两个腿部122a’发生弹性变形而向接线柱21施加向内的夹紧力。由此,两个腿部122a’将接线柱21接收并夹持在它们之间,并且建立接线柱21和导电端子1’之间额外的电连接。

在该变形例中,如图12所示,导电端子1’还包括引导部16’,用于引导导电端子1’在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内的滑动。引导部16’可形成为平行于基部面p延伸的片状结构。引导部16’连接至接线柱接口12’的平面延伸部12a’的远离基部面p的第二端。引导部16’在横向方向上的尺寸比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在横向方向上的尺寸略小,使得引导部16’的横向侧面与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的内壁间隙配合。由此,可以使导电端子1’顺利插入联接器壳体5’的通道,并且使导电端子1’在通道内保持一定的方向。

如图12所示,导电端子1’还包括定位表面s’和从定位表面s’朝高度方向h正方向h1突出的定位凸片15’。所述定位表面s’平行于所述基部面p。所述定位表面s’可形成为所述引导部的朝向高度方向h正方向h1的表面。如图11所示,联接器壳体5’包括与定位凸片15’配合的定位孔53’。定位凸片15’为金属片结构,其可弹性变形至与定位表面s’大致平齐,使得导电端子1’能够在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内滑动。

在导电端子1’滑动到定位凸片15’与定位孔53’对齐时,定位凸片15’恢复至其原始形状而伸入定位孔53’内,使得导电端子1’在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内锁定就位。在导电端子1’锁定的基础上,可进行接线柱21的插入操作。

现有的小型步进电机生产过程通常由于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导线和接线柱,其存在如下劣势:

1、工序时间长,步骤多:包括焊接外观检查的步骤,将绕组、接线柱与导线相连需要6道步骤,而且无论是将导线焊接到线路板上还是将线路板焊接到接线柱上,效率都很低,单个工序所需时间都较长,不利于大批量生产。

2、不良率高:采用焊锡的方式必定会产生虚焊,连焊等焊接缺陷,导致不良率高;此外,焊接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线序错误等人为缺陷,电机返修过程时间长;焊接操作的高温容易烫伤漆包线、出线盒等脆弱部分,进而对电机外观、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3、结构的外型较大:小型步进电机的产品优势之一是电机外形尺寸小,现有技术中的出线结构由于需要使用出线盒、扣盖等方式隔绝联接点,外形尺寸上受到限制。

本发明所提出一种新的联接器4和电机2的结构,进而连接导线3和接线柱21可以以更高效可靠的方式进行。以下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联接器4的装配方法。

首先,如图5a和5b所示,将所述导线3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1的导线接口11。

这一步骤包括:

(a)剥除导线端部3a的绝缘层32以裸露一部分芯部31;

(b)将导线端部3a搁置在导电端子1的导线接口处,其中,使得导线端部3a裸露的芯部31被接收在芯部连接部13处,导线端部3a的绝缘层32被接收在绝缘层固定部14处。

(c)弯曲芯部连接部13,使其至少部分地包围并电连接至裸露的所述芯部31,例如,将借助压力机将芯部连接部13的两个侧翼13b朝向彼此弯折成第一圆筒部130,使得导线3芯部31容纳在第一圆筒部130中并电连接至导电端子1的芯部连接部13。

(d)弯曲绝缘层固定部14,以保持所述导线3的绝缘层32,例如,将借助压力机将绝缘层固定部14的两个侧部14b朝向彼此弯折成第二圆筒部140,使得导线3绝缘层32容纳和压紧在第二圆筒部140中。

然后,如图13a至13c所示,将所述导线3与导电端子1形成的组件通过所述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插入所述联接器壳体5内,直至所述定位凸片15到达所述定位孔53处而使所述导电端子1在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内锁定就位。

在这一步骤中,当在导电端子1初始进入联接器壳体5时,引导部16与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的内壁间隙配合,起到导向作用。此时,定位凸片15被导电端子插入通道51的内壁压至与导电端子1的基部面p齐平,如图13b中的指引a2所示。

当定位凸片15到达定位孔53的位置时,由于定位凸片15的上方出现空间,定位凸片15弹起,如图13c的指引a3所示。此时,导电端子1锁定在联接器壳体5中,且定位凸片15和定位孔53之间的配合提供了防止导电端子1被抽出联接器壳体5的阻力。

最后,如图14a和14b所示,将所述联接器4安装至所述电机主体2,使得所述电机主体2的接线柱21进入所述联接器壳体5的接线柱插入通道52且连接至所述导电端子1的接线柱接口12。

这一步骤包括:

(a)接线柱21通过接线柱插入通道52进入联接器壳体5,接线柱21将导电端子1的接线柱接口12的第二锁定部122撑开,如图7b的指引a1所示。

(b)接线柱21贯穿接线柱接口12的第一锁定部121’,使得第一锁定部121’的舌片121a向上弯折,如图7c的指引a4所示。此时,导电端子1和接线柱21充分接触,且第一锁定部121’和第二锁定部122提供了防止接线柱21被抽出联接器壳体5的阻力。由此,接线柱21锁定并电连接至导电端子1。

(c)与此同时,联接器壳体5的卡勾进入电机壳体22的卡槽23内,弹性卡勾向内挠曲变形从而弹性卡勾沿着所述卡槽23滑动(如图8b)。在弹性卡勾完全进入电机壳体22内部后,弹性卡勾恢复至其原始形状而与电机壳体22内壁贴紧(如图8c)。由此,联接器壳体5被锁定在电机壳体22上。

根据本发明的联接器4及其装配方法至少提供了以下优势:

1、减少工序,降低成本: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焊接的连接方式,这种结构仅需要5个步骤。由于不需要焊接的低效工序,使用联接器装配的工效高,便于进行自动化生产,从而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2、不良率低:不同于焊接工序对于工人焊接熟练的程度的依赖,采用导电端子压接、联接器插装的方式,通过对导电端子及联接器壳体尺寸的管控,即可降低因接触不好带来的缺陷。此外,本发明的装配方法也可以避免焊接产生的高温对于电机的脆弱部分造成的损伤。

3、结构尺寸小:由于没有了焊接的焊点和线路板结构,只依靠导电端子进行连接,减小了电机的出线结构的体积。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可以在权利要求、附图和附图的说明中发现。以上在说明书中提到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进一步在附图说明和/或单独在附图中所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用于分别指出的组合,还用在其他组合或单独使用,而不违背本发明的范围。在图中没有明确显示且解释、但是通过单独的特征组合从被解释细节呈现且可被产生的本发明的细节由此成为被包括和被披露的。因此,不具有原始形成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所有特征的细节和特征组合也应被视为被披露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