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连接器中的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5019发布日期:2020-05-29 13:2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连接器中的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1月2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8-0145094号的优先权以及全部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包含于此。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耦接到另一组件的装置以及一种插入fpcb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在将fpcb插入显示面板的连接器时确保fpcb的刚性以简化fpcb到连接器中的插入的装置,以及涉及一种使用所述装置插入fpcb的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用于诸如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以及数码相机的先进电子装置的内部布线。

电子装置装配有分别在向控制器发送信号和从控制器接收信号的同时进行操作的元件。这种元件通过fpcb与控制器连接。也就是说,每个元件与fpcb连接,并且提供与控制器连接的连接器作为连接构件,fpcb和连接器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彼此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将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的柔性构件插入诸如显示面板的连接器的组件中的装置,在fpcb插入显示面板的连接器期间所述装置确保fpcb在插入方向上的刚性,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使用所述装置插入fpcb的方法。

根据实施例,一种用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连接器中的装置包括:夹持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可固定到所述夹持器;变形器,所述变形器可移动地连接到所述夹持器;传送器,所述传送器连接到所述夹持器和所述变形器。所述变形器相对于于此固定有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夹持器的移动将来自所述变形器的变形力施加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部分,以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部分围绕所述夹持器的边缘弯曲,以及所述传送器的传送将所述夹持器与具有围绕所述夹持器的所述边缘弯曲的所述部分的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一起,朝着所述连接器的方向传送,并将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所述连接器中。

所述夹持器可以包括:面对第二按压部分的第一按压部分。通过所述夹持器固定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将所述第一按压部分设置成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接触,并且可以将所述第二按压部分设置成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

所述夹持器可以具有小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宽度的宽度。

所述装置可以还包括:连接到所述夹持器的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的致动可以将所述第一按压部分压抵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且将所述第二按压部分压抵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致动器可以将基本上相等的力施加到所述第一按压部分和所述第二按压部分。

所述变形器可以包括:相对于所述夹持器可移动的滑动件;以及连接到所述滑动件的第一致动器。

所述滑动件可以具有大于所述夹持器的宽度的宽度。

所述滑动件的宽度可以小于或基本上等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宽度。

所述滑动件可以包括第一冲击件和第二冲击件,所述第一冲击件和所述第二冲击件相对于设置在其间的所述夹持器的所述第一按压部分和所述第二按压部分中的每一个彼此面对。所述第一冲击件可以与所述第一按压部分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冲击件可以与所述第二按压部分间隔开。

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第一按压部分之间的高度差可以小于所述第一冲击件与所述第一按压部分之间的距离或者小于所述第二冲击件与所述第一按压部分之间的距离。

从所述第一冲击件施加的变形力可以等于从所述第二冲击件施加的变形力。

所述传送器可以包括:基架,所述基架耦接到所述夹持器和所述变形器;以及传送架,所述传送架可移动地耦接到所述基架;第一线性导引件,所述第一线性导引件使所述基架与所述传送架彼此可滑动地耦接;传送缓冲器,所述传送缓冲器连接在所述传送架与所述基架之间;驱动器,利用所述驱动器将驱动力提供给所述传送架。

所述传送器可以还包括第二线性导引件,所述第二线性导引件使所述基架可滑动地耦接到所述夹持器。

所述夹持器可以包括:保持器,利用所述保持器将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固定到所述夹持器。

所述保持器通过使用真空力和静电力中的一个将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固定到所述夹持器。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用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连接器中的装置包括:夹持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可固定到所述夹持器;传送器,所述传送器可移动地连接到所述夹持器;以及旋转器,所述旋转器连接到所述夹持器并且所述夹持器通过所述旋转器旋转预定角度。所述传送器的传送将所述夹持器与固定到所述夹持器的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一起朝着所述连接器传送。

所述夹持器与固定到所述夹持器的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一起的传送可以将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前端部分设置到所述连接器的入口中,以及所述旋转器的旋转可以使所述夹持器与具有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的入口中的所述前端部分的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一起旋转预定角度。

所述夹持器与固定到所述夹持器的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一起的传送可以进一步将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前端部分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的插入结束位置处,以及所述旋转器的反向旋转可以使所述夹持器与具有在所述连接器的插入结束位置处的所述前端部分的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一起反向旋转预定角度。

一种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连接器中的方法,包括:夹持器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固定于其上;变形器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夹持器变形;传送器将所述夹持器与具有相对于所述夹持器变形的所述部分的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一起传送,以将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所述连接器中。

在所述方法中,所述变形器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部分变形可以包括:所述变形器相对于所述夹持器并且朝着固定到所述夹持器的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移动,以向固定到所述夹持器的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施加力并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部分相对于所述夹持器的边缘弯曲。

前述内容仅是说明性的,而无意于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了上述说明性实施例和特征之外,通过参照附图和以下详细描述,其他实施例和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对本发明的更完整的理解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可用来将柔性构件插入组件中的装置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包括可用来将柔性构件插入组件中的装置的实施例的俯视图(a)、侧视图(b)、以及截面图(c);

图3是示出图1的装置的变形单元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连接到图1的装置的夹持器的致动器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图1的装置的传送单元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图1的装置的变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耦接到图1的装置的变形单元和传送单元的夹持器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真空方案中的装置的夹持器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静电方案中的装置的夹持器的实施例的视图;

图10包括通过可用来将柔性构件插入组件中的装置所进行的变形操作的实施例的俯视图(a)、侧视图(b)以及截面图(c);

图11是示出使用图1的装置将柔性构件插入连接器中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12a和图12b各自包括通过可用来将柔性构件插入组件中的装置所进行的插入操作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a)、侧视图(b)以及截面图(c)。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更全面地描述。尽管本发明可以以各种方式修改并且具有若干实施例,但是在附图中对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并且将在本说明书中主要描述。然而,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并且应被解释为包括包含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等同及替换。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并易于描述,以放大的方式示出了多个层和区域的厚度。当层、区域或板称为与另一元件有关(诸如“在”另一层、区域或板“上”或者“之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层、区域或板上,或者在它们之间可以存在中间层、区域或板。相反,当层、区域或板称为与另一元件有关(诸如“直接在”另一层、区域或板“上”或“直接在”另一层、区域或板“之下”)时,在其间可以不存在中间层、区域或板。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文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之下”、“下面”、“下部”、“之上”和“上部”等,以描述如在附图中所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组件与另一元件或组件之间的关系。将理解的是除了附图中示出的取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旨在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在图中所示的装置翻转的情况下,则可以将位于另一装置“之下”或“下面”的装置放置在另一装置“之上”。因此,说明性术语“之下”可以包括下部位置和上部位置这两者。装置还可以在其他方向取向并且因而可以根据取向对空间相对术语进行不同地解释。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一个元件称为与另一元件“连接”时,所述元件可以“机械地连接”或“物理地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通过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与其他元件“电连接”。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所述”旨在包括多个形式,其包括“至少一个”,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出并非如此。“至少一个”不应解释为限定“一个”或“一种”。“或”是指“和/或”。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何和所有组合。将进一步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指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因而,在不脱离本文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将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称为“第二元件”或“第三元件”,并且“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可以类似地称为“第一元件”。

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如本文所使用的“大约”或“近似”包括所陈述的值并表示如本领域一普通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可以表示在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之内或者在所陈述的值的±30%、±20%、±10%或±5%之内。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这里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还将理解的是,除非在本说明书中明确地定义,诸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的含义来解释。

为了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不提供与本说明书不相关的一些部分。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

显示装置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可以以插入方式连接到连接器,通过所述插入方式fpcb可插入连接器中,同时fpcb处于相对平坦的状态以便易于插入连接器中。例如,将fpcb插入连接器中以使fpcb与连接器彼此连接可以包括将fpcb的远端或前端部分插入连接器的相应端部。

然而,由于fpcb的柔性且相对薄的结构,可能难以维持fpcb的相对平坦状态并将fpcb插入连接器中。因此,将fpcb插入连接器中可能不完整和/或它们之间的连接可能不足以允许将信号传输到连接器和接收来自连接器的信号。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12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和图2是示出可用来将柔性构件插入组件中的装置100的视图。如下文所述,装置100可以用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插入诸如连接器的组件中。图1是装置100的第一侧的截面图,图2包括可用来将柔性构件插入组件中的装置的实施例的俯视图(a)、侧视图(b)以及截面图(c),图3是示出图1的装置的变形单元的实施例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与图1的装置的夹持器连接的致动器的实施例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图1的装置的传送单元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图1的装置的变形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以及图7是示出耦接到图1的装置的变形单元和传送单元的夹持器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参照图1至图7,可用来将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中的装置100包括夹持器120、变形单元130、传送单元140以及第一致动器150。如适用于本公开的整体,变形单元130和传送单元140可以另外分别称为变形器130和传送器140。

装置100、fpcb110、连接器105和/或其组件可以设置在由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二方向所限定的平面中。装置100、fpcb110、连接器105和/或其组件的厚度可以沿着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每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三方向延伸。在图2中,例如,厚度延伸到俯视图(a)中,在侧视图(b)中水平地延伸,以及在截面图(c)中垂直地延伸。俯视图(a)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可以不同地表示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而侧视图(b)中的垂直方向和截面图(c)中的水平方向可以不同地表示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

fpcb110可以插入方式连接到连接器105。

夹持器120固定fpcb110。也就是说,夹持器120夹持fpcb110并将fpcb110的位置固定在装置100内,以便在将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中的期间fpcb110不会移动。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夹持器120可以包括在其一个表面与fpcb110接触的第一按压部分122以及在其另一表面与fpcb110接触以便面对第一按压部分122的第二按压部分124,其中fpcb110在第一按压部分122与第二按压部分124之间。也就是说,夹持器120通过将第一按压部分122压抵fpcb110的上表面,并且将第二按压部分124压抵fpcb110的与其上表面相对的后表面来固定fpcb110的位置。参照图2的俯视图(a),对于沿水平方向截取的宽度,夹持器120的宽度(由第一按压部分122表示)小于fpcb110的宽度。

变形单元130可以向fpcb110施加力以使fpcb110形变或弯曲。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变形单元130可以包括如图2中的截面图(c)所示的滑动件132和第一致动器150。

滑动件132可以接触fpcb110的一个表面以向其施加变形力,并且第一致动器150可以使滑动件132在垂直于fpcb110的一个表面的方向(例如图2的截面图(c)中的垂直方向)上移动。

滑动件132可以包括第一冲击件(stroke)134和第二冲击件136,第一冲击件134与第一按压部分122间隔开并且使fpcb110的第一侧变形;第二冲击件136与第一按压部分122间隔开并且沿着图2的俯视图(a)和截面图(c)中的水平方向使fpcb110的与其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变形。滑动件132可以是平板的形式,并且滑动件132的平板的相对端分别朝着第一按压部分122弯曲,以形成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冲击件134和第二冲击件136。第一致动器150位于滑动件132的上表面。

如沿着图2的俯视图(a)和截面图(c)中的水平方向所示,滑动件132的宽度大于夹持器120的宽度。也就是说,从滑动件132的第一冲击件134到第二冲击件136的距离可以大于夹持器120的第一按压部分122和/或第二按压部分124的宽度。

如沿着图2的俯视图(a)和截面图(c)中的水平方向所示,滑动件132的宽度可以小于或基本上等于fpcb110的宽度。也就是说,从滑动件132的第一冲击件134到第二冲击件136的距离可以小于或基本上等于fpcb110的宽度。

如图2的截面图(c)所示,滑动件132与夹持器120的第一按压部分122之间的高度差h可以小于第一冲击件134与第一按压部分122之间的距离w1和/或第二冲击件136与第一按压部分122之间的距离w2。

第一致动器150可以连接到包括或限定第一冲击件134和第二冲击件136中的每一个的滑动件132。第一致动器150的致动可以向第一冲击件134和第二冲击件136中的每一个施加基本相等的变形力。在实施例中,第一致动器150的致动使滑动件132与第一冲击件134和第二冲击件136中的每一个一起移动。

如图4所示,可用来将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中的装置100可以包括连接到夹持器120的第二致动器126。

第二致动器126可以将第一按压部分122压抵fpcb110的第一表面,并且将第二按压部分124压抵fpcb110的与其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也就是说,第二致动器126使第一按压部分122与fpcb110的上表面接触并将第一按压部分122压抵于此,并且使得第二按压部分124(面对第一按压部分122)与fpcb110的后表面接触并将第二按压部分124压抵于此。

第二致动器126的致动可以向第一按压部分122和第二按压部分124施加基本相等的力,以将fpcb110固定在装置100内的第一按压部分122和第二按压部分124之间。

如图3所示,传送单元140与夹持器120和变形单元130连接,并且传送单元140的致动可以传送夹持器120以将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中。如图5所示,传送单元140(用图3中的虚线框所指示的)可以包括传送架141、第一线性导引件142、基架143、传送缓冲器144以及驱动器146。

在驱动器146的致动和控制之下,传送架141可以沿着连接到驱动器146的移动基座147朝着和远离连接器105移动。传送架141和基架143彼此可移动地耦接。也就是说,传送架141可以通过第一线性导引件142在其一侧处耦接到基架143。传送架141可以通过第一线性导引件142可滑动地耦接到基架143。

传送架141可以还包括从其一侧突出的支撑构件145,并且传送缓冲器144可以固定在基架143的端部与支撑构件145之间。

夹持器120和变形单元130可以固定在基架143的同一侧。因此,当基架143以滑动方式朝着连接器105移动时,于此固定有fpcb110的夹持器120以及使fpcb110的一部分弯曲变形的变形单元130可以各自与基架143一起以滑动方式朝着连接器105移动。

第一线性导引件142可以使基架143与传送架141彼此耦接,以便传送架141可相对于基架143以滑动方式移动。也就是说,当通过传送架141相对于基架143的滑动移动而完成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时,基架143的传送停止,并且第一线性导引件142可以使得传送架141相对于基架143以滑动方式移动。在实施例中,在维持基架143停止的位置的同时,可以通过设置在其间的第一线性导引件142使传送架141相对于基架143以滑动方式移动。

传送缓冲器144可以设置在传送架141与基架143之间(在支撑构件145处),以缓冲传送架141的传送力。传送缓冲器144可以包括弹簧或橡胶材料。传送缓冲器144可以包括液压致动器或气压致动器。

驱动器146可以通过使用移动基座147向传送架141提供驱动力。也就是说,驱动器146可以控制或致动移动基座147以向传送架141提供驱动力,从而使传送架141移动。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器146可以在不使用移动基座147的情况下向传送架141提供驱动力。在实施例中,例如,驱动器146可以实施为机器人臂,所述机器人臂向传送架141提供驱动力而无需通过移动基座147提供驱动力。即使在驱动器146向传送架141提供驱动力而不使用移动基座147的移动的情况下,传送架141仍可以在传送方向(例如图5中的水平方向)上沿着移动基座147移动。

在实施例中,传送单元140可以还包括第二线性导引件510,夹持器120和变形单元130固定于此的基架143可利用所述第二线性导引件510以滑动方式移动。

第二线性导引件510可以设置在夹持器120与基架143之间,并且可以使夹持器120与基架143彼此耦接,同时维持变形单元130相对于基架143的固定状态。

耦接到基架143的一侧的传送缓冲器144以及传送架141的支撑构件145的刚性可以小于fpcb110的抗剪强度。如本文所使用的,fpcb110的抗剪强度是指当fpcb110受到压缩力时使得fpcb110在垂直于压缩力的方向上变形或形变的强度,并且传送缓冲器144的刚性是指传送缓冲器144在与施加于此的外力的方向基本相同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最小刚性。

第一线性导引件142和/或第二线性导引件510可以在平行于fpcb110的插入方向的方向(诸如与传送方向相平行(例如图5和图6中的水平方向))上移动。可以由第一线性导引件142和/或第二线性导引件510的诸如弹簧或气缸的致动器产生在平行于fpcb110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所需的力。

参照图7中的俯视图,可以通过位于fpcb110的上表面的第一按压部分122按压并固定fpcb110,并且可以通过位于第一按压部分122上的变形单元130使fpcb110变形或形变,以便使fpcb110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端部可以弯曲。

参照图1至图4和图7,例如,夹持器120和变形单元130被固定到基架143,并且基架143通过第一线性导引件142耦接到传送架141。

第一按压部分122的宽度可以小于fpcb110的宽度,并且变形单元130的宽度可以小于或基本上等于fpcb110的宽度。

fpcb110的宽度可以大于或基本上等于基架143的宽度。

沿垂直方向截取图7中的fpcb110的长度方向,并且沿水平方向截取宽度方向。沿其长度方向将fpcb110的中间点限定在fpcb110的远端(图7中的最上端)与最内端(图7中的最下端)之间。沿着fpcb110的长度方向,夹持器120可以将第一按压部分122放置在fpcb110的上表面上,以便第一按压部分122的远端对应于fpcb110的中间点或者不到fpcb110的最内端,并且可以将第二按压部分124放置在fpcb110的后表面上,以便第二按压部分124的远端对应于fpcb110的中间点或者不到fpcb110的最内端。

变形单元130的前端部分(例如图7中的最上边缘)可以位于与设置在fpcb110的上表面上的第一按压部分122的前端部分(例如远端)基本上相同的位置或者位于距所述第一按压部分122的前端部分一定距离的位置。

对应于fpcb110的中间点或不到中间点的第一按压部分122的远端和第二按压部分124的远端以及与远端相对应的变形单元130的前端部分将比远端和变形单元130延伸得更远的fpcb110的长度部分设置成暴露于远端和变形单元130的外部。在图7中,例如,设置在夹持器120和变形单元130外部的长度部分包括电路元件(如在图7中的fpcb110的远端的一组垂直平行条)。所述fpcb的这个长度部分可以对应于将被插入连接器105中的fpcb110的部分。

在实施例中,夹持器120可以包括保持器,所述保持器用于将fpcb110固定在相对于夹持器120的位置。所述保持器可以按照图8所示的真空方案以及图9所示的静电方案保持并固定fpcb110。如适用于本公开的整体,保持单元可以另称为保持器。

图8是示出真空方案中的夹持器的实施例的视图。

参照图8,根据实施例的夹持器120可以包括焊盘部分710、弹性部分720以及真空产生器730。

焊盘部分710可以具有或限定以多个提供的入口702,并且空气与之一起移动以在焊盘部分710处创建真空力。

弹性部分720可以具有或限定与入口702以流体或空气连通的连通路径722,并且可以由于保持力而缓冲焊盘部分710的移动。

真空产生器730可以产生真空并且通过入口702和连通路径722引入和/或去除空气。真空产生器730可以与入口702和连通路径722以流体和/或空气连通。

图8中的上述结构的夹持器120的操作在真空产生器730中产生真空,并且空气通过入口702和连通路径722移动。根据空气通过入口702和连通路径722的流入,相对于焊盘部分710保持fpcb110。也就是说,通过夹持器120维持保持抵靠在焊盘部分710上的fpcb110的位置。

在实施例中,可以将图8中的结构应用于第一按压部分122和第一按压部分122中的一个或多个,但不局限于此。

图9是示出静电方案中的夹持器的实施例的视图。

参照图9,夹持器120可以包括保持构件805、保持基底810以及保持动力单元820。

保持构件805可以包括在一侧上的保持表面830以及在另一侧上的保持电极811。

保持基底810可以与保持构件805间隔开,并且可以以具有与保持电极811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荷充电。在实施例中,例如,当在保持电极811产生正电荷(+)时,可以在保持基底810产生负电荷(-)。保持基底810的保持表面810a可以面对保持构件805的保持表面830。

保持动力单元820可以在保持基底810与保持构件805之间施加预定电压。

在实施例中,具有上述结构的保持器可以将fpcb110放置在保持构件805与保持基底810之间,并且保持动力单元820在保持电极811与保持基底810之间施加预定电压。

因此,在保持构件805的保持电极811中产生正电荷,并且在保持基底810中产生负电荷。

保持构件805的保持表面830和保持基底810受到库仑力的约束,并且因而通过静电力使保持基底810相对于保持构件805的保持表面830固定。

因此,以上述方式相对于保持器保持位于保持构件805与保持基底810之间的fpcb110。在实施例中,保持构件805和保持基底810可以对应于第一按压部分122和第二按压部分124,但不局限于此。

图10包括通过可用来将柔性构件插入组件中的装置所进行的形变操作的实施例的俯视图(a)、侧视图(b)以及截面图(c),并且图11是示出将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中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为了便于说明起见,在图10的视图(a)、(b)以及(c)中示出了装置100的主要组件,而省略诸如传送单元140(参见图1)的其他组件。

参照图10和图11,装置100的夹持器120首先固定fpcb110(1110)。

也就是说,夹持器120通过利用从第二致动器126(见图4)提供的力将第一按压部分122压抵fpcb110的上表面并将第二按压部分124压抵fpcb110的后表面来固定fpcb110。彼此面对的第一按压部分122和第二按压部分124分别与fpcb110的上表面和fpcb110的后表面接触。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由夹持器120固定fpcb110时,fpcb110与连接器105间隔开预定距离(在图10的俯视图(a)和侧视图(b)中的垂直方向),并且于此固定有fpcb110的夹持器120和变形单元130固定到其同一侧处的基架143上(参见图3)。

位于fpcb110的上表面的第一按压部分122的宽度可以小于fpcb110的宽度。变形单元130的宽度可以小于或基本上等于fpcb110的宽度。

再次参照图3,基架143通过第一线性导引件142耦接到传送架141,并且传送缓冲器144耦接在基架143的侧端部与传送架141的支撑构件145之间。

如上关于图7所描述的,可以使第一按压部分122沿着fpcb110的长度方向定位于直到fpcb110的中间点或不到中间点的位置,并且可以使第二按压部分124沿着fpcb110的长度方向定位于直到与第一按压部分122基本上相同的或不到的位置。

参照图2中的截面图(c),变形单元130与夹持器120之间的高度差可以小于夹持器120的第一按压部分122与变形单元130的第一冲击件134和第二冲击件136中的一个或二者之间的距离。参照图2和图10中的截面图(c),fpcb110的宽度部分比夹持器120的边缘延伸得更远以暴露在夹持器120的外部。fpcb110的这个宽度部分可以对应于fpcb110的一部分,所述部分将沿着弯曲轴弯曲,所述弯曲轴沿着fpcb110的长度方向延伸。参照图10中的俯视图(a)和侧视图(b),弯曲轴(俯视图(a)中的虚线)没有完全延伸到fpcb110的远端并且朝着fpcb110的边缘弯曲。从弯曲轴的远端到fpcb110的远端的fpcb110的前端部分可以保持基本平坦(例如不弯曲)。也就是说,第一致动器150的致动将fpcb110的后端部分的相对边缘部分设置成相对于一个平面是弯曲的,在这个平面中设置fpcb110的后端部分的其余部分(例如,在第一按压部分122与第二按压部分124之间)。相对边缘部分还被设置成相对于一个平面是弯曲的,在这个平面中设置fpcb110的前端部分。

当fpcb110的宽度部分比夹持器120的边缘延伸得更远以暴露在夹持器120的外部时,变形单元130使fpcb110的一部分变形(1120)。

变形单元130的滑动件132朝着夹持器120的第一按压部分122的上表面移动,并且向fpcb110的宽度部分施加力,以便fpcb110的宽度部分可以弯曲。弯曲的fpcb110的宽度部分可以另称为fpcb110的后端部分。

在实施例中,由从第一致动器150提供的力对变形单元130的致动使滑动件132在相对于fpcb110的垂直方向(图10的侧视图(b)和截面图(c)中的箭头)上移动以到达第一按压部分122,以便在滑动件132的板与第一按压部分122之间没有高度差。因此,如在图10的截面图(c)中所示的,滑动件132的第一冲击件134和第二冲击件136与fpcb110的宽度部分接触并且向fpcb110的相对边缘部分施加力,以便fpcb110的相对边缘部分通过被弯曲而变形。由夹持器120固定的fpcb110可以最初设置为平坦的(参见图2的截面图(c)),即在单个平面中。在将力施加到fpcb110的相对边缘部分的情况下,由夹持器120固定的fpcb110基本上设置为三维,以fpcb110的相对边缘部分围绕夹持器120的相对边缘弯曲。

因此,虽然fpcb110具有相对小的厚度,但是因为变形单元130使fpcb110的后端部分的相对边缘部分变形并弯曲,因此fpcb110可以变得基本上紧绷而没有褶皱。因此,基本上紧绷的fpcb110可以获得沿着插入方向(例如,沿着fpcb110的长度)的刚性,并且可以施加足够插入力才将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中。

在将包括固定于此的fpcb110并沿其插入方向具有刚性的夹持器120和变形单元130各自固定到基架143的同时,传送单元140沿着插入方向(图10的俯视图(a)中的箭头)将夹持器120与固定于此的fpcb110一起传送以将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中(1130)。

也就是说,在传送单元140中,当驱动器146向传送架141提供驱动力时,如图10中的俯视图(a)中的箭头所示,传送架141与于此固定有fpcb110的夹持器120一起朝着连接器105滑动。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并且参照图3和/或图6中的传送单元140,可滑动地耦接到传送架141的基架143与传送架141一起朝着连接器105滑动,并且固定到基架143的夹持器120和变形单元130也朝着连接器105滑动。因此,将夹持器120所固定的和/或相对于保持器所保持的fpcb110的远端(参见图8和图9)插入连接器105中。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致动器150可以使得变形单元130的滑动件132与fpcb110间隔开一定范围以致于变形单元130与夹持器120之间的高度差h小于变形单元130的第一冲击件134与夹持器120的第一按压部分122之间的距离w1。也就是说,随着最初插入连接器105中的fpcb110的前端部分接近连接器105的插入结束位置,第一致动器150使滑动件132远离fpcb110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滑动件132与fpcb110之间的分开距离小于第一按压部分122与第一冲击件134之间的距离w1。

另外,第一致动器150可以使得变形单元130的滑动件132与fpcb110间隔开一定范围以致于变形单元130与夹持器120之间的高度差h小于变形单元130的第二冲击件136与夹持器120的第一按压部分122之间的距离w2。也就是说,随着最初插入连接器105中的fpcb110的前端部分接近连接器105的插入结束位置,第一致动器150使滑动件132远离fpcb110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滑动件132与fpcb110之间的分开距离小于第一按压部分122与第二冲击件136之间的距离w2。

当将固定到夹持器120的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中并且fpcb110的前端部分到达连接器105中的插入结束位置时,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完成。当插入完成时,fpcb110的移动通过到达连接器105的插入结束位置而停止。在实施例中,连接器105的物理特征可以限定插入结束位置,但不局限于此。

在fpcb110已停止移动时,固定fpcb110的夹持器120的滑动移动也停止,并且已使fpcb110的一部分变形为弯曲的变形单元130的滑动移动也停止。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夹持器120和变形单元130的滑动移动停止时,传送架141根据由于朝着连接器105的滑动移动的惯性力继续朝着连接器105滑动。然而,已停止滑动移动的夹持器120和变形单元130所固定到的基架143的滑动移动与夹持器120和变形单元130一起停止。第一线性导引件142使得传送架141相对于已停止移动的基架143以滑动方式继续移动。

耦接在基架143的端部与传送架141的支撑构件145之间的传送缓冲器144缓冲根据上述朝着连接器105的继续滑动移动而产生的传送架141的传送力。也就是说,传送缓冲器144缓冲当传送架141相对于已停止移动的基架143以滑动方式继续移动时所产生的传送架141的传送力,以便为了将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中而要满足或超过的插入力小于通过第一致动器150的致动施加到fpcb110的使fpcb110弯曲的变形力。

当fpcb110接触连接器105的插入结束位置时,向fpcb110施加压缩力。fpcb110的抗剪强度导致fpcb110在与压缩力垂直上变形或形变。在实施例中,传送缓冲器144可以具有小于fpcb110的抗剪强度的刚性,使得当fpcb110接触连接器105中的插入结束位置时fpcb110在与fpcb110所受到的压缩力垂直的方向上变形。

沿着相同方向截取,为了通过使用第一线性导引件142使传送架141相对于基架143滑动而要满足或超过的滑动力可以小于fpcb110在fpcb110的插入结束的时间点的变形力,并且可以大于为了将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中而要满足或超过的插入力。滑动力、变形力、以及插入力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包括沿着插入方向延伸的分量(例如图10的俯视图(a)和侧视图(b)中的垂直方向以及图1、3、6中的每一个中的水平方向)。

因此,即使在将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中结束之后,传送架141根据上述朝着连接器105的继续滑动移动而继续滑动并且使fpcb110的位置沿着插入方向朝着其远端超限,已停止滑动移动的夹持器120和变形单元130所固定到的传送架141的继续滑动不会使fpcb110形变或损坏。

图12a和图12b各自包括可用来将柔性构件插入组件中的装置进行的插入操作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a)、侧视图(b)、以及截面图(c)。

参照图12a和图12b,可用来将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中的装置包括夹持器120、传送单元140、以及旋转单元160。如适用于本公开的整体,旋转单元160可以另称为旋转器160。

如图12a的俯视图(a)、侧视图(b)、以及截面图(c)中所示,夹持器120固定fpcb110。也就是说,夹持器120可以通过将第一按压部分122压抵fpcb110的上表面并且将第二按压部分124压抵fpcb110的后表面来固定fpcb110。

传送单元140(例如参见图1、3、6)连接到夹持器120并传送夹持器120,以将fpcb110的远端插入连接器105中。

旋转单元160可以使夹持器120与固定于此的fpcb110一起从夹持器120的初始位置围绕旋转轴旋转预定角度。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旋转单元160可以包括例如提供旋转力以使夹持器120旋转的电动机,并且可以连接到夹持器120的第一按压部分122和/或第二按压部分124。因此,旋转单元160可以使夹持器120的第一按压部分122与夹持器120的第二按压部分124以及固定于此的fpcb110一起围绕旋转轴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当fpcb110的前端部分最初插入连接器105的入口中时(①,如图12a的俯视图(a)所示),旋转单元160使夹持器120与固定于此的fpcb110一起以顺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②,如图12b的侧视图(b)和截面图(c)所示)。随着夹持器120以顺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图12b的截面图(c)中所示的第一按压部分122的左上边缘从俯视图(a)中的最左垂直实线边缘移动到图12b的俯视图(a)中的第二垂直实线。类似地,在图12b的截面图(c)中所示的第二按压部分124的左下边缘从俯视图(a)中的最右垂直实线边缘移动到图12b的俯视图(a)中的垂直虚线。

如图12b的侧视图(b)所示,夹持器120的旋转使fpcb110的后端部分以顺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以弯曲预定角度,但是fpcb110的前端部分可以保持平坦形状直至位于连接器105内的fpcb110的远端。也就是说,夹持器120的旋转将fpcb110的后端部分的相对边缘部分设置成相对于一个平面弯曲,在这个平面中设置fpcb110的后端部分的其余部分(例如第一按压部分122与第二按压部分124之间)。还将相对边缘部分设置成相对于其中设置fpcb110的前端部分的平面弯曲。

因此,尽管fpcb110具有相对小的厚度,但是fpcb110的后端部分通过夹持器120的旋转而弯曲,fpcb110可以变得基本上紧绷而没有褶皱。因此,基本上紧绷的fpcb110可以获得沿着插入方向(例如沿着fpcb110的长度)的刚性,并且可以施加有足够的插入力以将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中。

当夹持器120和具有根据夹持器120的旋转而弯曲预定角度的后端部分的fpcb110各自处于旋转预定角度的状态时,传送单元140将fpcb110连续地插入连接器105的后端部分,例如连接器105中的插入结束位置。

fpcb110连续插入连接器105的后端部分可以包括旋转单元160使于此固定有fpcb110的夹持器120反向旋转,直到最初插入连接器105的入口中的fpcb110的前端部分到达连接器105中的插入结束位置,以便使fpcb110的后端部分的弯曲状态恢复为平坦状态。

当fpcb110的前端部分到达连接器105中的插入结束位置时,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中完成。在fpcb110插入连接器105中完成的同时,夹持器120分别使第一按压部分122和第二按压部分124移动以远离fpcb110,从而释放fpcb110并将fpcb110设置成与连接器105牢固地连接。

因而,在根据本发明的用来将fpcb插入连接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装置及其方法中,可以在将fpcb插入连接器中的期间在插入方向上确保fpcb的刚性以便可以使fpcb插入连接器中简单化。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用来将fpcb插入连接器中的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fpcb可以变形以确保其在插入方向上的刚性,以便在将fpcb插入连接器中的期间可以向fpcb施加足够的插入力。

尽管已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