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7543发布日期:2019-11-15 21:4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车身上信号采集与电源输出连接器组件需使用护套线束对接进行信号输出,该护套线束需使用端子与导线进行铆接,然后将铆接后的线束插入护套中形成一个护套线束组件;护套线束的工艺生产复杂,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占用车身较大的空间。而当前车身连接器的发展方向是轻薄化、微型化、复杂环境的适配性以及安装简易性,目前的护套线束组件形式的车用连接器已经不符合车身设计的需求,因此亟需设计一套具有新结构的连接器,在设计过程中壳体的装配结构和端子的结构设计为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其中端子的结构设计涉及到整体连接器结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车用连接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用连接端子,设于连接器壳体中,包括首端、连杆和尾端,其中首端为管状、板状或者弹性夹持头结构,可与连接器公座中的端子连接;

尾端:为带有凸出部的弹性接触件或弹性夹持头,所述的弹性触点与fpc柔性扁平线上的金手指接触;连杆位于首端和尾端之间,连杆固定于连接器壳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首端为管状结构,连接器公座中的端子为针状结构,连接器公座中的端子插接于首端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首端靠近连杆的部位设有的弹片,所述的弹片向管轴线方向内凹并抵接于连接器公座中端子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首端为板状结构,连接器公座中的端子为管状结构,首端插接于连接器公座中的端子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首端为夹持头结构,连接器公座中的端子为扁平板状结构,所述的首端可夹持于连接器公座中的端子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首端为具有两片弹性夹持片的夹持头,所述的夹持片的宽度大于连杆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尾端为带有凸出部的弹性接触件,所述的弹性接触件抵压于fpc柔性扁平线缆上,使得弹性接触件上的凸出部与fpc柔性扁平线上的金手指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尾端为带有触点的弹性夹持头,所的弹性夹持头上设有两片弹性加持片,弹性加持片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凸出部,所述的凸出部夹持于fpc柔性扁平线上的金手指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杆由两块相互垂直的面板连接而成,使得两块面板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t形或l形。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用连接端子为一体成型的导体金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连接端子结构,其首端与连接器公座中的端子连接,尾端与fpc柔性扁平线缆连接,该设计改进了现有技术中护套线束的工艺,减小了连接器的整体体积和重量,符合当前车身连接器轻薄化、微型化、复杂环境的适配性以及安装简易性的发展方向。

2)本实用新型中设计了多种首端与尾端的具体结构形式,可满足车用连接器的各种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用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尾端为弹性接触件形式的连接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首端为夹持部形式的连接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首端为另一种夹持部形式的连接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首端为板状形式的连接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首端为另一种板状形式的连接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中:1、首端,11、弹片,2、连杆,3、尾端,31、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车用连接端子,设于连接器壳体中,包括首端1、连杆2和尾端3。

参见图1,其中首端1为管状、板状或者弹性夹持头结构,可与连接器公座中的端子连接;所述的首端1为管状结构,连接器公座中的端子为针状结构,连接器公座中的端子插接于首端1中。尾端3部分为带有凸出部31的弹性接触件或弹性夹持头,所述的弹性触点与fpc柔性扁平线上的金手指接触;连杆2位于首端1和尾端3之间,连杆2固定于连接器壳体中。所述的首端1靠近连杆2的部位设有的弹片11,所述的弹片11向管轴线方向内凹并抵接于连接器公座中端子上。所述的尾端3为带有触点的弹性夹持头,所的弹性夹持头上设有两片弹性加持片,弹性加持片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凸出部31,所述的凸出部31夹持于fpc柔性扁平线上的金手指两侧。所述的车用连接端子为一体成型的导体金属。

实施例2

区别于实施例1,所述的首端1为板状结构,参见图5与图6,使用该种结构的连接端子时,连接器公座中的端子设计为管状结构,首端1插接于连接器公座中的端子中,实现连接装配。

实施例3

区别于实施例1,所述的首端1为夹持头结构,使用该种结构的连接端子时,连接器公座中的端子为扁平板状结构,参见图3,所述的首端1可夹持于连接器公座中的端子上。

实施例4

区别于实施例3,所述的首端1为具有两片弹性夹持片的夹持头,所述的夹持片的宽度大于连杆2的宽度,参见图4,该种首端1的夹持头结构作为实施例3中的进一步地改进,当连接公端中的端子集成为扁平的连接结构,如集成为金手指的形式或者为pcb板的形式时,此种夹持结构会展现出良好的连接可靠性。

实施例5

区别于实施例1,所述的尾端3为带有凸出部31的弹性接触件,参见图2,使用该种结构的连接端子时,所述的弹性接触件抵压于fpc柔性扁平线缆上,使得弹性接触件上的凸出部31与fpc柔性扁平线上的金手指接触,而且该种结构可适用于上下双层端子的配制结构,上下双层端子上的凸出部31可分别抵接于fpc柔性扁平线上的金手指的上侧与下侧。

实施例6

区别于实施例1,所述的连杆2由两块相互垂直的面板连接而成,参见图6,使得两块面板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t形或l形。使用该种结构的连接端子时,在连接器壳体中可设计截面为l形的固定通道,以此与该新型的连杆2结构配合,形成进一步的限位结构,以此提升连接端子在车中复杂情况下的稳定性,而且会提高其插拔使用寿命。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