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组件及移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0045发布日期:2019-08-31 01:1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组件及移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及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连接器在可插拔系统中被广泛的运用,其形状各式各样,市场上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连接器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锁螺栓连接器,一种是快插连接器。锁螺栓连接器组装效率低下,有时还需借助扳手等工具,容易出现安装失误,影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快插连接器虽然具有安装和拆卸容易的优点,但是其连接可靠性差,容易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及移动平台,旨在解决现有连接器松动的问题,提高了连接器连接的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应用于移动平台,包括:

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上设有锁紧台;

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插接部插接并电连接,且所述连接部上设有锁紧槽,所述锁紧槽用于与所述锁紧台卡接;

其中,所述锁紧台上设有缓坡面和陡坡面,所述缓坡面和所述陡坡面分别从所述锁紧台的一相对侧面延伸至所述插接部上,且所述缓坡面的长度大于所述陡坡面的长度;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连接部配合连接时,所述锁紧台沿着所述缓坡面进入所述锁紧槽中;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连接部分离时,所述锁紧台沿着所述陡坡面从所述锁紧槽中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中,所述连接部为设有电连接部的插槽,所述锁紧槽设于所述插槽的内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中,所述锁紧台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锁紧槽内时,所述陡坡面与所述锁紧槽的一开口侧边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中,所述缓坡面和所述陡坡面分别抵接在所述锁紧槽的一相对开口侧边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中,所述缓坡面与所述插接部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为10°至30°;和/或,

所述陡坡面与所述插接部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为45°至75°。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过线部,用于引导线材至所述插接部;

其中,所述过线部的出线方向与所述插接部的插接方向相反,或,所述过线部的出线方向与所述插接部的插接方向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设于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过线部之间;

其中,在所述过线部的出线方向与所述插接部的插接方向相反时,所述过线部、所述手持部、所述插接部能够沿同一条直线依次连接;

在所述过线部的出线方向与所述插接部的插接方向垂直时,所述过线部、所述手持部、所述插接部依次连接且形成L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中,所述缓坡面和所述陡坡面之间连接有卡接端,所述卡接端为设置在所述锁紧台中背离所述插接部的一端;和/或,

所述插接部上设有防呆部位,用于引导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连接部的插接方向;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防滑部,所述防滑部设置在所述手持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中,在所述缓坡面和所述陡坡面之间连接有卡接端时,所述卡接端为平面;

在所述插接部上设有所述防呆部位时,所述防呆部位为设置在所述插接部中至少一个边角处的倒角结构,所述倒角结构沿着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连接部的插接方向由所述插接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插接部的另一端;

在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所述防滑部时,所述防滑部为防滑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中,在所述插接部上设有所述防呆部位时,所述倒角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倒角结构分别设置所述插接部中两个相邻的边角处;

在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所述防滑部时,至少一个所述防滑部与所述锁紧台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同一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中,所述锁紧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锁紧台对称设置在所述插接部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导电端子,用于与所述连接部进行电能或信号传输;

所述插接部设有定位槽,用于将所述导电端子固定在插接部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平台,包括机身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机身移动的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设于所述机身,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器设于所述机身。

在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平台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由所述机身上引出的线材连接于所述机身外,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插拔地连接于所述机身;

所述机身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第二连接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设计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及移动平台,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插接部,第二连接器包括连接部,所述插接部上设有锁紧台,通过锁紧台中设置的缓坡面和陡坡面,不仅确保插接部能够稳固地与连接部连接,而且也方便插接部与连接部分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连接器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4是图1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的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的A-A处的剖视图;

图9为图6中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第一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连接器的左视图;

图12是图10中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0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第二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5是图14中的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5中的B-B处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4中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0、第一连接器;10、插接部;11、锁紧台;111、缓坡面;112、陡坡面;113、卡接端;114、圆角;12、过线部;13、手持部;14、防呆部位;15、防滑部;16、定位槽;20、插槽;21、锁紧槽;211、上侧面;212、下侧面;22、第一侧壁;23、PIN脚;200、第二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和采用该连接器组件的移动平台,其中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相互卡接,以实现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之间稳定的电能或信号传输。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9所示,第一连接器100包括插接部10,第二连接器200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与插接部10电连接。在插接部10上设有锁紧台11,在连接部上设有锁紧槽21,锁紧台11与锁紧槽21卡接,以确保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5所示,锁紧台11上设有缓坡面111和陡坡面112,缓坡面111和陡坡面112是锁紧台11上相对的两个侧面,其分别从锁紧台11相对的两个侧面延伸到插接部10的一个侧面上。插接部10与连接部配合连接时,锁紧台11沿着缓坡面111进入锁紧槽21中;插接部10与连接部分离时,锁紧台11沿着陡坡面112从锁紧槽21中脱离。缓坡面111的长度设置为大于陡坡面112的长度,从而使得缓坡面111的坡度较小,陡坡面112的坡度较大。此结构可以使插接部10插入连接部的阻力较小,方便装配;同时使插接部10拔出连接部的阻力较大,提高了插接部10与连接部连接的可靠性。

连接部为设有电连接部的插槽20,电连接部的作用是实现连接部与插接部10之间的电能或信号传输;插接部10的形状及大小与插槽20的形状及大小相适配。锁紧槽21设在插槽20的内侧壁上,插槽20包括第一侧壁22,锁紧槽21设置第一侧壁22上。在插接部10与插槽20配合连接时,锁紧台11沿着缓坡面111进入到锁紧槽21中,第一侧壁22受到缓坡面111的挤压而逐渐变形,在缓坡面111靠近锁紧槽21的过程中,第一侧壁22的变形量会越来越大。当缓坡面111完全进入锁紧槽21后,第一侧壁22的变形量不再增加;当陡坡面112进入锁紧槽21中,第一侧壁22在弹力作用下进行回弹,即第一侧壁22的变形量越来越小,直到陡坡面112完全进入锁紧槽21内,插槽20恢复原状,完成第一连接器100与插槽20的连接。

在插接部10从插槽20分离时,锁紧台11沿着陡坡面112从锁紧槽21中脱离,第一侧壁22随着陡坡面112逐渐变形,变形量越来越大。当陡坡面112完全脱离锁紧槽21后,第一侧壁22的变形量不再增加;然后缓坡面111也从锁紧槽21中滑出,在缓坡面111滑出的过程中,第一侧壁22的变形量越来越小,直到缓坡面111从锁紧槽21中脱出,连接部恢复原状。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锁紧台11的至少一部分卡入到锁紧槽21内时,陡坡面112与锁紧槽21的一开口侧边抵接。具体地,锁紧槽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侧面211和下侧面212,上侧面211到插槽20的底面的距离为H,陡坡面112远离缓坡面111的一端到插接部10的底面的距离为h。在插接部10与连接部插接配合时,当H<h时,锁紧台11的一部分锁紧到锁紧槽21内,陡坡面112与上侧面211抵接,同时插接部10的底面也可以抵接到锁紧槽21的底面,使第一连接器100锁紧到第二连接器200中;当H=h时,锁紧台11全部在锁紧槽21内,同时插接部10的底面正好抵接到锁紧槽21的底面,使第一连接器100锁紧到第二连接器200中;当H>h时,锁紧台11全部在锁紧槽21内,插接部10的底面与锁紧槽21的底面设有少量间隙,需要在插接部10外部增设一定位件,定位件的端面与插槽20的端面抵接,通过定位件和锁紧台11将第一连接器100锁紧到第二连接器200中。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缓坡面111和陡坡面112分别抵接在锁紧槽21的一相对开口侧边上。具体地,缓坡面111与下侧面212抵接,陡坡面112与上侧面211抵接,锁紧槽21的上侧面211和下侧面212将锁紧台11卡住,以此方式减少了锁紧台11的晃动,增加了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连接的可靠性。

缓坡面111与插接部10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设置在10°至30°范围之间;陡坡面112与插接部10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设置在45°至75°范围之间。当设计需求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容易安装,不易拆卸时,可以将缓坡面111与插接部10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设置较小,将陡坡面112与插接部10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设置较大;当设置需求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较易拆卸时,陡坡面112与插接部10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可以适当减小。

在插接部10插入插槽20时,由于陡坡面112与插接部10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较小,第一侧壁22的弹性变形量逐渐增加,装配插接部10的阻力较小,从而方便装配;在将插接部10与插槽20分离时,由于陡坡面112与插接部10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较大,陡坡面112移出锁紧槽21过程中的阻力较大,从而增加了插接部10与插槽2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0还包括过线部12,过线部12用于将线材引导到插接部10。第一连接器100还包括手持部13,手持部13设在插接部10和过线部12之间,过线部12的出线方向与插接部10的插接方向相反,过线部12、手持部13和插接部10沿同一条直线依次连接,使第一连接器100大致呈直条型。在本实施例中,插接部10和手持部13大致设置为矩形结构,过线部12和插接部10分别设在手持部13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其中,在手持部13与插接部10相连的端部位置处,手持部13的端面面积大于插接部10的端面面积,在插接部10插入到连接部内后,手持部13与连接部的端面抵接,手持部13配合锁紧台11将第一连接器100锁紧到插槽20内。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缓坡面111与陡坡面112之间还设有卡接端113,卡接端113的一端与缓坡面111连接,卡接端113的另一端与陡坡面112连接,卡接端113设在锁紧台11远离插接部10侧面的一端。增加卡接端113这一结构,在拆卸插接部10时,陡坡面112脱离锁紧槽21后,还需要将卡接端113也拔出锁紧槽21,当卡接端113完全脱离锁紧槽21后,才会将缓坡面111拔出锁紧槽21,因此增加了插接部10拆卸的难度,增加了锁紧台11与锁紧槽21配合的稳定性能。

卡接端113设计为一个平面,在安装时,缓坡面111先进入锁紧槽21内,随后将卡接端113进入到锁紧槽21内,最后陡坡面112进入到锁紧槽21内,完成装配。卡接端113还可以设置为其它的形状,比如弧形面,对于卡接端113具体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即可。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卡接端113与缓坡面111的连接处、卡接端113与陡坡面112的连接处均设有圆角114。在锁紧台11卡入锁紧槽21时,第一侧壁22会对锁紧台11施加压力,若是锁紧台11的机械强度不够,则锁紧台11可能会损坏。比如卡接端113与缓坡面111的连接处可能会破损,卡接端113与陡坡面112的连接处也可能会破损。若是锁紧台11损坏,则会降低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圆角114的设置减少了应力集中的问题,增加了锁紧台11的机械强度。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插接部10上还设有防呆部位14,防呆部位14用于引导插接部10与连接部的配合连接方向。由于防呆部位14的存在,在将插接部10装配到连接部过程中,只能从一个方向上装配,从其它的方向或角度装配则不能将插接部10安装到连接部内,从而方便安装。

防呆部位14的数量可以设计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比如,防呆部位14设置为一个时,可以设置在插接部10的四个边角中的任意一个边角处。防呆部位14设置两个时,防呆部位14可以设置在插接部10相邻的两个边角处,这样也是只能够从一个方向装配,也起到防呆的作用。防呆部位14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设置更多,比如设置三个,分别设在插接部10的三个边角处,在此不对防呆部位14的数量进行限制。

防呆部位14可以为设在插接部10的边角处的倒角结构,倒角结构可以是倒圆角或是倒斜角。防呆部位14也可以设计为其它的结构,比如防呆部位14为凸台,连接部上设有与凸台配合的凹槽。当防呆部位14为凸台时,较优地,防呆部位14设在插接部10的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0上还设置有防滑部15,防滑部15的设置是为了增大装配第一连接器100时的摩擦力,防止在将第一连接器100插入到第二连接器200内的过程中发生打滑现象。至少一个防滑部15与锁紧台11设于第一连接器100的同一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防滑部15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防滑部15分别设在手持部13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每个侧面上各设置一个,这样方便装配时施加压力。防滑部15设置为防滑凸台。防滑部15也可以设置为其它结构,比如防滑部15为防滑纹路。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锁紧台1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锁紧台11分别设在插接部10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在每个侧面各设置一个。以此方式将插接部10与连接部从两个相对的侧面卡住,使得锁紧台11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增加了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部200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0还包括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用于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之间的电连接或信号传输。在插接部10上还设有定位槽16,定位槽16用于将导电端子固定在插接部10内,确保了导电端子的稳定性能,定位槽16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插槽20内的电连接部包括多个PIN脚23,PIN脚23的形状为直条型。当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装配好后,插接部10上的导电端子与连接部上的PIN脚23相连接。

其中,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一中的第一连接器100也可以适配于图17所示的第二连接器200,第二连接器200可以具有如图9和如图17的设计,具体可以根据第二连接器200适配的插接方向或第二连接器200所在的设备的结构而设计。

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平台为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相适配,移动平台可以为遥控车的车身或是无人机的机身,其包括机身和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用来驱动机身移动,连接器组件设于机身上。可以理解,移动平台除了上述说明的遥控车、无人机之外,还可以为其它可以移动的电子设备,如无人船、移动机器人等。

其中,连接器组件中的第一连接器100可以设于机身,和/或,第二连接器200可以设于机身。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0由机身上引出的线材连接于机身外,且通过第二连接器200可插拔地连接于机身。机身上设有凹槽,该凹槽形成了第二连接器200,通过将第一连接器100上的插接部10插入到第二连接器200内,将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稳定的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连接器100上的导电端子与第二连接器200上的PIN脚23连接,实现电能或信号的传输。

其中,由于第一连接器100可插拔地连接于机身,从而第二连接器200还可以作为一个接口,并用于与类似于第一连接器100的连接器的插接,使得移动平台可以与其它设备或以其它形式进行电能或信号的传输。

实施例二

如图10至图17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一、实施例一中的过线部12的出线方向与插接部10的方向相反,过线部12、手持部13和插接部10沿同一条直线依次连接使第一连接器100形成直条型;实施例二中的过线部12的出线方向与插接部10的插接方向垂直,过线部12、手持部13、插接部10依次连接使第一连接器100形成L型。

二、实施例一中的防滑部15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实施例二中的防滑部15数量设置为一个。

三、实施例一中的第二连接器200上的PIN脚23为直条型;实施例二中的第二连接器上的PIN脚23设为L型。其中,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一连接器100也可以适配于图9所示的第二连接器200,第二连接器200可以具有如图9和如图17的设计,具体可以根据第二连接器200适配的插接方向或第二连接器200所在的设备的结构而设计。

具体地,第一连接器100包括插接部10,第二连接器200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与插接部10电连接。在插接部10上设有锁紧台11,在连接部上设有锁紧槽21,锁紧台11与锁紧槽21卡接,以确保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连接的可靠性。

锁紧台11上设有缓坡面111和陡坡面112,缓坡面111和陡坡面112是锁紧台11上相对的两个侧面,其分别从锁紧台11相对的两个侧面延伸到插接部10的一个侧面上。插接部10与连接部配合连接时,锁紧台11沿着缓坡面111进入锁紧槽21中;插接部10与连接部分离时,锁紧台11沿着陡坡面112从锁紧槽21中脱离。缓坡面111的长度设置为大于陡坡面112的长度,从而使得缓坡面111的坡度较小,陡坡面112的坡度较大。此结构可以使插接部10插入连接部的阻力较小,方便装配;同时使插接部10拔出连接部的阻力较大,提高了插接部10与连接部连接的可靠性。

连接部为设有电连接部的插槽20,电连接部的作用是实现连接部与插接部10之间的电能或信号传输;插接部10的形状及大小与插槽20的形状及大小相适配。锁紧槽21设在插槽20的内侧壁上,插槽20包括第一侧壁22,锁紧槽21设置第一侧壁22上。在插接部10与插槽20配合连接时,锁紧台11沿着缓坡面111进入到锁紧槽21中,第一侧壁22受到缓坡面111的挤压而逐渐变形,在缓坡面111靠近锁紧槽21的过程中,第一侧壁22的变形量会越来越大。当缓坡面111完全进入锁紧槽21后,第一侧壁22的变形量不再增加;当陡坡面112进入锁紧槽21中,第一侧壁22在弹力作用下进行回弹,即第一侧壁22的变形量越来越小,直到陡坡面112完全进入锁紧槽21内,连接部恢复原状,完成第一连接器100与插槽20的连接。

在插接部10从插槽20分离时,锁紧台11沿着陡坡面112从锁紧槽21中脱离,第一侧壁22随着陡坡面112逐渐变形,变形量越来越大。当陡坡面112完全脱离锁紧槽21后,第一侧壁22的变形量不再增加;然后缓坡面111也从锁紧槽21中滑出,在缓坡面111滑出的过程中,第一侧壁22的变形量越来越小,直到缓坡面111从锁紧槽21中脱出,连接部恢复原状。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锁紧台11的至少一部分卡入到锁紧槽21内时,陡坡面112与锁紧槽21的一开口侧边抵接。具体地,锁紧槽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侧面211和下侧面212,上侧面211到插槽20的底面的距离为H,陡坡面112远离缓坡面111的一端到插接部10的底面的距离为h。在插接部10与连接部插接配合时,当H<h时,锁紧台11的一部分锁紧到锁紧槽21内,陡坡面112与上侧面211抵接,同时插接部10的底面也可以抵接到锁紧槽21的底面,使第一连接器100锁紧到第二连接器200中;当H=h时,锁紧台11全部在锁紧槽21内,同时插接部10的底面正好抵接到锁紧槽21的底面,使第一连接器100锁紧到第二连接器中;当H>h时,锁紧台11全部在锁紧槽21内,插接部10的底面与锁紧槽21的底面设有少量间隙,需要在插接部10外部增设一定位件,定位件的端面与插槽20的端面抵接,通过定位件和锁紧台11将第一连接器100锁紧到第二连接器200中。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缓坡面111和陡坡面112分别抵接在锁紧槽21的一相对开口侧边上。缓坡面111与下侧面212抵接,陡坡面112与上侧面211抵接,锁紧槽21的上侧面211和下侧面212将锁紧台11卡住,以此方式减少了锁紧台11的晃动,增加了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连接的可靠性。

缓坡面111与插接部10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设置在10°至30°范围之间;陡坡面112与插接部10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设置在45°至75°范围之间。当设计需求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容易安装,不易拆卸时,可以将缓坡面111与插接部10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设置较小,将陡坡面112与插接部10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设置较大;当设置需求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较易拆卸时,陡坡面112与插接部10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可以适当减小。

在插接部10插入插槽20时,由于陡坡面112与插接部10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较小,第一侧壁22的弹性变形量逐渐增加,装配插接部10的阻力较小,从而方便装配;在将插接部10与插槽20分离时,由于陡坡面112与插接部10的纵截面之间的夹角较大,而且陡坡面112要先从锁紧槽21中拆出,第一侧壁22的弹性变形时急剧增大,拆卸插接部10的阻力较大,因此锁紧台11不易拆卸,从而增加了插接部10与插槽2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0还包括过线部12,过线部12用于将线材引导到插接部10。第一连接器100还包括手持部13,手持部13设在插接部10和过线部12之间,过线部12的出线方向与插接部10的插接方向垂直,过线部12、手持部13和插接部10依次连接使第一连接器100形成L型。在本实施例中,插接部10和手持部13大致设置为矩形结构,插接部10设于手持部13的底面上,过线部12设在手持部13的一个侧面上。其中,在手持部13与插接部10相连的端部位置处,手持部13的端面面积大于插接部10的端面面积,在插接部10插入到连接部内后,手持部13与连接部的端面抵接,手持部13配合锁紧台11将第一连接器100锁紧到第二连接器200内。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缓坡面111与陡坡面112之间还设有卡接端113,卡接端113的一端与缓坡面111连接,卡接端113的另一端与陡坡面112连接,卡接端113设在锁紧台11远离插接部10侧面的一端。增加卡接端113这一结构,在拆卸插接部10时,陡坡面112脱离锁紧槽21后,还需要将卡接端113也拔出锁紧槽21,当卡接端113完全脱离锁紧槽21后,才会将缓坡面111拔出锁紧槽21,因此增加了插接部10拆卸的难度,增加了锁紧台11与锁紧槽21配合的稳定性能。

卡接端113设计为一个平面,在安装时,缓坡面111先进入锁紧槽21内,随后将卡接端113进入到锁紧槽21内,最后陡坡面112进入到锁紧槽21内,完成装配。卡接端113还可以设置为其它的形状,比如弧形面,对于卡接端113具体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即可。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卡接端113与缓坡面111的连接处,卡接端113与陡坡面112的连接处均设有圆角114。在锁紧台11卡入锁紧槽21时,第一侧壁22会对锁紧台11施加压力,若是锁紧台11的机械强度不够,则锁紧台11可能会损坏。比如卡接端113与缓坡面111的连接处可能会破损,卡接端113与陡坡面112的连接处也可能会破损。若是锁紧台11损坏,则会降低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部20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圆角114的设置减少了应力集中的问题,增加了锁紧台11的机械强度。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插接部10上还设有防呆部位14,防呆部位14用于引导插接部10与连接部的配合连接方向。由于防呆部位14的存在,在将插接部10装配到连接部过程中,只能从一个方向上装配,从其它的方向或角度装配则不能将插接部10安装到连接部内,从而方便安装。

防呆部位14的数量可以设计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比如,防呆部位14设置为一个时,可以设置在插接部10的四个边角中的任意一个边角处。防呆部位14设置两个时,防呆部位14可以设置在插接部10相邻的两个边角处,这样也是只能够从一个方向装配,也起到防呆的作用。防呆部位14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设置更多,比如设置三个,分别设在插接部10的三个边角处,在此不对防呆部位14的数量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防呆部位14可以为设在插接部10的边角处的倒角结构,倒角结构可以是倒圆角或是倒斜角。防呆部位14也可以设计为其它的结构,比如凸台或者是凹槽,连接部上则是要设置为与凸台配合的凹槽,或者是设置与凹槽配合的凸台。当防呆部位14设置为凸台或是凹槽时,防呆部位14最好设置在插接部10的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0上还设置有防滑部15,防滑部15的设置是为了增大装配第一连接器100时的摩擦力,防止在将第一连接器100插入到第二连接器200内的过程中发生打滑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防滑部15的数量设置为一个,防滑部15和过线部12分别设在手持部13上相对的侧面上。防滑部15设置为防滑凸台。防滑部15也可以设置为其它结构,比如防滑部15为防滑纹路。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锁紧台1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锁紧台11分别设在插接部10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在每个侧面各设置一个。以此方式将插接部10与连接部从两个相对的侧面卡住,使得锁紧台11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增加了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0还包括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用于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之间的电连接或信号传输。在插接部10上还设有定位槽16,定位槽16用于将导电端子固定在插接部10内,确保了导电端子的稳定性能。插槽20内的电连接部包括多个PIN脚23,PIN脚23的形状为L型。当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装配好后,插接部10上的导电端子与连接部上的PIN脚23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平台为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相适配,移动平台可以为遥控车的车身或是无人机的机身,其包括机身和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用来驱动机身移动,连接器组件设于机身上。可以理解,移动平台除了上述说明的遥控车、无人机之外,还可以为其它可以移动的电子设备,如无人船、移动机器人等。

其中,连接器组件中的第一连接器100可以设于机身,和/或,第二连接器200可以设于机身。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0由机身上引出的线材连接于机身外,且通过第二连接器200可插拔地连接于机身。机身上设有凹槽,该凹槽形成了第二连接器200,通过将第一连接器100上的插接部10插入到第二连接器200内,将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稳定的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连接器100上的导电端子与第二连接器200上的PIN脚23连接,实现电能或信号的传输。

其中,由于第一连接器100可插拔地连接于机身,从而第二连接器200还可以作为一个接口,并用于与类似于第一连接器100的连接器的插接,使得移动平台可以与其它设备或以其它形式进行电能或信号的传输。可以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锁紧台11也可以设置在连接部上,例如插槽20的内侧壁上设有锁紧台11,第一连接器100的插接部10上则设置锁紧槽21,如此,也可以将第一连接器100与连接部卡接配合。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平台,可以具有上述说明的针对连接器组件的有益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